数据的未来,也是生活的未来

云盘停止服务

在过去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的云端存储业务遭遇了一波集体离场,而且大家给出的原因都是同一个。“为配合国家关于利用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

3月,115网盘关闭部分功能和空间,UC网盘宣布将停止存储服务。4月,新浪微盘停止普通用户存储关闭搜索分享功能,快盘停止存储服务。5月,华为网盘宣布停止存储服务。

一时间哀鸿遍野,存储空间集体失效,大量数据的去向难安,用户对于云存储的安全感瞬间降低不少。这似乎是今年3月五部门针对云盘的联合行动的效力所致,但是其背后,更多的是对于网络数据存储服务的反思。

云端数据的存储,可以说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现象,在移动传输数据带宽迅猛上升的前提下,云端数据成为跨屏和进一步消弭地理空间概念的典范之一。如今云端存储已经成为互联网生活的一部分,去年2月因为iCloud莫名其妙在太平洋两岸爆红的橘子哥,就是云端数据造就的一次玩笑。

对于很多人来说,云端数据是保护重要生活信息和资料的一个必须的防空洞。在这里可以避开存储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同时还可以释放手机或PC的空间。同时,目前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数据的在线编辑和共享,这让面对复杂工作流程或者跨区域跨屏交流的用户和企业享受到更大的便利。

从2014年起,美国国防部就开始和亚马逊旗下的云计算服务平台AWS进行合作,授权AWS进行6级以下非机密信息的开发和整合,并且将其架构联结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部署的私有云等其它政府云服务中。

虽然相比AWS提供的IaaS层面的服务来说,云存储的SaaS架构更显然是针对个人,但是云端的数据存储和运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甚至政府来说,都是未来无可回避的方向。这次2个月内6家网盘集体退场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主流发展规律的。

实际上,中国的云存储服务,尤其是云盘从很早开始就出现一种类似“价格战”式的疯狂。为了得到用户各家网盘服务商都拼命刷新赠送空间的记录,从最开始的50G迅速跳到2T这样的级别,远远超过了美国云盘普遍的服务空间。而实际上这些庞大的空间许诺背后,往往只是运用MD5识别之类的技术在进行兑现,实现所谓重复文件的“秒存”。

无论是从秒存服务的引导性上,还是从庞大空间的真实利用性上来说,单纯的云盘会沦为在线电影资源库,甚至是在线色情资源库,都是可预期的后果。而真正能够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文件存储,例如工作文档、照片、记事等,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拓展。

反观美国的云存储服务一直都在容量上极其谨慎,Google Drive提供5GB免费空间,Dropbox提供2GB免费空间,Box提供10GB免费空间,OneDrive今年缩容之后也只有5GB免费空间。虽然通过邀请新用户或者付费等渠道可以使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上限都只有几十GB,甚至还达不到iCloud付费的50GB大小。

但是相反,这些云存储服务软件往往在文件在线编辑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Google Drive最早在2012年就开始提供协同办公服务,其技术基准是内置Google Docs,而在2015年7月的时候终于推出微软Office插件实现了Microsoft Office系列文件的在线编辑。而微软的OneDrive更是直接打通了用户的Microsoft账户,实现文件的编辑和云端同步。Dropbox 和Box则主打“差分编码”技术,在更新文件后上传时,文件可以自动识别,仅上传更新部分。

这些技术都让它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存储层面,不是以空间而是用服务提升用户使用粘度。国内的云存储服务商中,从创建伊始就保留类似特色的,应该就算是有道云笔记。实际上在提到的6家网盘关闭服务之后,很多用户都选择将必要保存的重要文件,尤其是工作文档,转存到有道云笔记。

有别于云盘等单纯的存储服务,有道云笔记很早就开始在存储之外还主打文件编辑的功能,在新的4.6版本中提供了对Office系列文档的全面支持,包括Word、PPT、Excel、PDF的直接上传——而不是类似邮件附件形式的上传——同时支持调用本地软件编辑以及更新后即时上传。同时有道云笔记还提供自由而且多极化的文件夹编辑功能,对文档分类做到更加详尽,手机端还可以提供笔记全文和文档内的关键词搜索。

这种便捷的服务特色以及本身一直以来可靠的存储口碑,让很多用户在新浪微盘宣布关停之后将重要文档转存到了有道云笔记。不少网盘深度用户在风口浪尖也都总结支招,将有道云笔记列为文档类存储的首选。

而从有道云笔记的功能构架上来看,野心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用户的层面。它的新版本在改版时不仅突出了对个人文件的移动化处理,更强化了有道云协作这一团队办公管理的功能。有道云协作用户可以创建群组,组内成员可以对文档进行云端多人同时编辑,即时储存后还可以显示多版本对照。在国内其它云存储服务商都在对个人用户猛拼免费空间的时候,有道云笔记已经开始将盈利模式指向了企业级用户。这的确是一个具有远见的选择。

云存储服务一旦从虚浮的空间战回归到编辑运算的本质,文档和数据的安全性才会得到真正的保障。数据之所以要在云端的价值,绝对不在于单机版的观看和浏览,而在于分享和运算,以及运算带来的结果。无论是编辑、协作、分享动作带来的工作效能的提升,还是大数据运作带来的商业模式的颠覆,只有在奔涌和回流之下才能产生通往未来的能量。而这些数据的未来,也象征着我们生活的未来。

作者 阑夕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