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付艳翠 来源|铅笔道(IDpencilnews)
2019年2月,爱屋吉屋,死亡;2019年3月,红岭创投,死亡;2019年7月,尚品网,死亡;2019年8月,团贷网,死亡;同月,小黄狗,死亡…… 这一年,“死亡”似乎成为主旋律。
铅笔道通过公开渠道不完全统计,今年死亡的明星企业就高达36家,其中,P2P、长租公寓、教育成为高危行业。 在这股浪潮中,因为本身的“资金池”风险太大,在监管之下又难以转型的P2P模式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死于盲目扩张,过度依赖资本的明星企业也不在少数。号称1年卖出400万份汤,在线下有70余家门店的“吃个汤”突然倒下;扩展激进的成长保,为了寻求新一轮融资,数据造假;创办20多年的英语学习机构韦博英语,因为成本升高、营收减少,入不敷出…… 明星公司相继折戟,小公司瑟瑟发抖。大片死亡潮中,人人自危。
在此境况下,铅笔道采访了4位项目失败的创业者,总结了一些企业的死亡真相,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让目前在路上的创业者避免踩坑。
死于“模式”
2019年,网贷平台连续暴雷。清盘、警方介入、暂停运营、平台失联,连带着投资者维权群也如潮水般涌出。
3月,蘑菇街旗下种豆宝被清盘,口袋理财被调查;7月至8月,“中融投”和团贷网涉嫌非吸案;10月,因为逾期率高,魔卡金服等暴雷的……
谁也没料到,在大批网贷平台中,会有红岭创投的身影。红岭创投成立于2009年,彼时,全国只有不到10家网贷平台,更是曾以“大标平台”“逾期透明化”“刚性兑付”被用户拥护。
大标平台模式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2017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过去数年发出的大标的金额在5000万~1.5亿之间。如果按此计算,每一单的回扣,可高达100万至450万。
可惜,也正是因为大标的,意味着其面临更大的风险。该模式推出5个月后,红岭创投就出现了第一笔大单坏账,规模上亿,刷新了当时P2P的坏账历史。2015年底,周世平再次自爆,红岭有高达5亿元的坏账。
但因为平台承诺刚性兑付,也就是说如果借款人逾期,或不还钱,平台将代替借款人还款给出借人。加上主动披露逾期,让投资人觉得平台安全可信,红岭创投的交易量一直稳居行业前三。
不过,监管之下,红岭创投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
2016年8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网贷平台不得直接或变相向投资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同时还对网贷平台借款人的借款额度做出限制,上限不超过20万元。
2018年12月,《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更是称要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合规平台之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
至此,这家运营3645天的巨兽,也没逃过清盘的命运。
究其主因,还是P2P模式本身的资金池风险太大,在监管之下又难以转型。
打个比方,A为了赚取利息把钱借给P2P平台,平台将A的将资金转借给缺钱的B。如果A急用钱,或者听到一些对平台负面的消息后,就会将未到期的借款提前取现。另一边,B有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归还借款,这时P2P平台就需要挪用C的资金进行垫资。这种情况下,投资款和标的无法一对一账,久而久之,坏账率提高,又没有更多的新资金进入的情况下,平台就很难生存下去。
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下,投资人无法监控出借资金的去向,又无形中加大了P2P平台挪用资金、借新还旧的风险。
今年初,合肥经侦官微公布了一起通过非法集资利用资金池进行暗箱操作的P2P案件及相关细节。2018年6月,安徽胜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搭建的“胜辉贷”P2P理财平台就涉嫌非法集资。其对外虚构有借款人用汽车做抵押发布借款标的,让广大投资人将钱借给平台,从而获取高额利息。该公司却将投资人的资金汇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转至自己控制的私人账户。
在转型之路上,P2P企业也并不好走。比如像陆金所这样有强大股东背景和业务规模的机构,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是首选;网贷规模大、自有资金充裕、手头有现成小贷牌照的企业,可能就走小贷这条路;还有一些会向助贷方向发展,即互金公司把自己的优质资产提供给金融机构,然后由金融机构放款,互金公司收渠道费。
但更多的P2P平台,还是只有“陨落”一条路走。
如今,P2P网贷行业规模不断缩小,平台退出数量不断增加。最新数据显示,7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900.28亿元,同比下降62.19%。截至7月末,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跌至787家,而网贷运营平台最多时曾达3476家。
这波暴雷潮并非只有坏消息。实际上,它清除了一大批想要投机的企业,熬过去,行业也将迎来更合规、健康的发展。反之,只想着以新还旧和拆东墙补西墙,也只能被市场淘汰。
死于“盲目扩张”
资本寒冬之下,在2019年,明星企业资金断裂以倒闭收场的也不在少数。它们往往曾大受资本青睐,但在战略上,却一边缺乏造血能力,一边依靠资本端盲目扩张。
以“吃个汤”为例。“吃个汤”主打“原只椰子炖汤”——必须是养足120天的走地鸡与原只椰子共同熬制,在中央厨房制作完成后,采用热链运输到线下门店。2016年,“吃个汤”在深圳科兴科技园开出第一家汤铺,而后一路疾奔。号称1年卖出400万份汤,在线下有70余家门店,还曾对外宣称要将直营店开至近百家,一度是个备受瞩目的创业新星。
这个项目,也一度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根据公开信息,2017年5月~8月,不到3个月时间,吃个汤就完成天使轮和3000万元的A轮融资。2018年3月,包括五岳资本、凯信资本和蜂巢资本又宣布投资了近亿元人民币参与其A+轮融资。
不到两年,先后获得3轮融资,累计金额上亿元资金的明星项目却很快崩塌。
