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智能驾驶为国内各大城市带去的热度从去年开始持续发酵,各大城市也先后兴奋并且行动起来。
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与智能驾驶相关联的测试区或示范区已经多达数十,国家级的示范区也有1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场景丰富的示范区有像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以各大示范区及城市发展趋势来看,智能驾驶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慢慢显现,各地逐渐摆脱单纯追求“数量”的发展模式,开始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做建设。
智能驾驶遍地开花,各界大佬闻香而至
智能驾驶在国内已经历几年发展,虽然各方面还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也早已不是刚开始时的小打小闹。
从传统车企上汽、吉利、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威马等等,从互联网巨头BATJ到科技公司旷视、科大讯飞、地平线等等,都已早早入局智能驾驶赛道,各方对于智能驾驶的发展潜力想法一致。
加上软硬件技术的提升,如5G商业化落地、计算机视觉日益精进、边缘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智能驾驶在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结合重要抓手”的道路上越行越快。
智能驾驶的意义不光在市场或企业,对于国内各大城市来说,智能驾驶同样有着帮助城市转型,重新定位城市职能的重要意义。
所以才会有各地政府对于智能驾驶不竭余力的投入,各类相关园区拔地而起。
对于企业而言,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城市区位的选择上当然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此时选择哪个区域或哪个城市作为投入的发力点成为了一门学问。
纵观国内对于智能驾驶“野心勃勃”的各大城市,相对起步较早、优势明显的大都集中在一线或沿海地区,如北上广深、浙江福建等地,内陆地区各方面优势较小,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湖南湘江新区,2018年6月才正式启动,在各大园特别是国家队中,绝对属于最晚开始发力,然而力度却是最大的。
为打造“智能驾驶”产业高地,湖南湘江新区结合既有产业基础、科研技术和人才资源,快速构建起了一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以此为契机,先后吸引包括BAT、京东、中车、大陆、博世、希迪智驾、地平线等各种不同类型企业来长。
9月6日,更是在李克强总理及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与德国舍弗勒签署智能驾驶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9月10,华为紧随而来,与湖南湘江新区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签订合作协议。
显然,现阶段企业选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展潜力的标尺,而在政府及企业的双重推动下,长沙正逐步成为智能驾驶的标杆城市。
“智能驾驶”区域化旗帜鲜明
为避免重复性的投入和建设,国内各城市区域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力重点越发出现差异,因此正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聚合区,未来将会越发“旗帜鲜明”。
1、北京“搭基础”
北京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针对“智能驾驶”领域投入的城市之一,因为起步早,区位好,引来了大批为智能驾驶做基础服务的企业,如专注计算机视觉的旷视、商汤、再加上还有“本土企业”百度。
而从2018年北京市经信委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白皮书》来看,打造产业基础平台也成为政府发力的重要方向。
综合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链情况来看,北京具备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且已经形成以“基础服务”为核心的智能驾驶产业集群。
2、上海“靠造车”
上海在智能驾驶领域方向选择上,与北京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看到上海有望成为智能驾驶领域“造车势力”的聚集地。
上海在汽车制造方向原本就具备深厚的积累,作为上汽的根据地,众多品牌如雪佛兰、别克、大众等等已经构建了完备的产业上下游生产链,使得上海在整车制造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再加上随着特斯拉的到来,以及具有强烈建厂意愿的蔚来,上海已经竖起了“造车”的标杆,区位优势加上金融优势将会把上海再次推向“智能驾驶整车制造”领域的高地。
3、广州、深圳“做技术”
广州及深圳的“智能驾驶示范区”侧重在研发领域,以广州的产业布局规划来看,电子研发、5G试点、芯片制造等方面是广州“智能驾驶”目前的重点。
且结合两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从研发方面入局智能驾驶也是最合理的方式。首先,深圳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不亚于北京,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都具有人才基础;其次,若是以“大规模测试园区”的方向切入,广东和深圳在土地供给上就无法满足。
再加上,从企业布局上大都是以技术型企业为主,最初的测试园区同样有大学机构设立,所以从技术研发角度着手也确为最佳方式。
4、长沙“建生态”
