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导致50%的人失业?还有一招你没想到!

人工智能

得益于算法的进步及大数据的推动,近两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正对越来越多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大量的案例可以证明,在简单重复的高强度劳动中,更多的应用智能技术会提升效率,可以将人类从低效率的苦活、累活及脏活等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与人类争夺工作

很多人说,如果每个国家都像日本那样在工业生产中大批量采用智能机器人,那岂不是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读懂君认为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的调研数据预测,到2020年,在全球15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导致510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美国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摩西·瓦迪表示,人类今后可以什么都不做,一切事情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2045年的人类失业率将超过50%。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认为,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普及,现在咖啡店和餐馆75%的工作可由机器人取代,餐饮服务人员将面临新一轮的失业潮。

工业革命以来很多领域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往往是良性失业,原有的就业岗位会减少,但是围绕新兴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也会不断涌现,甚至数量更多。比如汽车产业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19世纪末的伦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几乎每件制造出来的商品都依靠马匹来运输,约有30万匹马生活在伦敦,围绕着马车驾驶和马匹饲养成为当时伦敦一个庞大的产业,1894年《泰晤士报》甚至预测50年后伦敦将被高达2.7米的马粪淹没。然而,很快“汽车之父”卡尔·本茨的公司(奔驰的前身)从1894年开始批量生产世界第一款汽车,尤其是随后不久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更廉价耐用的T型汽车,整个马车产业就开始崩溃了。汽车的出现短期内虽然让马夫无活可干,养马产业也走向衰落,但是汽车大大提升了社会的交通运输效率,尤其是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作业直接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快速崛起,以致后来整个美国底特律发展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在巅峰时期底特律人口超过180万,其中全城90%的劳动人口都为汽车产业工作。

工业时代很多新技术的出现都在削减一些原有岗位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岗位,但是读懂君认为这一次可能不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大幅削减劳动密集型的体力劳动岗位,而只增加部分脑力劳动岗位,毕竟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的研发工作属于知识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最近几年全球都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通信及石墨烯新材料、基因检测等新兴技术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这些高投资并没有带来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这与传统工业时代很不一样。这种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技能培训就很难让新技术导致的失业人口实现转岗就业。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机器人来应对劳动力的锐减,而不是像很多国家担心机器人抢夺了人类的饭碗。日本政府针对机器人行业制定的发展草案显示,日本计划掀起一场“机器人革命”,将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使用量分别增加到目前的20倍和2倍。

鉴于机器人在劳动力市场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有多家日本科技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机器人领域。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曾经提出这样的大胆构想“引进3000万个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器人,与现在制造业的劳动力人口相加可以保障相当于1亿人的劳动力,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让日本经济竞争力在205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日本软银从2015年开始陆续面向个人用户销售人形机器人Pepper,这种机器人将为用户提供保姆、护理、急救等服务,而且具备学习和情感表达等能力,售价约为19.8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

人类每周上四天班指日可待

像日本这样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应不足的国家,的确无须担忧机器人带来失业问题外,但是大部分工业化国家还是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依然是政府的一项重大工程,比如美国政府近几年一直推动的制造业回归政策首要目的也是为了创造新岗位。

工业化大生产模式出现之后不久,19世纪工人劳动时间通常每天长达十六个小时,从1886年美国出现的八小时工作制被很多国家一直沿用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竟然没有太大变化,读懂君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在读懂君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率会不断提高,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工作的现象会逐渐增加。将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大发展之后,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完成,人类只从事那些机器人并不擅长的脑力劳动工作。这样人类可能只需要每天工作5小时,一周只需要工作两三天就够了。但是社会经济的总产出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机器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增长,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提升。

当机器人为我们劳动而让我们实现丰衣足食,即使少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类不会因为缺乏劳动而死亡,而缺少食物则会。毕竟劳动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只是目前获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技术的进步会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劳动强度的减轻,工作时间的缩短,从而使得闲暇、娱乐、学习的时间增多,最终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提升工作技能。

假设机器人替代了人类20%的工作量,那么工人上班时间可以相应缩短20%,这样就业岗位数量可以保持不变,但是人们闲暇时间会增加。由于工作时间减少而闲暇时间增多,那么将刺激旅游、教育、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读懂君认为,随着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未来很多就业岗位不足的国家都可能需要适时调整工作制度,比如将现在的五天工作制改成四天工作制,这是解决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带来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法国是目前全球最积极推动缩短工时的国家,并且尝到了缩短工时带来的好处。早在1997年,法国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调整工作时间的呼声很高。法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推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即每周工作4天半,也俗称为“准4天工作制”。有资料显示,实施新工时制的第一年,法国就因压缩工时创造了10.5万个就业机会。不过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法国经济继续低迷,迫使不少法国人主动放弃休假,开始努力干活挣钱。除了法国,还有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政府机构及部分企业也在推动“四天工作制”的落地。

实际上中国也在探索“四天工作制”的落地,国务院2015年曾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条件。尽管这个文件还仅仅是一个倡导,并没有强制性,但是已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读懂君认为,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不断缩短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及降低劳动强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对于技术进步迅速的许多工业化国家,“四天工作制”并非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这个期待。

作者/张江健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时代网立场。蓝时代 » 人工智能将导致50%的人失业?还有一招你没想到!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