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谈到智能手机,无非是一些折叠屏、大电池和5G技术之类的,坦白讲,这些都是“战术式”讨论,对整个市场的走向缺乏High-level思考,更不要说,类似乔帮主意志:生而改变世界,但任何领域内,都不乏旷世奇才,他们有“超前”的思想,愿意领导变革,时代弄潮儿,最终创造出巨额财富以及一段个人专属的佳话。
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拐点日益明显,人们对硬件的期望日益降低,设计者也意兴阑珊,转而对软件兴致昂扬,我们也希望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塞到智能手机里。前些年,人们有着很高的换机频率,仅仅18个月之后,消费者就会对手里的电子产品失去兴趣,现在这个频率正在降低,因为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抽屉再也放不下一两款旧的iPhone6或者iPhone7了。在这种状态下,智能手机硬件产业链也不再像昔日如火如荼,每天成吨、成吨地生产iPhone X Max或者小米9什么的。如今任何机型的生产淡季都会闲置大量的车间、设备以及人力,企业大佬自然要接受这些状况,一方面要做更精准的生产模式,努力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尝试拓展新的生意,如软件业务、手机回收等。
其实,硬件技术成熟、材料技术取得相关突破之后,手机零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好,加之,废弃手机造成的电子污染日益严重,所以,手机回收行业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包括苹果、三星、小米等巨头正积极涉入,以期待于未来攫取财富,从新的维度改变世界。
手机有毒,为什么只有小作坊回收?
过去十年,是智能手机的黄金十年,以苹果、三星为首的制造商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着大量手机:苹果一直走的是精品路线,按照逻辑来讲,整体数量不会太多,但他们十年来长盛不衰,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出货15亿部以上,如果把这些手机做成地板砖,估计能铺满整个美洲大陆,而三星的产品线一直都很丰富,高中低档全覆盖,高中统计学者,估计都很难搞清楚数字,加之,中国手机制造商华为、小米、Vivo/OPPO等都在推波助澜,使得每年至少有2亿部手机走向市场,同样,也意味着有2亿部旧手机被淘汰。
好在,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苹果、三星、华为等巨头,正开始着手处理回收生意,据说苹果就专门成立了维修事业部,并研发出拆解机器人,降低回收成本,此外,库克还和美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协议,承诺每年会回收固定数量的旧iPhone,同时,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制程以及新工艺,以降低iPhone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他们还承包了一片小树林,用来制造无污染、更容易回收的iPhone包装盒。基于这些信息来看,手机回收、环保生意,正变成一项大事业,各路巨头有望正面展开深度竞争。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市值前三
地球环境的恶化已经开始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尤其是在中国,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病症,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当人类不断地走进医院,经济发展早已变得毫无意义,于是从政策面到企业家,再到普通百姓,都不再只向往金山银山,而是迫切地想留住绿水青山,正是看中如此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巨头,不再把生意局限在“制造新手机”上,而是尽可能地涉入回收生意,以便借着政策红利,再度攫取巨额利润、名垂青史。
比如一些旧手机可以回到富士康,让他们重新组装,一些旧的显示器回到LG或者三星,重工之后再出发,如此做法虽然会降低新产品的出货数量,但对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却是大有裨益的,而之所以,很多企业对如此生意尚不太感冒,正在于,找不到足够的利润,如果政策性支持以及补贴能有突破,相信企业家们还是愿意的,毕竟,这些人早已腰缠万贯、功成名就,都在追求“自我实现”,迫不及待地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此外,更合理的逻辑是,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回收生意”,让未来的回收更加容易,或者设计出耐用性更高的零部件,让消费者一直使用下去,祖孙三代使用同一支手机。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未来的大趋势绝对不会再是“绚丽多彩”的外观大比拼,而是在“耐用性、基础性能、环保性”方面的大竞争,谁能把软件服务做好,谁就能卖出更多的手机,而谁要是能把“环保性”做好,则能受到全世界的热烈追捧。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手机回收、环保型公司,将会在十年后市值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