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外延”,看中国数字经济的崛起

或许判断时代“大变革”来临的标志之一,就是将一切旧事物冠以“新”为前缀: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能源……它们共享同一个逻辑:来自新技术的强劲风力,希望尽可能扫除旧时代的暮气。

而“新”的名单仍在延续。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新基建”的概念,也就是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特高压等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注定将继续夯实“数字中国”的力度。而作为整个数字经济运营最重要的一大幕后基础,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的增长也将势如破竹。

其实追溯历史,中国IDC市场的规模增速,一直受到政策引领与技术跃迁的双涡轮驱动。譬如2010年,受益于IDC牌照审核门槛的放宽,诸多玩家的入场,促成整个市场的新一轮增长。2014年,4G业务经营许可权发放,让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飞速扩张,大批应用集体登场。2016年,突然崛起的短视频风潮,又让IDC业务市场持续增长。

而到了2018年,互联网行业依旧是推动中国IDC规模绝对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去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预计在2021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年复合增长均在30%以上。

某种意义上,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底层作用力之一,就是深藏在城市角落,终日低调运作,不断静默闪烁的各个数据中心。

“互联网的心脏”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在媒体的狂轰乱炸下,大众早已对“数据”二字脱敏,却对“存放”数据的地方一知半解。互联网数据中心总感觉离人很远,如同是一种“日用而不自知”,多数人并不知IDC为何物。

简单来说,IDC是一种拥有专业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的机房环境等),管理和应用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IDC服务商能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包括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等)和各种增值服务。

而具体到中国市场,根据科智咨询不久前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由IDC服务商收入共同组成,其中,主机托管/租赁业务占据最大收入占比,超过40%。在中国IDC业务市场行业结构中,网络视频行业结构占比超过20%,电子商务行业结构占比居第二位,电子商务行业在业务下沉和业务出海的双重带动下,IDC业务需求增长明显。”

更值一提的是,从现在到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红利的渐次释放,其应用场景势必会进一步扩张——尤其是5G时代的来到,促使数据量迎来井喷式增长,包括BAT等互联网公司在内,都会对机柜有着更旺盛的需求,这也将倒逼中国IDC建设运营水平的整体上扬。

事实上,IDC机房一直被称作“互联网的心脏”,而若无意外,它在中国市场的跳动无疑会愈发澎湃。

“饱和”与“外扩”

但与此同时,这颗“互联网心脏”的区域布局动态,却常常被科技媒体所忽视。

比如,业界公认的一个趋势是,遵循着中国从大城市向城市群发展的相似逻辑,大概从2018年底起,北上广深的数据中心就已日趋饱和,正逐渐向周边区域外扩。

其中能耗当然是重要因素。

根据《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为控制能耗指标依次加大限建政策执行力度,需求外溢明显,IDC服务商选择向三地的周边区域布局,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接近核心城市。国内在运营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共同占据整体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以上海为例,众所周知,这里拥有中国领先的网络环境,对于本地数据中心的优质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支持,但上海政府对能耗批文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根据上海华仓通信董事长刘灯筛介绍,2019到2021三年上海总共只有6万个机柜发放,远远无法满足相关区域的市场需求,注定会逐渐向周边区域溢出。

华仓通信与第三方合作拥有一整套上海城域网络资源,在通信领域二级运营商中是为数不多拥有自有大型IDC数据中心、城域网及ISP接入用户的产业链企业。

基于区域蔓延的产业逻辑,华仓通信制定了全国数据传输大战略,将着手搭建全国数据传输网,该网络将覆盖上海、南京、合肥等18个核心城市。

星火燎原的第一步,就是离上海不远的江苏。

而在江苏,他们选择了省会南京;在南京,他们选择了高淳产业新城。高淳是南京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产业新城则位于高淳经济开发区,如今已成为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之一。华仓通信在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应该算是顺理成章——更何况,高淳人口较少,面积较大,温度比周边要低,水系也比较发达,对未来数据中心的降低能耗还有一定帮助。

据悉,今年华仓通信已与高淳政府和华夏幸福签约,南京华仓云数据中心正式落户高淳产业新城。根据规划,这里将会搭建1万到1.5万个机柜,华仓通信期望将这里的数据中心建设成业界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与华夏幸福的合作,加速了华仓通信的布局速度。譬如,在华仓通信正式落地高淳前,除了对接政府等事务性工作,受益于多年来对相关产业的深刻洞察,华夏幸福还帮华仓通信做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调查。

“今年年初,我们在高淳谈了正式选择落地的时候,他们把整个南京的数据中心的分布和体量,一份完整详实的数据带到了我办公室,而他们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这样的工作效率超乎我想象”,据刘灯筛回忆,“我是这个行业内的人,如果要做这样一件事估计也要花几周时间,毕竟整个南京那么大,而且许多数据中心还是属于机密性的,它并不对外。他们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一整套数据给到我们,从那一刻起我就坚信我们在高淳的项目可以落地。”

最终,项目不但在高淳顺利落地,而且是以最“掷地有声”的方式被委以重任。

事实上,摊开华仓通信的战略规划图,他们希望能在数据中心的“土壤”上面,“长出”更多繁盛的花朵,研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应用。而从所谓的“云网一体”(许多数据中心通过一张网连在一起,上面有一朵“云”),高淳产业新城将成为华仓通信进军大数据运营,推进云网一体及量子传输加密和数据加密的新起点,未来将在高淳建设数据加密实验室,研究将数据存储加密和传输加密相结合,打造全国一张网的数据安全加密。

换句话说,在构筑“数字中国”的恢弘过程中,高淳,将有幸成为其中一块相当结实的砖瓦。

结语:万物静默如谜

如果从绝对体量上,美国数据中心大概是中国的一倍多。而按照刘灯筛的说法:“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在中国肯定像雨后春笋一样爆发,但有很多其实是没有运营能力,也没有规划能力的,它只是做一个简单的IDC,真正意义上做IDC和做云网一体的企业不会太多,未来做DC的企业会慢慢会被做IDC和做云网一体的企业整合掉。”

当然,无论未来市场如何演化,它都仍将远离大众视线。在更漫长的未来,全球的数据中心都如同是太平洋海底的光缆,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静默存在,阒然闪烁。

嗯,“热闹是他们的”——但若你有机会在偌大的数据中心停留片刻,就会觉得,沉寂是有美感的。

我从上海数据中心参观完出来,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说蒸汽机车代表了19世纪工业时代的机械美感,那么隐匿于城市一隅的庞大数据中心,无疑代表了21世纪信息时代的技术美感,它们就像是海面下庞大的冰山底座,让人窥见到数字时代的光芒。”

我希望这份光芒,能被更多人觉察到,毕竟此时此刻,我们所有人都在被它照耀。

李北辰/文

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于《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致力于持续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外延”,看中国数字经济的崛起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