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联盟”如何撑起国美超级直播?

最近一段时间的带货直播,有一点回归本源的感觉了,大牌明星不做好功课,把货源好好搞定,正确地预测到用户的实际需求,照样也卖不出去货。商业本身可以充满感情色彩,但是其本质却是严肃的,那些纯粹因粉主播而掏钱的带货直播,终归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真正能够长盛不衰的带货直播,至少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一个强有力的供应链,其次是具备挖掘和开发消费场景的能力。

 

7月17日晚间,国美与央视网合作开展了一场名为“美好生活私享家”的直播,央视当红女主持人李思思和曹煊一,与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一起,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为用户介绍了数十款知名品牌商品。这场带货直播的特点是,知识性内容多,开发的用户消费场景多,主播的知名度和专业度有保障。可以看得出来,国美此次的直播目的是为了挖掘真正的消费需求,而不是借助主播的名气和气场营造出一哄而上的氛围,从而简单直接地把货卖掉。

 

带货直播退货率高,一般都是30%起跳,夸张点的甚至可以到70%,冲动消费所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货物在商家和顾客间传来递去,至少这对于社会价值实现而言也是一种损耗。解决这种现状的好办法,就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顾客传播知识性内容,让顾客明白自己即将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并且明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当然了,这一切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你还得有个强有力的供应链,商品在价格上有着相当的竞争力,单就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带货直播主播所不具备的条件。

 

在供应链方面国美是专家,做零售几十年,积累了上千万SKU。就在不久前,国美向京东发售了1亿美元可转债,双方将在诸多层面开展战略合作,这是与拼多多合作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合作事件。自此,由国美、京东、拼多多所组成的流量联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本次直播的落地就受到了京东和拼多多的共同支持。国美之前的供应链能力多集中在电器领域,与京东合作之后,在非家电供应链方面的能力骤然加强了,在物流配送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提升。国美将供应链能力赋能拼多多,并借助于大数据,实现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商品定制。

 

此外,流量联盟的更大益处在于服务能力的优势互补。加盟各方分别拥有遍布线上和线下的商业体,在某个领域较为突出的服务能力等,建立流量联盟之后,等于是把各方的商业体结合到一起共同做生意,消费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在各个层面上充分留住用户。这一原则是贯彻到各方面的,例如国美的安迅物流擅长大家电送装,如物流平台没有这个能力,在以往的惯例中就不得不使用外包,体验和效率无法体现出来。流量联盟建立之后,安迅物流向京东物流提供了服务,这相当于流量联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备了大家电送装同步能力,类似取长补短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根本上来说,国美、京东、拼多多等流量联盟的成员各自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会有一定的用户重叠,但非重叠用户还是居多的。想让京东打入拼多多占优势的市场,没个几年时间和无数投入根本没机会,反之亦然。流量联盟建立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美的顾客将能够看到来自京东和拼多多的商品,而在京东和拼多多那里,国美的商品也有很多机会展示。这是一个涵盖线上到线下,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各家都获得了轻松进入未开发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具备了友商的供应链能力和服务能力。

 

当前的零售市场已过了上升期,格局相对稳定,各家都锻造出了自己独到的优势。逆风翻盘的机会少了之后,过分的画地为牢实无必要,各家就该思考如何与友商进行优势互补了。国美和京东在供应链上加强合作,马上能看得见的一大好处是双方拥有了一个更大的供应链,可以在联合采购时面对供货商更具话语权,拼多多在使用这个供应链的同时也在用走货能力对其进行反哺。扩大规模之后的供应链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商家也能在经营过程中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品牌方是最乐于见到销售端这种合作的,这等于是渠道的化整为零,节省下来的成本和提升的效率是难以言表的。

 

正因为如此,本次国美717直播也受到了品牌方的强力支持,一些平时很难见到的大件商品被搬进了直播间,如PLANAR 98英寸电视,高端冰箱等。这些大型商品的每一次搬运和布置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卖不出库,但国美与央视网进行带货直播这件事本身是足够让品牌方热切配合的,再加上京东和拼多多也对此提供帮助,品牌商等于是费力费钱投资未来了。因为品牌方知道,国美带货直播这种新尝试如果做成功了,自己也将受益匪浅,这本身是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购买电器的用户,一般而言都与一套新房有关,潜在的家装、水电、厨卫、维修、服务、回收等需求,是个很长的链条。鉴于此,国美前几年提出了一个“家·生活”战略,意图从零售商转型为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用给顾客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深入到顾客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过去几年的运营是卓有成效的,用户习惯正在改变,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而本次直播的主题为“美好生活”,这正是“家·生活”战略深入到直播领域的一个明证,国美正在向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深入,基于自身多年经营积累的差异化优势,向数字化零售商转型。

 

在国美崛起的零售时代,人货场是相对静止不变的,但在电商出现之后,人货场跃然而动。地理限制消失之后,顾客来源多样化了;有越来越多的定制化商品出现,用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销售场景也不再是商场门口锣鼓喧天,更多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对消费场景进行挖掘与开发。其实零售行业的人货场并没有消失,只是内涵上比以前更丰富了。这对于一个起于传统零售的巨头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国美的做法是,充分顺应时代潮流,新出现的事物一定去尝试,去做,去坚定实施,哪怕一直在跟随,也不能落后。

 

在本场带货直播圆满结束之后的7月22日,国美又宣布与央视新闻共同举办名为“买遍中国·助力美好生活——央视新闻&国美零售全国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活动,首场带货直播将于7月25日在上海复兴艺术中心举行,届时,大量上海特产和名优特色也会出现在直播中,包括上海独有的“国潮”老庙黄金和上海手表。国美的大纲领是做生活方式,在零售的人货场基础上,通过直播和社群来进行驱动。最近几个月,国美一直在扎扎实实做带货直播,以内容取胜,锤炼运营能力,沉淀经验教训。喧嚣的带货直播市场也许有一天会轰然倒塌,但那只是赚快钱者的终结,对于国美这样的选手来说,这却是新的起点。

 

从苏宁易购618看这场“进取但克制”的马拉松长跑

 

2020年618大促尘埃落定,电商平台的销售额越来越大,但还是看看就好,不必过于认真。一方面是某些平台往年的统计数据难寻(可能是过保质期被丢弃了),另一方面各家的统计口径不一,有的以实际销售额为准,有的以下单金额为准,因此在各平台之间做横向对比没有意义。但在诸多战报数据中,苏宁易购作为一家双线融合型电商,其数据并没有特别夸张的起伏,从统计角度来说有其独特的价值。

 

苏宁易购618全渠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了129%,这个增长率恰好与去年同期的增长数字相差不多。3C是苏宁的一个强势业务板块,618当天4秒销售破亿,1小时40分超过去年618全天,卖出了40万台iPhone。苏宁过去几年一直在横向拓展零售门类,大快消同比增长223%,到家业务订单暴增510%,线上百货全天订单增长162.17%,线下百货门店销售同比增长128%,其中来自线上的订单占比达到20%。苏宁易购的这个成绩看上去并不夸张,却也完全能体现出业务在持续增长的实际情况。

