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行业健康发展亟待标准与规范的不断完善

与发达国家一样,汽车在中国成为普遍性耐用消费品之后,与之相伴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从2001年至今,二手车市场规模增长惊人,在2018年达到年交易量1382万的规模,而同期的新车市场交易量为2887.9万辆,二手车/新车销量比为0.47。今年以来新车销售同比下跌,二手车交易却仍保持增长,而根据欧美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年销量普遍为新车销量二到三倍的经验看,中国二手车市场未来一些年尚有膨胀数倍的发展潜力,目前显然处于一个转折的关口。

在美国,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往往是二手车,而二手车销售的利润率也普遍高于新车销售,在这方面中国市场还无法与之相比。中国二手车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整体市场规模和利润率正处于追赶阶段,线上交易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率,弥补了市场起步较晚的一些缺陷。但遗憾的是,相应的管理规范与行业标准有些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而这一问题若不解决的话,将影响到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的二手车行业管理规范包括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以及2006年配套颁布的《二手车交易规范》,之后二手车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二手车市场在14年间交易量增长超过10倍。2013年,二手车行业拥有了首个国家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GB/T 30323-2013)》,这两个法规和一个标准,成为目前为止管理和规范二手车行业的仅有文本。

问题在于,这些管理办法及交易规范虽然前后均有修订,但制定时间距离现在过远,过去十几年恰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二手车拥有了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加之制定时国内还没有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因此与现在的市场状况相比,是明显存在着滞后效应的,无法充分发挥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与规范作用。而作为唯一的二手车国家标准,仅为非强制性的推荐性标准,二手车运营者即便不遵循标准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对市场的指导意义不大。

行业管理办法与标准的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二手车市场常见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发生,如严格按照原有规范处置,消费者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而涉事企业也会在面对无法明确规则界限的监管面前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监管方面手持模糊不清的管理规范时,通常会拥有无边际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对于行业健康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因素。一个健全而完整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以及与之配套的科学管理和法律体系,是二手车行业所迫切渴望的。

以非强制性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为例,颁布于5年前,其中共涉及到104项检测内容。过去5年技术的演进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已使得这一规范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瓜子二手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二手车的常规专业检测是259项,涵盖到事故排查检测、轻微碰撞、易损耗部件、启动驾驶检测、常用功能检测、外观内饰检测等方面,远超国家标准中所推荐的检测项。从运营角度来说,执行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车辆检测办法并不会得到鼓励,但按照滞后的标准对车辆进行检测乃至于执行比国家标准更低的标准,也不会受到惩罚。

目前二手车企业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规则和法规不明确的情况下,二手车行业内所有的乱相都会被归咎于企业身上,甚至会影响监管心证的落地,使其不堪重负。在一个典型的二手车交易中,买方和卖方由平台撮合进行交易,平台提供相应的车辆检测及其他服务,最终出现问题时,责任的归属情况就成了一个难题。若卖方恶意隐瞒或更改车辆状况,造成买方实际损失的,目前并没有完善的配套法律来解决这一问题,监管实践中往往会敦促平台承担所有责任。而企业为了有序经营,往往也会硬着头皮接受下来。

在美日等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卖家故意隐瞒二手车车况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车辆、维保和保险信息等一查就能确认责任归属。但在国内,这些信息通常并不公开,处在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使得二手车行业内卖家欺诈横行,恶意隐瞒和更改车况现象较为严重。个人信用体系并未完善建立,信息透明度方面状况不佳,判断车况成为行业普遍难点,问题出现后焦点往往会聚集在企业身上,交易事故真正的始作俑者却能溜之大吉。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美国二手车市场也是乱相叠出,以次充好,修改行驶里程,修改VIN码的现象层出不穷。1985年美国出台了《二手车法规》,之后又出台了《柠檬法》等法律规范,相应的信息和信用方面的配套设施也逐步建立起来。有专门的的服务机构为二手车交易提供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交易责任的归属也得到明确,消费者权益也得到保障。在行业法规出台之前美国二手车市场年交易规模为3000万辆,之后很快就攀升到4000万辆并稳定至今,市场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事实上,以瓜子二手车为代表的一批以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基础的二手车平台,已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自身的制度和作业流程建设也趋于完善,完全可以在推动科学管理办法出台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车辆使用人工智能检测技术,使得检测过程的大部分由机器完成,减少了在此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完善的售后保障机制与客户响应机制,也能够确保在检测出现误差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这些都是足可以在制定新管理办法和规范时加以借鉴的宝贵素材。

根据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品类电商平台中,瓜子二手车投诉量处于中下游的水平,整体投诉解决率达到67.2%,与美团、京东等平台持平。在汽车消费这一垂直行业中,瓜子投诉量占比远低于行业市场占比,投诉解决率也处于领跑位置,较人人车的51.1%、优信二手车的24.2%、弹个车的20.0%优势都颇为明显;而作为瓜子兄弟品牌的毛豆新车网解决率更是高达100%,体现了车好多扎实技术支撑下的服务品质优势。这一状况,与乱相迭出的二手车市场乱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般而言,行业对于新管理办法的出台颇为警惕,通常会将其视为监管收紧的信号,但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心态却与之相反,新的科学管理办法对这类企业是有利的,也是他们迫切渴望的。

二手车市场属于存量盘活业务,流通速度越快,对经济的贡献度越高,是合理利用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产的绿色产业。从发展角度来看,未来二手车交易规模将是新车市场总规模的两到三倍,效益上将数倍于新车市场。目前中国二手车市场所站的这个位置恰好是个关键节点,演变成为低质低价的柠檬市场,或是发展成一个大产业,选择是不言自明的。将阻碍二手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制度因素扫除干净,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规范及标准,并将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是对二手车市场发展的最大扶持。

作者  葛甲

狐友国民校花大赛是搜狐锻造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8月24日,2019狐友国民校花大赛首站北京赛区选拔正式开启,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几百位选手登台参加海选,最终共有100位选手胜出并入围下一阶段。当天参加海选的选手中,维族少女苏比是演员迪丽热巴的表妹,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表姐那样的道路。另有几位选手本身已是网红,如在网上有200万粉丝的朱子琦,边参加海选边直播的范佳琪等。有些选手来自于北舞、中戏等专业院校,但更多的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所谓素人。

 

今年的狐友校花大赛已是第四届,赛制是将北京、杭州、成都、深圳、西安、青岛、长春等城市定为全国七大赛区进行海选,初选入围后的参赛者再经过重重选拔,最终选出十位选手获得“狐友国民校花”荣誉,而这些获胜者将有机会参加搜狐视频的自制剧拍摄,就此走上演艺生涯。海选阶段只要评委目测长得漂亮、有演员潜质即可入围,而在之后的选拔中将更多考察选手的才艺技能、形体礼仪、文化层次等综合素质,选手们将在舞台上面对专业演员和娱乐界人士的严格审视,而搜狐亦会根据赛事进展为最终入围的选手提供专业培训指导。

 

校花大赛进行中,搜狐的产品矩阵也随之动了起来,如新发布不久的狐友App,千帆直播等,随着选拔的不断深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搜狐产品参与进来。对于选手来说,狐友校花大赛的参与门槛不高,一些选手即便不能走到最后,也能够有机会在选拔过程中被注意到,获得一定的演艺工作机会,成为其进入演艺事业的一把梯子。搜狐办这个大赛的目的是选拔出有潜力的新人为搜狐视频拍摄网络剧,因此不会给选手参赛设置任何附加条件,而为了大赛的公平公正,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会亲力亲为担任评委进行把关,每一届的评委名单也都会与上一届不同,尽可能排除大赛中有可能会影响公正性的因素。

