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以为整合资源就是联络:有人想卖东西,但是找不到买家,有人想买东西,但是找不到卖家,把他们介绍在一起就是整合资源了,其实这只是中介——我们总不能说每条产品广告都是在整合资源吧?当然,碰上那些爱抬杠的人,非说整合资源就是中介也没办法,我也懒得和他们去解释,并且本文并不是写给这些人看的。我想说的整合资源,是一种能够集结各界力量从而让一个项目实施更简单、高效的策略。
首先,整合资源其实整合的是时间。在做整合资源的工作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一件事情——整合来的资源是否真的缩短了整个项目的时间进程。
在当今如此浮华的世界中,我喜欢把时间当做衡量一切的价值的“货币”,之前我已经提到过这个概念。拿投融资项目来举例,如果资本的介入并没有缩短项目成功或者占领市场的时间,那么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行为,只有用时间来做标尺,我们才能界定资源的整合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的做到了1+1>2!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都是公平的,在资金、人才、信息无差别的今天,只有在时间上的优势才能够真的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评估一个资源的好坏,绝不应当只是从资本价值去衡量,确立先发优势的可能、占领市场份额的投入、应对危机的回旋……,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成为主要支撑的。
当然,把时间作为整合资源的标准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过带着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才有可能开展整合资源工作其次、再次、最后的步骤。
整合资源的其次,就是在于必须有一个能够总览全局的复合型人才可以知道项目需要整合哪些资源进来才有可能真的提升效率。
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网站创业的话,分别招聘来懂美术、懂IT技术、懂内容编辑、懂财务管理、懂相关办事流程的合作伙伴是不是就算是整合了资源呢?当然不算!这些“懂……”的个人或者团队如果是可以花钱买到的,那么他们最多只能算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且,假如他们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和别的同行所花费的时间是一样的话,虽然他们是人力资源,但是他们的加入并没有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但是,变通一下想,如果能够把这些人以不付工资、股权合伙的状态下招募进来,那么就很接近我所说的整合资源了。毕竟,在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本项目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让网站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间缩短了。
于是,作为该项目的发起者,必须知道自己的项目有哪些部分必须花钱来购买,而有哪些部分是可以用自己的资源来置换的,这样才会让变化多起来、让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多起来。如果这个发起者并不懂得如何去设计资源整合的策略,那么最终很有可能让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关心变成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本来整合资源的梦想也就只是个梦想了。
再次,整合资源必须要让各资源有主动加入的意愿。在周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资源的朋友找来各种各样的客户,然后再分配给自己认识个各个执行单位取完成客户的要求,这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中介服务”,从很宽泛的角度来看,这位朋友这么做确实也联结了产业链里个各个节点,但是,我还是要强调,无论是什么层级的买卖关系,并不是整合资源。
作为一个资源整合项目的发起者,应该把项目及项目所需要的资源方概念公布出来,让有可能加入进来的资源自行判断自己的投入与回报。客观地讲,一次成功的资源整合,发起者的发起行动是主动的,而资源整合对于发起者而言,应该是被动的;对于加入项目的资源方而言,得到项目信息是被动,而加入项目是主动的——这样资源整合才是最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益与效率的。
被整合的资源方为什么会有主动加入的意愿?一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且认为利益回报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才会加入进来,这种主动加入会成为整个项目良性发展的动力,会缩短项目成功的进程。
如果对以上三点没有异议的话,那么,最后,也就顺理成章可以对整合资源做一个总结了:实际上,整合资源事件并不应当是一个单纯的项目,而应当是在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潜在的资源方可以找到达成最终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其他待加入资源的价值,从而评估出自身所应付出的投入以及回报可能。
一次漂亮的资源整合关键就看平台模型是如何搭建的,其中的关键点包含:最终回报是否有说服力?平台模型对于的表现力是否足够清晰,让潜在资源可以百分之百明白?是否处理好了资源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利益分配方式是否合理?进入与退出的保障都有哪些……等等。
中国有句老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资源整合平台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每个拾柴的人都是资源,他们依靠自己的柴并不能燃烧起足够取暖的火焰,而当有人发起,大家主动地寻求整合机会,把自己的柴贡献于平台时,整体上缩短了燃烧起更大火焰的时间,看起来谁都没有多做什么(甚至可以少做一点,毕竟点火的工作只要有一次就够了),但是实际上获得的则是众赢。
本文作者:风斯若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整合资源到底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