 

流量是电商的命根子,从初期的广告大幅张贴,到后来的蚂蚁搬家,去一切有流量的地方引流,再到如今的直播带货,以流量为尊的意识形态早已在电商中根深蒂固。但苏宁易购却从一开始就不是个对流量高度依赖的选手,这是由其企业内在基因决定的。不过,这也并不代表苏宁易购对流量就不重视,只是重视的角度与外界看法不同。流量的本质是一种加速器,不能与后端的体验、品质、管理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单独拿出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如果一家平台先把后端的价值链条做好了,流量也会不引自来,这是苏宁持有的逻辑,但不一定适合其他公司。

 

因为到今年年末为止,苏宁成立已经要满30年了,属于见过风浪的巨型企业,对于短暂的繁荣没有那么的渴望,却更在意长远的建设。30年间苏宁易购沉淀出雄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用户们是不会只受流量引导而对苏宁易购这个存在视而不见的,优质的服务能力和优良的商品供应,就是苏宁易购的流量。对于零售商家来说,供应链管理能力才是生命线,这意味着你能以比别的商家更低的价格和更优惠的条件拿到货,甚至能拿到别的商家拿不到的货。这些优势,从根本上来说是比网络流量更有力的引流工具。电商已经好几年没听说过有价格战了,但是今年618苏宁易购却主动发起了价格战,支撑其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苏宁易购背后那条强大的供应链。

 

顺着这个逻辑展开去,你会发现苏宁易购所做的一切都在合理范围内。从涉足电商开始,即强调自营能力的建设,即要对交易的全链路进行全面把控。通常来说,一个自营平台能够提供的商品种类是有限的,尽力把各种第三方商家拉进来多好,既能扩大交易额,又能丰富商品种类,乃至于最终发展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开放平台。这当然是一个思路,只是并不符合苏宁易购的实际情况。苏宁从线下起家,对商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有自己的坚持。若苏宁不从选品、交易到支付等环节进行全链路掌控,用户体验和优良的品质保证就无从谈起。

 

苏宁坚持走自营电商路线的精髓,可以用去伪存真这个词来形容。平台电商发展到今天并非很成熟,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服务体验、商品质量等问题不是偶有发生,终归还在磕磕绊绊中前行,苏宁易购做自营电商首先解决了商品质量问题,供应链的强大和不依赖流量的思维,使其无需过度压缩成本而导致商品质量问题出现。平台电商也有很多优点,如从用户角度建立自己的服务标准,善于开展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活动,善于挖掘和开发零售场景,善于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等,但对于这些平台电商的优点苏宁易购可以说照单全收,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要比平台电商还要好。摈弃平台电商的缺点,拥抱平台电商的优点,是苏宁易购过去一些年始终在做的事。

 

电商的体验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落在配送上,因此苏宁易购很早以前就开始着力发展专业的配送能力,如今已形成包括“半日达”、“次日达”、“准时达”等标准化服务在内的多层次即时配送体系。如今,苏宁易购已经在51城实现半日达、315城实现次日达,苏宁家乐福、苏宁小店不断提升社区近场与到家服务能力。而为了能够让配送服务更加高效,苏宁易购的云计算端也在持续发展,通过对消费大数据的追踪与分析,对消费趋向与需求进行提前预判,提前将商品送入距离需求最近的前置仓等等,上述这些都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能力,苏宁易购一直都在认真去做,而不只是说说而已。

 

苏宁易购本身在线下有大量的门店,去年又收购了家乐福中国,在其原本就很庞大的供应链中又补齐了快消品类超过6万个SKU。而苏宁一直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方向,说苏宁易购是当今消费场景最丰富的零售实体并不为过。从线下商业来说,很难找到一家有如此强线上业务的对手;从线上电商来说,除了苏宁易购也从没有第二家拥有如此雄厚线下基础的友商。具备了这个优势,苏宁易购也将各种能够提升零售效率的技术手段和新理念做得风生水起。苏宁易购是最早提出智慧零售理念并坚持至今的企业,举凡VR、AR、C2M、直采、硬件,只要是有潜力提升零售商业效率的新手段,无不被苏宁易购尽收囊中,持续提升零售商业效率,降低成本。

 

苏宁易购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用“进取但克制”来形容,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一个大品牌的格调。作为自营电商为主的商业体,苏宁易购不乏第三方合作商家,但必须保持有序可控,以免砸了招牌。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苏宁易购没有一窝蜂地购买被动流量,但对于花钱提升体验培养主动流量则是毫不吝啬。作为消费场景极为丰富的商业体,苏宁易购的营销能力也许需要多向友商学习,但采取克制的营销政策,拒绝套路而多用真诚的行动去打动消费者,这不正是零售行业应该坚持的底线么?只要苏宁坚持将自己的“长板”发挥出最大效应,将实实在在的持续增长坚持下去,又何尝不是一种领先呢?苏宁易购正在进行的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相比爆发力而言,唯有耐力更为关键。

作者  葛甲

京东新通路618战绩亮眼,全渠道供销助力消费回升

今年618大促的重要性在于,这是复工后对消费领域的第一次检验,可以从中了解到市场需求的回升情况。在诸多电商战报中,京东新通路的数据显然更能体现市场实际情况,因为这个业务是直接面向全国数百万家中小型店面的,在统计上更有意义。今年618京东新通路在18天内的销售额是2019年同期的220%,京东线下门店使用掌柜管家智能收银系统的订单量是4月同期的230%,京东便利店、名酒荟、母婴生活馆的销售额分别是4月同期的300%、240%和150%。

如果把线上平台的618业绩与新通路的618业绩结合起来看,就很容易对消费情况看得更为真切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店面是最能预先获知消费动向的,而京东新通路在618期间的业务数据变化,又能进一步直接体现店面的经营动向和经营意愿,因此这部分数据在消费研究中极为有价值。2015年开始运营的京东新通路,进入的原本是京东并不熟悉的一个领域,那就是线下店面。但经过近5年的发展之后,京东新通路已经成为覆盖1-6线、深入3线及以下市场、多场景覆盖的百万用户级B2B2C智能平台,其扩张和覆盖能力已得到了认可,其业务模式也被证明是奏效的。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从零起开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牵涉到诸多耗时耗力耗钱的工作,包括选址、进货、经营等方方面面。在商业不断升级的今天,低买高卖的经营思路是没有市场的,把经营过程转化为运营过程,不断为自己的生意沉淀价值才有出路。京东新通路的出现,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据了解,京东新通路在去年年底宣布,2020年要在便利店、烟酒店、母婴店、无人货架等领域多场景布局1万家六统一门店。所谓的“六统一”,就是在京东逐步提升对其品牌授权门店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强化对门店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规划、物流配送六方面的统一,全面优化消费体验。也就是说,京东积累多年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门店可以使用京东统一供应链,仓配能力等,标准化的店面管理系统,也能使得门店在服务过程中向顾客输出标准化的优质消费体验,仅此几项几乎就把开设店面所涉及的大部分难题都解决了。

