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从来坎坷,京东金融成“冤大头”?

京东金融

昨日晚间,朋友圈一则“京东金融涉嫌违约云云的帖子被一些人士转载,虽然其真实性还有待核实,但是从国内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和近几年行业内一些平台频繁遭受的所谓业内人士和知情人士的爆料来看,诸如此类的各种与金融监管相关的“内幕”“大消息”已经成为很多平台挥之不去的舆论阴影,也成为了少数牟利者的拿手好戏。

当然,并不是说发布的这些消息就一定是虚假和伪造的,从其内容表述来看,也确实是经过一番细致的分析,如果放到几年前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之际,也许这样的文章并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道理很简单,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积极创新产品,监管机构也是大开绿灯,行业是一篇欣欣向荣和勇敢创新的景象。

不过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和金融衍生性的特点。最明显的例子是各种跑路平台、资金池违规以及对消费者的用户行为欺诈等,当然这些只是行业内的个案,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也适时从2015年开始逐步推动了有关互联网证券、保险、基金、P2P、众筹、理财等细分领域的监管。

例如:在政策层面,银监会等多部委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政策与地方法规先后出台;在行业自律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随后各省市也成立了数十家省市级互联网金融协会或细分行业协会;在整治行动方面,4月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强调采取“穿透式”监管方法,根据业务实质明确责任。此后,包括P2P、股权众筹、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广告等细分领域的专项治理不断展开。

可以说,在这个时间节点流出的对京东金融旗下白拿产品涉嫌违规的分析,可谓是“用心良苦”,既抓到了监管敏感的神经,也给了像京东金融这样旗下所有金融产品交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3年来交易规模增长了8.65倍的平台一个严厉的“威胁论”:甭管你平台交易量多达,用户量多大,只要你有任何有涉嫌产品违规和风险的把柄攥在手里,就可以让你过的不那么安生。这就是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行业监管逐步深入,同时业内一些掌握内部消息人士和不对称信息资源在各种力量对比中的景观显现。

不过,站在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笔者却认为,京东金融这款白拿产品并非如帖子中所说那样全然是违规操作,而是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一种内部默契,当然这种默契是建立在频繁的监管沟通和认可基础上的,虽然目前还无法通过频繁的立法调整和行政指令操作来建立一个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监管体系,但是在目前这个特殊阶段,以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旗下的某款产品涉嫌违规为由来挑战目前行业内的积极创新和迎合监管的态度是不太妥当的。

况且,京东金融作为平台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京东白拿”所对应理财产品安全稳健,截至目前已到期理财产品全部安全承兑。

所以,这次京东金融“白拿”产品被流传涉嫌违规有点类似此前余额宝被指责为“吸血虫”,都是只看到了短期内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产品逻辑、用户流程上的表象而忽视了产品所依托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和目前国内金融监管整体处在一个复合型监管过渡过程中的内在实质。仅仅就京东金融白拿一个产品而言 ,笔者认为即便存在一些操作流程上的合规问题,但是并不能盲目类比于互联网金融集中爆发的跑路风险和欺诈风险之类的性质,而是一种创新产品和监管之间内在的匹配和磨合。

站在这个角度而言,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行业领先的平台,在符合大监管原则和一定的监管创新许可基础上,其实也在承受一些莫名的外部压力和市场、行业舆论压力,半开玩笑地说,这样的平台是免不了要成为冤大头的,意识就是说要替整个行业承担起一定的创新压力和舆论压力。即便目前行业内主流趋势是在迎合监管的状态下做产品和流程的微调,但是不排除有个别阶段存在“草木皆兵”的紧张状况,而这个时候也最容易使得一些大平台的创新业务备受“刁难”。

另外,对这次流传的“京东金融涉嫌违规云云的帖子尚有几点疑问:

首先,按理说京东白拿这样的产品从2016年6月份上线至最近的2017年1月初下线进行产品升级,对于这样一个运营大半年的产品,京东金融不会不对产品的合规安全和流程安全进行把握,最主要的工作当然是和监管进行沟通并获得某种认可。另外,京东金融2017年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保险、证券、金融科技等领域纷纷开拓了行业创新性的产品,包括京东白条ABS产品,京东证券大数据消费指数,资产证券化云平台、京东白条场景化输出等,旗下各个产品交易总量也突破万亿,也自然会成为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有理由相信京东金融是一边和监管沟通或者获得某种认可之后才进行产品运作的。

其次,对于帖子中提到的该产品涉嫌用多个金融行为满足用户的理财和消费需求的匹配不适合目前的基本情况之由。笔者认为,这个理由也是相对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因为目前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包括很多银行业务都在逐步强化自身的后台,简化中台和业务前台,最终给用户展现的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需求提交入口和结果达成窗口。京东白拿作为一款具有理财和消费综合性质的产品,是从互联网用户的理财逻辑和消费逻辑之间做了一种对接,本身也是一种产品互联网化的体现,只不过在后台用不同的金融行为进行了满足,更应该看到产品的行业创新性。

另外,从京东金融官方回复看,主要内容也是强调京东金融目前是在频繁与监管层保持沟通,拥抱监管、主动合规,而且目前京东金融也未收到关于网上流传的这份帖子中的文件,所以也无需做过多解读。从整个产品运营来看,目前也没有出现任何风险,京东金融也强调已经购买京东白拿产品的用户可以继续持有,并不会影响收益和本金赎回。

所以,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敏感的舆论窗口,这个网上流传的版本更像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当然也能够给更多的平台带来启示,在迎合监管的同时也要注重市场舆论,特别是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大平台,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冤大头。

作者 拯迪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创新之路从来坎坷,京东金融成“冤大头”?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