 

4年前,狐友国民校花大赛举办第一届时报名人数并不多,搜狐还曾动用力量去说服网络红人前来参赛。随着校花大赛不断办下去,选拔出一些优秀演员参与了搜狐视频的网络剧拍摄,另有很多人借此走上演艺之路。如今的校花大赛办得规模越来越大,已不愁报名人数,在选手甄选方面也是越来越严格,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选拔出来的校花刘贾玺借校花大赛出道后,参演了古装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去年参演了大热剧《热搜女王》,今年又参演了青春爱情剧《奈何BOSS要娶我》等网络剧,星途顺畅。而2016年的校花孙嘉琪,则于今年在动作剧《非黑即白》中饰演女一号。搜狐正利用校花大赛,打造出一种类似TVB的网络剧演员培养模式。

 

搜狐集团目前拥有一个产品生态矩阵,除搜狐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这类资讯服务之外,另有已独立上市的搜索业务搜狗,游戏业务畅游,还有留在集团中未上市的搜狐视频,除搜狐视频外,其余主要业务都可实现盈利。一个持续了好几年的情况是,流量获取费用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影视版权和制作费用也越来越高,知名演员的薪酬则更是高得离谱。如果搜狐还按照之前的常规模式进行操作,更大的亏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搜狐本身主业是经营信息业务,对流量获取依赖度较高,而搜狐视频则高度依赖贵到离谱的版权视频,这些都是会消耗大量资金,却又要直面未知未来的业务。

 

但如果将产品线形成矩阵,善加利用彼此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同产品组合发力之后促使其生长出新的动能,则可以避免在财务上大失血,保存有生力量做更多的事情。调整开始于几年前,搜狐视频率先退出了对昂贵版权的争夺,转而开启自制剧战略。目前看来这一抉择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是拯救了搜狐。因为之后的视频网站争夺进入白热化,主要玩家要么倒掉,要么被收购,如今还能依旧站立的,背后无不站着个实力雄厚的大金主,像搜狐视频这样既能存活又不至于丧失主导权的视频网站,目前仅此一例而已。

 

搜狐视频将重点转向自制剧之后也面临问题,由于恶性竞争,演员薪酬市场失序,天价薪酬往往使得制作方不堪重负,出现了拍一部亏一部但不拍又不行的状况。校花大赛,包括校草大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个以选拔新人出演网络剧为基本诉求的大赛,根本上解决了演员薪酬失序给平台造成沉重负担的问题。选拔素人出演网络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影视剧制作成本可控,新人与平台方拥有共同利益,更容易将一件事情干好。演员希望借助搜狐的平台出道进入演艺赛道,而搜狐视频也希望演员发展得更好,提升自己平台的吸引力。由于大额的演员成本被节省下来了,搜狐也会动用全平台的资源去为演员进行推广,助其演艺事业更上层楼,这是个双赢的架构。

 

从产品线之间的协同作用来看,校花大赛相当于一个支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搜狐视频由此拍摄的网络剧,可以补足自身的内容;搜狐新闻客户端也可以全程对大赛进行报道,从中挖掘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千帆直播可以在大赛期间进行直播,满足无法到场用户的需求;狐友App则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赛者和粉丝进行交流的平台。校花大赛再加上校草大赛,无人机大赛等,类似的活动办得多了,相当于以往内容全靠采购的搜狐,多出了很多内生内容,各个产品线都可从中受益。在某些需要花大价钱才能获得的能力方面,搜狐正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一条独特的道路。

 

校花大赛其实并不是一场简单的选美大赛,这个活动与搜狐本身的业务属性是契合的,优势是低成本,高声量,强效应,安全可控。除了对搜狐业务的反哺之外,校花大赛更大的价值在于由此建立了一套选秀机制,一个素人从登上这个舞台出道,再到大红大紫,整个过程中的运营流程和操作规范,乃至于标准,都可以借机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这种软实力虽然无法直接体现在财报中,但对搜狐的长期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种需要长期锻造的能力,虽然没有花大价钱买版权买流量那么快,也不如花大价钱请流量明星来得那么立竿见影,但只要假以时日耐心打磨,有朝一日定会发挥出其应有能量。

作者 葛甲

为什么说抖音张楠将大力投入的15分钟长视频恐难成功?

抖音在4月开放了一分钟视频的拍摄权限,而在本月24日则宣布要逐步开放最长15分钟的视频发布权限。当然,与此配套的是所谓的抖音创作者成长计划,这个计划要帮助1000万创作者在抖音赚到钱,给不同专业的创作者提供粉丝和流量支持等等。又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要做一个不太可能成功的业务的感觉。

 

抖音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巧妙避开了已发展相对成熟的长视频市场,与快手前后脚进入或者是开创了一片蓝海。其围绕短视频产品而设计的整个机制都是为短视频而服务的,根本没有长视频的落脚空间,除非将机制推到重来,而这从底层逻辑上就已为其经营长视频做了有效区隔,因此这个15分钟长视频的计划,注定难以成功。

 

原因并不令人费解,短视频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十分有限,新奇性足够,内涵性不足。实质上短视频并不需要太多内涵,抖音的用户更倾向于新奇而非内涵,各种重复的段子和不同人表演的当红一时的舞蹈,乃至于内容都差不多的街拍及烹饪小段,甚至是一个完全不动的象棋残局棋盘及星座图片,新奇性是足够了,想从中找到更多更深度的内容,基本办不到。

 

抖音滚动式的播放机制,也完全是为短视频的快速消费所服务的,这还不像快手每个账号都拥有一个类似于频道的东西,形成相对的私域流量。抖音对流量的控制欲望和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机制,使得其更难以承载更深度内容。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抖音算法给你推来的内容,一屏一屏滑下去,你想要找某个人的短视频还得记住这个人的账号才行,抖音算法并不负责必定为你推送,但又会有多少人去找呢。

 

长此以往,抖音的使用习惯就形成了且根深蒂固。用户要是嫌麻烦不想去搜索账号,那就给什么看什么,看麻烦了就关,看着还有点意思就继续。很多用户长时间刷抖音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内容有多好,而是被机制给锁住了,潜意识里总想看下一个会是什么,因为单次滑动屏幕时间成本足够低而导致用户忽略总成本付出。很多人明明大晚上已经很困了,却还是在不停地刷,就是这个道理。

 

以猎奇为目的去刷视频的用户,转换到以内涵为根本的长视频去,这完全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抖音今日将短视频这个印记打在自己身上越深,他日就越不容易转投他方。但是为了让自己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不把产品做到极致,从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因此抖音之前在产品上所做的机制设计是对的,只是这个对,也注定使得其在长视频这块基本毫无机会,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

 

短视频与长视频都叫视频,但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背后分别有不同的上下游产业链和用户消费人群。PGC模式生产出来的长视频都是团队协作而成,而团队发力的重点在于视频的拍摄质量和脚本这些关键点上。抖音短视频也有很多是团队运作的结果,可最主要发力点却在于推广和营销等这些点上,一个自己拍的小视频也有火的机会,十个人搞出来的短视频也有可能沉没,但在长视频平台上,自拍的视频基本没有任何机会。这中间差的,是专业度。

 