在与京东新通路进行合作的商家中,夫妻店是居多的,他们在开店前不一定会做生意,但经过京东新通路的运营指导后,可以快速上手把店面运转经营起来。京东新通路目前有近万合作品牌,另与部分品牌合作推出定制商品,基本覆盖了日常消费品的全部。此外,京东新通路的联合仓目前已有4000多家,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地市和1800多个县,从线下商家的角度来说,很难再找到京东新通路这样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来进行替换。从品牌的角度来说,过去碍于昂贵成本而迟迟无法推进的品牌下沉工作,可以借助京东新通路而加以实施了。

强大供应链、专业的运营、店面智能管理系统等,这些由京东新通路提供给店面的服务能力,就像是一个个标准化模块,撑起了线下店面的基本运营能力,让开店变得更容易了,但这还并不是全部。现行商业环境之复杂,促使更多线下商业体走向多元化经营以提升竞争力,但如何多元化却是个问题。京东新通路在给店面提供零售基础服务,帮助店面运营获客之外,还大力帮助店面开辟新业务,如打印、小食、快递接收等,帮助店面更多获取收入。

今年我国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疫情,全国范围内的商业活动趋于停顿,京东新通路却积极帮助几万家线下小店开展了线上运营,推出无接触业务流程将商业活动进行下去。由于新通路小店本身在过去5年的运营中已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因此在此次疫情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过程非常顺利,很多新通路小店积极开展线上获客活动,将商业活动不断进行下去。其中,武汉一家生活超市在开通京东便利GO之后,半小时就接到了100个线上订单。在最困难的时期,能够保持商业活动的持续,这对于后续的经营复苏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从疫情基本平稳之后的小店复工情况就基本可以洞见,新通路的618大促成绩则是一个重要标志。
据战报显示,6月1日至18日,通过引入美团、京东到家、京东便利GO等多元流量,京东便利店在O2O平台的订单量达4月同期的240%;京东便利GO再次验证了对门店获客增收的重要作用,订单量、新增用户分别是4月同期的7.6倍和18倍。

在新通路和线下小店的关系中,可以看到的是相互扶助,共度难关,而绝不仅仅是新通路开几个接口提供基础服务,店主经营风险自担这种常见的定式。新通路帮助小店从零开业、经营店面、运营用户,多元化发展,输出不止于技术、标准、经验、创新在内的多种价值,真心将希望店主经营情况越来越好这一点落在了实处。如今遍布全国的京东便利店正处于上升期,度过了此次艰难的疫情之后将会变得更有竞争力,经营活力更强。要说新通路过去近5年的经营成绩,那就是“让商业在不可能的时间和地点成为可能,把零售的触角进行了无限延伸”。

其实京东新通路这种B2B2C运营模式,并不是一开始就得以确定的。但深究一种商业模式到底是属于线上还是线下并无意义,重要的是新通路能否将京东的标准服务和运营能力在这个新的领域推广开来。强大的统一供应链是一根定海神针,这保证了全国几百万家店面能够获得优质稳定的商品供应,且具备价格和成本优势。联合仓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在后端保障了供应服务的高效率,这属于看不见的优势,对店主来说是谁用谁知道的基础保障。智能门店管理系统系统则保障了店主经营活动从零开始这一基础需求,也可让经营者有机会借助系统开展多元化经营和运营活动。上述这一切形成了一个坚实的闭环,也成为新通路业务5年来得以突飞猛进的内在动力。

我国当前除了大城市中的商业零售综合体有着较高信息化水平外,整体的商业零售活动仍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状况,那些遍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型商业体,以低成本实现信息化程度提升,将经营成本降低,经营效率提高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京东新通路为这些商业体提供了升级换代的绝佳机会。那些店主的经营活动,得以在一套技术体系和标准下运作,他们需要的人工更少,经营效率会更高,产出也会更大。这套技术体系和标准持续推广下去,不断提升覆盖面之后,逐渐就会得到一个喜人的结果,那就是商业体之间不管大小都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共同促进商业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 葛甲

信号覆盖 运营商资费导致:七成5G手机用户仍用4G套餐

在618期间,由京东手机与专业媒体——手机之家共同发起的国内首个5G应用环境大规模用户调查15日公布了结果,来自29个省区直辖市的消费者参与了线上问卷和电话访谈。

 

调查有四大发现: 43.04%的5G手机用户买了华为;持有5G手机的用户中,有高达71%左右的用户却并没有更换5G套餐;60%的消费者有计划或有意愿下半年就入手5G手机;90%的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京东。

 

国产品牌占据5G手机九成市场份额  两成的用户还惦记苹果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用户已入手的5G手机均为国产品牌,其中华为占比43.04%,小米占16.88%,OPPO、VIVO分别占13.08%和9.28%,以及魅族的2.53%,一加的3.80%,其中三星占比8.02%。

因苹果目前还没有出5G手机,因此在持有率上还无从谈起,但有部分消费者非常期待下半年iPhone 12(预测会是5G手机)的发布,也有20%左右的受访者有意购买。但在电话访谈中,受访者也表示,是否购买,要看iPhone 12整体表现是否尽如人意,包括在价位上是否亲民,毕竟国产品牌的崛起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

 

71%的5G手机用户却没有用5G 套餐

 

下半年5G用户预期将有爆增,60%左右的受访消费者有意愿或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入手5G,他们对下半年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对各品牌下半年主力及旗舰机型的期待,以及对下半年5G信号覆盖是否更全面和5G套餐资费是否会更低。

 

调查还发现,52.32%的消费者购买5G手机的预算在3000元-5000元之间,有22.36%的用户预算在5000元-7000元,调查显示,中高档价格的5G手机更受用户青睐。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现有5G手机用户中,高达71%的用户并没有更换5G套餐,仍在使用4G信号,究其原因,这些用户认为目前5G信号覆盖还不全面、信号不稳定,以及运营商套餐资费和流量消耗可能太贵,加之4G网络本身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习惯的,因此持机观望。

实地测评:部分一线城市5G信号未全覆盖  信号覆盖和资费影响5G推广

 

京东手机的调查人员表示:“这次还邀请专业人员在广州、成都等地作了应用实测。结果发现,在5G信号覆盖方面,这些城市还没有完全覆盖,在实测中遇到公交线路上时有时无、地铁内信号更差、部分路段也是时有时无的情况,而在有5G信号的区域,人流量增大,5G信号明显变弱”。

 

5G在上下行速度上以超几十倍的能力远远快于4G,这点已经被充分测试和验证,人们对5G能带来的疾速体验也深信不疑。然而,信号的覆盖率以及流量套餐问题成为当下阻碍用户更换5G套餐的最大因素。

 

