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就是这个范儿!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机努比亚阿尔法穿越而来

2019年的旗舰智能手机趋势是什么?稍微关注过科技新闻的朋友可能会脱口而出“5G、折叠屏”——的确,5G是未来必然的大方向不假,但折叠屏?如果各位真的有幸曾前往今年的MWC会场一探究竟,当你看到一家家的、被严严实实的保护罩罩起来的所谓“折叠屏旗舰”之后,相信稍有常识的人也都能嗅出一丝不对劲的气息。

然就在同样的会场中,只有那么一家来自中国的品牌,他们的柔性屏量产机型不仅没有被“严加防范”,反而欢迎参观者上手体验;在短短的几天展会时间里,这款创新科技产物收获了来自全球主流媒体的一致赞誉。它被称为是“最疯狂科幻梦想的实现”,被认为是MWC期间全球最“潮”的柔性屏设备,将柔性屏的应用带到了新高度……

这台名为努比亚阿尔法的新设备确实不能算是常规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它其实是一个融合了柔性屏、科幻式操控体验、最新的移动通讯技术之后所诞生的,与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表都有所不同的新物种——柔屏腕机。努比亚携手中国联通及高通在2019年4月8日于北京举办发的发布会中,正式将这款“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新品面向国内发布。

 

柔性屏+有机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科幻体验

何谓腕机?直观地理解的话就是“戴在手腕上的手机”——的确,这很好地形容了努比亚阿尔法的佩戴使用。那么,努比亚是将一块手机大屏直接“绑”到了用户的手腕上吗?

图注: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努比亚高级副总裁倪飞先生

当然不是!作为无边框手机的先行者、双面全面屏设计的首创品牌,努比亚绝不会放弃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为了真正将手机的体验在手腕上自然地再现,努比亚大胆地实现了柔性可折叠屏幕的量产应用。与传统的智能手表那仅有一点几英寸的小屏相比,努比亚阿尔法的4英寸柔性大屏具备960×192高分辨率,即便在强光下也清晰可见的高亮度,以及和其他高端手机相同的高色域与高对比度。

事实上,当高达4英寸的柔性OLED屏幕随着有机设计的腕表型机身自然弯曲,服帖在用户的手腕上时,那种“腕上一块屏”的视觉效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新奇与震撼。它真正让人感受到了最新科技与人文精神融合所带来的科幻般享受,却又正暗合了我们小时候在手腕上“画手机”的美好愿望。

 

业界首款量产柔性OLED,“柔屏柔用”不简单

是的,努比亚阿尔法用上了柔性OLED屏。事实上,它正是全球首款可量产的柔性屏设备,但这个“首款”背后的故事却绝不简单。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柔性OLED屏幕本质上都是基于多层贴合工艺制成的——这本身是OLED轻薄优势的根本所在,但努比亚在研发阿尔法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柔性屏一旦面临着“弯曲”甚至“折叠”的使用场景,多层贴合结构便可能由于每一层之间存在的弯曲半径的差异,导致屏幕分层之间发生拉扯、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多层屏幕相互分离、滑动、摩擦、甚至是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造成柔性屏幕出现褶皱、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

和那些仅仅存在着“开-合”两种使用状态的折叠屏手机不同,努比亚阿尔法由于是佩戴在手腕上的柔性屏设备,这就注定了它在日常使用中会经常因为用户的手腕动作发生自然形变。

好在,努比亚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在经过了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技术攻关之后,通过仅有0.1mm厚度的新型柔性玻璃的运用,努比亚不仅将阿尔法上多达11层的屏幕结构压缩至仅有0.64mm厚度,还创新地实现了屏幕主体完全防水的新工艺。

如今,努比亚 阿尔法的这块柔性OLED不仅能够耐受超过10万次的弯折,甚至还具备同样超过10万次的抗扭曲、以及能承受100g钢球冲击的结构强度……“柔屏柔用,柔屏亦刚”从此不再只是一个概念。

 

最实用超维逻辑与凌空交互,无需触摸依然灵动操控

随大流跟风从来都不是努比亚的风格,独立创新方能真正将智能设备“新物种”的体验做到极致。正如曾经的努比亚X以双面屏颠覆滑盖全面屏趋势那样,在全新的努比亚阿尔法上,努比亚的工程师再一次打破了几十年的业界瓶颈,带来了全新的“α OS”,以及专为柔性屏腕机设计的“超维逻辑”。

首先,α OS大胆地摒弃繁复的树状功能结构,将整机的功能区块调整得更加扁平化,并在每一分类中创造性地实现了无限循环、上下级功能直接展开式的界面显示方式。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点按操作,在大部分时间里仅需要通过前后左右的滑动就能控制“腕机”,并通过简单的双指捏合,优雅地实现返回操作。

有了更便捷的触摸操作就足够了么?对于努比亚来说当然是不够的。正因为如此,努比亚阿尔还配备了专用的硬件手势传感器,实现了只需在屏幕上方上下左右隔空挥动手掌,就能控制设备的“凌空手势”交互逻辑。从此不管是在忙碌的厨房里,还是在激情四射的健身房中,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操作都再也不是一件难事。

除此之外,在努比亚阿尔法上,我们还能看到许多传承自努比亚全面屏手机的显示和操作方式创新:更亲和用户习惯的“逆世界“界面风格,充分利用4英寸大屏实现的丰富消息提醒…所有的这些独家体验,都让“腕机”不只是更好用,更是为未来的所有柔性可穿戴设备开创了设计上的全新思路。

 

eSIM独立通讯能力加持,5G+IoT时代最佳入口

努比亚阿尔法不只是柔性显示技术真正意义上的首秀,它本身是更对当前智能手机形态的一次变革。这也就意味着在功能层面上,努比亚阿尔法完全不同于那些体积相似却功能有天生缺失的智能手环或手表,它是一款真正全功能,存在于你手腕上的“腕机”。

图注:中国联通5G推进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联通华盛副总经理陈丰伟先生

在努比亚阿尔法中,我们迎来了最新的通讯技术—eSIM。它不仅仅是对现有SIM卡使用方式的一次终极革命,更是将真正的独立、高速连网功能引入小体积可穿戴设备、乃至实现真正工业物联网、车联网体验的关键所在。

就在前不久,中国联通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全面开展eSIM服务的运营商。而努比亚作为联通的战略合作伙伴,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首批eSIM新品。

有了eSIM带来的独立连网功能,努比亚阿尔法如今能够享受独立号码或“一号双终端”的通讯体验。这意味着它不同于那些必须要和手机配对才能发挥作用的智能手表,可以完全脱离手机独自连网使用,或是在用户没带手机时继续通过“腕机”,正常收发短信、接打电话。

当然,身为全功能的“腕机”,努比亚阿尔法自然也不会缺失那些大家平时在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功能:从地图定位到移动支付、从音乐播放到健康监控几乎无所不能。特别是在eSIM独立连网功能的加持下,它成为了如今微信功能最丰富的可穿戴形态设备,没有之一。收发语音信息、查看表情包和gif图片、收红包…甚至是当前可穿戴设备上极为少见的微信视频功能,除了“腕机”,舍我其谁?更不说即将到来的5G+IoT时代,努比亚阿尔法将是日常最为贴身的最佳入口。

 

融入努比亚摄影基因,开启穿戴摄影新时代

说到手机摄影,努比亚可谓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从2012年努比亚Z5首创点测分离功能,到2013年努比亚Z5mini首次加入延时摄影,2014年努比亚X6在手机上导入光绘、电子光圈与多帧合成算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努比亚早在2014年便实现了真正的手机拍摄银河——这张名为“瞬间·永恒”的照片,当时即被北京天文馆和中国摄影展览馆永久收藏,记录下了人类手机天文摄影史上无可辩驳的重要时刻。

