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壹零财经相继发出几份关于消费金融领域的行业报告,其中,《中国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从行业热点、市场数据及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对2016年消费金融行业进行了全面盘点,同时指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翻番,预计将在2万亿元左右,技术力量将进一步崛起等。
这些报告既带起2016行业回顾盘点的节奏,也让业界开始展望消费金融的2017。那么,2016这一年,中国消费金融领域是否真正开花结果?哪些平台正在领跑?2017年的金融科技又有怎样的变化?
线上到线下,互联网金融不再只是线上理财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不过数载,却已成为主流的大众参与领域,用户对互金的认知也从最早的理财P2P转变为消费金融应用,更多的接触互联网金融服务。
如果互联网金融理财受制于政策变化的风险,整体显得低调沉稳,那么消费金融就属于按捺不住的强势发展,一骑绝尘。
无论从行业结构还是业态布局来看,消费金融已呈全面开花之态,上至BAT,下至明星创业公司,皆是如此。如今,消费金融已全面渗透至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装修、旅游等领域均有活跃玩家,土巴兔率先与银行开展合作,提供装修消费分期服务,快速占领市场先机,同程旅游和去哪儿亦是在旅游消费分期领域拔得头筹。
BAT玩家中,阿里蚂蚁金服则是更多聚焦在用户消费金融服务,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花呗和无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借呗双管齐下,佐以后端的征信体系芝麻信用,阿里消费金融体系已布局完善,不过目前还是偏向线上。
百度金融则是全面强化升级个人消费金融体系,百度有钱花融合线上到线下,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目前已经在多个产业进行探索和布局。以教育领域为例,截至今年9月,“百度有钱花”已经与超过上千家教育培训机构达成合作,为数十万名学子提供教育信贷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达数亿元。数据显示,百度金融体系的百度钱包激活用户已超9000万,同比增长达99%。笔者认为,相比于数据的增长,百度金融模式创新更值得关注。通过对多个产业的深度耕耘,百度金融已然形成独有的B2B2C的消费金融模式,一则能够帮助百度金融快速攻城略地,二则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业务体量的快速增长,三则能够最大化覆盖有消费金融需求的用户。
腾讯则是依托微信和手Q这两个超级入口,目前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无场景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产品“微粒贷”,通过腾讯的征信体系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小额贷款服务。
除去BAT,京东金融的成长亦是值得关注,从白条到白条+,京东金融已然消费金融服务的触角伸向京东平台以外。白条到白条+的转变,也加速了京东金融的独立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BAT,还是京东金融等优质玩家,各平台表现的趋势均是线上线下同步,一方面淡化“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存在,一方面则是加速延伸消费金融服务的触角。
政策及市场利好,消费金融未来可期
整个2016年里,相关政策带给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压力,尤其是P2P类理财产品,可谓是遭遇一系列最严互联网金融监督政策。相反,在巨大的积极信号和政策红利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资本角逐消费金融领域。在政策、需求、资本合力推动下,消费金融获得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
显而易见的是,几乎所有类别的线上交易均可轻松接入消费金融服务。举个例子,双十一当天,蚂蚁金服旗下品牌支付宝的支付总量达到7.1亿笔。
然而,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景远远不止于电商交易体系,大众用户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均可与之发生联系,且是用户未来生活的刚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消费分期服务,多少用户会在买车、买房两大问题上受阻?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完全有可能成长为用户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重要性不亚于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当下,手机没有网络,你还能干什么呢?
对于百度而言,其核心优势依然是对整个互联网流量的入口的把控,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百度系流量把控优势目前依旧明显。最新数据显示,百度有20多款用户量过亿的移动端应用,同时覆盖8亿多移动设备,覆盖95%的互联网用户,每天搜索请求达60亿,每天地图定位请求达230亿,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用户的每一次搜索代表着一次精准的需求,无论是旅游、教育、医疗,还是其他领域需求,百度消费金融均有切入的先发优势,百度系的优势资源正在全面注入百度金融。借助百度巨大的流量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百度金融通过响应模型能使金融服务准确触达用户,最终实现广泛的流量覆盖和精准的用户触达。
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到2019年间,中国消费信贷将维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是2010年的5倍。
笔者认为,当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完成“抢滩登陆”后,企业将长期受益于消费金融服务所带来的能量循环。不同于P2P理财产品,消费金融服务一旦开启,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固定关系即可建立,至少是每月一次的按时还款,高频次的互动下,用户对于企业其他产品体系的激活亦将是很客观的。所以,消费金融未来必将是用户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且是兵家必争之地。
看得见的精彩,已然来临
除去政策背景的变化,消费金融领域的技术革新也尤为重要。对于消费金融服务而言,平台既要做到有效服务,也要做到有限服务。
笔者认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意义还是在于升级优化传统金融,以及对传统金融服务未能覆盖到的区域及用户群体形成优势互补。
其一,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在金融消费产业链上的人工干预行为,提升人和服务的连接和匹配效率。
其二,降低准入门槛,最大化覆盖传统金融未能服务的用户。
笔者认为,无论是对于平台、行业,还是用户而言,技术驱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当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谈金融科技时,金融技术创新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实际上,无论是BAT,还是京东苏宁等玩家,金融技术创新早已行在路上。阿里能够根据用户的真实交易信息做出准确的用户评分,腾讯则根据掌握而的用户社交数据产生用户画像,百度则更多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技术优势升级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优势还是在于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且缺一不可。对于消费金融而言,深度和广度能够直接影响平台的良性发展。以百度钱包为例,通过与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爱奇艺、携程去哪儿等百度系及外部多产业的伙伴合作,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支付生态闭环。生态闭环内,百度金融能够很好的把控资金去向,确保放贷资金能够用在目标用途,最大化降低消费信贷业务的不良率。另一方面,依靠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严谨风控体系,百度金融首创秒批、远程预授信等服务。
笔者认为,技术驱动或许将成为2017年消费金融领域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含量或将成为最终的决胜点,尤其是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或能得到更加深度的应用。作为百度技术优势的继承者,百度金融依托“百度大脑”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每秒50万次风控请求的能力,精准识别和刻画用户,提供专业的“千人千面”的定制化财富管理服务。仅这一点,是值得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学习借鉴的。
2016年已成为过去,2017年金融科技的精彩已然来临。
作者 喻拓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消费金融大观察,2016的过去和2017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