京东手机的技术专家介绍说::“在测评5G应用环境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制约因素是流量消耗会很快,虽然速度上达到了极速,但流量的消耗也是极速的,这也正是用户在转网问题上更多持观望态度的原因”。

专业人士预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今年5G信号全覆盖

 

手机之家的测评专家表示,从运营商5G基站建设计划及进度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等地区今年5G信号全面覆盖问题不大,三四线城市今年覆盖率预计也能达到30%-50%左右,而在5G套餐上,各家运营商都有相应优惠。

目前,已经有130款5G手机获得入网销售许可,国内5G手机累计出货量达5985万部,预计2020年底,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8亿部。这次调查由5G手机——华为畅享Z提供支持。

作者  于刚666

英国5G政策变化将使华为迎来至暗时刻,但也不必过分悲观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对华为重新进行审查的决定,恰好发生在美国商务部收紧对华为制裁的几天后。紧接着就从多个媒体渠道传出了消息,约翰逊首相正在研究如何减少华为在英国5G网络中发挥的作用,并设法在2023年之前将华为在英国电信基础设施中的参与度降至零。更有消息笃定地称,英国政府将于未来几周做出在5G网络建设中放弃华为的决定。前者是英国国内一小部分人一直在提出的主张,后者则是一个自称来自政府内部人士的消息,从主张上看并无新意,从真实性上看无从考证。

此时距离英国政府有限度接受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仅过去了5个月时间。虽然英国政府并未就此次传言做出最后决定,漫天乱飞的消息(部分来自美国媒体)有可能是相关利益各方故意放出来混淆视听的,但近期华为在英国各大媒体投放的广告和力度加大的公关行动,暗示了英国现政府在5G政策上出尔反尔似乎并非空穴来风。英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接纳华为还是放弃华为,其行为都会对一批国家做出示范,正因为如此英国才会成为美国和华为双方各自极力争取的对象。

美国的优势在于政治方面,英美是盟友,彼此间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特殊关系,也有着长期的情报交换的实践,近期组建的五眼联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关系。当前正在经历的香港危机和病毒全球大流行,似乎都与英国有着一定关系,这也使得华盛顿对于伦敦的游说效果被强化了,英国政府做出拒绝来自中国华为的决定,是有可能的一个选项,只是这个选项实现的可能性目前看还没有那么大罢了。相信利益才是永恒的英国人,显然不可能不考虑经济层面的因素。华为的优势仍然在于经济层面,先不说华为计划投资英国的数百亿欧元,单说将华为从英国网络基础设施中驱逐出去所面临的成本,就有可能将驱逐华为的决定推翻,当然目前看仅仅是可能而已。

华为目前在英国的4G网络中占有35%的份额,恰好与英国政府规定华为在5G网络中的份额上限持平。如果不让华为参与5G,势必要逐步清除华为在英国4G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5G网络的建设要以4G网络为基础进行升级以节省成本,而将整个网络全部升级到5G仍需要至少3-5年的时间,怎么能指望华为在失去5G网络参与权的同时,尽心尽力地将4G网络这点活干好呢?所有的后续维护和设备更新供应,都有可能面临极大的现实问题,毕竟在5G能够完全承担任务之前,4G网络还是要稳定运行的。将华为从英国4G网络中清除出去,由爱立信和诺基亚来接手,从技术上来说相当于将空客的发动机装到波音飞机上面,要面临着异常繁琐和艰难的系统历史回溯难题,甚至有可能会促使运营商对网络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单单从所需资金上来说也不会低于50到100亿英镑的额度。

从5G网络的建设情况看,由于之前英国政府立场的坚定,英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最初的5G网络建设上均部署了华为的设备,尤其是沃达丰,其5G设备大部分来自华为,其他两家在天线和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方面也大多采用华为设备。英国政府在做出决定之前,将不得不考虑这一决定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抛开再过几年就会被边缘化的4G网络的替换成本不谈,仅5G网络建设的替换费用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支出。预计英国政府将华为彻底清除出去需要花费惊人的300亿英镑,换来的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在技术上落后9至12个月的设备,以及整体性能落后两年的5G网络。这些驱逐华为所需的成本,华盛顿当然不愿意掏,英国政府是不是愿意掏可以再看。操作记录良好的英国政府,是不会重复那种让别人拿走好处,自己留下付账的事情的。

英国政坛一直存在着反华为强硬势力,今年3月,执政的保守党内的38名议员提出一项动议,要求在2023年之前将华为在英国电信网络中的参与度降为0,但这一动议遭到了失败。目前保守党在议会中拥有368个席位,反华为的议员人数处于劣势,但首相约翰逊并不会采取对反对势力视而不见的策略。如果能有人清晰明确地向反对议员们解释清楚驱逐华为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相信即便不需要再提其他代价,都会使一些议员回心转意。但是电信基础设施供应链这种话题,要讲清楚还是不容易的,这并不像动用国防预算采购几架飞机那么清晰简洁。绝大多数情况下,缺乏专业能力的议员只能从政治挂帅的角度去解析一切,因为英国的经济底子支撑得起他们这么做,但好在公开站出来的议员人数并不算多。

从现有情况看,在议会占了多数的保守党政府,实在是看不出还能够受到哪路强有力的内部掣肘,以至于能使政府改弦更张。外部压力当然是有的,不过华盛顿在华为问题上虽然动作频频,却始终对英国和颜悦色,采用暗示和温和的语气来申诉主张,毕竟英国不是澳大利亚,切断与英国的关系这话美国是不敢对着英国说出来的。英国不太顺利的脱欧之路,似乎是英国有求于美国的一个因素,在年底之后如果硬脱欧,英国还是需要与美国达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英美贸易协议的,但对贸易问题重视到变态的美国政府,是不是愿意给英国一个他们想要的贸易协议,这就天知道了。更何况英国是欧洲最早对美国互联网公司征收数字税的国家,这一点一直让华盛顿的特朗普总统耿耿于怀,只是现在还不到解决这件事的时候。

在博弈中,华为在政治层面也并非没有任何优势。欧洲是以英法德为核心的,法国和德国都批准华为参与本国的5G网络建设,可如果英国不在其中,未免有失违和。5G的实际应用将主要在工业和高科技方面,包括行驶在路上的无人车、连接整个国家的物联网、工厂中和农田里运转的自动机械等,都需要低延迟的5G网络存在。如果英国在5G网络的发展中落后,把显然技术上更强,成本上更低的网络供应商驱逐出去转而选用技术落后且价格昂贵的网络供应商,将意味着英国在与法国和德国的竞争中落后了,这一意义如果能在英国议会中被清晰表述出来,相信也会对最终结果有所影响。自工业革命以后,英国虽然经历了从称霸世界到逐步衰落的过程,在欧洲同法德的竞争中却很少处于下风,因5G而落后将得不偿失。