摄影是努比亚品牌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努比亚最专注研发的功能领域——据统计,截止目前努比亚在手机摄影上已有超过1000项专利技术。而这当然也促使他们在全新的阿尔法腕机上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柔性屏拍照体验。

努比亚阿尔法配备了一颗定制的500万像素摄像头,其具备82度广角镜头和1.25微米大像素尺寸——而努比亚的工程师们更是充分利用了柔性屏在手腕上弯曲的自然弧度,为腕机上的这颗摄像头实现了神奇的取景角度可调功能。无论是自拍、拍人还是拍风景,转转手腕,拖动一下屏幕,接下来只需点击屏幕任意一处便能自动激活快门,就是专为柔性屏腕机设计的“全局快门”体验。

除此之外,身为业界首款全功能腕机,努比亚阿尔法甚至还具备业界首创的腕上可穿戴智能设备相机滤镜体验,以及同样便捷的视频摄录能力。得益于eSIM技术的加持,所有这些照片和视频不仅能够在腕机和配对的手机上浏览,也能直接通过腕机微信进行分享——别具一格的“手腕视角”,定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影像体验。

 

努比亚想象力,再一次成为行业创新原动力

在智能手机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努比亚想象力,手机行业原动力”。说的是努比亚总能先于他人想出别具一格的全新技术创意,但很多时候,努比亚的好点子,最后却总是被友商们改个名字,换种界面,变成了他们的“创新功能”。

对于努比亚而言,他们其实并不会因此感到委屈——一方面来说,自家的创意被“致敬”、被“借鉴”之后,就意味着它能够造福更多的消费者,给他们带去源自努比亚的、更好的智能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努比亚有的是原创的技术积淀,更有的是难以模仿的独家体验和好产品。

2012年推出全球首款全网通手机努比亚Z5,2014年实现人类史上首次以智能手机拍摄银河,2015年研发出业界首款光学无边框手机努比亚Z9,2018年首创无刘海无开孔的双面屏智能手机设计……对于熟悉努比亚的朋友们来说,这家中国科技企业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创新的灵感,更时刻充斥着敢于将想法化为现实的勇气。

图注: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努比亚高级副总裁倪飞先生(中),中国联通5G推进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联通华盛副总经理陈丰伟先生(左),高通穿戴事业部总经理Pankaj与Kedia先生(右)

努比亚阿尔法内置的强劲计算能力、先进的随身语音智能体验与便利的凌空手势交互,实际上也昭示着它作为新时代家庭IoT核心设备的巨大潜力。中国联通5G推进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联通华盛副总经理陈丰伟先生以“三个第一”称赞努比亚阿尔法——“全球第一款柔屏量产智能产品”、“全球第一款手机+腕表创新产品”、“中国eSIM商用后上市的第一款可穿戴产品”;陈丰伟先生表示,中国联通与努比亚将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继续携手并进,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先进的移动互联与智能生态体验。

高通更是为努比亚阿尔法的创新所折服,高通穿戴事业部总经理Pankaj与Kedia先生表示,高通与努比亚将共同开拓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大好未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具创新精神和独特设计的顶尖产品。除此之外,努比亚还联合知名声学品牌万魔定制开发努比亚Pods时尚蓝牙耳机。

努比亚阿尔法伯爵黑版本售价3499元、流光金版本售价4499元,将于2019年4月10日上午10:00在努比亚官方商城及体验店、京东、苏宁、天猫旗舰店同步发售,首发当天购买即可获赠价值799元的努比亚Pods蓝牙耳机礼包,以及6期免息优惠。同时努比亚还携手中国联通为努比亚阿尔法准备有首销大礼包,在中国联通购买即可享受预存话费送机优惠,最优可享受0元购机政策,详情可咨询各中国联通营业厅。

 

车享5周年,用足迹证明汽车服务创业的另一种可能

今年3月28日,是国内一站式汽车生活服务平台车享创建5周年的日子,车享CEO夏军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回顾了过去5年车享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未来做出了展望,鼓励员工不忘初心。夏军在内部信中将车享的过去5年定调为“取势”阶段,未来2到3年将会是“取实”阶段,要进一步将战略落地,在商业上实现成功破局。

 

车享是由上汽集团打造的国内第一家全生命周期O2O电子商务平台,在2014年建立时,正逢O2O市场热度攀升,其创建初衷是根据汽车产业和消费状况的特点,做一个全链条的汽车服务平台。汽车本身的价值较高,是个服务链条较长的产业,用户的选车、看车、买车、用车、养车、修车、卖车等一系列行为,都有相应的市场空间可供挖掘,但长期以来这些服务的提供方是散乱的,从没有被有机整合起来过。在汽车领域开展创业的平台,更多时候愿意去为汽车销售者提供信息服务,或是为车主提供金融等领域的服务,很难会有一家公司将目光放到汽车消费的全产业链上,因为做起来并不容易。

 

从汽车电商的角度看,目前并未有成功的汽车电商,主要原因是由于服务链条过短,用户根本不会满足于在上网快速完成购车动作,还有太多的相关服务需求,仅靠线上平台无法提供,这直接导致汽车电商走得很艰难。此外,出于生存的需要,汽车电商往往会高度重视短期销售数据,以尽可能提高面对供应链时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却罔顾了用户体验。从车享创建之初就具备的现实条件来看,这家公司完全就是市场上的一个异类,首先不需要操心供应链,其背后的上汽集团本身就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另一方面车享懂车,懂汽车消费,也懂车主到底需要什么,再加上上汽的品牌号召效应,不会耗费其巨大的成本获取客源。

在此基础上,车享充分发挥了供应链方面具备的优势,用集采协同方式将整车销售整合进来,为用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二手车、车生活、车金融、车配件等各方面的服务环节,并将线下门店运营的基础建立在互联网数据之上,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O2O服务闭环,从而达到用体验留住用户的目的,建立起庞大的业务规模。这一系列环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需要耐心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车享成立至今的这五年不是没有走过弯路,例如,重资产模式和重运营的模式是否对发展速度有直接影响,但初期的重资产模式是否有助于统一服务标准,平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车享先期发展的几年,确实是一个取势阶段,在供应链和品牌的加持下打开局面,先把业务做起来,之后再完善核心业务竞争力,用完善的服务链条和体验吸引用户。等到这个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取势阶段就结束了。市面上有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各个环节的服务能力都很强且用户体验良好,用户不必看品牌也不必看广告就会主动涌入,因为这些服务是车主的刚需,也是别处找不到的。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原本车享具备什么优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车享当下能给车主提供怎样的服务。夏军在内部信中提到的要为用户及合作者创造价值,其实是车享发展第二阶段真正的驱动引擎。

 

目前车享的新车年交易规模为80亿元,二手车累计成交40万台,车享家已覆盖全国130个城市共2500家门店,道路救援覆盖全国300个城市,为300万车主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每一个终端业务的发展壮大,都不是通过大规模补贴或广告及市场支出完成的,而是通过服务环节的完善所实现。如二手车交易,如果没有检测、支付、交易、售后、物流等服务环节,仅在媒体上大做广告吸引用户,用户来了之后最终还是留不住,关于这点在市面上已有相当多的经验教训可吸取。但车享有了这些服务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服务可以为交易的最终完成创造有利条件,给交易者以方便快捷的体验,通过高满意度实现用户的高留存率,对于用户来说,这就是平台能提供的价值之一。

 

