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董明珠终于挖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金子”!
8月31日,董明珠以18.28亿拍下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的股权,加上先前17.46%的个人持股,格力如今以47.93%的控股权,将银隆变成格力电器的子公司。
收购银隆(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失败这件事,横亘在董明珠心里已经五年。
五年前,董明珠一声令下“造车!”发誓要把她看重的银隆,这块“埋在沙子里的金子”给挖出来!
然而这部历时五年的“掘金史”,走得并不如想象中容易。
为了她造车这件事,格力老董事长朱江洪,也在退休5年后罕见发声,称自己若没退休,大概不会让格力造手机、造汽车。新能源车是发展方向,但怎么搞,能否搞成是另一回事。
面对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的接班人,朱江洪谨慎提醒道,“春兰当年就是败于盲目多元化。”
“铁娘子”董明珠显然没有听进去。
时隔5年,说一不二的董小姐,不停盘算着,如今终于将银隆攥进手心。
董明珠五年的造车梦,圆了
5年前,董明珠以为能顺利收购银隆,谁曾想,这条路竟兜兜转转走了5年。
2016年,国内空调市场,开始显露出天花板,而彼时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开始持续暴涨。
李斌、何小鹏、贾跃亭等一众互联网人分别成立蔚来、小鹏、乐视超级汽车,阿里、百度等也试图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汽车”。
格力作为制造业的龙头,岂有被落下的道理?此时不下场,更待何时?
董明珠一眼看中了银隆新能源,或者说它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计划出价130亿元将其全盘收购。
当时银隆情况并不乐观,拿掉国家补贴,账面上连年亏损,所谓“核心技术”也是创始人魏银仓用不到4亿元人民币,从一家长期亏损,而后又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美国企业手里换来的。
意料之中,格力的股东们否决了董明珠定增募资收购银隆的议案。在当年流出的股东大会现场视频里,董明珠一通脾气发下来,现场鸦雀无声。
对于向来说一不二的董明珠,这个心结算是彻底结下了。让她对自己看准的东西彻底打消念头,几乎不可能。
按下性子等了4个月,董明珠实在忍不下去了。她干脆拿出10亿,以个人名义,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以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
2016年年尾,“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仍旧不打一处来的董明珠,谈起收购银隆失败一事,评价那些投反对票的股东们是“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要知道,当初董明珠的目标是全盘收购银隆,成功入股,只是第一步。
这之后,她又多次进行增持,到2017年,她以17.46%的个人持股,坐上了银隆二当家的位置。
雷厉风行的董明珠施展起了她的雷霆手段:洗牌银隆管理层,安排“格力系”接管;八个月内批下11个新建产业园区;猛砸800多亿,扶银隆上墙。
然而一直靠国家补贴的银隆,却扛不住董小姐的三煨真火。
到2017年底,银隆负债总额达到237.67亿元。在急速扩张、大肆投建产业园,导致产能过剩后,拖欠供应商款、经历混乱的查封和解封的银隆,最终折戟IPO,银隆的未来在风中摇摆不定。
一时间,董小姐眼里的真金子,变成了真窟窿。然而狗血的剧情,这才刚刚开场。
人前“牵手”站台、合体受访的董明珠和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实际上互相都挺瞧不上眼的。
董明珠批评魏银仓没有工匠精神,魏银仓嫌弃董明珠不懂造车。
2018年11月,正愁没突破口的董明珠,以非法侵吞超10亿公司财产为由,一纸诉状,将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和孙国华告上法庭。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岂容宵小跳梁?”董明珠授意的“格力系”,不遗余力的讽刺自己的前老板。
“用我的公司告我!你觉得真实吗?”远逃香港避祸的魏银仓,控诉董明珠用心歹毒、手段下流,打压估值以抢占民企,伤害股东权益。
双方怒目而视,更多见不得光的事情,被当成攻击对方的靶子,抖搂了出来。
魏银仓早年曾捏造虚假项目,骗取政府补贴的事被爆出来了;董明珠入股银隆的那10亿是否是向魏银仓借的,成为真假难辨的谜题……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外人眼中,这就是一场两败俱伤,一地鸡毛的闹剧。
众人在骂魏银仓是骗子时,也见识了一把董明珠的“疯”。
这些年董小姐的“疯”,早已惊呆众人。
“马云不能有太多”董小姐指点江山;“雷军小米是小偷”董小姐发表意见;“美的骗子没诚信”董小姐控诉;“全球70亿人都用格力”董小姐站在爱国主义和中国制造的立场上,期望着……
再说回银隆,转眼到了2020年,银隆或许仍旧是董明珠眼里的金子,但此时这已经是一块烫手的金子,董明珠不得不放手。
这一年,董明珠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阿里拍卖,到这一年的11月结束前,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尽管已经降价出售,成交率却仅为2%,没人能知道董明珠彼时的内心波澜。
今年1月,银隆再次出现人事变动,6位董事以及监事、监事会主席相继退出,也包括董明珠自己。