粗制滥造,情节荒谬的土味长视频自然是有消费群体,不过监管大背景下前景堪忧。但没有创意和脚本支持的长视频还能剩下什么?总不能找无数个杜子建和局座对着镜头一通说,没点别的花样吧。这里面还有个消费场景问题,你消费短视频的地方弄很多长视频,就相当于快餐店卖盒饭的同时还经营满汉全席,实属违和。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做不了也没做成短视频,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将主题相关的内容发布在同一合集下,用户可以通过感兴趣的视频进入合集观看,貌似想得很周到,实则大谬。用户要怎么进入这个合集?是靠搜索还是在正常视频上面加一排浮动按钮?又或者是更改抖音的滚动屏首页将其变成快手或火山的那种瀑布流?用户习惯了进入抖音后一屏一屏翻,对此有任何更改都会使得流量流失。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抖音敢不敢做的问题。

 

当然也有折中方案,抖音很可能采用,那就是将长视频合集插入信息流中,用抖音充沛的无法变现的广告位进行强力推动。这有可能会吸引一些用户跑去消费长视频,但转化率相当堪忧。即便这次点进去了,下一次再打开抖音时还是面临着一个到哪里去找这些长视频的问题,抖音的那些广告位也不能总是充当传送门的角色吧。如果想看哪个名人的专栏,去B站好不好,去爱奇艺又好不好,你在一个播放短视频的App里培养人们看长视频的消费习惯,当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抖音尝试做长视频这件事,或许仅仅也就是个尝试,与头条之前做的许多产品一样,成了最好,不成就散。因为不管如何,抖音里肯定是有一部分长视频消费需求的,将这部分需求满足,也符合头条逢流量必上的行事风格。而且做这件事不需要太多成本,资源都是现成的,只不过是把一批用户转化为另一批用户这么个过程。但是,长视频其实是个成熟的业务体系,抛开抖音的产品机制障碍不说,如果在产业链和消费群培养过程中做的没那么好甚至是有很多空白,抖音的长视频图谋,有很大的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你会做豆腐,未必会打铁。

作者 葛甲

从一周两个网络安全大会看网络安全的未来

本周可被评为年度网络安全周,因为一周之内召开了两个网络安全大会,19日到20日ISC2019世界网络安全大会召开;21到22日则是BCS2-10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召开。ISC开到如今已是第七年,BCS则是今年第一次举办,ISC由周鸿祎领导的公司主办,而BCS则由齐向东领导的公司主办。两个公司原本是一家,某种原因现在成了两家,要说这是唱对台戏的话也可以但这并非重点,深层含义是网络安全领域一改过去的垄断局面有了两股对抗性竞争力量,且出发点极为相似,那就是挺近B端。

说实话,网络安全行业不容易,两个大会的场子看上去都是轰轰烈烈,网络安全产业的规模对这两家公司来说不算小,但放到整个互联网的大盘子里就微不足道了。这还是个容易价值离散的产业,安全公司要不成天叨叨着危险而放任用户敢于尝试裸奔,且裸奔了几年之后也没出过什么大事,这种体验积少成多之后,就很有可能会从底层颠覆安全产业使其价值归零,所以各种现存的潜在的威胁还是要不厌其烦去说的,哪怕说重复了说得自己都不爱听了也还是要说。周鸿祎前一段时间不太出来,ISC临近之时开始活跃,天天网络战不绝于耳,声称要以战争的心态去对待网络战等等,这些话说得过多了,但并不算错。

 

网络安全替代杀毒软件之后,商业模式变了,立足C端做业务的架子没变。360通过杀流氓软件积累了大量低成本用户,再把这些用户送到导航进行广告变现,这个模式堪称经典,但虽然360较早进入移动端,周鸿祎恐怕也没预想到移动互联网给他打造的这个安全产业能够带来如此大的颠覆作用。电商交易、资金支付、银行卡、虚拟财产等值的保护的东西在PC时代可以进入一个安全软件做的盒子扫一遍,发现异常直接拒绝,但到了移动互联网之后,短信验证码这么个传统的东西愣是打出了新高度,让整个网络看上去变得比以前更安全了,当然验证码并非唯一的因素,总之就是移动互联网在C端很难再承载更大的安全产业了。

 

进军B端这件事是靠谱的,如果因大环境的相对更安全而使得C端用户对安全意兴阑珊,裸奔者越来越多,广告变现变得越来越难的话,实际上进军B端成为安全产业唯一的出路。大背景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这些价值巨大的目标越来越多地出现,一次成功的入侵就有可能让运营者倾家荡产,就问你怕不怕。如果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项目与高度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结合起来说事儿,聪明的企业包括政府部门,是不会面对如此巨大的威胁而无动于衷的。但问题是,物联网时代的网络攻击就像是核弹,打出去就是毁灭,不打的话人们终归还是体会不到其破坏性。周鸿祎专访时有个问题想问但始终没好意思问,这个问题是:在唤醒各方安全意识方面,你觉得你这么整天渲染网络战多么可怕有用呢,还是让一次损失巨大的网络战真正发生更有用?

 

安全产业的悲哀之处与地震局是一样一样的,你成功预报了10次地震,弥补不了一次地震漏报给自己声誉带来的损害。虽然地震难以精准预测是科学界共识,但普通人不管这些,你地震局就是要准确预报地震否则养你何用,貌似意大利还真有法官判没有成功预测地震的地震部门官员罪名成立,这到哪说理去。但如果说因为地震报不准就撤销地震局编制反正报不准不养你了,恐怕也是不行的吧。安全产业也是如此,360总是说自己发现了多少漏洞,拦截了多少APT,做了多少防范措施等等,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感的,大家要的是WannaCry来了马上给我压住,最好是别造成一点损失。现实情况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否则也不会有数十个美国地方政府争相给黑客账户打比特币了。WannaCry来了之后,有安全产业所做的工作从中防护和没防护,在损失结果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这一差异对大众来说,无感,你做不到100,就是0分。

 

周鸿祎和齐向东在进军企业安全这块各自表述不同,道理和逻辑其实从内在看是差不多的。360要推的是安全大脑及其附带的一个安全生态,360掌握最多的漏洞,最丰富的安全数据,最齐全的防护手段,再加上多年的经验,集成到一个安全大脑里,内置到企业的网络中充当安全防护体系,而这个大脑是根据现实情况随时更新的,现时最主要的攻击手段都能察觉并防护,一些垂直的项目可以由生态来进行补充。齐向东则提倡聚众形成组织后产生化学反应,安全能力随组织的成长而不断生长出新东西,从而加强内生安全。这两条道路形式上看不一样,一个纵向一个横向,一个推崇英雄主义,一个主张集体主义,其实在目的上看最终还是殊途同归的。关键的问题是,哪一种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

 

企业非常喜欢整体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又对个性化需求主张颇多,这一点做企业业务多年的公司应该深有体会,如何平衡就看当事公司的悟性和运气了。事实上个人认为,以软为核心的安全产业态势应该要有个变化,要积极向物理世界靠拢,以免自己最后成了空中楼阁。安全公司过去为了干事儿把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终归是要付点代价的。例如电信诈骗,这东西本身是通过电信网络实施的犯罪,跟互联网络安全没太大关系,你软件拦截了一些可疑电话确实能阻止一些罪行发生,但更多精心实施的诈骗行为还是拦不住。把电信诈骗搞得就跟自己责无旁贷一样的,结果是电信诈骗猖獗了之后,大家先骂移动管理不善,再骂网络安全行业黔驴技穷,完全不考虑这原本就是个O2O业务,互联网公司对其可算是鞭长莫及。

 

未来的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必然不会是只靠软的,肯定要在硬件等方面齐头并进,多位一体来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本来安全行业就不太大,再让别处分一些去就别做了。当然,要做软件和数据之外的东西成本是很高的,例如安全芯片和安全服务器一类的东西,甚至专业保安队伍去物理世界维护设备安全等等,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步似乎是不得不走的。就跟做电商的争相去线下开店一样,成本高谁都知道,不做肯定没有未来。周鸿祎和齐向东都是从发展线上能力四两拨千斤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也在那个年代里建立了自己的成功和声名,在物联网时代会不会有路径依赖,也是个值得思辨的问题。总之,时不时怀疑一下自己的立场,还是有必要的,正如当年360从收费转向全免费一样,那件事就是将自己推到重来的一个最好例证。