另一方面,平台的服务种类覆盖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这等于是搭建了一个大框架,服务能力则在这个大框架中不断提升与迭代,取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如此一来,车享这个O2O闭环内生出的服务商机就会越来越多了,从买车到卖车、从配件到保养、从金融到分期等等,这些市场需求的满足并不一定都是要由车享自己来完成,更多时候可能是由车享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前提是要满足车享制定的统一服务标准与规范。此时,车享平台为合作伙伴所提供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用户满意度高,信任度高,愿意将自己车辆的相关服务需求放在车享上去实现,标准化服务的规范之下对于合作伙伴来说成本更低,麻烦更少,这就是价值。

 

去年3月,在车享成立4周年期间,CEO夏军提出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平台化发展方向,并将从过去的“重资产、重运营”转变为“轻资产、重运营”的运营策略,这是一个由现实发展状况所驱动的积极的战略方向调整,意味着车享将放开限速,加速前进了。当庞大的线下实体店都能按照一个标准,基于同一套数据系统去开展经营,那么这个经营者是车享还是别的什么人,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车享过去坚持重资产和重运营模式,或许会让市场认为这还不够快,但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质量方面的考虑,如果做不到对终端运营行为的全面控制与规范,那么这件事还不如自己来做。如今车享走向轻资产方向,意味着车享已经通过运营积累构建了一套可以复制与快速推广的标准化体系,那些线下门店由谁来做,在这个体系的覆盖下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车享做到这一步似乎还并不是终点,相信未来还会有从重运营转变为轻运营这么一个过程,只要有标准可控制,不会影响体验和发展质量。

 

车享发展5年来并没有走寻常的创业发展道路,没有将大量的发展资源投入到获客和流量中去,而是用来发展线下门店、服务能力、供应链整合等这些利在长远的事情上,如今显然这些能够影响长期发展的建设项目已到了可以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互联网的一个魅力点,就在于大家不必都遵循相同的发展道路向前走,可以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寻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车享正是这样一家在发展初期身怀与其他创业公司截然不同条件和能力的企业,这使得车享成为在线汽车服务市场的一个异类,也给创业界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样本。

作者 葛甲

听说这里有时间静止的秘密?黑科技带你开启新可能

3月31日CCTV-1播出的《挑战不可能》节目,海尔卡萨帝冰箱作为挑战道具亮相央视舞台,通过1/31200概率的“不可能”挑战,验证了海尔首创的细胞级养鲜优秀能力。

家庭可以称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维持着社会的运作,这次的挑战也是由两组“国际记忆大师”家庭来完成。现场,谢超东、周莹夫妇与史俊恒、谢柳欣夫妇4位国际记忆大师,需从2面放大了200倍的200张黑白草莓细胞照片墙中,通过两张黑白草莓细胞局部照片,准确找到2张目标物,才算成功完成挑战。其中史俊恒、谢柳欣夫妇仅用时14分31秒就分辨出2张正确照片,击败谢超东、周莹夫妇成功完成“不可能”挑战,顺利进入荣誉殿堂。

丨独创技术,开启冰箱保鲜新纪元

节目挑战中,细胞照片墙上其中一个目标照片,被替换为在海尔卡萨帝冰箱中储存7天的草莓所制作的细胞照片,这张细胞照片的形态可媲美新鲜草莓,即使放大200倍也毫无破绽,作为挑战道具,卡萨帝冰箱也完成了一场“不可能的挑战”。

定义了细胞级养鲜的海尔卡萨帝,这次所展现的超强保鲜能力,正是海尔原创的MSA控氧保鲜技术及原创F+格局五大空间的完美展示,正验证着海尔的保鲜技术做到了从宏观保鲜到微观养鲜的完美转型。

这次在节目中海尔卡萨帝展示的“细胞级养鲜”为什么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海尔原创技术得到完美应用,更代表着冰箱保鲜技术的革新。什么是MSA控氧保鲜技术呢?冰箱通过控制空间内空的氮氧比例,利用超低氧环境让食材也能进行“休眠”,延缓食材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牢牢锁住食材的新鲜状态,不光是食物保鲜,连存储食材的细胞都能依旧保持如新鲜食材的细胞活力。海尔通过10年所研发出的MSA控氧保鲜技术的完美运用,让海尔卡萨帝冰箱的品质上了一层新的台阶。

海尔卡萨帝所做的不仅仅是这些,为满足当代家庭生活需求,除控氧之外,海尔卡萨帝在冰箱的温度、湿度、速度以及净度上的控制都不是传统冰箱可以比拟的。智能送风系统快速制冷、-45%相对湿度设定让冰箱也能保存干货、-30℃深冷冷冻及时锁住冷冻食材原鲜。这些技术革新,都让家庭食材保鲜进入新高度。

海尔的创新科技在冰箱上的展现可不止于此,在人单合一模式下,海尔冰箱还获得了行业首个中国专利金奖、主导制定了IEC冰箱保鲜国际标准等多项标准,以科技风向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创新保鲜技术的实现,让海尔站上了国内冰箱行业的顶端。

目前,海尔已将竞争格局由传统冰箱智能化拉到了生态体系构建上,建立食联生态,将AI大数据运用至保鲜上,对食材进行精准控温控湿,实现智慧储存。除此之外海尔食联生态还会通过联系营养师、农场等7大类上百家资源方,实现共同协作,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及全生态场景物联。

冰箱作为海尔智慧家庭矩阵中的一员,其优秀的产品表现力,印证着海尔智慧家庭发展的成功。为了实现“为用户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海尔不断地进行着智慧家庭科技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分析师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5000多亿元。智慧家电是大势所趋,而海尔正在引领这一趋势变革。

技术研发与响应用户需求是海尔智慧家庭发展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通过用户需求来决定技术开发方向是海尔智慧家庭建设的重要依据。正因如此不管是冰箱等传统家电的产品表现力,还是智慧家庭生态平台的搭建,海尔都能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产品。随着智慧家庭布局的建设与不断完善,科技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不只是冰箱,所有的海尔智慧家电都在为了区别于传统电器而努力,海尔也会因为品牌本身的超强产品研发力,用科技为我们打开未来智慧生活的大门

作者 葛甲

优信业务规模膨胀成本下降,长远发展布局显现成效

3月14日,优信公布了2018年Q4及全年财报,四季度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61.6%,NON-GAAP运营亏损1.9亿元,同比下降近60%。2018全年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69.9%,累计成交车辆超过80万,实现GMV超过550亿元,全年毛利率65.6%。2018年四季度优信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超过了68.9%,创下了上市以来的的记录。从财报的主要数据来看,优信的主营业务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规模效应带动下成本支出正在不断下滑。

 

二手车市场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较为艰难,持续保持交易规模增速是个难题,将成本支出保持下降曲线更是个难题,紧迫的竞争压力下,使得许多二手车运营者疲于应付短期竞争压力,而无力对长远进行布局,但优信却是个例外。优信从规模化的2B业务切入,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着力进行供应链建设,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目的在于优化交易环节,使得二手车交易能产出更大的效率。这一努力在初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在交易规模不断放大之后,其优势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优信着力建设的供应链体系名为超级供应链,是一个标准化服务体系,从车源发现到车辆展示,再到售后服务等,都坚持使用标准化体系去做。这个体系甚至还包括了许多落地服务,可以说只要是能通过标准化来做的交易环节,尽量都去做了。标准化体系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批量处理交易环节降低成本,在完成交易的情况下保持交易过程的可控和高效率。以往线下二手车交易都是一对一进行的,每个车主和每个买主都有一个专属服务人员负责沟通,这种商业模式基本等同于蚂蚁搬家,一些线上二手车没能做成功的原因,正是在这方面没能与线下二手车拉开差距,导致竞争力受损。如果你做得与传统模式并无区别了,你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标准化的超级供应链除了能提升业务效率之外,还意味着较好的用户体验,例如优信的全国联保服务,同上千家修理厂达成合作协议后,用户获取车辆服务相当快捷便利,省去了很多麻烦。在交易端,优信推出的透明化车辆展示系统,可以让用户对交易的标的一目了然,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二手车交易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靠信息不对称获利的业务,用户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较少,更多时候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完成交易,等发现不对劲为时已晚。线上二手车的立身之本,除了要提升交易效率之外,更需要摈弃传统依靠信息不对称牟利的商业模式,尽可能向用户开放信息以取信于人,优信的透明化车辆展示系统,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

