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中国,业界震惊。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里。曾经的死对头,也许会变成“老相好”。
曾经滴滴与快的选择在情人节当日宣布合并、58同城与赶集互相伤害了数年后走到了一起、美团与大众点评你死我活的战争戛然而止、蘑菇街与美丽说也联姻了......
对于滴滴出行、Uber中国这种现象级企业之间的合并,若仅从“资本推动论”去分析似乎没啥新鲜感。检验合并成败的关键在于结果是否让社会、用户满意。以下四个方面是我能想到的衡量标准:
是否能减少浪费,让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滴滴与Uber的主要竞争方式无外乎烧钱,2年多来数十亿元被用作对司机、乘客的补贴。
当补贴将乘客使用手机APP的打车习惯培养后,再继续扔钱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这些资金完全可以被用作科技、医疗、工业等更重要、更需要钱的领域。为何要继续仍在打车补贴中?
从社会资金更好利用和节约的角度来看,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后会让更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而不是对民众消费的补贴。
是否能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满足“网约车新规”?
7月28日,《网约车新规》发布,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这是全球首个针对网约车的法规。
同时,这则规定也让滴滴、Uber中国们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包括司机、车辆的合规审查、车辆保险、打车价格、GPS定位、发票系统、客户服务......都有待完善。
面对上千万网约车司机,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仍无休止的烧钱大战,交通部定的11月1日最后验收期限到来之前,两家平台公司都难以交上答卷。这不仅意味着惩罚,也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用户。
因此,休战、合并将有利于它们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对《网约车新规》的各种要求,让用户更方便、安全的出行。接下来,我们就看它们能在3个月内完成任务么?
是否真正开始关注乘客体验,关注服务品质?
我一直认为,烧钱大战会掩盖真实的用户需求。用户、司机都会按照补贴多少选择打车平台。这也掩盖了网约车公司一系列缺点和问题。
当补贴停止后,网约车平台就会真正去关心乘客体验,完善服务。因为只有通过好的服务,好的体验才能打动乘客。而这才是回归竞争的本质。
可能有人会说,没了补贴以后打车会多花钱。其实“打车”本来就是公共交通(公交、地铁)的有益补充,而补贴大战却让全民都开始打车,很多线路的公交车反而空着,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一直吃免费午餐的乘客们,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么?现在只是回归正常罢了。此外,相比更可靠、安全、良好的打车体验,更少的汽车尾气排放,更蓝的天空,我想很少人会选择省几元钱。
是否能回归科技创新改变人类出行的愿景?
无论是滴滴还是Uber其诞生之初的愿景都是:用科技创新,改变人类出行的未来。
而经过4年多的疯狂烧钱大战,它们似乎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愿景。当烧钱战停止后,就有精力考虑自己因何而出发,又将到哪里去。
如果滴滴出行只是为了成为一家全国范围经营的出租公司,这显然是失败的。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交通出行领域,则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资源浪费等难题。
要实现以上这些,就必须放弃烧钱大战,才能有资金、精力投入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研发中,打造智能出行生态,让公司变成一家真正的科技创新公司。这也是监管部门、全社会都愿意看到的,也是重塑网约车平台的信赖感、科技感、责任感的重要机会。
接下来,我们不愿看到的是合并后的滴滴Uber,在具备了市场支配地位后实施涨价;不愿看到它们继续无视合理市场竞争,继续无视自己的愿景和社会责任。我们都期待“互联网+交通”能给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希望滴滴收购Uber后不让我们失望。(-END-)
作者 磐石之心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滴滴收购Uber中国成败主要看这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