作者 葛甲

从0到40000人,美菜5年的高速成长样本

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两年时间从0到1估值2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5年时间估值升到了70亿美元,雇佣员工4万人。这家公司如此快的发展速度,选择的创业方向却并非彼时大红大火的C端市场,而是最磨人,最需要耐心去经营的B2B食材供应链。这家企图将8亿农民和1亿农场与1000万商户和13亿消费者连接起来的公司,就是美菜,中国最大的餐饮供应链提供商,其5年一路走来的故事可谓跌宕起伏,给市场提供了一份高速成长的绝佳样本。

 

黄金赛道上的“土味”选手

 

美菜的诞生没有伴随着任何光环,只是北京千千万万寻常创业公司中的一个,初起时只有10个年轻人,领头的叫刘传军,在北京北苑家园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手持资金35万元就开干了。创业的构想,是要做农产品供应与餐饮商户的连接器,建立餐饮行业的供应链,这是个B2B生意,诞生在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2014年,显得与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当时的美菜,方向上想得很清楚,并不盲目:公司所处的行业虽然很辛苦,但市场足够大,发展潜力也够,值得All in。

 

在互联网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行业的商业模式已显得陈旧,农产品供销领域也是如此。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地的批发市场,再到餐馆和居民的餐桌上,是需要经过很多道中间环节的,各种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从中都要分一份,这也是为何某种蔬菜或水果在产地卖不出去价格降到最低,到了终端这里却价格仍旧保持坚挺的原因。刘传军等人的思路是,将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卖到餐馆乃至于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这个设想听起来很容易,实施起来则是千难万难。

 

作为中间环节撮合双方交易的平台,起步时最难,先让买家来买还是先让卖家来卖,是个根本上无解的悖论。美菜的第一单来自于开张10天后的一家麻辣烫小铺,货源供应来自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创业者们亲自上阵开车进货送菜。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动作,是构建商业模式的必经之路,美菜也不例外。彼时的情况是,餐饮店习惯于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货,也有些服务周到的批发商会雇人定期给餐馆送货,服务模式不成体系,基本还是零敲碎打的根本状况。

 

美菜一开始就是送菜,为此组建了配送队伍,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之后又建了自己的仓库,从几百平米到上万平米。进货来源也从最初的新发地转变为产地直采,直接深入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寻找货源。中国的餐饮行业新陈代谢很快,各项成本控制状况是限制餐馆成败的最大因素,而作为餐馆最大的成本项食材供应链,对于高效率低成本供应链有着很强的需求,这是美菜能够做成的根本原因。打造这样一条供应链,新发地只能是个过渡,最终还是要瞄准田间地头进行产地直采,建立自己的仓库,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销售网络,以及建立自有农产品品牌。

 

双手沾泥,拒绝“避重就轻”

 

与传统互联网企业只做连接不同,美菜从一开始就往重里做,不是因为无法做轻,而是为了保证服务品质,这个业务有太多环节,只能亲手去做。从采购来说,产地直采省去了中间环节,整体上应该会是低成本的,但先期在采购通道上的投入却非常大且并非美菜一家可以做,仍需要相当多的采购商合作伙伴一起发力。从四处寻找农产品滞销信息,到建立滞销帮扶联盟,推出滞销菜信息收集窗口,农户手中的农产品通过美菜APP源源不断流向餐桌,美菜在解决采购问题的同时,也给农民解决了销售问题,成为精准扶贫的楷模。

 

配送是美菜整个商业模式中最难做的一环,因为这涉及到大量的人。也意味着高成本。初期时CEO刘传军曾亲自开着金杯去送货,第一单生意因没有经验几乎干砸,给麻辣烫店进了十几种菜结果只收了3种。美菜经历过天逢暴雨,全体出动深夜大战却仍送货延迟,被店家拿着刀在门口迎接的尴尬,个中滋味可以说是难以言表。配送团队美鲜送建立之后,也只是开了个头,相关的运输、仓储等环节也要同步进行建设。配送团队如果只从新发地进货送到餐馆,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中间环节,这个价值是很低的,拥有自己的直采货源、仓库、车队,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而且,食材供应链的大部分用户体验并不在于货源本身,而在于货源从地头移动到餐桌上这个阶段如何运营,这其中有生鲜冷链、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用户到手的是新鲜的食材,且能按时足量收到,在品质和服务方面达到他们的预期并形成标准化流程,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经营。现如今标准化管理是普遍共识,但要实现这个标准化,就要从一开始引入制度建设,精心设计制度,确保作业流程顺畅无障碍。重运营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面临的大多是最累的任务,需要为结果承担太多责任,远不是一根网线轻松实现价值那么简单。

 

如今的美菜拥有1万台车辆的车队,仓储达上万平米,采仓配销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也持续完善。光在北京,美菜每天就为5到6万家餐厅提供服务,其中超过一半的食材都来自田间地头的直采。

 

今年美菜还加入了竞购麦德龙的名单,与阿里、苏宁等巨头一道同场竞技。竞购也让美菜从以前低调的形象,突然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对象。很多媒体都喜欢把美菜与美国的Sysco做类比:Sysco是美国餐饮供应链巨头,每年600亿美元的销售额,目前市值400亿美元左右。美国人口3.6亿,餐饮市场规模高达4.6万亿,而中国人口14亿,餐饮市场规模目前只有4万亿,增长潜力巨大。Sysco的现在又何尝不会是美菜的明天呢。

 

下一个5年,延续高速增长

 

5年时间,美菜已经成为国内餐饮行业第一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下一个5年,对于美菜来说,建立起一条食材供应链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这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一条件还可以帮助其进入日常居民食品消费市场,从B端向C端挺近,扩大自身的商业边界。这对于美菜来说,是一件拆除天花板的大事,这意味着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商业边界的重新划分。

美菜对于产地直采尤为重视,8亿农民和1亿农场被视为其生命线,通过1000万餐饮商户连接的14亿消费者,则是另一条生命线。凭借的打造多年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化作业流程,美菜进入C端可以有着多样化的玩法。产地直采本身就是一个卖点,如果能与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为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而最近几年风行一时的会员专属服务,也可为其构建中长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美菜很愿意将自己的模式成为F2B(Farmers to Business),这种模式的理想状态是“一端在田间自采,一端配送至餐厅”,而将这一状态转换为Farmers to Business and board,“一端在田间自采,一端配送至餐厅和家庭餐桌”,也是顺滑自如的,绝不违和。

 

美菜目前覆盖全国220个城市的物流网络,加上自建的40多个仓储,50%的产地直采量,以及与大量农户的合作关系,是完全能够服务于C端的。目前在生鲜食品生意中的核心环节是前置仓,而这对于美菜来说并不难。因为美菜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多温层配送体系,也有原本为企业服务的生鲜配送团队,可以在B端和C自如转换。2017年美菜推出了“冷美人计划”布局冷链物流,购置3000-5000辆冷链运输车;开始建立冷链物流能力。之后美菜又开启了“自营+平台”双轮驱动模式,正式开放第三方平台,这增强了美菜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能力,意味着美菜能做更多的事情,服务更广大的客户群体。

 