 

在超级供应链发力的情况下,原本只经营2B业务的优信向2C业务进军也取得了成功,即面向个人卖车。2018年优信2C业务累计成交了49.5万辆车,在交易量上已占到了整体业务的60%以上;2C业务营收24.2亿元,在全年营收中的占比为72.8%。2018年第四季度的2C业务数据尤为抢眼,成交了16.8万辆,服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63.2%。在2C业务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围绕车主方面的服务收入也在快速增长,如助贷服务同比增长81.3%达到6.2亿元等。在超级供应链和透明化车辆展示系统的助力下,四季度优信的新业务“全国购”成交量超过22000辆,这两万多辆车都是车主在没有看到车辆的情况下买走的,在传统二手车业务中,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优信多年来建设的这些能力,在二手车交易中产生的效果是,业务环节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成本降低,交易中的纠纷和摩擦减少了,用户体验上升了,品牌效应和美誉度导出的好处已越来越能被人看得见。当然,超级供应链的效力发挥,会在规模化效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规模越大产出的效益也就越大。如果二手车交易没办法做到将交易规模持续保持膨胀,在业务规模较小的时候是不容易体会到其好处的,因为建设成本较高,没有交易量就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摊薄。优信恰恰将业务规模保持了一个不断膨胀的发展态势,这使得超级供应链等一系列标准化体系能产生的效力,被较好地发挥出来了,而这也正是其财报业绩喜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业务量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优信实现了亏损的持续收窄,这就是边际效应的再实践。业务发展是需要营销和市场成本的,技术的研发和管理等都需要成本支出。在业务量仅为10亿时,上述那些成本有可能是20亿,该有的一点也不能少,体现在财报中就是巨额亏损。在业务规模达到50亿时,这些成本支出或许已经翻倍,但摊薄到交易的每辆车中的成本支出此时却是下降的。只要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超过成本投入的速度,这个模型就能产生作用。如今优信的业务规模已到了500亿元,2019年就按同比50%的增长速度算的话是750亿元,只要市场、营销、技术、管理等成本的支出适度增长,那么优信早晚都会实现盈利。

 

根据中国二手车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在2018年达到了1382.2万辆,同比增长11.5%,未来几年仍能保持年均15%的复合增长率,优信从中无疑是一个头部品牌,品牌效能和优势非常明显。根据DCCI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优信不仅以30.4%的净推荐值领跑二手车行业用户忠诚度,更是在定价的可信度和满意度、金融服务满意度、车辆交付满意度等核心指标上全面领先。优信打造的二手车服务网络,在获得较高用户满意度的情况下实现了业务的连年持续膨胀,且摸索出了一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发展之路。优信在二手车这条路上的探索和进取,思路与远见,远比在财报上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更值得探究。

作者 葛甲

京东酒业已占酒类B2C半壁江山,2019还要打赢三场大战

国内酒类食品厂商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是从1955年开始举办的“全国糖酒会”。这个展会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今年在成都举办的春季糖酒会已是第100届了。展会开始的前一天,京东酒业召开主题为“聚力前行 共创共赢”的2019京东酒业战略峰会,公布了2019年京东酒业的战略规划,要打赢“用户为本、产品为先和全渠道触达”的三大必赢之战,打造最受用户信赖的零售平台。京东要在酒类电商方向大有作为的企图,跃然而现。

在京东酒业战略发布现场,著名调查公司尼尔森还发布了《中国酒业趋势分享》报告,从多个维度对中国酒类市场进行了解析。酒业市场目前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高学历和高薪酬的新一代消费者正在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二至四线城市和线上渠道将成为酒类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尼尔森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线上和商超渠道酒类销售额增长了7.5%,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在内的所有品类在线上均取得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与线下商超渠道个位数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京东酒业在酒类B2C市场中的占比已超过五成,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酒类电商。

酒类虽然是一种普通的消费类商品,但却有着非常不普通的消费属性。以国内白酒品类为例,品牌溢价较高,白酒生产商对渠道、市场、品控、品牌形象方面的管理必须要极为严格,否则就有可能因声誉受损或市场失控而降低自身品牌在市场上的价值。在电商大发展阶段,由于酒类电商花样翻新的降价促销方式,使得许多白酒品牌深受其害,不得不收紧渠道和市场的控制权。电商获客成本非常高,可以用恶性降价竞争的方式来吸引新用户,用节省下来的较高获客成本来覆盖降价所带来的成本,但酒厂的线下渠道会因此立刻陷入瘫痪。

此外,酒类由于有着较高的品牌溢价,对于产品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难以承受因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出现所带来的声誉受损,因此国内白酒厂商对于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一般都持谨慎态度。此次京东酒业的战略发布会来了包括茅台、五粮液、汾酒、习酒、泸州老窖、苏酒、西凤、古越龙山、拉菲等30多家厂商的高层代表,为京东酒业站台的意思十分明显。首先这是认可京东酒业秉持的市场方向,愿意与其并肩合作,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预示着准备大干一场的京东酒业在供应链方面的整合力度正不断加强。

酒类企业用行动表达与京东酒类合作的意愿,根本上还是基于三点,首先京东本身是一个重视品质的平台,只卖真品是其核心发展思路,与京东酒业合作能够对酒类企业最珍视的企业形象和声誉有最大程度的保障。其次,京东不是一个在渠道和市场政策方面会乱来的企业,向来主张与上游供应商共存共荣,不会去搞利益倾轧这种事,更不会在渠道和市场方面损人利己,而这正是这个平台的一个基本特点。第三,京东目前正努力要扮演好的角色是做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者,力图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将连接者的作用做到极致,拉近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这个设想,是品牌商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酒类电商在未来一些年将会得到大发展,新一代消费者基于理性的健康、个性、便利消费趋势,是重塑这个市场的最大推力。过去的酒类渠道是高度分散的,京东酒业目前在线上B2C渠道已占有超过50%的份额,但仍没有任何一个线上线下渠道的份额能超过10%,酒类渠道有着一个需要进行集中化的需求。京东酒业三大战略中的前两个首先是用户为为本和产品为先,最后才是全渠道触达,其根本思路在于,首先要在酒类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信任和信誉,让用户能够放心将酒类消费放在网上,之后再基于自身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能力,通过更多引入技术手段的方式将酒这种商品与消费者所有的需求场景打通,对消费者的需求加以尽可能的满足。

这个战略,与电子商务过去的旧有观念截然不同。电商片面追求销售数字而不顾其他,就有可能陷入价格战等怪圈中,而在竞相比拼低价的追逐中,假冒伪劣也会露头,给行业造成声誉受损,这对于整个酒类行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先用户后产品后渠道这一整套战略,与酒类厂商的利益和发展思路是高度一致的,这个市场需要首先分清主次,然后再耐心地去做,来不得一点浮躁。而在未来几年以年轻人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的酒类电商市场中,向来享有商品品质美誉度,善于从零售环节优化中产出效益,始终与供应链实现共赢的京东,是最适合擎起大旗的一个平台。