此事还存在着另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英国政府之外的外部力量用媒体舆论压力的方式试图改变最终结果。最新的一个消息是,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政策顾问加德纳向媒体发声,他说英国政府放弃华为已成定局,而这一计划被冠以“日落”的名头,即在2023年之前将华为彻底驱逐出英国电信网络。有意思的是,这一消息并非由英国任意媒体发出的,而是由美国之音所发布。更有意思的是,加德纳本人当前的身份是美国传统基金会全球自由项目的一个负责人,而非任何英国政府成员,这里面的微妙之处引人联想。有理由怀疑,美国方面的反华为力量正在英国进行力度更大的施压,希望用媒体放话的方式给将华为驱逐出英国的努力增添获胜砝码。但不管媒体声音如何纷扰,能对此事起到最终决定权的,仍是在今年一月就已顶住压力接纳华为的英国政府,相信约翰逊政府不会让世界失望。

作者 葛甲

币圈“影帝”詹克团 一个被罢免的“法人代表”的困兽之斗

芯片巨头比特大陆曾被称为区块链“巨无霸”,是全球最大矿机生产商。有人曾评论全球70%的比特币矿机、全网挖出比特币的一半矿场,都跟这家公司有关。

最近比特大陆可谓是风波不断,比特大陆创始人吴忌寒和前董事长詹克团,正在对北京比特大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职务进行争夺,“法定代表人变更”、“抢夺营业执照”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历经7个月之久,至今也仍未看到战火转小或熄灭的趋势,而这场争夺风波发展到现在,由于詹克团的精彩“演技”为比特大陆的稳定运营及发展带来了不小影响。

(左为:吴忌寒;右为:詹克团)

当然,对于整个事件而言,公众最为关心的是最后比特大陆这家科技公司的未来走向,吴忌寒与詹克团到底谁才能继续推动比特大陆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谁才是比特大陆最得人心的领导人。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赞扬一下币圈的新晋“影帝”詹克团了,以一己之力成功凭靠演技将自己从一个“破坏者”的身份打造成了一个“受害者”形象,相信“吃瓜”群众也是被他无害小白兔的人设引发了同情,但真实的詹克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设呢?

生命不息夺权不止

记者了解到,北京比特大陆于2019年10月28日通过股东决定免去詹克团的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且公司于2019年11月5日通过执行董事决定免去詹克团经理职务。至此,詹克团被驱逐出比特大陆的管理层后,北京比特的法定代表人也从詹克团变更为吴忌寒。

此后,詹克团一直试图用法律手段重夺大权,官司曾一路从北京、福建打到了开曼群岛。被“逐出”这半年,詹克团一直在尝试回归,在海外以及国内不断向当地法院及工商部门提出诉讼和行政复议,试图重掌比特大陆。目前比特大陆应该正在通过香港再次更改北京比特的法人,詹克团应该在挂失并补办营业执照中。

5月27日,网络流传詹克团以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大陆”)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的身份向比特大陆CFO刘路遥下发“解除劳动关系通知”, 同时詹克团向比特大陆人力资源部及财务部门分别下发了关于比特大陆所有员工劳动关系签转等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财务审批、付款等相关权限的通知。随后北京比特大陆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鉴于詹克团以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经理名义从事的相关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向公司员工发出通知、函件、指令等)明显违反公司股东决定、公司章程及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公司及公司股东合法权益,已获公司股东授权依法追究詹克团一切法律责任。

那么詹克团发布的这三份通知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记者就此咨询了法律界人士,专家表示公司股东依法享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法定代表人根据公司章程规定的方式产生,一经相关决议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工商登记仅具有对外公示的作用。既然詹克团已经被公司股东决议免去法定代表人职务,其根本无权代表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向公司员工发出通知、函件、指令等。这也意味着,詹克团目前发出的一切通知皆不具备法律效力。

人心战场的丢失

当然,在股权控制权以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战场,就是「人心战场。」这个战场,其实是真正意义决定未来比特大陆的走势,与谁能够代言比特大陆。

一直以来,吴忌寒是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属于是台前的人物,因此,在整个行业里面,他是完全能够代表一家十分前瞻性的科技公司的;其次,在投资人维度,众多投资人青睐吴忌寒,毕竟吴忌寒的专业度和对于比特大陆公司的整体驾驭来说,都是能够给投资人许以信心的。此外,相关财务数据表明,在吴忌寒回归比特大陆后,比特大陆前四个月营收超3亿美金,且AI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可谓是为员工打了一剂强心针。

“我觉得寒总是一个充满睿智的人,只有尊重员工,善用并且善待员工才称得上领袖这个词,我觉得寒总就是比特大陆真正的领袖,在他的管理和带领下我们内部每一个员工心里都感到十分踏实和幸福!”,一位员工向记者这样说到,综上种种也表明吴忌寒重掌比特大陆后带来的改变再次为他赢得了各方支持和人心。

反观詹克团,据内部员工爆料,詹克团对员工的管控细致到苛刻,情绪化的脏话也不离口。“我认为詹克团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无法胜任比特大陆CEO一职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向记者说到;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詹克团经营管理期间,比特大陆员工中广为流传的“半年红”现象也经常被内外部诟病,“半年红”往往针对新人,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却深受詹克团信任,并且詹克团对“半年红”提出的各种建议达到了盲信的程度,无论其建议好坏。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詹克团所做出的审批、决策等各种事宜朝令夕改,引发内部员工不满。对于一个企业领导人角色来说,这种人员管理模式着实不利于一个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

多位自比特大陆创立之初便一直留在公司的资深老员工向记者透露,“其实我们内部很多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如果詹克团回归比特大陆,那么我们肯定会重新开始找工作,离职只是时机问题”。“詹克团工作异常勤奋,经常在办公室看到他,但近几年技术和管理水平变化很大,和早期创业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越来越偏离常理,开会经常会拍桌子,出口辱骂骂批评员工也成为了会议家常。”种种迹象表明,在人心这个战场之上,詹克团已早失了先机,后期即使能够重新夺回主权,但迎接他的很可能也只是一个公司空壳。

现在,这场“权力游戏”还在继续上演,员工也好,投资人也好,以及整个市场也好,最终都是希望比特大陆能够创造出成果,然后大家能分享成果。就目前来看,吴忌寒作为比特大陆的创始人显然是具备这个能力的,而詹克团现阶段或许还是没有这个能力,但其成功打造出的“受害者”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来说,也是刷了一波同情分。接下来的剧情,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影帝”的后期演技是否会被扒皮翻车。

转载自网络    摘自 微信公众号:葛甲

张近东谈疫后经济:新消费将催生新机遇

5月2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两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恰逢今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大流行,代表及委员们在议案、提案之外,还为下一步发展积极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出的在疫情后进一步提振内需,拉动消费,统筹资源推动年轻人创业,以线上线下融合手段深度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等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所有人都明白,疫情对于经济发展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从商业角度上来说,尽早复工复产都不是问题,最难解决的是如何将失去的市场需求找回来,让消费者愿意继续花钱。疫情之前消费端高涨的需求是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出来的,如今被突如其来的外力冲击,若想经济重新复苏,旧有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而是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把需求做起来,生产端才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复苏机遇,整体国民经济才会尽快恢复。

