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花样百出的移动支付已经席卷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为基础,多个移动支付应用在疯狂地攻城略地,刷足了存在感。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红包大战,彻底点燃了大众使用移动支付的热情。出门不带钱包,手机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现实。但移动支付应用似乎还不满足,仍然在支付场景上做文章。不断出炉的支付场景在登上网站头条,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到底有多少是鸡肋?
层出不穷!支付场景炸裂
如果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红包上的对决是针尖对麦芒,那么在支付场景的拓展上就是各出奇招,总是想搞个大新闻——比“集五福”啥的还要奇葩。很多支付场景不仅离大众生活太远,甚至显得有些无厘头。
近日,支付宝官方宣布芬兰航空客机接入支付宝,并自我调侃,“大家坐稳了,这回我可真要上天了”。据悉,该服务将率先在芬兰航空的赫尔辛基——上海航线上启用。这是移动支付应用首次登上飞机,同时也意味着用户今后可在3万英尺的高空中刷支付宝消费。此外,荣威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互利网汽车荣威i6近日全面接入支付宝,消费者驾驶荣威i6可以使用支付宝快捷地支付由“车”产生的相关费用,如停车站缴费、加油费等。
而这些只是支付场景炸裂的一些典型例子而已,已经有越来越多脑洞大开的支付场景层出不穷的出现。移动支付应用已经将支付场景当成了角力的新战场,后者承载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属性意义。
鸡肋!拓展支付场景不是过家家
对于移动支付应用来说,急切地拓展支付场景的心情可以理解。对于它们来说,支付场景的拓展不仅可以扩大用户群体,还能够借机成为营销手段。能够顺利登上网站头条,让汪峰“欲哭无泪”,但是这样的场景拓展方式有点让人无奈。
比如支付宝强调客机接入支付宝是移动支付应用首次登上飞机,还有去年双22全球狂欢节前在北极圣诞老人村全面接入支付宝等,就像是手机厂商强调某旗舰芯片首发、首次采用XX材质/工艺等,实际意义并不大。甚至很多支付场景更像是移动支付应用强行拓展开来的,场景本身其实并不需要。
从某个角度看,支付场景的拓展已经脱离了此前方便用户的初衷,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毕竟支付场景现在已经很完善了,还在这方面折腾,真心是浪费了这些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实力。
不要走火入魔 移动支付应用还有很多正事要干
2016年底,东吴证券一份行业研报梳理出这样一条商业脉络:场景→支付→账户体系→大金融、大数据(平台级服务)。也就是说,大量的市场交易场景为支付提供了可能。而第三方支付不仅实现资金转移等通道业务,同时还有着完成资金结算、归集等功能,从而能为用户建立个性化和便捷的账户体系。最终,移动支付应用能够构建全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形成不同领域平台级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从这个角度看,支付场景不可或缺,也是重要的基础。但如果一门心思地将精力和资源花在支付场景的拓展上,而忽略了后续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搭建,则是舍本逐末了。尤其是缺乏社交元素的支付宝目前在线下支付上已经被微信支付超越,只有做好金融后服务才能真正扳回一城。而微信支付也得注意,虽然其支付场景已经丰富,但在更高级的金融服务上离支付宝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总的来说,移动支付应用不能对拓展支付场景“走火入魔”,还有很多正事要去干。比如能不能先将政策晃动下,开展对公业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向前狂奔,才是王道。
(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微信:khxx-wk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盲目出炉的支付场景 到底有多少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