从0到40000人,美菜的组织也在和业务一起“疯狂增长”。为了保证组织更好的发展,美菜制定了组织能力发展路线图,快速进行人才升级。比如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搜揽优秀人才,去国内外顶级学校招收毕业生和MBA学生。置身所在领域的“无人区”,美菜需要更快速地自我迭代,所以更加重视“底层能力强”、“有韧劲”、“对农业赛道有使命感”的人才。

 

关于下一个5年,美菜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服务全国2000个城市,400到500万家餐厅,年实现销售收入数千亿元。这一计划中没有包含C端市场的开拓,相信在C端市场没有做出规模之前,美菜是不会将其列入计划的。这就是一个从土里生长起来的企业的调性,有着乡土般朴实低调的行为方式,从田间地头中摸爬滚打,最终站立起来,成为服务8亿农民、14亿国人的互联网餐饮生态综合体。

作者 葛甲

818苏宁零售云再引行业聚焦,做县镇市场的坚定开拓者

8月8日,苏宁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赋商”,共有苏宁高层、供应商合作代表,零售云合作伙伴代表等近700人参加,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做了开场致辞。当前是苏宁零售云开展运营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已有3650家门店,加盟商3000多,已有100多加盟商开了第二家甚至更多的店。

 

在合作伙伴大会上,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推出了零售云3.0,升级供应链、组织、运营、打法、服务、金融等能力,向零售云门店全面赋能。同时还宣布,2021年零售云将布局12000多家门店。

 

近几年宏观商业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商业范围开始出现饱和状态,高增长速度不再,企业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向县镇市场,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是如此。所谓县镇市场,通常指的是一二三线城市之外的地域,这些地区的商业特点很鲜明,居民居住分散、购买力分散但总量大、商业化进展缓慢等。一些现存问题的另一面,则往往意味着机会和潜力,在传统方式下服务下沉市场有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和更小的收益,但在技术加持的背景下就有所不同,技术的引进可以将一些原本成本较高的营商环节做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一般来说,市场普遍认为互联网公司技术能力强,因此这类公司应是进军下沉市场的主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互联网公司缺乏线下门店抓手,因此更多还是会通过收购或是轻资产运营的方式来实现下沉市场策略。例如一直在喊新零售的阿里巴巴收购了汇通达,获得了对部分农村门店的覆盖,而京东则是通过新通路向村镇小型门店进行供货。在县镇市场,各家也确实或多或少渗透了进去,但除了销售手机的oppo和vivo之外,目前真正将店铺在下沉市场铺得遍地开花的,也只有苏宁零售云了。零售云的定位很明确,就是通过自身的能力输出而服务县镇市场。

 

县镇市场很有意思,我国目前有大约3185个县,每个县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乡镇组成的,县城本身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镇。县镇上的商业生态,目前还是以高卖低买赚差价为主,服务体系薄弱,营销手段单一,供应链不配套。大量的假冒伪劣家电在县镇市场流行,据统计是整个市场规模有好几千亿,各大知名电器品牌都深受其害但却没有办法,因为根除源头很难,且这类市场大型商业零售触及不到,自然谈不上会有何种势力来维护品牌的声誉。县镇市场就是一个阵地,品牌商品不去占领,那只有被假冒伪劣商品占领了。苏宁零售云门店在两年前挺进县镇市场,一方面是开了个先河,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县镇市场正常化之举,意义独特。

 

与多数进入下沉市场的企业仅仅先要个存在不同,苏宁零售云是在踏踏实实铺路建梯子,未来是准备扎根县镇的。经营者要在某个地方开个电器店,首先面临的就是怎么组织货源的问题,其次就是物流配送和安装送修等服务如何展开,至于搞个漂亮的店面,却反而并不是那么的难,但你店面弄起来了,前述问题一个也没解决的话,这个店还是开不起来的。苏宁的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把自己做零售多年积累下来的能力,通过技术系统赋予加盟者,而这种能力赋予的外在表现是,经营者不用自己搞货源的事情,物流配送和安装送修这些问题也都不用管了,只需要把店面弄起来,做好营销就可以了。零售云就是这样一套开店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当然是由技术支撑的,但更多还在于能力支撑。

 

对于苏宁来说,供应链能力实属现成,物流配送能力、服务能力等,也在过去十几年的电商争夺战中极大发展起来,再加上已搞了好几年的智慧零售战略积累,这些能力聚合起来通过零售云分发出去,无论是从苏宁本身来说还是实际经营者来说,都能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效果。从经营角度看,县镇市场房租成本不高,引入零售云这套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做生意所必需的各项条件就已具备绝大多数。到了实际经营阶段,县镇市场虽然人口居住情况不如大城市集中,但零售云鼓励经营者多使用社交工具开展营销,从过去的等顾客上门到现在的主动出击寻找顾客,主动性地扩大业务经营范围,相比县镇传统商业生态下在门店门口表演节目,锣鼓震天中搞营销,这套打法的先进性是可想而知的。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门店在零售云的支持下,缺货、断货就不是常态了,因为零售云门店的背后,是苏宁的全国性供应链,在大城市能买到什么,零售云门店里就能买到什么,也许有些商品需要些时间,但不会没有。在合作伙伴大会现场,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宣布,今年下半年,零售云做好了向新品类延展的准备,在县镇市场尝试体育店、母婴店、家具店、酒水店,从单一品类向县镇生态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此外,所有卖出去的商品都来自一个统一的服务链,不会有遇到问题四处推诿无处解决的事情,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都有了保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县镇顾客在商品的选购上也不是刻意要求越便宜越好了,对商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过去低质商品充斥县镇市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类商品一般来说没有服务,更谈不上品牌,因此就拥有极低的价格。而当县镇顾客对质量和服务有了更多要求,发现多花出去的钱能带来更大好处,会逐渐习惯质量优良服务到位的品牌商品的,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互联网借力打力的轻资产和轻运营打法,或许并不适合县镇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实际而言是更实在的,需要踏实去做。苏宁零售云的策略是,抓住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县镇青年,帮助他们创业,在先让他们赚到钱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战略落地。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这次零售云合作者大会上再次对业务部门强调,一定要保持微利,给门店合作者更多的扶持政策,因此现场给出的让利大礼包,在加盟商中引起了很大反响,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其间。从苏宁零售云门店的要在2021年发展到12000家的计划来看,零售云的模式早已成型。

 

下沉市场是很多企业的未来战略,如果苏宁将县镇当成下一个战略,那么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县镇拥有3650家加盟店,再用两年时间扩充到12000家,在寻常情况下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成本才能有这么深度的覆盖率,是不难想象的,这个开店速度也只有近期大热的瑞幸咖啡可以比拟了。

 

未来几年,在扩张进展顺利的情况下,苏宁零售云将会出现规模效应,实现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而零售云的交易规模起来之后,单单对苏宁供应链能力所做的贡献这一项,就足够令人羡慕了。

作者 葛甲

备受追捧的直聊模式能否真正破局在线招聘市场?