目前京东超市是中国最大的酒类线上销售平台,覆盖了白酒、红酒、啤酒、洋酒、黄酒等等多个品类,是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等品牌的最大单体零售商。京东超市还与拉菲、富邑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葡萄酒全球产区联盟,和全球主要葡萄酒产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洋酒方面,京东超市还与人头马君度集团、百加得等全球顶级洋酒品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百威、拉菲、MHD旗下轩尼诗、酩悦、夏桐以及线下逾1000家大型连锁酒行门店,也加入了京东酒类无界零售阵营,在连锁门店覆盖区域可以实现下单1小时送达。在酒类供应链方面,京东酒业无疑是目前电商平台中最强的。

除此之外,京东还有着强大的大数据技术能力,能够对目标消费人群进行画像,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后挖掘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习惯,之后再对消费者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加以满足。在用户运营方面京东也是实力强劲,技术平台上开发出的各种大数据工具、用户触达工具,都能为酒类品牌商提供更多的帮助。京东在物流方面是一流专家,物流服务能够覆盖到中国99%的地区,实现货畅其流。将商业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打通之后,通过通过京超计划、京链项目、智能供应链赋能等无界零售解决方案融会贯通,就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精准触达,从而实现京东酒业新战略中的最后一步。

一些创新性的零售模式,在京东酒业的技术和营销加持下也能得以实践,如被称为短路经济的反向定制客对厂模式C2M。以2018年底上市的王茅珍藏版为例,京东与王茅在销售、大数据、技术、物流、金融等方面紧密协作,从消费端需求反推产品设计、物料备货、产能投放和产品流通等环节,精准把握了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京东首发当天的几小时内,2万瓶王茅珍藏版瞬间销售一空,这也成为京东联合品牌厂商C2M反向定制促成爆款的标杆。

酒类电商从建立信任开始,以用户为本,以产品为先,让产品品质和用户需求先动起来,之后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酒类商品的全渠道触达,这就是京东酒业的2019年发展路线图。这个战略的意义已不局限于线上,而是将线上和线下融为一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界零售。京东营商逻辑的根本在于让零售更有效率,只要能产出效率,无所谓线上还是线下,只有效率才是最大的先进性。京东酒业耗费多年时间建立起的超强酒类供应链,加上效率极高的物流体系,有着无限想象力的大数据、AI、智能供应链和零售解决方案等技术体系,结合起来之后能够发挥出最高效率的话,那么这一套体系只给电子商务平台来用就太浪费了,应该让其在线上线下无处不在,而这正好是无界零售的真正本意和目的。

作者 葛甲

为什么说墨迹天气是新实体经济中的宝贵样本

2016年,墨迹天气提交了IPO招股书,拟登陆创业板。作为国内天气应用的头部品牌,墨迹天气拥有超过5.5亿用户,可以支持约199个国家,超过20万个城市和地区的生活类天气查询,在中国天气应用活跃用户里,墨迹天气的覆盖率达到69.1%。资料显示,2015年墨迹天气收入了1.25亿元,此后几年营收一直稳中有涨,2017年总营收达到3.10亿元。然而,拥有巨大用户及用户活跃度和稳定营收的墨迹天气即在提交招股书要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和考验时仍然逃不掉商业模式单一的质疑。的确,单为C端用户提供天气服务的模式本身不易产生创新商业模式,自2016年就开始探索B端和前向收费等商业模式的墨迹天气也许还称不上硕果累累,但却展现出了一个广阔的商业空间。

(墨迹天气创始人兼CEO金犁在新华社采访中畅聊气象经济)

气象在中国的属性一直是公益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气象部门提出了要在做好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同时,积极展开有偿专业服务,并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开展综合经营,这一政策走到今天并无特别大的进展,气象部门的公益服务属性仍然强而又强。但气象与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据推测有五分之四的经济活动与之有关,而消费者心理和消费决策等也都同天气有很大关系,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之下,商业气象产业的发展应该受到更多重视了,这恰恰是墨迹天气的转型方向。

 

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中国气象报》曾于去年12月27日刊文《勇立潮头风云壮——改革开放40年气象现代化建设综述》,其中就提到要“气象部门积极推动服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推动一批如墨迹天气等气象服务公司快速发展”。墨迹天气是除各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发布之外,普通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最多的一个气象服务,很重要的是这还是一款运行在移动设备上的气象服务,时刻在线,不受地域、场景、设备的影响,通过手机就能方便获取其服务。

 

墨迹天气创始人兼CEO金犁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墨迹天气是一家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气象服务企业,特点是通过新技术方式将传统服务做成一门生意。的确,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很多行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在商业模式上特点鲜明,要么就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要么就是在现存传统服务基础上做加持。墨迹天气并不是,这家公司做的是遵循传统服务的规律,利用技术手段使其更有效率,分发给更多人群,这符合国家气象产业政策方向,也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中难得的不企图越界作业,安守本分的企业。

 

从传统气象服务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广义而普适性强的服务,但缺少一些个性化和定制化色彩。任何人都可以打开电视去看广义的天气预报,可一旦涉及到本行业乃至于个人的需求时,这种广义天气服务是很难满足需求的。墨迹天气首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将广义气象服务分发给个人,并借此建立起一大批忠诚的用户群体,在这个基础之上积极探索更细化的市场需求,向个性化和定制化这些服务中的死角和用户痛点发起冲击。这个建设过程与成效,与电视台铺设覆盖全国的信号发射塔,气象局在全国各地建立气象观测站,从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这其实是一种新形式的实体经济模式。

 

这种新技术支持的气象服务,在需求端到底有何意义呢?要知道,实体经济中有大量对天气高度依赖的企业,例如涉及到大量户外运作的快递、物流、出行、航空等,他们对个性化气象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据了解,目前包括饿了么,美团等在内的国内大多数的外卖企业都在使用墨迹天气的气象服务,来解决不良天气下后台送达时长预测、骑手调配以及精准补贴的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趋势也在显现,例如前期大雾造成的海南滞留问题,如用户能提前预知当时的气候,也许就不必花天价机票才能回家了。个人的旅游出行、婚纱摄影、重要户外活动等,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同样旺盛。电视里播报的天气预报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通过便携式、移动化设备随时获取信息的方式,才更有可能将这些需求满足。

 

墨迹天气在个性化和定制化气象服务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传统气象服务很难做到的。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气象服务中,是墨迹天气一直在着力打造的一个基础能力。目前墨迹天气对外提供的服务,是由“专业数据+用户数据”为基础。墨迹天气与国内外专业的气象机构部门合作(比如中国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还有国际专业气象组织,比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等,定期获取数据;另一方面还会通过用户后台关于短时天气的反馈以及时景社区每天收到的几十万张时景图片等对局部气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这也就是所谓的众包数据。多来源的数据结合在一起,由墨迹天气进行分析之后加以运用,可使得气象预报更为准确,也能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金犁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测上的重要作用。墨迹天气的技术研发费用占到总营收的15%,其中重要的一项机器算法主要用于“短时预报”,也就是让墨迹天气能够实现精确到分钟级和公里级的天气预报数据的重要技术,这是墨迹天气基于官方数据和实时数据做出来的新的气象产品,也是满足B端用户市场需求,助力其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商业模式多样化的重要因素。

 

纵观行业,像腾讯、百度、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在抓住了流量红利之后,用C端市场为B端市场培养客户,通过技术端、数据端等储备的经验和优势为服务B端市场蓄力。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经济对天气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正在与日加强,各种大大小小的个性化和细分需求铺天盖地而来,基于多来源的气候观测数据建立智能化天气预测平台,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智能化能解决很多问题,如快速预测、短时预测、突发情况的预测、预测结果的点对点分发等,这都是同传统天气预报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墨迹天气这种用新技术手段将广义天气预报服务细分化,垂直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企业,其服务的对象是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其本身作为一种实体经济基础服务的提供者,是另一种形式的新实体经济创新模式。