与北上广相比,许多要素单独拎出来长沙都不具优势,长沙的优势在于已经开始形成非常明显的全方位产业集群,收益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使位于长沙的湖南湘江新区在智能驾驶的各个领域没有短板,产业生态效应逐步形成。
可以看到,目前在整车制造方面,拥有上汽、广汽、比亚迪等生产线,且在本土制造业三一、中联及舍弗勒、大陆、博世的联动下,上下游产业链也趋于完善;在技术布局方面,BAT等一众互联网大佬入驻,带来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路协同系统”等智能驾驶不可或缺的相关技术;再加上地区政府的不竭余力,投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智能驾驶测试区”,搭建场景最丰富的测试平台,给与入驻企业最直接的政策扶持,都为湖南湘江新区后来居上埋下伏笔。
且随着日前“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湖南,使之在互联网生态方面更进一步,相应的在“智能网联”领域也将有所获益。
综合来看,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模式是最为丰富,而在全城范围内更是拥有347家从事智能驾驶汽车相关业务的重点企业,“生态聚合”的这面大旗也已插在长沙土壤之上。
商业化价值排序,生态聚合力影响最大
不管现阶段各地“智能驾驶”发展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差异,但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商业化落地。
1、“生态圈”反映商业化市场
上面有说过,目前企业选择区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行业发展潜力的一把标尺。
例如,随着舍弗勒、华为的先后进入,所体现的是他们对于长沙认可。而特别是华为入驻长沙,也必将引起智能驾驶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极有可能将带动新一轮企业入驻潮,进一步加深产业生态集群效应。
相比北上广,工业体系已经趋于成熟,无论政策还是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的投入“兴趣”将会有所降低,长沙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政府对于华为这类高新技术型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要高很多,相应的给出的优惠政策也会更多,这一点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同样具有吸引力。
加上现有企业,长沙“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将会越来越饱满,带来的商业化价值越来越高。
2、“软件”水平决定商业化深度
“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对于配套设施的要求远高于其他产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领域。
参考美国“凤凰城”之所能成为“智能驾驶”之都,而非硅谷所在的旧金山,可以发现,在城市人口、市政规划、汽车保有量等各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长沙与凤凰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相比北上广深,长沙的人口数量最少,在人口密度上也最低,且在汽车保有量上也因为人口少所以不到北京的一半,这些因素造就了优异的城市环境,为“智能驾驶”汽车上路解决了先天之忧。
而后,城市居民“钱包”是商业化的根本支撑,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长沙人均GDP在各大“国家队”测试区中排名仅次深圳、北京,甚至超过上海、杭州等地。
最后,长沙在城市道路等方面的硬件布局,使得长沙拥有了最佳的商业化落地环境。
3、智能驾驶将迎“刺刀战”
PPT造车已经被验证,至少在国内是绝对行不通了,并且随着相应技术的一一落地,所以接下来“智能驾驶”赛道的比拼终于轮到成绩说话。
对于城市之间的卡位战而言,成绩体现在“配套”、“应用场景”及“服务”。在配套及应用方面,长沙拥有目前国内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5G覆盖范围最广的测试区。
并且,两条“100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和智慧高速正在加速建设中,这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至少现阶段基本不会有。
在服务方面,今年6月长沙已经成为仅次于北京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第二多的城市,且预计未来随着更多企业需求,超过北京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化就是成绩的最直观体现,而纵观各大地区,实际具备商业化能力的就只有长沙一个点,“顺理成章”也好“迫不得已”也罢,想要拿出成绩就只有一个选择。
像百度就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长沙正式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队的商业化运营。
综合以上众多因素,长沙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已经处于领先,且这一优势将随着智能驾驶规模化效应的发酵越滚越大。
总结
可以预见,在之后“智能驾驶”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出现,其发展将会越发迅速,各个地区也都会相应树立起自己的特色标志。而行业将会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谁能先手实现商业化,将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舍弗勒之后,华为又来,长沙智能驾驶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