一段时间以来,沉闷许久的在线招聘市场迎来了少有的欢腾,线上直接沟通模式因备受用户追捧而成为新贵,各家都争相上马直聊模式的产品。老牌的智联招聘上线“优聊”,拉勾网推出了直招功能,猎聘也在产品中推出了免费招人、即时沟通工具,三者都可让求职者和招聘者直接沟通,进行线上求职和招聘。近期猎聘又升级推出了“0投递,马上赔”活动。各家都在线上沟通方面投入重金,这种模式显然成了在线招聘行业的新宠。

在线招聘的线上直聊,其实就是一种方便用人者与求职者直接对话的技术机制,这其实并不是新概念,其实践也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期猎聘将猎头引入招聘生态,为了将服务做好,就提供了猎头与求职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功能,进行求职意向沟通。不过,真正把直聊这件事搞热的是Boss直聘,这家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就是直聊,加上懂在线招聘行业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加持,因此Boss直聘崛起速度很快。

目前,在线招聘的模式大体分两种:一是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58招聘为代表的流量型招聘,特点是靠流量和搜索排序实现商业模式,或卖广告位,或卖排位,为用户供需双方建立连接,至于招聘和应聘效果如何主要看用户自身运营,平台不做过多干预;另一种是以猎聘和BOSS直聘、拉勾等为代表的服务型在线招聘,这类模式的运营思路与前者有很大不同,特点是不以广告和排序为商业模式,而是更注重在线招聘供需双方需求实现的质量,保证这种质量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匹配效率和体验。但服务型招聘在流量和用户规模上相对不如前者。

在国内招聘模式发展的历程中,社交招聘的出现曾被寄予厚望,但随着LinkedIn所支持的赤兔在中国市场的折戟沉沙,大街网、脉脉等社交型招聘其实并没有挑起大梁。当前的市场状况仍是以流量型招聘和服务型招聘为主。虽然社交模式并未形成规模,但由于当前移动端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各家都在完善自身产品中的社交功能,社交招聘以其日益碎片化和随时随地的便利性而被各家招聘平台所吸收。不过,截止目前,以Boss直聘为代表的直聊型在线招聘虽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却也没有真正掌握市场主导,而直聊这种模式已被在线招聘市场的其他固有势力大力推广,并被积极地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去。

直聊的本质,实质上还是试图打破招聘市场信息不对称痼疾的一种努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值得赞赏的。招聘市场的立足根基本身就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取收益,这一点与婚介、房产中介有些类似。如果有一种模式能够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藩篱,有助于促使在线招聘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真正满足用户的内在需求,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是好事,有助于用户体验的大幅度提升,也有助于行业规模更上一层楼。问题在于,任何企业都是需要盈利的,在直聊模式下,招聘平台如何盈利?应该向企业收费还是向个人收费?这些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推出一个直聊,其他实现商业模式的必要条件就会自然出现。

直聊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如何收费,向谁收费,收多少费就成了个问题。如果求职者愿意为与企业直接联系而付费,企业是否愿意为与求职者直接联系而付费呢?如果只对求职者收费,不对招聘方收费的话,招聘方的质量如何保证?求职者在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招聘者时花了冤枉钱,会不会抑制他们进一步付费的意愿?这一连串问题,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即面向招聘者收费而求职者免费,也是问题一堆。

但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此,线上直接沟通看似改善了招聘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用户感觉招聘和应聘更直接了,效率得到提升,实质上是降低了信息沟通门槛。门槛降低后,如果不在技术和审核机制上抵制低质量垃圾信息乃至有害信息的话,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加大用户的选择难度与沟通成本。有些在线招聘的直聊模式中,充斥了大量小微企业的老板和各层级的管理人员,会让求职者怀疑到底有多少真正有招聘需求的老板参与其中,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老板?而信息门槛降低之后,又到底有多少真正有能力的求职者藏在看似热络的沟通场景中,也是值得怀疑的。

在线招聘本身是个对社会效率有贡献的行业,传统时代任谁也想不到还能跟有害信息联系到一起,但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聘者的人身权益被虚假招聘信息所侵害的新闻时有耳闻。如过江之鲫的直聊项目,未来最大的威胁就是信息安全隐患,anti-spam(反垃圾信息)是所有互联网项目首先要直面的严峻挑战,这一点从未改变。直聊在降低信息沟通成本的同时,如何能保证信息质量而不至于使得在线招聘平台成为某些不良产业的得力工具,是所有有意于此的在线招聘平台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但如果将信息审核与身份审核做到位的话,那又未免给运营者增加巨大的成本。审核过严会使得平台失去吸引力,审核松一点又难保不出问题,平衡起来相当难。

在线招聘行业中,激进的做法往往是危险的,打开这个问题的钥匙,就在于招聘企业业务能力的平衡,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达到改变大局的目的。例如前面提到的猎聘,在2015年猎聘APP正式上线后,就基于著名的六度人脉原理,让用人企业和求职者的社交能够落地变现。去年猎聘还推出了免费招人,文字聊、语音聊、视频聊三种线上沟通模式,近期又推出的“0投递,马上赔”活动,更是给流动中的信息质量上了道保险。如果企业花费时间去与求职者沟通却没有效果,自然缺乏动力,猎聘主动承担了这部分的责任,这就是用服务来保障新商业模式的落地实施。

此外,猎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人人都是招聘者”,开启人人招聘的时代,这样就通过产品将招聘赋能到每个个体,满足企业具体部门和具体人的需求,更加人性化,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公平。

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聊天不是在线招聘应当应分的灵丹妙药,如果直接聊天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话,微信就成最大招聘平台了,正如流量巨大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也无法吃下整个招聘市场一样。直聊模式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提升招聘和应聘的效率,更好满足用户需求,而招聘的最根本属性仍然在于服务,只有将服务融入业务模式中才能保证直聊的体验和效果。在这背后所需要的,是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服务,针对不同求职者与企业、不同的求职和招聘阶段,开发丰富多样的产品,使招聘服务多线程化、链条化,由此建立良性的招聘生态。目前看来,这一目标还需一路探索,一路突破。

手机界奥斯卡成形背后:5G推动京东手机金机奖再上新台阶

这个夏天,5G商用的风吹过来,再次吹活了有些寂寥的手机行业和电商市场。7月29日,2019京东手机金机奖评选再次启动,整个评选过程历时半个月,将于8月16日评出并公布最终奖项结果。京东手机金机奖从2017年开始第一届评选,今年已是第三届,评选方式是京东大数据与业界专业人士意见相结合,强调评选结果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手机销售平台,京东手机主持的金机奖力求能客观反应消费者最真实的感知,并能准确体现手机行业发展风向和趋势。

过去两届金机奖大获成功,着力打造智能手机行业科技领先地位

2017年的金机奖分为京东数据、业界专业评审团两大奖项类别,下设共5个奖项。数据类奖项是纯客观的,基于数据选出人气手机和销售增长最快等奖项;专业评审奖项采用大众评审+专业评审方式进行,前者与后者分别占10%和90%的评分比例,三星、华为、小米等品牌成为那一届的赢家。作为手机领域的第一个专业奖项评选盛典,2017年金机奖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实现了巨大影响力。京东手机作为线上第一的手机销售平台,新品手机发布的不二选择,成功实现了聚众的目的,用一个评选将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2018年金机奖升级了评奖方式,设置了京东数据、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3个奖项类别共16个奖项,并首次为游戏手机设立了奖项。本届金机奖提升了专业评审的专业度,引进了10位行业权威专家与40位行业资深媒体、自媒体参与专业评审,并进一步加大了大众评审所占的比重,OPPO FindX、小米8、华为P20 Pro等手机成为本届金机奖的最大赢家。2018年第二届金机奖在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手机行业奥斯卡的名声已然成型。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对金机奖的关注度提升,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

2018年京东手机金机奖颁奖盛典

专业性与权威性不断提升,手机界奥斯卡获行业认可

今年的2019年第三届金机奖,有着金机奖有史以来最强专业评审团队,如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人的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何人可,被福布斯中国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的杨明洁、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教授顾振宇等。这些专业学术领域的顶级专家,将与来自专业媒体领域的权威媒体及自媒体人共同组成专业评审团,评出设计美学、UI 设计、科技创新、摄影摄像奖等4 个奖项。京东大数据将负责评出最受新生代喜爱单品、最受关注单品、最具潜力产品系列、最热抢购新品、最佳畅销单品等共计 5 个奖项。大众类奖项将包括最受欢迎潮流色、最受欢迎游戏手机、最期待新科技和最期待5G应用场景等4个奖项。