 

《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到2025年气象商业的产业规模可达3000亿元人民币。而随着气象数据的进一步开放,这个市场也到了即将腾飞的前夕。墨迹天气在C端获取大量用户之后,又积极转型做B端服务,除了外卖行业,也在向航空、物流等行业布局。作为移动互联网公司,墨迹天气坚持将主业聚焦在气象服务这一点之上,意图为用户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服务,并从中实现自己应有的商业价值,这是墨迹天气与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所不同的地方。在未来的商业气象大市场中,墨迹天气应该能够占有一个相当显著的位置,伴随着中国的商业气象市场共同成长。

作者 葛甲

“了不起的中国家电”背后,是引领产品消费走向服务消费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AWE2019中国家电博览会上,中国家电企业云集,新品扎堆发布,展现了中国家电业的强大实力。家电业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崛起之路,是工业化的一个奇迹,这与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技术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

 

近十几年随着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线上平台对家电业竞争力提升所发挥的渠道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其中京东家电对于家电业的贡献相当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京东家电平台上已形成了一系列“标准”,而这些标准不仅仅是渠道平台效仿和衡量的一把“尺子”,也带动了整体家电消费环境从原有的产品消费时代走向服务消费时代。

 

京东家电作为京东发展了十几年的一个心血结晶,若说这个零售部门影响乃至于改变了零售行业中的业态,也是不为过的,因为京东家电创建出一套完整而严苛的产业平台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个标准已被行业,被用户所接受。一个商业体做到这个程度,基本上是很难超越的了,因为不管是卖商品也好,卖服务也好,都是在短期内能够用钱将能力锻造出来的,唯独标准这个东西,花钱弄不出来,更需要长时间的业务积累和沉淀。那么,京东家电的核心实力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刚开始时京东家电也是一穷二白,不被供货商重视,只能提供有限的货品,成本高昂,用户找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转投他处,而这进一步会提高获客成本,造成经营上的困难。京东家电能够借的力基本没有,只能踏踏实实瞄准用户痛点去下功夫。家电的用户痛点是什么呢?怕买到假货和质量不好的商品;不愿意自己去搬运商品和安装;希望货物能快点送到手里并安装调试好;希望能获得售后的服务,解决商品在使用中的问题等等。在渠道为王的零售时代,这些痛点是被忽视的,但在京东家电之后,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解决痛点一:产品质量严把关

京东家电最基本的诉求,就是把商品质量搞上去,而这也是其基本立足点。提升商品质量不仅是没有假货那么简单,有些正品真货如果质量不好也要剔除出去。为此京东家电设置了一个产品的准入门槛,通过门槛的正品行货进来之后并不算完,还要接受平台的定期不定期抽检,京东家电会派出专门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购买产品,然后再将其委托给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鉴定,发现质量问题会给与相应处罚。京东家电在商品质量上的执着,为其赢得了一大批忠诚用户,而这对于京东家电来说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解决痛点二:服务全方位提升

家电购买中的服务是个比较大的痛点,现在大多数平台的配送和安装服务都不错了,而且多不收费,但在渠道为王的时期,有些配送和安装是要收取费用的。京东在物流配送方面投入了最大的力量,而在这方面发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用户能尽快地收到商品,用上商品。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构建了覆盖全国99%人口的物流服务网络,运营了近500个大型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达到了1190万平方米,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在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对于京东家电在售中环节用户体验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让很多用户选择京东家电的主要原因。

 

服务是京东家电在产品质量之外的另一个立身之本,从不断升级的IT体验开始,再到用户做出消费决策之前,之后,再加上后续的售后服务等,体系明确、清晰,服务体系不断升级换代,已形成一套标准体系。2018年京东发布了“京伞计划”,做出了包括平台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增值服务五大类别在内的36项服务承诺,对家电服务的全流程服务指标体系做了系统定义。这个标准已形成一套家电服务口碑评价体系,并且对合作伙伴开放。

 

解决痛点三:用户购买成本的优化

产品质量好,送货速度快,服务好,这一套实施下来后会付出很大成本,并且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吧。实际情况并不是,尽管做了那么多投入,京东家电在价格上仍旧有优势。首先,京东是个很注重优化零售环节并从中产出效率的企业,商品从出厂到送到消费者手里,普通零售环节需要搬动平均8次,在京东这里只需要两三次就够了。很多不必要的出库入库动作被优化,零售环节的效率大增,因此京东家电零售环节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而这最终还是会体现在售价上。

 

另一方面,消费体验好了之后,需求就更多地聚集在平台上,供应链对这个平台的重视程度就会更高,提供的商品就会是最优,平台甚至重要到可以让供应链为其进行按需定制生产。如果平台提供的商品种类更为丰富,质量按照一致的标准始终保持高位,反过头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涌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隐形的好处,那就是京东家电的议价权。对于一个商品高循环高流转的平台,企业是愿意在价格上做一些让步的,因为资本流动率加快了,家电企业最终的利润反而会更高。

 

家电企业与京东家电合作,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从一个商品高速流转循环的平台上获得用户需求信息,用来指导未来的家电设计生产研发,另一方面能够将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数据打通,根据库存和需求状况组织生产,将产销流程做到一体化,更敏感地应对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家电厂商和零售行业正在接受京东家电历经多年打磨出来的行业标准,产品、服务、物流等,积极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商业体中。这是中国家电零售行业中被接受最多的一套服务标准,有望发展成为“国家标准”。

 

而这套标准的创造者京东家电,目前还在不断地助力一些细分商品的标准制定,以填补行业空白,如近期制定的按摩椅标准。按摩椅是个新生产品,价值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么发展下去难免会陷入鱼龙混杂的局面,从现在开始制定行业标准,有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京东在制定服务标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影响甚至改变了用户购买家电的体验,在产品标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期待的。

 

京东家电这种高效率的零售平台,目前看并不仅是花钱能够打造出来的,竞争对手要追上京东家电的难度相当大。因为京东家电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一整套标准化作业体系,这是模仿不来,更买不来的核心实力。竞争对手仅在价格,服务、补贴等多个方面与京东家电进行竞争,就像是墙上的影子在打架,根本没打到点子上,博弈只有进入行业标准层面,这场竞争才算真正开始,但这谈何容易。京东家电的竞争优势,还会保持很久。

作者 葛甲

透过2018年财报看美团点评的超级平台

美团点评于3月11日发布了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报告,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3%;平台实现交易金额5156.4亿元同比增长44.3%;共有4亿用户在美团点评平台上做过交易,比2017年净增近1亿用户;活跃商家数为580万,比2017年增长了140万;用户平均年交易笔数为23.8单,比2017年增加了5单。

 

GMV破5000亿,应该算是美团点评的一个里程碑,这个GMV自然不能跟电商的GMV相比,美团点评的业务是非游戏化的,每一单每一笔都是实实在在的理性的生活消费支出,就比如外卖,用户真正想吃才会去订,绝不会因为一个好的推广位置而引导用户购买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美团点评的GMV,含金量颇高。要将这个GMV分拆开来去审视一下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团点评的业务多元化做得非常顺利,超出了市场预期,其品牌形象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2018年5156.4亿元的总交易额中,美团点评餐饮外卖业务占去了2828亿元同比增长65.3%,这一块实现营业收入381.4亿元,同比增长81.4%。餐饮外卖业务的毛利是52.7亿元,13.8%的毛利率算是比较低的,按净利算的话应该是亏损的。不过可喜的是,到店及酒旅业务是盈利的且利润颇高,2018年到店及酒旅共实现了交易金额1768亿元同比增长11.8%,营收为158.4亿元同比增长46%,毛利总额达到了141亿元,毛利率为89%,这是个令人惊叹的数据。美团点评在酒旅方面是后发先至,且没有投入大笔金额进行获客,一项业务的毛利率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要归功于平台的巨大威力。