 

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1.2万亿元,农村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总量仍远低于城镇。考虑到农村人口占人口总量的56%,远期看农村市场消费总额必将与城市市场消费总额相当,其消费潜力尚有待进一步加速挖掘。农村市场并不是消费力不够,而是配套商业设施不如城市发达,但如果为了激发消费力再将城市那套消费基础设施移植到农村去也实无必要,在成本上也不经济划算。张近东围绕乡村振兴提出的建议,着眼点就在于多利用线上的新模式来弥补乡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不足的缺憾,用新模式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助力整体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这是个很庞大的综合体系,当然不仅仅是要在农村地区实现线上到家、无店铺零售那么简单,背后还牵涉到供应链的统筹,到家服务人员的标准化组织等。在供应链方面,苏宁过去几年一直在大力提倡C2M(用户直连制造)的落地实施,即将供应链调整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直接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生产。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基本上没有库存,也不会有生产过剩的问题,货物的转运也更简单快捷,是一种效率极高的供应链组织形式。

 

张近东在去年底就提出了乡村振兴“521”计划,要在全国5000个村庄建设C2M生产基地,即苏宁村。这是一个意欲打通生产和消费之间障碍的计划,建成的话将给大量中小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与此同时也能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乡村振兴的要义其实并非把更多的商品卖到农村,更是要把更多的商品从农村卖出去,也就是一边挖掘市场消费潜力,一边培养市场消费潜力,在乡村地区进行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扩张经济活动的范围。

 

原有的全国统一的供应链,再加上从各个乡村地区培养和扶持出来的供应链,结合在一起就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用户在直播或苏宁拼购上下单,由服务人员送货到家,整个消费活动中最耗费成本的环节都去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制造商品和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任务由谁来完成。张近东的建议是,进一步统筹资源,政府、电商、农户、院校多方联动,推动返乡年轻人成为创富主体,带动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无论是C2M生产基地还是到家服务,缺乏的都是一批具备相当素质的人,这一点需要政府行为加以引导。

 

乡村的商业基础设施一直都是难题,因为人口居住不像城市那样集中,无法有效调动规模化需求。我国商业流通企业在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之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终于成型了。线上就是个没有空间地理限制的无限货架,可以用在线到家的方式来激发需求。在线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拼购、直播、团购等都可以灵活运用,而到家这一块则需要不断构建核心服务能力。将在线、到家、供应链这三者结合起来做到最好,就一定能给消费者提供不亚于线下店面的消费体验。疫情期间,苏宁家乐福的到家业务订单增长了300%,蔬菜订单增长达到了600%,相信这一服务会很快被移植到中国乡村的各个角落,爆发巨大潜力。

 

未来大约半年时间,消费流通环节承担的压力和任务会很大,因为消费回升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供应端复苏的速率。而且流通环节用之前的老办法去开拓市场或许收效不会大了,必须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新模式,用新方法将消费迅速拉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疫情是危机,同样也是一次机遇,因为很多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形式已在疫情中崭露头角,接下来只要将这些新东西消化整合起来形成一套新的体系并贯彻下去,中国消费商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总结起来说,就是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更有效率地刺激消费力。

 

国家已批准了25万亿新基建投资项目,这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商业流通企业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国家主导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上搭建更上一层的商业流通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不是建楼,也不是开门店,而是建立新业态下的供应端、销售端、服务端,利用信息化优势进行营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运作。这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从现在开始努力肯定是没错的。商业流通企业千百年来守着店铺等客上门的传统已经面临改变,善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对商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效率化改造势在必行,这才是商业流通的未来,此次疫情也许会成为商业流通新时代的一个开始。

作者  葛甲

全系标配!荣耀30系列开启潜望式长焦镜头普及旋风

最近手机圈可谓风波不少,不管是大环境的寒冬、疫情黑天鹅,还是来自美国的技术封锁,都让中国手机厂商步履艰难。不过,让人惊喜的是,中国手机市场在黯然之下,露出了回暖苗头。

 

根据知乎上@安乎都护府长史公布的中国手机市场2020年4月零售档位数据显示,4月零售同比出现明显回弹,大盘较2019年同比好转,而大盘的回弹,主要依靠华为系拉动。在其他厂家份额同比2019年均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只有华为、荣耀当月零售份额实现上升,达48.33%,同比增幅36.33%,零售额份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55.3%。华为、荣耀在逆势之下的正向增长,可以说是对“逆风而行”四字的最佳注解。

其中,荣耀占有率14.2%,2020年累计市场占有率14.0%,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今年4月发布的荣耀30系列的实力加持:在线上首销日,荣耀30系列实现全平台销售额1分钟突破3亿;京东品牌日当天,一举拿下销量&销售额双冠军,李现同款钛空银机型更是一机难求;五一小长假的1日至5日间,荣耀30系列助力荣耀手机夺得全平台手机品牌累计销量冠军,其中荣耀30 Pro斩获天猫平台3999-5999元价位档手机累计销量冠军。荣耀30系列作为荣耀4月核心发力旗舰机型,市场反响火爆,强势助力荣耀一路高歌猛进,也成为了助推国内手机市场重回增长的重要助推器。

 

 

持续的热销,使人对于荣耀30系列更感好奇。这款手机到底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性,给今年的5G手机市场带来了开门红?

 

全系标配超稳长焦摄影功能,带动手机行业前行

 

荣耀30系列是HONOR系列首款5G旗舰,除了设计上沿袭荣耀一贯的青春潮美的风格外,产品猛、价格激进,也是令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担当的重要因素:麒麟990及麒麟985芯片、5000万\4000万主摄的超感光镜头、全系标配50倍超稳远摄、超级快充、屏内指纹等,均是这款产品历经一个月的市场考验,屡屡霸屏销量榜单的杀手锏。

 

高端配置未必一定要高价,2999元起售价,配上那些多数时候只能出现在顶级旗舰中的配置,这个出场亮相的姿态可以说是良心备至。相较市场上动辄五六千的5G旗舰,荣耀30系列简直是清流一样的存在。

 

在几乎无短板的荣耀30系列上,聚合了中国、芬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各大研究所的工程师与研发资源,让它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智能手机影像系统,也是并列华为、三星、苹果,站稳塔尖第一梯队的典型代表。然而基于“超大底+超大像素+超感光+超长焦”四位一体的系统级影像系统,全系搭载的50倍潜望式长焦显得尤为亮眼。因为“50倍潜望式”在行业已然是少数,能做到“全系”,也仅有荣耀一家,让正埋头长焦竞争的不少其他厂商喟叹。

 