从评委阵容来看,已办到了第三届的金机奖,正力图在专业性和权威性方面下更大功夫,要将金机奖办成一个长期而持久的盛事,从各个层面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含金量,甚至将其演变为行业标准。目前已有多家手机厂商的线上购买页面上,出现了“京东金机奖认证标志”,用以进行促销和宣传。获得金机奖将越来越成为手机品牌取得的莫大荣耀,甚至连被提名和得到入围资格,也会为手机品牌增光添彩,有助于其品牌的不断提升。

中国工业设计第一人、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柳冠中

5G热点将成为金机奖强劲推力,53%京东份额为奖项影响力奠基

截至目前,2019京东手机金机奖共有约20个手机品牌报名,在手机市场集中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创下了历届报名品牌数新高。7、8月份,第一批5G手机首次上市商用,在市场上的表现已是热度奇高,同时也已经成为这次金机奖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根据来自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数据显示,5G手机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近几月正在持续攀升,这反应了潜藏中的庞大市场需求。作为有业界奥斯卡之称的京东金机奖,需要在科技浪潮到来之前直观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和前瞻预期,将消费端的需求与愿望提供给正在5G关前摩拳擦掌的手机厂商们。因此,今年京东金机奖的5G色彩,是怎么也无法忽略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2019年一季度京东平台在手机通讯线上市场占比达53%,处于绝对领先位置,由京东来主办金机奖这个手机行业盛典是实至名归的。京东是非游戏化电商平台,年活跃用户3亿多,消费行为指向明确,用户数据真实而具备高价值,除了能够为京东平台的电商业务发展提供条件外,还能为生产商提供实际而有意义的参考,助其更好地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京东手机一直以来都是手机新品的首发平台,这一优势在5G时代到来之际也不会被动摇,预计大部分5G手机新品仍将选择京东手机作为首发平台。

与从3G到4G不同,4G到5G带来的是用户体验上的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也给手机厂商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5G拥有很多应用场景,哪些是手机可以承载的,哪些是手机做不了的,其实手机厂商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京东大数据中由标签、搜索行为等数据所构成的用户需求图谱可以给出客观答案,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的意见与偏好,也可以提供诸多参考,将所有这些变量结合起来之后得出的结果,对手机厂商而言是极其珍贵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非常具有消费指导意义。

金机奖成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引领各方共同走进5G新时代

面对渐行渐近的5G时代,以及一个前所未有但并未明确规划行进路线的市场,手机行业迫切需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深切体会市场需求真实内涵,进而设计并生产出真正与时代同步的手机。而一个结合了客观数据、专家意见和大众看法的大奖评选活动,可以给手机行业提供与业界一流水平亲密接触的交流机会,也能给厂商们在产品战略方面提供很多思路上的启发,更能从消费者需求反馈数据中获得启示,集思广益构建出未来发展图景。

2017年的金机奖可被视作该奖项的出道之作,在行业的迫切需求下,京东手机作为线上第一平台,不失时机地将金机奖推出,权威性和专业性兼具并获得巨大影响。2018年的第二届金机奖可谓是提升的一届,奖项评选流程进一步升级与优化,参与厂商和用户更多,影响范围更广。2019年的第三届金机奖正处在行业从4G过渡到5G的关口,巨大的关注效应将助力本届金机奖成为影响力升华的一届,进一步奠定京东手机金机奖作为手机奥斯卡盛典的地位与实质,使金机奖成为手机行业内的一个标准和风向标,持续为产业助力,从消费者处获得反馈并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需求趋势参考。

作者 葛甲

规范校外在线培训实施意见靶向何方?

教育部等六部委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较为重磅的内容有,严把教师资格关 培训人员信息要进行公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在线授课时长和时间段做出了规定;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并须与学生所在年级相匹配,禁止超前超标培训;对学习费用的一次性收取范围做出规定,为整治退费难乱象鼓励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督机制等。

 

这是一份引起在线教育行业震动的监管意见,因其并非指导意见而是实施意见,是有落地措施和时间限制的。监管机构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培训机构的备案排查工作,在排查中发现问题的线上培训机构应按照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整改,整改工作要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此外《意见》中还提到,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使用;黑白名单制度正在建立,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应处罚办法。

 

促进在线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除流利说欢迎新规中“减证便民”原则,51Talk表示将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要求外,还鲜见其他在线培训机构就此发声。因为与之前在线教育市场的宽松程度相比,从执业角度来说新规相当于给在线培训行业上了不止一道紧箍咒。尤其是涉及到外教授课的英语在线教育行业,若严格执行《意见》要求至合规状态,对日常业务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规对遏制在线教育行业乱象,淘汰发展水平低劣的教育培训机构,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对在线教育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规的作用下,在线教育机构在教学和销售两方面资源分配失衡的状况将得到改善,促使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方面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沦入为了拉人头拼销售而向家长贩卖焦虑,将正常的学习过程异化为军备竞赛的恶性竞争局面里。为学生的学习和家长的钱包同时减负,更大程度上优化教育资源,善用学习时间,让在线教育进一步发挥出在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优势。

 

行业洗牌背景下的优胜劣汰

 

从行业角度来说,在线教育的洗牌过程将快速到来,一些扰乱市场秩序,肆意胡来的在线教育机构将被淘汰出局。一些只擅长营销,无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培训机构将不能存活。超期收取学费进行滚动运作的行为也将被新规所限制。而将课堂变成单口相声舞台,利用上课时间带领孩子玩网络游戏消耗时间的恶劣行为,也将会在新规之下得到打击。向父母贩卖焦虑以求得销售业绩的行为,也有了监管和投诉平台。在运营上无法做出模式创新,只会将发展寄托于简单粗暴的营销和销售行为的公司,前景悲观。

 

但新规对于市场上发展相对成熟的教育机构来说却是利好,以英语在线教育来说,目前较大的几家有51Talk、哒哒英语、VipJr等,各自都在菲律宾外教教学和北美外教教学方面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新规中所规定的学费收取限制和授课时间限制对这几家机构影响不大,相比小机构而言这几家本身运作就较为规范,资金实力也更强一些,那些所谓一次性收取“终生VIP”费用的情况并未在它们这里出现,而个体授课时长对总授课时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分食因行业洗牌而退出的小培训机构的份额而弥补。本次新规的颁布,对这几家机构而言同时也意味着机会。

 

外教规范更重机构自身治理

 

这几家培训机构需要下些功夫做的,是排查自身庞大的外教师资队伍,将其质量进一步优化。新规中规定了对教学人员实施备案制度,需将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师资格证明进行公示,外籍培训人员需要提供工作经历,教学资质或教学能力说明。这一规定对于本国培训人员的限制是硬性的,需提供教师资格证书且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另一方面,对于外籍培训人员的限制则相对软性,并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提供教学资质,能够提供工作经历和教学能力说明即可合规。如培训机构针对外籍教师聘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考核与审查办法,并将其流程化和规范化,相信也是可以取信于监管部门的。

 

由于海外的中小学教学资质目前在国内并无权威认证机构可以验证,因此新规对此并没有做硬性要求,但这并不等于是没有要求。英语在线培训行业在这一条款上拥有时间窗口,但也需制定和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能力认证流程与规范,让监管方能够看到培训机构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效。事实上,新规出台后针对外教资质而密集出现的部分声音,显然是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机械思维怪圈之中,英语教学资质只是外教能否被聘用的一个条件,但并不绝对化,培训机构对外教的能力考查和综合评估,也是最终决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即便有资格证书的外教,教学能力不过关也是无法受聘的。