但在新能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再加上今年以来小米、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相继入局,董明珠对汽车行业话语权的渴望,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这一次,她得偿所愿,郁结了5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董明珠背叛了董明珠
“我从来没有失误过,我永远是对的。”董明珠经常语出惊人,而这似乎成了她的标志。
至于这次收购银隆,是真抄底还是接了个烫手山芋,还不好说。
但那个曾经那个目标清晰、路线坚定的董明珠,确乎在抛弃专业化、多元跨界的路上越跑越远了。
“我只是个卖空调的。”十年前的董明珠,总是向别人这样阐述自己和自己的事业。
曾经董明珠代表的格力,是中国最有含金量的制造企业;格力代表的董明珠,是中国制造科技扬起的一面大旗。
凭着执拗和无人能及的孤胆,她拒绝八千万的年薪,保住差点被卖给外企的格力。
而后,面对IT、房地产、互联网,这些接踵而来的诱惑,捍卫主业的董明珠始终目不斜视,用十年时间,取代春兰、甩开美的,用精工的品质和高端的制造,把格力带入世界500强。
(图源:格力官方微信号)
到2011年前后,家电行业由盛转衰,美的搞起了房地产,海尔还是涉足金融,只有“铁娘子”董明珠还在坚守专一化的家电制造。
那时的格力,怎样感谢董明珠都不为过。
“不熟悉的领域,你不能掌控它,你进去不是盲目的吗?”董明珠曾经掷地有声的反问。
然而从2014空调市场遇冷开始,董明珠曾经坚强的制造业意志,土崩瓦解。
这以后的董明珠,开始左冲右突,像无头苍蝇似的,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左冲右突。
号称面向“三高”人群的电饭煲,被医学教授、营养学界专家先后辟谣;董明珠眼中供不应求、全球最好的手机,均与当时市场前端水平有很大差距,业内对此心照不宣。
但董明珠始终不承认自己的滑铁卢。她在2019年中国质量协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现场就推销起格力“三高”电饭煲;面对惨淡的手机销量,她语惊四座“希望华为成为世界第一,我格力排第二。”
从手机到智能设备,从汽车到集成电路芯片,马不停蹄的跟风式创业,眼花缭乱而没有重点。
董明珠似乎迷失在了一场接一场背离主业的新业务中。
打很多赌、怼很多人、打很多官司、上很多热搜,外界越来越看不懂任性的董明珠,以及她胡乱的打法。
在这股“疯劲”背后,董明珠完成了对多年前自己的彻底“背叛”。
于是格力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董明珠:一个坚定主业,一个狂野跨界。
“除了空调做得好,格力做什么都做不好。”一位格力经销商给董明珠下了这样的判词。这句话同样在大多数人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
董明珠,一位讲不透的魅力企业家
在中国实体经济最艰难的时刻,这位格力的角斗士,以坚定的意志和清晰的目标捍卫了格力的成长,讲出一个制造业的传奇故事。
是她将格力带上伟大,向无数女孩展示了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
当只做空调,成为限制格力发展的一句“魔咒”时,董明珠并不死守自己说过的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界的冷嘲热讽时,这个女人坚强的可怕。
她做事总是遵循自己的逻辑,也从不追究自己的个性是怎么来的,随人说,随人去想。
2019年,“白电”三巨头海尔、格力、美的,只有格力的利润出现负增长。董明珠其实比谁都着急。
在格力遭遇业界寒冬时,一向骄傲的她,也能豁出老脸,下场直播带货。3个亿的直播记录,董明珠连吃奶的劲都使上了。
但1954年出生的董明珠,也真实的老了,开始在方向的敏锐度上力不从心。
现实的冷酷,也让一向嘴上不认输的她不禁自嘲:一提芯片,格力股价就跌。
但她自始至终,都有一点常人难以企及的好处:不认输。
要知道这并不容易。
在探讨对女强人的看法和强势观念时,著名女性企业家杜华说“大家都说董大姐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因为管理那么多人,她不得不强势,你知道么。”
在市场的下行周期中,在市场信心不足时,相比于愁眉苦脸的企业家,咬紧牙关还要说一句“一定成功”“从不出错”的董明珠,就像一个逆流而上的英雄,尽管这英雄被人耻笑。
“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多元化新兴业务”,是很多家店行业的转型方向,董明珠和她的格力只是还没有走稳。
我们也承认,一位领导者的个人格局、商业判断,对企业命运的影响是深刻的。
这些年,董明珠说了很多话,怼了很多人,上了很多热搜,她个人形象与格力的绑定越来越牢,她个人风评对格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明日的格力将冠以谁之名,董明珠也说不清,因为她已经与格力深深的捆绑在一起。
十年前的那句“我只是个卖空调的”,或者省略了当时看来无关紧要的一个词“现在”,当这句话变成“我现在只是个卖空调的”,或许日后的一切,都能更容易讲通。
但董明珠就是这样不留余地,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她这一生,毫不避讳的赋予自己的名字以“凶猛”和“力量”。
“一个制造业永远没有迷茫的那一天。在前进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挑战也是自己。”董明珠是一个有野心的聪明女人,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
67岁的年纪挡不住一颗25岁年轻的心,从许许多多的故事里,从她对银隆的执着里可以看到,这个女人还在战斗,她的眼里,汹涌澎湃,满是希望。
作者:李迎
摘自 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