关于长焦的竞赛,得从华为系首款长焦镜头说起,华为P30 Pro一发布,便引发小米、OV等厂商的跟进,争先入局长焦旗舰市场,而以坚持自研为品牌基准的荣耀,却以全新姿态,不计成本带来了全系搭载潜望式长焦镜头的荣耀30系列,掀起潜望式长焦镜头市场下探的普及旋风。

 

荣耀30系列手机尺寸各有不同,内部空间也不尽相同,但全系搭载超长变焦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从工业设计角度来说,是非常难办到的事情。寻常的手机设计中,哪怕内部空间设计变动几毫米,都有可能让一些元器件无处安身,能将一套软硬件设计方案一体化从容搭载在不同型号手机上,没有强大的技术功底是万难完成的。

 

50倍潜望式长焦突破空间限制,拉近诗和远方

 

50倍潜望式可以让拍摄者看清远处物体的细节,这个应用场景可就太丰富了。例如去看演唱会,在远处用荣耀30系列拍摄台上明星的照片,在大学公共课教室后排看清黑板上写的字等等,从摄影角度来说可满足远距离摄影的需求,从观看角度来说相当于随身带了一个望远镜,可将远处的景象抓到眼前来观看。

 

拥有极致长焦实力的荣耀30系列是一款属于年轻人的手机,年轻人自会把它的功能玩出不一样的色彩。长焦应用场景年轻化、广泛化的背后,正是荣耀对年轻用户长焦拍摄需求的深刻洞察,并进行专门优化。

 

超长焦距的搭载,必然要有防抖功能的配合。荣耀30系列采用了华为系第二代潜望式硬件方案,可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50倍数字变焦。相较于市面上传统的长焦镜头,荣耀30系列的潜望式变焦镜头引入了双结构OIS光学防抖,搭配AF驱动马达,能够保证变焦拍摄效果更稳定,画面更清晰,而且绝不会出现当潜望式光学系统中反射镜转动时,影像会在视场中旋转,影响观瞄的问题。令从远处取来的景像不模糊,宛如在眼前发生的一样。

 

在长焦和防抖能够完美配合的情况下,可以距离目标数十米开外拍摄,会变得很实用。除了日常应用之外,还能用于极致场景,例如拍摄野生动物,多数情况下是没办法实现近距离拍摄的。鹿、兔子、狍子等这些动物异常敏感,近距离拍摄成本相当高,如果智能手机能够拥有成熟、稳定的长焦技术,拍摄者再也不用扛着长枪大炮藏雪地里去受罪了。这个时候,用荣耀30系列进行远距离拍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既能回避现实困难,所获画质效果也相当不错,就像是在眼前拍摄的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2日地球日当天,荣耀30系列发起了「保持距离更加亲近」的倡议,邀请15位专业摄影师全程参与,在3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时2个月,最终用荣耀30系列记录下32种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状态,完成了国内首支全部镜头用手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纪录短视频。

 

技术进步需要有大胆的引领者

 

在荣耀30系列上,荣耀还搭载了独家首创的双景画中画功能,这是荣耀基于长焦拍照用户难以找准拍摄对象的痛点,带来的优秀方案。相比肉眼所见,在高倍数变焦拍摄时,手机屏幕中呈现的视角极窄,拍摄者往往很难判断镜头视野和目标拍摄物的差距。荣耀30系列在取景上做了优化,在进行15倍以上长焦拍摄时,取景界面会切换到双通道模式,出现长焦画中画,帮助拍摄者实时了解长焦镜头的取景与目标拍摄物体的差距,瞬间找到目标。经过实际验证,在超高倍率的拍摄中,荣耀30系列可以极快地找到被摄物体,加上AI长焦超级防抖算法,一次成片率大幅提高。

 

 50倍潜望式长焦+双结构OIS光学防抖+AI长焦超级防抖算法+画中画取景功能,打造了荣耀30系列独特的长焦实力。将一组造价昂贵的技术推向市场,其意义更多在于技术进步而非商业,但从长远来看还是会落脚于商业之上。手机已将很多体积较大的机器所承载的功能接管过来了,在摄影方面也会如是进行。如果手机就能完成相机所做的工作,谁会负载几倍几十倍的重量和体积,而不去使用轻便快捷的设备呢。

 

从专业相机到手机之间的转换会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认为这段距离不可逾越,那未免落入裹足不前的怪圈了。技术发展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关键是要踏上这段旅程,能不能走到终点并不重要,因为过程中会有很多价值被创造出来。

虽然在摄影方面,更多人还是愿意用专业摄影设备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只要手机摄影向专业摄影进步一个百分点,都会吸引难以计数的用户投奔过来。关键是这种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是持续性不中断的,日积月累终归会来到一个临界点,即大量用户放弃笨重的相机,更多用手机来解决一些实际需求。这,就是高端摄影技术持续搭载到手机上的根本目的,荣耀在这方面迈的步子很大,因为荣耀的用户以追求便捷高效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在需求获取满足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偏见,也不会自我设限。

 

荣耀30系列手机一如往常,使用了很多通常会应用在高端手机上的技术,超稳长焦只是其中之一。这种不断将高端手机普及化的做法,成就了荣耀这个品牌,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技术进步的要义正在于此:

 

将技术消费的门槛持续降下来,与此同时,不断激发出新的创新,用技术推动人类不断向前。

作者 葛甲

爱奇艺一季度财报:会员收入占比超六成 整体收入增长超预期

昨天公布的爱奇艺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会员服务收入46亿元,广告收入15亿元,内容发行收入6.028亿元,其他收入8.75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19亿,单季度订阅会员净增长1200万,同比增长23%,会员服务收入则同比增长35%,目前已占到总营收的60%以上。从分析师之前的预测来看,这是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

 

一季度正值疫情期间,除了线下业态趋于停滞外,疫情对网络广告同样也打击巨大。不过,爱奇艺从上市前就开始大力发展会员业务,开启了多元化发展之路。爱奇艺2019年会员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约49%,而在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达到了61%。相比粗放型的广告服务,会员服务是一种精细化服务,意味着品质更佳的内容,更好的用户体验,要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完成从数量到质量这一转变,殊为不易。

 

在处于疫情期间的一季度,爱奇艺推出了《爱情公寓5》《唐人街探案》《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鬓边不是海棠红》《青春有你2》等多部热门剧集和综艺。去年底推出的超前点映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和调整之后,一季度焕发出极强的活力,除了在热门剧集上满足了大量用户个性化需求外,还承接了情人节档院线电影《肥龙过江》转向网络发行的重担,进一步推动了会员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

 

虽然目前爱奇艺的会员服务收入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过总收入的50%,但并不代表转型已经全部完成。内容质量是支撑会员服务快速增长的根本条件,单季新增1200万会员用户的根源即来自于此,但伴随而来的是内容成本的飙升。接下来爱奇艺要做的是,在会员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控制内容成本,进一步多元化商业模式,提升货币化程度以摊薄投入,逐步向盈利迈进。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将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总投入成本不变或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快速增长的会员业务终归会覆盖成本,产出收益。

 