 

教学质量和效果将成竞争焦点

 

在线英语培训,首先要确保外教教授给学生的都是好内容,正常内容,与此同时要将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上去。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做好课中巡视,对授课内容及时进行纠偏,也是非常必要的合规举措。从治理角度来说,外教如果将在线教学视为一个长期固定工作,培训机构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控制的难度就小一些,如果外教仅将其视为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那么这项工作的难度就大一些。

 

在新规下,51Talk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菲律宾人的平均月收入仅为17.6万比索,约合2300元人民币,而在51Talk上教学的菲教平均年收入可达43万比索,约合5780元人民币,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在人均国民收入之上加一倍多的钱,能够用到质量多么高的教学人才,是不难想象的,菲教教学的用心程度、责任心、不断自我提升的动力,应该会远超来自发达国家仅将此作为小小兼职的外教。51Talk在面对外教时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够助其实施更灵活的教学调度和教学质量管理流程,以满足监管需求。

 

在线培训新规的出台,除了意味着行业门槛提高,在线教育行业即将迎来洗牌之外,同时意味着在线培训进入横向发展阶段,疯狂拉用户的行为将不会成为主流,利用更好的教学质量来吸引用户主动上门,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思路。在线培训机构会借此进一步完善技术系统,优化师资队伍,对教学内容做出更严格把控,对教学行为做出更多规范。谁能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先机奠定基础,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 葛甲

《全职高手》幕后:中国影视工业化的新探索

7月24日,热血青春剧《全职高手》千呼万唤始出来,这部由方芳、杨晓培担任总制片人,滕华涛担任总监制,十一月执导的剧集终于在腾讯视频上线。

 

《全职高手》源自蝴蝶蓝的知名小说,也是迄今为止开发最为成功的网络IP之一,从小说到漫画再到动漫,多种不同的IP形式均获得成功,在贴吧、B站、LOFTER等大大小小的角落拥有无数粉丝。大神叶修在遭遇前俱乐部驱逐后,重新组建战队登上荣耀之巅的故事很多网友都不陌生。

 

“在这个赛场上,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来夸口的东西,因为这只是基本,是人人都会做到的。搞清楚这一点,再向高处攀登吧!”“你喜欢电子竞技吗?如果喜欢,就把这一切当作是荣耀而不是炫耀。”这两句一开始就出现的经典台词,为剧中的竞技精神奠定了基础。“荣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比赛,而是整个团体的荣耀”,是每一位职业选手拼尽全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热血青春。

 

 

这样一个未播先热、曾鼓舞过无数人的精彩故事,要想通过真人演绎搬上荧屏却并不容易,剧中不仅要考虑电竞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性,还需要横跨现实生活和电竞里的虚拟世界两个维度。在各路粉丝的万众期待中,电视剧《全职高手》大胆尝试,大量采用特效制作,多种创新技术结合,探索电视剧制作的全新流程。

 

技术加码,打通虚拟和现实

 

据了解,《全职高手》中广泛应用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Unreal Engine实时渲染、Enlighten  动态全局光照等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呈现出的效果也有目共睹,在前两集中,《全职高手》就已经出现了许多令人惊艳的特效镜头。

 

比如在开头嘉世战队和微草战队的比赛中,双方展开激烈对决,叶秋的战斗法师“一叶之秋”、苏沐橙的枪炮师“沐雨橙风”、王杰希的魔道学者“王不留行”等各类角色,无论是人物还是技能,还原度都非常高。

这些画面都来自于真人表演捕捉和实时引擎拍摄,以人拟人,制作出与杨洋、赖雨濛等演员本身相差无几的形象。在拍摄时,演员们需要身穿特殊的设备,反复排演,进行无实物表演。而技术人员则凭借演员周身独特的标记点接收信号,精准追踪肌肉运动范围、轮廓、矢量方向、绝对位移等数据,并将动作数据传输至虚拟引擎形成画面,现场即可看到虚拟场景与其中的人物动作。

 

 

类似的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用并不鲜见,电影史上排名前20的片子,基本都是涉及到这些特效技术的加持。特效师们可以尽情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演员则卸下了道具和化妆的限制,在造型和动作上无疑比真人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比如在《阿凡达》中,多种特效技术紧密融合,在物理意义上打通“虚拟”与“真实”的界限,最终带给了观众一场视觉盛宴,创造了票房神话。

 

但这些技术在电视剧中被大量应用,《全职高手》可谓是国内的先例。此前,国内并没有类似虚实结合的剧集,《全职高手》算是国内首部采用实时引擎技术的电视剧,率先尝试将多重顶尖技术融合,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书中描绘的那个异彩纷呈、充满想象的“荣耀世界”,在制作水准上走在了行业前沿。

 

细节捕捉,高度保真

 

在《全职高手》中,除了这些大场面的还原,通过特效做出的人物表情细节也十分到位。比如在第二集中,屏幕里的几个角色在讨论去刷BOSS时,每个人的微表情都非常清楚,让观众透过细微的表情变化看到角色的心理活动。

 

在另一个片段,与隐藏BOSS“暗夜猫妖”的对战中,无论是屏幕里中的散人“君莫笑”还是屏幕外的大神叶修,同样眼神坚毅,二者表情高度一致。

 

这样人物与细节的高度保真来源于《全职高手》的精准面部捕捉与三维建模。《全职高手》所采用的三维扫描系统,也被广泛运用于《阿凡达》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等好莱坞电影中。这套系统可将生活中任何具象的实物转化为1:1的3D模型,使得“荣耀”中的各个角色其体型肤质甚至表情都与真人几乎一样。

 

而在拍摄中的动作捕捉环节,《全职高手》更是采用了Faceware头盔来捕捉面部数据捕捉,此前,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木乃伊3 龙帝之墓》、《战栗异种》等影片都采用了Faceware头盔式面部捕捉系统来制作逼真的面部表情。Faceware头盔无需粘贴反光标记点和特殊化妆,其超轻的重量和完全的贴合设计可以实现完全无负担的捕捉,数据采集率高达95%,不错失每一个细微表情。

 

还原最真实的电竞场景

 

在顶级特效加持的线上世界之外,《全职高手》还着力打造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电竞环境,对电竞这一职业的台前幕后做了专业化的还原。无论是荣耀联赛的现场,还是嘉世的训练基地,抑或是书中的兴欣网吧,《全职高手》都下了极大的功夫去还原。

 

据了解,剧中嘉世战队的主场景来自于OMG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培训基地,而电竞比赛的现场也都是租用真实体育场搭建而成的,制作团队还请到了专业的搭建团队、灯光音响整体配合的团队等,让整体的比赛方面接近真实的电竞比赛状态。演员们也由专业的老师手把手指导,不断重复练习每一个技能的操作,同时还教每一个演员去体会职业玩家的精神,培养竞技感。

 

另一个重头场景兴欣网吧更是耗资巨大,是由制作团队耗时两个半月时间搭建而成的。在搭建前,《全职高手》的主创团队与美术设计在上海实地考察了66家网咖,从中去提炼现代感、当下感,反复斟酌设计,从出图到确定设计稿,大约历时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最终才有了剧中出现的共1600平米的兴欣网吧。

 

《全职高手》这部剧,通过线上的特效与线下的专业场景还原,让年轻人透过电竞看到竞技精神。而这部片子在技术上的诸多创新运用,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外界看到,中国影视行业力图进入一条更为专业化道路的努力与尝试,其结果必然是整个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出现质的提升,将影视行业带入新的赛道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