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2 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 " 十四五 " 科技发展规划》指出,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创新节目形态。
启用虚拟主播是广播、电视等产业的一小步,但却是虚拟人产业的的一大步。虚拟主播对于电视台而言,是技术和内容服务升级的体现,有益于提高直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对虚拟人企业来说,虚拟主播被广泛应用表明虚拟人技术已被主流市场认可。
另外,从政策、资本态度、科技巨头入局、市场规模等情况也可以看出,虚拟人正逐渐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虚拟人企业遇良机
技术决定生产力而好产品需要瞄准运营时机,常年不温不火的虚拟人市场进入了绝佳发展期。
在政策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已被认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的有力抓手,关于人工智能的利好政策层出不穷,虚拟人行业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小分支也因利好政策受益。
在资本层面,科技企业、文娱企业、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入局虚拟人行业,并且深受投资机构的青睐。以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为例,次世文化三个月内其完成两轮近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网易、动域资本、顺为资本等等。
在产业规模层面,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达几十亿并且同比增速超70%,市场掘金潜力不言而喻。
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数字人的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数字人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将增长至1074.9亿元。
市场多方条件利好,为虚拟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创新、产品推广以及探索商业模式的环境。同时,科大讯飞、搜狗、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不断研发新的虚拟技术,让虚拟人更智能也拓宽了更多应用场景。
毫无疑问,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虚拟产业将进入了爆发期,或许人们万物皆虚拟的“元宇宙”愿景将成为现实,以次世文化为代表的虚拟人企业也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万物皆可虚拟?
大部分人认为如果技术成熟万物皆可虚拟化,届时人们可以在另一个平行的人造虚拟世界里社交、玩耍和工作。人们认同“元宇宙”概念也是因为虚拟员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虚拟人已遍布生活各个场景。
不同的企业运营需求不同,他们制造的虚拟人形象和功能也大不相同,但用户喜爱的态度一致反哺了虚拟人企业的成长。
其一,偶像型虚拟人拓宽了文娱企业的商业化边界。据悉,次世文化以真人明星为模板,制造了真人虚拟偶像“迪丽冷巴”、“韬斯曼”等,还打造了翎、DJ Purple等类似知音未来的虚拟偶像形象,这些偶像广受Z世代群体喜爱,被各大品牌商热捧。
其二,学生型虚拟人是虚拟人技术成熟应用的体现,它激发了普通消费者对自己虚拟形象的幻想。近期清华大学迎来虚拟学生“华智冰”的消息掀起网友热议,接地气的学生虚拟人形象提升了市场和消费者对虚拟人产品的期待值。
其三,工具型虚拟人是手机语音智能助手的新形态,智能系统升级为虚拟人让手机用户体验感更佳,未来手机助手还将进一步升级融入家庭、工作等多种场景。近日,OPPO发布首个基于虚拟人多模态交互的手机智能助手——小布虚拟人,还宣布将同步开放小布虚拟人定制平台,当前小布助手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 1.3 亿。
偶像型、学生型、工具型多种虚拟人形象产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一方面,华为、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深耕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相关技术,降低虚拟人制造成本和时间。另一方面,资本看中虚拟人市场的发展潜力,愿意为虚拟人企业投资。
以网易为例,今年网易参与的虚拟人公司相关融资事件已多达5起,包括虚拟形象技术公司Genies、“元宇宙”社交平台Imvu、打造虚拟交互式演唱会的美国直播公司Maestro、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次世文化。
商业化依赖网红属性
技术创新、资本助力推动虚拟人智能化、场景化发展,获取了流量之后如何提高变现水平成为摆在虚拟人企业的问题。当下,虚拟人变现方式大多数是品牌代言、周边产品、直播带货等等,高度依赖网红经济。
这些年众多品牌为了吸引Z世代消费者以及创新内容运营推出虚拟代言人。国产彩妆品牌花西子的同名虚拟代言人、欧莱雅的虚拟代言人“欧爷”和“M姐”、天猫的天猫虚拟代言人人易烊千玺的个人虚拟形象“千喵”……
相比真人虚拟人可塑性、容错率更高而且虚拟代言人深受年轻用户欢迎,特别是当红明星的虚拟人形象自带粉丝基础,可带动品牌曝光量和产品销量的增长。
根据胡斯卡尔文化Juzcar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万名受访的年轻消费者当中,即便只有15.64%的消费者很熟悉或拥有自己喜欢的虚拟偶像,但有62.31%的消费者有可能为虚拟偶像代言的产品买单,还有9.78%的消费者选择肯定会买单。
虽然虚拟偶像通过粉丝经济变现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偶像人气有“周期性”虚拟偶像也有,靠人气变现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目前头部虚拟偶像IP赚得盆满钵满,腰部和尾部虚拟偶像IP入不敷出,不平衡的收入差距也说明虚拟形象商业化处于不稳定也不够成熟的阶段。未来虚拟偶像只有提高自身价值才能开拓更多元的商业化渠道……
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
今年“元宇宙”概念大火后与之连接紧密的虚拟人市场风头比以往更盛,但伴随消费者超高关注度而来的还有对虚拟人价值的质疑。
有人认为虚拟人如花瓶中看不中用,也有人吐槽虚拟人企业夸大宣传,“换头虚拟人”更是被钉上耻辱柱。追根溯源,虚拟人被质疑的背后是人们对当下虚拟人技术不满意,或者说虚拟人展现出来的技术和内容与消费者预想的“元宇宙”世界不符。
不可否认当下的虚拟人产业仍存在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
一方面,翎、DJ Purple、“欧爷”、“M姐”、华西子等虚拟人形象更像是二次元纸片人远没有达到超现实虚拟人的效果,而且世界顶级的图形硬件公司英伟达也无法利用虚拟人技术完成长时间的演讲,“英伟达CEO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也让全世界失望了。
另一方面,缺少过硬的虚拟人技术支撑,虚拟人也很难进行功能创新。以虚拟偶像为例,几乎所有的虚拟偶像都通过唱歌、跳舞或者靠颜值吸引粉丝,犹如流水线生产出的标准化商品挑不出差错但也缺乏亮点。
尽管前路苦难重重但科技企业苦心专研,相信在资本助力以及“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虚拟人行业能突破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 蛇眼财经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技术瓶颈、内容局限,虚拟人还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