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时节,云南的疫情和接种新冠疫苗的倡导同时上了热搜。
如今提到疫情,我们已经不再恐慌,国家在医疗防护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作为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医疗从来不缺热度。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除了传统医疗机构之外,互联网医疗平台也渐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挂牌的互联网医院已近600家,在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近日,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市家族迎来一个新朋友——微医,从阿里健康到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再到如今的微医,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医疗又不同于其他产业,在发展初期国家就出台了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政策,且医疗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医疗领域使用传统“互联网式”抢占市场的方法并不一定行得通,面对这种情况,为什么资本愿意为互联网医疗企业背书,互联网医疗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一、医疗市场潜力巨大,资本进场切分蛋糕
稍微关注一下目前中国的医疗机构分布就会发现,我国的医疗资源呈现很明显的分布不均形势。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及沿海城市,乡镇农村的医疗水平依然落后。同时在中国的34,354家医院中,三级医院仅占8%(2,749家),2019年仅有9个省市辖区内拥有超过100家三级医院,而这8%的三级医院需要承担全国超过50%的治疗量。但医疗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医学研究、购买新型医疗器械等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乡镇、农村的经济体量满足不了一家三甲医院的需求。而互联网医疗平台因其高度线上、去地域化的特性,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能为医疗支付的金额也在逐步上升。2019年我国的医疗支出为6.5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7.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即便如此,中国的医疗市场发展还是落后于欧美国家,2019年美国与日本的医疗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和11.7%,同期中国却只有6.6%。巨大的市场潜力促成了互联网医疗的诞生,医疗支出的快速增长又成为互联网医疗飞速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雏形已经显现多年,但是在疫情之前没能得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如今各方势力纷纷投注,先进场的玩家却并没有得到太多优势。
先后于2000年和2006年创立的丁香园及好大夫在线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那个时候远没有互联网医院的概念,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无非就是建立起一个医疗知识分享、医疗信息检索的网站。2011年国家出台政策推动医院预约挂号,赋予了这些网站新的功能,患者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医生信息并进行挂号,此时互联网医疗的雏形才算真正搭建起来。此后随着2014年互联网风口的来临,资本开始关注互联网医疗行业。
同一年,阿里健康借壳中信21世纪上市港股;腾讯先后为丁香园、挂号网(后改名微医集团)融资1.7亿美元;也是这个时候,京东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A证,凭借此前运营京东好药师的两年经验,开始独自探索健康医疗领域。
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以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零售药店模式和以微医、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互联网医院模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二、互联网医疗企业竞争加剧,“亚健康”成为常态
在互联网医疗刚开始进入加速赛道的今天,虽然相关企业有各大资本的投注背书,但随着业务的推进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较于传统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处于“医”“药”分离的阶段。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主要以医药电商为主,虽然近几年有拓宽业务边界的动作,但暂时还未出现效果。去年年底京东健康港股上市一度冲上6132亿港元市值,远超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个中区别主要就在于京东健康同时拥有活跃用户、零售药房、在线诊疗等几个重要内容,在目前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京东健康的业务搭建算是最完善的。但脱胎于零售巨头京东,京东健康的主要收入还是医药电商。根据其发布的2020年年报,药品自营业务收入约占其总营收的86.7%,京东健康依靠在线诊疗转型成功的道路还很漫长。
但也有企业选择与京东健康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微医以会员制的形式另辟蹊径。作为目前公认的“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微医开设了行业中最多的互联网医院,其招股书显示连接的医院多达7800家,包括超过95%的三甲医院。微医的互联网医院可以理解成一种“另类的”高级私立医院,只为特定的人提供服务。但其短板在于没有大型流量入口,且以互联网医院为主要亮点的微医目前的营收还以卖药为主,收入组成与业务构架并不相符。
除了业务结构不完善、收入过分依赖卖药之外,互联网医疗较传统医疗机构最大的劣势在于医生团队的培养上。即使是现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医院,对于医生的培养也还是零。不同于其他职业,医生的经验都是从临床诊疗中积累而来,而临床是互联网医院所不具备的条件。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微医,在短时间内都无法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医生队伍。从微医的互联网医院搭建模式也可以看到,所谓互联网医院本质上还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与传统医院的合作,企业更多承担的是一个平台的角色。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当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时,拥有人才资源的传统医疗机构就占优势。如何深度捆绑医院,让其能与平台长长久久的合作下去?就目前看来没有一家企业给出完美的答卷。
三、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朝多方向“开花”
得益于疫情,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如化蝶般飞速变化,传统药企、互联网大厂做出不同战略布局,各大医院也开始寻求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医疗迎来一段高速增长的红利期。任何产业处在成长期时都一定是不完善的,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产业没有发展前途。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通知》,推动医保进互联网医院,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石。从现在行业内外的因素来看,互联网医疗以后大致会分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轻症从线下为主转为以线上为主
这个转变得益于5G的发展,同时互联网医院整合部分私立医院、社区医院的资源,将这部分医院覆盖的轻症患者转移到线上。这种转变又将带来三个好处:一是缓解医院压力,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向重症、罕见病等倾斜;二是节约患者成本,患者不用再到医院挂号、等号,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都能减少,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的交通压力;三是线上沟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医患冲突,对医生起到了保护作用。
(二)互联网医院将承担疾病防护重要角色
依托于互联网的高覆盖、大数据、快速传播等特性,互联网医院在疾病防护方面较传统医院拥有绝对优势。当出现流行病时,所有在线上问诊的患者都会被记录,再通过大数据比对病情、地域分布等信息,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
(三)家庭医生成为互联网医疗新兴力量
当互联网医疗发展到一定规模,家庭式看诊模式就会出现,家庭医生、看护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同为临床诊疗,家庭医生较医院要灵活,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等来说更为合适。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了81%,虽然新华社在2017年报道称中国家庭医生的签约率已经达到了35%,但实际上大部分处于“签而不约”的状态,家庭医生“名存实亡”。国内家庭医生的签约主要靠政府推动,耗时耗力效果还不明显,未来这一部分工作一定会向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医疗转移,同时通过互联网的知识普及,家庭医生目前的尴尬局面会逐步得到改善,未来在临床医学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现在的互联网医疗系统还不成熟,但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医疗是5G时代医疗行业未来的走向之一,这也是资本看好这个行业的原因。随着疫情慢慢结束,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也随之放缓,渐渐回归“慢车道”,这场互联网的战争是不断缓慢烧钱的过程,无论最终是阿里、京东这样的一方“霸主”还是微医、好大夫、丁香园这样的“专家”获得最终胜利,都将给医疗行业带来一次深刻变革。
作者 小谦
小谦,互联网观察员,知名科技专栏作者。微博@小谦笔记,微信联系net1996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互联网医疗企业并不“健康”,但为何巨头和资本格外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