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之后,陆奇最终走上了与其在CMU计算机学院师兄李开复曾同样的路子——做起了创业孵化。
在百度短暂供职一年多的陆奇,一度因拼多多让去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今有了明确落脚。8月15日,北京,全球知名创业投资及加速器Y Combinator(以下简称YC)宣布正式入华,并成立Y Combinator中国(简称YC中国)。更重磅的是,陆奇则担任YC中国创始人及CEO、YC全球研究院院长,自此,他成为YC中国的01号员工。
履新YC,知天命之年的保守选项?
?这则新闻在科技圈炸开过之后,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几个问题上:
首先,YC是谁?YC是美国著名的创业加速器,聚焦科技领域,由“硅谷创业之父” Paul Graham在2005年创办,已投资超过1900家初创公司,包括全球领先的短租平台Airbnb、云储存服务供应商Dropbox、数字支付供应商Stripe等。
再者,陆奇为何加入YC?当天的发布会上,陆奇表示,他和YC掌门人Sam Altman在2005年相识并且理念和情怀高度一致,对中国创新发展有着同样的愿景和信念。陆奇在演讲中有对此阐述更浓缩的核心内容——加盟是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硅谷技术牛人”、“科研大神”、“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人高管”……太多的光环让外界对陆奇抱有极高期待,我们也不容怀疑这样的神级人物一切动作之后心怀的远大愿景。但抛却这样的PR式对外口径,将看问题的角度发散些或许会将硬币的另一面展现出来。
陆奇现已57岁,按中国社会的传统定义这已是知天命之年,这个年纪意味着,一方面在体力上已经比不上年轻人,另一方面不再适合冒险。相较BAT巨头工作强度稍小的YC工作更适合他。再者在YC工作需要中美两头跑,正符合陆奇可以同时照顾国外孩子和国内母亲的需求。
而从YC工作的性质来看,YC的孵化器模式有一种世俗意义上的“好”,这源于创业孵化的立场始终是“政治正确”的,始终是在为大家服务。
有人总结了创业孵化的几种结果:幸运的话,个别项目最终能够成为超级公司;一般情况下,虽然没有明星项目,但仍然能够培养一批正常水准的公司,这一过程同时也为行业训练培养了批量人才;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公司遭遇各种水土不服,最终不了了之。
这意味着,只要陆奇在YC工作能完成中等或以上的程度,最终口碑都是好的,这就让其在转换赛道后绝对成败的个人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从这些角度不难看出,陆奇对于此次职业生涯的选择也多少融入了妥协式的思忖。
单枪匹马的新战场,意味着更多新玩法
YC中国对陆奇的KPI诉求是:不用再度打响公司知名度,只需要在本土市场中完成商业模式的复制。言简意赅背后,明面看似是在给陆奇减轻压力,私下却意味着YC此次入华的意义是远大于吸引陆奇加入。
这就引申出第三个外围者关心的问题,YC中国能否复制其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套路?资料显示,截至目前YC已加速超过1900家初创公司。但如果以1000多家公司仅成功孵化过Dropbox、Airbnb、Stripe等独角兽公司,这样的比例并不高,YC还是在玩一个概率游戏。尤其在中国,真正靠谱的创业项目太匮乏,概率游戏在中国更难收到满意的结果。
在2014年双创政策后,中国这片创业热土上一度涌现了许多YC的中国学徒,例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但是目前来看,专注于早期投资的孵化器整体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大多关闭或者已经转型为投资机构。这也从侧面论证了中国孵化器面临的窘境。在国内创投圈的竞争日趋激烈,创业者胃口也越来越大,投资机构更加重视投后业务,这让孵化器的定位稍显“鸡肋”。对于YC而言,即便跻身全球顶级创业孵化器,其在华依然面临本土化发展的同样痛楚和焦虑。
同样,创业孵化对于陆奇也是刚换的新赛场。一直以来,陆奇为人称道的点多数与其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造诣、在海外科技企业中积累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分不开。显然到了这个新战场,陆奇应该有大量的关乎创业孵化的功课要补。
另据了解,YC在美国还依靠强大的品牌推广能力塑造出极强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创业者申请加入。比如,YC非常擅长通过内容去吸引创业者,博客、播客、书籍出版等。而这些套路,均是陆奇并不擅长的。
除了这些新玩法,对于单枪匹马的“01号员工”陆奇而言,YC落地到中国,美国是否参与投资决策、怎么参与、如何授权给中国团队、如何在中国找到优秀的天使投资GP才是一连串的重大挑战。这些,仅仅靠一个人的个人的光环和号召力是无法去面对的。
但愿这次职场生涯能画上完满句号
从陆奇之前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1998年陆奇加入雅虎公司,2007年晋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2008年8月,陆奇离开雅虎,并于次年1月正式加盟微软任网络服务集团总裁,2013年出任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2016年9月宣布从微软离职,2017年加入百度,直至486天后再次出走……
从陆奇职业背景看,或透露了这几点讯息:
既往的经历决定了陆奇更适合将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不是带领国际资本走进来,这点从百度重金聘请陆奇可见一斑。如此看来,陆奇的优势在于国际规范管理驾驭一个大企业可能绰绰有趣,而带队孵化创业团队将不是上上策。
百度486天堪称陆奇的职场高光时刻。加入百度之前,陆奇一直在海外任职,曾被视为“华人科学家的高峰”。如今回过头看雅虎、微软与百度三家巨头的AI竞争实力,孰轻孰重显然一目了然。与其像外界所言的“陆奇是百度的救火队长”,不如从另一方面说百度也成为陆奇绽放个人魅力的舞台。梳理一下陆奇在百度的成绩,有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有关于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变革。当然如果深究的话,陆奇更多是扮演了AI界的精神领袖而非业务领袖。
回顾陆奇的整个职场生涯,我们不难发现陆奇变换赛场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不免让外界为陆奇在YC中国接下来的工作心存忧虑:尤其是陆奇之前一直是扮演从1到N的职业经理人角色,如今突然之间要做从零到一的事情,能否再次适应新角色转换才是陆奇面临的最大问题。
无论如何,鉴于行业发展,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数人其实还是宁愿选择相信陆奇所说的所有关于作出这个选择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关于未来YC在中国的愿景、路径、打法等种种。即便陆奇的这套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之前在上任百度的时候也用过。
直到现在,陆奇把一起见证的机会留给了YC。最后只是希望,陆奇这次能在职场生涯能画上圆满句号——要承担起“01号员工”责任感的同时,真正拿出一份能证明自己实力的成绩单。
——————————
王小琉(个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号“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智能硬件体验者;IT&科技领域观察者、记录者、评论者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从零到一,陆奇更需要的是责任感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