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业企业陷入“烧钱”泡沫,应该感谢不理智的投资人

每个月花9.95美元,就可以在影院无限次观看2D电影!是不是听起来实在是太太太优惠,完爆此前一切的电影优惠策略?这不是想象,而是一家名为MoviePass的美国互联网企业所推出的订阅服务。这种做法看起来相当激进的既让影院业发生极大改变,又满足了人们支付订阅费以换取“无限次”观看电影的梦幻需求。

 不过MoviePass在迅速获得300万用户的背后,却是“烧钱”的无奈之举,甚至为了实现用户量增长而烧到疯狂的地步。而这也是近年来硅谷创业的缩影,用“烧钱”来换取市场——不理智的投资人非常多。但就当下的大环境来看,“烧钱”的策略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泡沫。或许再过一段时间,硅谷的这波“烧钱”创业潮会像国内一样平息下来。

“烧钱”泡沫来袭,硅谷陷入癫狂

创业这件事儿呢,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在音乐服务上立刻就能想出个好的创业点子。创建一个音乐商店,每个月仅收取75美分,完全没有其他隐藏费用,就可畅听数千万首歌曲。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可能会迅速倒闭?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其中的门道。

这个创业项目就是先描绘好蓝图去寻找投资人,然后通过疯狂烧钱去迅速聚拢海量用户,后面的可行方案就很多了。或是将这个创业项目出售给巨头企业,或是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出售给标价最高的投标人,或是积极去上市,总归能一本万利。

或许你仍然怀疑这个模式,毕竟在过去企业必须出售高于成本的商品或服务才是正确的商业模式。但那只是20世纪的商业模式,现在的创业新模式就是烧钱去快速发展,用投资者的现金来补贴损失,进而计划在某个时间节点或发展阶段实现盈利。

而近年来的硅谷,就是被这样的“烧钱”模式给弄得陷入癫狂。可惜的是,绝大多数项目都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成功,反而让泡沫显现。据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教授Jay Ritter调查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市的公司中有76%的公司在每年的每股收益基础上无利可图。这是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以来的最大数字,当时81%的新上市公司无利可图。根据Jay Ritter的说法,2018年迄今为止已经上市的15家科技公司中,只有三家在上一年获得了每股正收益。

无利可图,投资人想让创业公司达成“赢者通吃”目标

硅谷是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疯狂之地,互联网、科技行业仍然是快速发展但无利可图公司的温床。据报道,预计明年将公开上市的Uber在去年亏损45亿美元,因为它试图扩大国际市场,并与包括Lyft在内的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此外,作为一家上市公司,Snap去年亏损34亿美元。而在经历了投资者支持的十年亏损之后,Airbnb刚刚获得了第一个盈利年。

无利可图公司数量的增加,反映了股东和投资者愿意保持快速增长,以让这些公司达成“赢者通吃”的目标。投资者认为,一旦达到足够的规模,就可以更容易地扭转利润转换。部分投资者坚持认为,如果创业公司能够将大量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或采用其他营收策略,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这其中,MoviePass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烧钱”代表。9.95美元无限制的去电影院看2D电影固然让其收获了大量用户,但“烧钱”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有媒体报道称,虽然近段时间增加超过100万的净订户,但MoviePass在第一季度损失了9830万美元。而现在MoviePass仍未找到能够大量收获营收的方式。

在硅谷已经倒下了太多创业公司,它们往往尝试通过减价促销、优惠等对既有行业造成破坏,比如洗衣、停车、便利店等。而且初期都是很美好的,用户都能享受各种低价的服务——感谢不理智的投资人。但在资金耗尽后,这些创业公司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甚至迅速破产。

国内烧钱热潮已式微,盈利已成关键

硅谷的“烧钱”热潮,是不是与之前国内O2O、共享经济等领域的“烧钱”风很像?其实就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总的来看,国内的“烧钱”热潮已然式微。在经过太多O2O、贡献经济项目的倒闭后,投资人已经变得愈发理智。能成长下来的巨头屈指可数,仅有滴滴、美团等数家公司罢了,且它们依然还在融资……

而就发展趋势看,现在的创业项目在初期就必须寻找到盈利之匙。没有响应的盈利策略,已经很难再打动投资者。虽然对大众来说不算是“好事”——少了很多低价服务,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却是渐渐走向了正规。

接下来,就看互联网领域还会再玩什么新招数了!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硅谷创业企业陷入“烧钱”泡沫,应该感谢不理智的投资人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