今年8月,吃个汤突然之间关闭了深圳全部门店,总部也人去楼空,只在线下留下一张A4纸,页眉处写道:吃个汤公司已注销,门店已倒闭,充值款回退维权请加群。
对于吃个汤倒闭的原因,创始人詹楚烽给出的解释是“资金断裂”。一位早期接触过该项目的某VC机构合伙人曾猜测,应该是“摊子铺太大了,预期中的融资没到位”。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大家只注重发展速度的快慢,好看的数据掩盖了很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赛道上的很多玩家都没有及时意识到经济风向、行业状态、用户需求的变化。既没有做好内控,也没有在外部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所以经营上、服务上就出现了问题。
显然,在资本环境不理想,自身盈利能力又不达标的情况下,后续资金无法续上公司发展的速度,最后也只能是自取灭亡。
回顾一下,今年因为盲目扩张,又过度依赖资本而死亡的明星企业,不在少数。
以成长保为例,2018年6月,网上曾传出关于成长保刷单、数据造假的消息。据了解,当时成长保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某投资方对其进行了尽职调查时,发现其营收数据造假,最终导致该投资方放弃投资。
当时,成长保曾回应称,因扩展激进,部分员工为追求业绩可能有刷单行为,公司内部正对此行为进行严肃清查。
9月,韦博英语陷入倒闭风波,创始人高卫宇在一封道歉信中结束这家创办20多年的英语学习机构。其实,韦博英语是有资金积淀的,但公司摊子太大了,有近200多家门店、6000多名员工。而且,公司成本升高、营收减少,入不敷出,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意外。
还有10月,儿童早期教育品牌“爱乐乐享”被曝出北京、成都多门店突然关停,一家店涉及千万培训费难追回;此前,还有O2O家教平台“疯狂老师”、中小学在线国际教育机构“萌塔教育”、K12辅导机构“高冠教育”等被曝倒闭、跑路或关店。
长租公寓行业进入了一个暴雷不断的状态。
8月,乐伽公寓通过微信平台连夜发出公告。称因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履行合同,目前已停止经营,关闭所有业务,员工大量离职,无力偿还客户欠款。10月,悦如公寓发布通告,称由于市场的变化、自身组织和经营能力不够强等主要原因,目前公司投入巨资装修配置的1600多套公寓面临巨大的经营和资金压力,公司已无力维持正常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经有多达25家长租公寓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
扩张并没错,追求数据的好看也无可厚非。但在资本不愿继续追加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自身没办法达到盈利时,盲目的扩张只是“找死”。
死亡真相
近一年间,创投圈“死亡浪潮”汹涌。铅笔道通过公开渠道不完全统计,今年“死亡”的明星企业就高达36家,其中,P2P、长租公寓、教育成为高危行业。分别有6家、5家、6家代表性企业“死亡”。
明星公司相继折戟,小公司瑟瑟发抖。大片倒闭潮中,人人自危。在此境况下,铅笔道采访了4位项目失败的创业者,总结了一些企业的“死亡真相”,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让目前在路上的创业者避免踩坑。
真相1:企业需创造正向现金流
之前从事数据类企业服务创业的刘伟(化名)表示,在做项目时,需要有做生意的逻辑。先抓住行业痛点,搞清楚要赚谁的钱,并试着赚到这笔钱。项目需要扩大用户量固然重要,但形成盈利模式才是根本。“小规模的企业反而更需要创收。”
刘伟介绍,最开始创业时,他就先将产品打造成免费模式,也有了不错的流量。但他发现,想让企业从免费思维中突然向付费转变非常难。因此,在创业3年后,他的公司虽然流量不错,但缺乏盈利能力,他还是忍痛放弃了该项目。
他总结,企业必须创造正向现金流,若能拿到融资则借风而上,拿不到钱也能稳中求胜。
真相2: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从事AI安全的创业者李清(化名)则因为在资本层面吃了亏,认为选择好的资本才是企业存活的关键。他透露,他创办的公司由于资本过于看重短期退出“捞一笔”,丝毫不看重AI安全本身就是个慢行业,需要看长期发展,总是干涉公司正常经营。在创业期间,他不仅要关注战略还要花大量时间安抚投资人。
“最后资本没成功退出,项目反而倒了。”李清感慨,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在接到资本的投资意向后,一定要对资本有详细的了解。因为好的资本不仅不会过度干涉你的战略,还会在你有需要时,给你帮助。而坏的资本却一直关注短期收益,让你身心俱疲。
真相3:不要盲目追风口
此前从事共享经济的创业者张涛(化名)认为,不要过于相信风口。“在风口下,猪都能飞。”不要看到企业一时之间涌入大量竞争者和资本的介入,就认定这是个好行业,一头扎进来。进入行业需要谨慎,了解行业痛点,企业是不是足够大。
他回忆,他当时就是借着风口,盲目扩张,花出去2000万,可能只会回来1500万。最后因为赛道重资产的运营模式,拖垮公司只是时间问题。
真相4:招有经验的人才
从事电商行业的创业者李磊(化名)称,想要企业过得去,就不要听信那些大企业的成功过程,它们的成功因素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只有企业自己扎扎实实走过就知道,还是当下最重要。
李磊表示,在创业中,一定要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在前期,不要舍不得花钱,找到优秀的、有经验的人才,能够让公司少走很多弯路。“项目好执行力不到位,光纸上谈兵,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当然,在资本寒冬之下,企业活下去,才有希望。正如李磊所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生存法则,创业就是每天都不断在踩坑的过程。跨过来就能“过活”,跨不过来就栽在里面。“能爬出来的还好,爬不出来的,不是猝死了,就是在坑里等死。”
作者| 付艳翠 来源|铅笔道(IDpencilnews)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这一年,36家明星企业死亡:P2P、教育、长租公寓行业成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