 

新业务的而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这其中包括美团点评的B端业务,如餐饮软件RMS的销售、供应链解决方案快驴进货、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构成的出行业务等。目前美团点评的收入构成是,餐饮外卖55.6%、酒旅到店及旅游23.2%、新业务及其他21.2%,其中新业务的占比在2017年还仅占总收入7.2%,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块业务。将到店酒旅和新业务相加之后,已经几乎占到了美团点评收入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美团点评的业务多元化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如果说过去外卖就是美团点评的全部,那么如今等于是在美团点评之上又孵化出一个新美团点评。

 

美团点评去年的战略聚焦是“Food+Platform”,力图打造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的超级平台,外卖当然是其核心驱动引擎,低廉的服务价格、高频次的消费行为,都是使得外卖成为用户池的根本原因。外卖业务的强劲市场地位,带动了周边一系列业务的风生水起,而利润丰厚的到店及酒旅服务,则使得外卖的高速发展有了一个抓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抓手,通过外卖聚集再多的低成本用户也是徒唤奈何,因为缺乏变现的途径和方式。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若将美团点评外卖和酒旅业务合并来看,美团点评的主营业务实质上已实现盈利,这还是在增速持续保持在40%以上的基础上实现的盈利。

 

2018年美团点评在财报中的数据是亏损1155亿元,但其中包含1046亿元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美团点评的实际经营亏损是110.86亿元,经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调整后为85.2亿元。这其中,对新业务网约车的补贴要占去了一大块,而对摩拜单车的运营亏损要占去将近一半,另外对无人配送车等新业务的投入还要占去一块。在外卖市场竞争加剧,要对外卖业务进行持续补贴的情况下,将外卖与到店酒旅业务合并后能够实现主营业务盈利,这是一个信号,即美团点评主营业务的基础已得到增速和利润的双重稳固。若2019年美团点评真如今年财报中所说的,要将网约车和单车等业务的亏损大幅缩减的话,财报出现盈利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也不必那么着急实现盈利。

 

根据DCCI的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目前在外卖市场的份额是64%,远超竞争对手。美团点评外卖业务强大的地推团队和线上流量,再加上持续的补贴所锻造的市场优势地位,已给竞争对手造成了强大压力。竞争对手若想拿到美团点评外卖业务当前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拿出美团点评外卖取得当前这一市场地位所付出成本的十倍乃至于百倍。美团点评已开始构建超级平台,通过酒旅等业务对占优势的外卖市场地位进行变现了,对手还在市场份额这个层面进行追赶。美团点评目前的亏损额度正在收窄,2018年四季度收窄到了18.6亿元,2019年如能在外卖业务上加大补贴力度,将主营业务保持适度亏损,必将给竞争对手造成更大压力。

 

美团点评目前除了在外卖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力度外,要期待的是下一个到店及酒旅业务,因为美团点评正在做的是一个以Food为引擎的超级平台,这个平台上是可以衍生出更多如酒旅一般利润丰厚的其他业务的,只是还需要等待市场时机的出现。互联网整体增长动力不足时,大家都去开发存量市场,优化业务效率,探索商业化途径和降低成本,可一旦时机出现,也并不是谁都具备压出去打的能力,除非身后有强大平台的支持与辅助。美团点评构建的这个吃喝玩乐性一体化超级平台,具备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更具备将机会落地变为现实的能力,这是美团点评在财报之外的隐形资本,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总体而言,美团点评的2018年财报喜大于忧,亮点多于困难。外卖的市场份额高了之后,基数就大了,还想像小基数时一样的狂暴增长也不太可能,只要能掌握市场主动就没问题。酒旅和到店业务利润丰厚,因此增速并不算太快,但却用实践证明了美团点评超级平台战略的可行性,未来还会有更多新业务复制其成功。新业务增速惊人,亏损也惊人,但出行业务毕竟是第一年运营,第二年经过相应的调整会回到正轨的,如果能大幅削减亏损的同时还能保证业务规模膨胀,美团点评就可以有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投入到外卖市场和新业务上去,把超级平台做大。

 

有了这个吃喝玩乐行一体化的超级平台,美团点评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用户在这个超级平台上进行自由流动,遇到机会就能在某个消费业务上进行聚集,最终成就新的商业模式。应该说,美团点评的这个超级平台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只要碰上合适的市场机会,这个超级平台就会爆发,这个平台将是美团点评未来最大的资产,也会是带动美团点评不断更上层楼的引领力量。

作者 葛甲

智能电视将成AI×IoT控制中枢,TCL再迎风口

3月12日,一年一度的TCL春季发布会在上海举办,TCL除了展示旗舰新品电视X10 QLED 8KTV、X10冰箱、X10洗衣机、T睿智能双温区客厅空调等产品外,还发布了包括高端子品牌XESS的“仙女三件套”智能V脸射频美容仪、魔颜智能美妆镜、光波双净智能牙刷等在内的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甚至包含了T-Lodge、T-Park在内的。整个发布会有着很浓重的智能科技风,从产品线的布局来看,TCL已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向智能科技赛道。

本次春季发布会,TCL提出了“AI×IoT”的概念,并展示了完整的4T场景化产品矩阵,从消费级智能硬件产品,到大型空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完全可以被视作其进军“AI×IoT”阶段性成果展示,而TCL的强势产品——电视也被赋予了全新定位。

智能电视新风口:物联网可视化核心入口

5G脚步渐行渐近之后,市场对于高清智能电视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重估,发现在5G网络环境下,原本制约智能电视功能发挥的一些因素将不复存在,更快的网络速度之下,“AI×IoT”的大爆发将是短期内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智能电视也将成为“AI×IoT”的天然可视化入口,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点,从近期高清智能电视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以得到印证,TCL是这股热潮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电视作为家庭中占据核心优势位置的电器,其地位在过去几年受到一些挑战。手机的便携、快速、灵活等特点,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最常用硬件,也曾有观点认为手机是未来AI和IoT的入口,因其足够高频,用户习惯容易过渡等。但手机相对于电视的弱点在于,没有大屏显示方面的优势,在语音交互也存在短板,并不适合用来对复杂的“AI×IoT”数据流进行控制,在这方面智能电视却反而拥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手机的集成度非常高,除了不可能拥有太大的屏幕给用户带来更直观的体验外,其语音交互的效能也是有限的。

设想一下,用手机触屏来对家庭中的数种不同电器进行控制时,操作的难度会有多么大,需要不停地在应用间进入退出,操作成本非常高。但在电视大屏上,完全可以通过分屏的方式对不同设备进行同时控制,让用户在一目了然间做出最佳操作决策。

触屏之外的语音交互问题更大,效果好坏不仅在于语音引擎核算法等这些软件层面,更多还要依赖硬件对语音的接收和输出。手机作为高集成度的设备,不太可能将资源更多用在声音硬件方面,但对集成度要求没那么高的电视则不然,完全可以在电视上安装更好的声音硬件设备,实现最佳的语音交互体验。