爱奇艺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也并不完全等于会员业务,版权分发和其他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那些投入重金所获得的优质内容,在满足爱奇艺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分发至其他平台并获得收入,本季度爱奇艺版权分发收入6.028亿元,同比增长了29%,呈现出强烈的上升势头。优质内容向来是市场上的稀缺品,大量视频平台需要获得优质内容,并不惜为此大量投入。爱奇艺的版权分发业务具有唯一性和初步的定价权,随着爱奇艺内容库的不断庞大,这些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强化,助力爱奇艺的版权分发业务快速增长。

 

本季度爱奇艺的其他收入达到了8.759亿元,发展态势相当良好。爱奇艺的其他业务,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由一些边缘业务构成,而是相当于一个内部孵化器一样的存在,包括了游戏、漫画、文学、电商、VR等。其他业务方面,目前的营收主力是游戏,但电商等培养中的业务也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基于爱奇艺这个优质内容平台的溢出价值去开展业务,成本低,条件优良,遇到风口时杀出一匹黑马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爱奇艺很久前就提出了一个“苹果园”的概念,爱奇艺本身就是一棵长成的苹果树,旁边还有很多小树苗,这些小树苗彼此之间形成关联,相互协同助力生长,最终形成一个苹果园。

 

从财报可以明确看到,爱奇艺的业务布局相当清晰,其本身的上市公司身份,也使得爱奇艺成为目前视频平台中最为透明的一家。会员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主力业务,增长快速且单会员消费水准日渐提高,随着会员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经济性关系将愈趋明显。广告属于原有的商业模式,在平台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虽然优先发展会员业务会使得广告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但营收保持增长也是没问题的。得益于优质内容的不断丰富,爱奇艺版权分发业务发展势头比较强,有望在未来版权分发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以其他业务为标记的创新业务方面,爱奇艺已在各个有可能出现的热点进行了布局,从中孵化出几个领先业务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说,爱奇艺在第一季度相当不利的宏观环境中还取得了不俗的增长。用户从传统线下娱乐转移到数字娱乐的壁垒并不高,形成习惯后的粘性和忠诚度却非常高,线下消费大规模转移到线上只是时间问题。爱奇艺走的这条路,有个参照对象就是美国的奈飞,一季度奈飞付费用户增长了1577万,总用户量为1.8286亿,而爱奇艺的会员付费用户则为1.2亿,一季度增长1200万,考虑到奈飞与爱奇艺目前的主要发力市场,爱奇艺的增长率从质量上来说不亚于奈飞。如果爱奇艺能将当前的1.2亿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娱乐内容的大规模货币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这,正是目前资本市场看好爱奇艺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 葛甲

京喜之后再推极速版,京东下沉有“新意”

年初开始的一场新冠疫情,除了严重威胁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外,也搞到市场需求迅速萎缩,百业凋敝。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重启经济的责任不仅在于政府,企业也应为尽快恢复经济做出努力。目前看,电商渗透率越高的国家,恢复经济的动力和能力越足,因为电商可以在大规模居家隔离结束之前,就开始将新的需求不断地激发出来。只要消费重新启动了,经济恢复原状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4月26日,京东悄悄上线了京东极速版App。这款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定位在下沉新兴市场的App,发布之前没有任何消息露出,据说是由京东零售集团市场营销部推出的新产品,在疫情趋缓,百业正在准备重启的档口,此时推出京东极速版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可以说是京东开发下沉新兴市场的又一支奇兵。

 

之前,京东发布了用以开拓下沉新兴市场的京喜,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目前日订单已稳定在100万单以上,也助力京东的四季度活跃用户增长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不过京喜是独立于京东的,利用重整供应链的方式进军下沉市场。京东极速版的逻辑与京喜不同,仍旧依托于京东的供应链,而且是从京东庞大的体系中,筛选出适合下沉新兴市场的优质低价产品,与此同时在操作方面也更加简单,更适合下沉新兴市场用户使用。

 

从京喜和京东极速版的推出可以看到,京东对下沉新兴市场的开拓是全方位的,采用了不同模式分头并进,最终殊途同归。京东确实需要下沉,但京东本身定位偏高一些,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优质电商用户群体。如果用强行改造京东App以开拓下沉新兴市场的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原有用户的体验。京东首先发布了京喜,到京东体系之外另起一摊专攻下沉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京东体系内可供开发下沉新兴市场的要素也并不缺乏,于是就有了京东极速版,利用京东内部条件开发新的场景。

 

京东极速版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事情,而不必投入过多资源,做更多新建设。京东只需一方面深刻了解下沉市场用户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将原有体系中适合他们的商品筛选出来,用一种更为简便易行的方式呈献给他们即可。另外一点,我国的社会阶层流动较为活跃,城镇化速度比较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快的,那么今天的下沉新兴市场用户,也可能就会成为明天的成熟市场用户,转换较为自如。京东极速版做好了,也等于是为京东做出了一个庞大的增量用户池,这对京东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意义的。

 

京东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连推出京喜和京东极速版,不断地补充完善开发下沉新兴市场的产品序列,与其有个坚固的底层基础设施是分不开关系的。京东有个非常庞大的供应链,涵盖数千万个SKU,这其中当然有质高价高的商品,但是也存在大量质优价低的产品,这部分潜力是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创新来进行开发的,因此京东极速版出来了。此外,京东还有个将触角伸到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的55万个行政村,覆盖99%人口的物流团队,有了供应链保障和物流触达能力保障,产品创新也就有了天然的培养土壤和生长环境。

 

在基础能力超强的情况下,产品创新的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了。使用京东App的人群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剧烈的改动也许会让他们感到不适。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京东可以接连推出京喜,京东极速版等,这些动作的本质属性还是要更贴近用户,更好地满足一类用户的需求。

 

将京东极速版视作京东开发下沉新兴市场的新阶段,是不为过的。通过前期京喜的不断开拓,京东已充分掌握了下沉新兴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番放出从属于京东主体的京东极速版,相当于在京喜获得成功之后,对下沉新兴市场的再度加码,未来不排除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不断加大开拓下沉新兴市场的力度。这个市场会囊括中国8亿人以上,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将在未来成为城市主流消费阶层的一员,有着相当大的消费潜力和购买力,京东极速版在对这个大市场进行开拓的同时,也为这个市场的用户与京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京东本身是以品质立足的,已围绕电商建立起一整套品质服务体系,这样的电商力量进入下沉新兴市场,会给这个市场的竞争带来莫大的正面效应。下沉新兴市场并不意味着低质低价,相反,这个市场的部分用户对于品质的要求和消费的意愿,可能堪比一二线城市用户。依托京东主体本身而生的京东极速版,在品控方面源自京东,这会为其征战下沉新兴市场带来好的口碑和用户满意度,起到稳定市场秩序,树立下沉新兴市场品质标杆的作用。更多的新需求将会从中产生,更多的购买力将会受到激发,而疫情后重启经济活动的动力也将会更加强大。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