手机是否能够成为智能世界的唯一控制入口,这一观点众说纷纭。但当下和未来一段可见的时间内,电视仍是比手机更为合适的客厅入口。

风起之前,TCL已然引领显示行业

5G到来之后的可见场景是,用户的在客厅中任何角落与电视的语音交互几乎没有延迟,指令能够得到迅速执行。而由网速提升给智能电视本身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是显著的,高清画质的优势将会被充分发挥出来,在给用户带来极致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倾向于在电视上进行一切操作。TCL占据了电视这个阵地,不能说是风来了随之起舞,因为在风起之前,TCL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首先是显示技术,这是TCL成功的基石。目前华星光电和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已拥有显示技术和材料PCT专利授权7714件,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作为业内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已成功利用印刷技术和工艺完成了31吋OLED和5吋量子点(QLED)显示样机;承担的国家“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引领着国内印刷式OLED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公司自主IP的蒸镀式OLED材料已开始向客户送样,电致发光的QLED材料开发近期在材料效率和寿命上都取得重要突破。TCL的柔性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QLDE显示技术等在业内都是“独步江湖”。今年春季发布会TCL推出的X10 QLED 8K TV就采用了8K极清显示技术,屏幕高达3318万级像素,4倍于4K电视的清晰度,网速不成问题之后,其特性将进一步被发挥出来。

既然电视会作为AI×IoT的入口,那么其含义将不仅仅是一个入口那么简单,唯有熟悉并亲身参与整个智能科技产业链,才能够当好这个入口。

 “AI×IoT”时代来临:创造指数级丰富场景

TCL这几年一直在智能硬件方面抓紧布局,本次春季发布会发布的一系列硬件产品,包括对4T的布局,即T-Life、T-Home、T-lodge、T-Park,其中包含的一系列智能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门铃、智能网关、智能门禁、智能无线传感器等等,本身就是未来IoT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TCL能够一口气发布如此多的智能终端产品,可见其对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布局已然成熟。

显示和IoT方面的布局,还不是TCL参与未来的全部,在AI方面的进展也是值得注意的。TCL推出了自研的“全场景AI”系统,通过AI交互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与内容服务整合,让智能终端产品相互融合。全场景AI是TCL在AI各方面的支撑,即为“全能AI赋能,全员AI交互、全时AI响应,以及全屋AI融合”,能在IoT的共同作用下,把用户需求、IoT设备功能和AI能力三者相互组合,创造指数级增长的丰富场景。

本次春季发布会,TCL展示了新品旗舰电视X10 QLED 8K TV和C3、C66、C68、P8等广受市场欢迎的智能电视。音画品质、工业设计水平以及内容服务已然立于行业巅峰。不过TCL智能电视作为入口,内置的人工智能“小T”,已然不仅仅是一台电视,而是一个生活全场景陪伴的智能管家。无论电视开机或待机,小T都始终待命,及时获取和执行用户指令,与全屋智能硬件联动,为用户开启美好生活。

5G大潮将来,智能生活的脚步越来近。如今的TCL身上已逐步摘掉传统家电的“标签”,展现了智能科技企业的特征。只有像TCL这样坚决拥抱智能化,在大潮来临之前进行快速转身,方能在未来立于浪潮之巅。

作者 葛甲

张近东两会建议完善绿色包装回收体系 积极响应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各行业朝向绿色道路发展的重要性。很快,“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主力军们便积极响应了起来。

 

3月6日,菜鸟推出中国快递“绿皮书”,发起“多方共治、快递更绿”的倡议;苏宁物流发布包裹“绿皮书”,亮出“以共享快递盒为代表的一系列绿色循环产品一年节约下来的胶带可以绕地球3.74圈”的成绩单。

 

不仅如此,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更是将绿色物流的建议带上了两会。张近东今年提出的5个建议中,这条关于发展绿色物流的内容,引发普遍关注。张近东建议尽快制定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完善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在制度层面推进国家标准建立;联合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共同设立包装回收点;发展绿色小区、绿色校园;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等,并建议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

 

(张近东今年两会再度聚焦绿色物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快递行业的环保与资源效率问题已越发受到各方关注。用户收到快递后,通常会将拆开后的包装盒当做生活垃圾丢弃,并不会考虑其中的环境成本问题。快递中大量使用的塑料袋、胶带等不可回收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事实上,将每个用户丢弃的包装垃圾相加之后,会得到非常惊人的数字,而目前处理这些垃圾所支付的成本,则难以计量。

以2017年为例,这一年整个快递业消耗塑料袋147亿个、包装箱86亿个、胶带3.3亿卷,编织袋30亿条,占去了生活垃圾增量的90%以上,其中仅有20%不到的包装被回收,其余都进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加大了城市运转的负担,对环境保护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而到了2018年国内总快递量为500亿个包裹,同比增长26.6%,2019年全国的总包裹量预计将增长到600亿个。越来越多的包裹背后,潜藏着堆积如山的包装垃圾,这对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不能算是一件小事。

 

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亟需解决的资源消耗和环保问题,正越来越得到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由物流方提供绿色环保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由国家出面制定绿色物流的一些行业标准等。

(图:苏宁致力于全链路绿色物流解决方案的探索)

 

苏宁是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企业,苏宁物流是快递市场上的主力参与者,每年包裹吞吐量相当庞大,苏宁的主动发声将引领行业和社会的思考。张近东能够主动提出绿色物流的建议,克服了企业成本的难题,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值得举双手点赞。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张近东以“两会建议+企业实践”与之相呼应,真切体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有的作为。

 

国内经营快递业务的主要企业有顺丰、菜鸟、京东、苏宁、通达系等,各自都在绿色物流方面有一定布局。顺丰推广自己的“丰·BOX”环保包装袋,还积极上门回收;菜鸟则是提出一些远景,要在某个年份之前全面使用环保包装,覆盖多少个城市等。

 

苏宁在这方面的探索则更为全面与立体。2017年,苏宁先后发布了仅重50克的2.0版共享快递盒和全行业可节约3.3亿卷胶带的“零胶纸箱”,随后推广至1000个品牌,建立绿色产业联盟。当年的“年终大赏”上张近东透露:苏宁已投放5万多个共享快递盒,仅仅双十一期间循环使用共计超过83万次。引领全国性电商环保浪潮的共享快递盒,摘下苏宁突出贡献奖。2018年,苏宁以共享快递盒为代表的的绿色循环产品累计投放1亿次,节约的胶带可以绕地球3.74圈。

 

 (图:苏宁物流推出的绿色零胶纸箱)

 

2018年,苏宁推出了绿色物流全链路解决方案“青城计划”,首站落地椰城“海口”,将诸如电子面单、瘦身面单、减宽胶带、3D装箱算法等绿色包装产品和技术“装”进更多的包裹,预计2020年将完成在全国100个城市的落地;仓储也要有节能降耗提效作用,2020年前建立20座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武装的智能绿仓;就连快递用的车辆也要变为绿色的新能源车,未来3年将在物流运输环节中投放10000辆新能源车。在末端方面,覆盖全国超20000个社区的苏宁小店提供修电器、收发快递等配套服务,苏宁准备利用苏宁小店作为绿色包装的线下回收平台。苏宁在绿色包装方面的布局,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其理念和作为已走在行业前端。

 (苏宁共享快递盒等绿色包装产品如今已经在消费者端大范围推广)

 

苏宁坚持“智慧零售服务美好生活”的理念,张近东的两会建议也同样是基于这一核心根本。零售智能化便利了人的生活,使得社会运转效率大增,但绿色环保问题是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苏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合到企业发展中,为行业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生态环境添砖加瓦,更能体现出苏宁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与作为。

 

本次张近东提出的建议还包括在绿色物流的发展方面建立国家标准、奖惩机制、为企业减负、设立线下网点等,这些举措将从苏宁物流开始,由点及面,引领全行业的环保升级,带领绿色包装产业快速向前发展。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苏宁将绿色环保事业做到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需求与期待,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换代,只有承担起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方能持续屹立于浪潮之巅。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