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一句话,给苏宁投资者吃了定心丸

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南京考察苏宁控股集团,并在考察过程中对苏宁智慧零售的发展模式给与了肯定。总理认为,苏宁的成功转型证明,网购与线下零售非但不会不相融,反而会相互带动、相互支撑。希望已走在云端的苏宁能够更好运用云平台,彻底打通生产、销售和物流环节,要像孙悟空一样,既能腾“云”驾雾,又可“钻”进消费者心里。

 

总理到访苏宁的消息,在资本市场上呈现积极反应。当天苏宁易购股价较前一日上涨0.56%,而在此前总理考察过的多家上市公司,当天股价都有良好表现,利好效应明显。11月30日,苏宁易购报收10.69元,市盈率仅为12.2倍,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处于严重被低估状态。总理对苏宁成功转型的认可,日后或将在资本市场上引起更大的正面效应。

 

苏宁在过去是传统零售巨头,在全国雇佣了20余万员工,广设店铺,也曾受到互联网浪潮的挑战。不过苏宁是传统零售中转型最早,步伐最坚定,取得成果最丰硕的一家。面对挑战,苏宁并没有在逆境中迷失自我、一蹶不振,而是顺应市场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启转型大业。从最初的互联网化,到后来的供应链优化、物流再造,直至目前的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过去十年苏宁一直在耐心尝试、大胆试错,最终找到了转型的正确方向。

 

传统零售业固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商业模式过于传统、各个环节高度依赖密集的人力、用户体验不佳等,体现在前台就是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要用高昂的代价来换取糟糕的服务。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善零售环节的效率和服务,是苏宁这么多年转型探索沉淀下来的核心要义,而这也正是苏宁智慧零售大战略一经推出就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根本所在。苏宁的转型并不是想将自身改造为只赚轻松钱的纯互联网公司,而是要善加利用技术手段来改造自身庞大的商业体系,使其更有效率,服务体验更好,成本更低。

 

从苏宁智慧零售转型得到总理认可这件事来看,苏宁选择的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其转型成效也有普遍的社会共识。不过,将一个包含了20多万员工的企业进行成功转型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坚持到底,厚积薄发方可成功。作为传统零售行业中,转型最彻底且成绩最为突出的苏宁,其转型成绩得到总理的认可意义重大。在转型问题上,行业中的先行者都要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没有各方的肯定和支持,遭遇一些挫折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总理对苏宁的肯定,对鼓舞市场信心是有重要意义的,也更加坚定了苏宁在智慧零售转型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与信心。

 

近期中央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国家肯定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重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没有改变,并表示要出台更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苏宁是全国第二大民营企业,也是民营企业中转型升级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也会使得苏宁从中享受更多的红利。从转型意义上来看,将一个20万人的企业“升级”成一个更有科技含量、更能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其意义也远比直接创建一个这样的企业要大。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产业还较为传统,苏宁的转型成功将给整个行业乃至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启示与示范作用。

 

苏宁三季度财报显示,1-9月苏宁易购营业收入达 1729.70亿元,同比增长31.15%;实现商品销售规模为2348.83亿元,同比增长41.91%。前三季度,苏宁易购归母净利润为61.27亿元,同比增长812.11%。与下半年电商行业略显低迷的业绩相比,苏宁易购收入增长速度已超过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这样的业绩增速堪称靓丽。如果考虑到苏宁转型成果在未来几年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效应,那么此时就已不该将其按传统零售企业进行估值了。苏宁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收获“丰收”的喜悦。

作者 葛甲

优信三季度财报,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以追赶规模效应

11月20日,国内最大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发布了2018年三季度财报,总营收8.6亿元同比增长59.6%,二手车成交量22.13万,同比增长19.7%,成交金额144.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来自2C业务的营收达6.1亿元,同比增长108.7%。截至三季度,优信手持现金及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定存及应收账款等合计高达45亿元。优信下季度业绩指引为10亿元以上,仍保持强劲增长的预期。

 

本财季优信在保持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净亏损为5.94亿元,主要原因是由于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少所致,而随着优信上市成功后优先股被转换为普通股,这一原因将不会再持续发挥作用。来自优信主营业务的亏损,实际上是逐步收窄的。这一判断主要依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市场营销费用已从去年占营收100%的比例下降为今年二季度的91.6%,三季度的87.5%,营收规模扩大但成本下降,边际效应开始出现。根据华尔街业内人士分析,优信四季度亏损额度将较三季度环比下降50%以上。

 

另一个原因,则是优信多年来持续投入的超级供应链建设,已到了产出规模效应的时间节点。二手车能够实现稳步健康发展,供应链是一个关键因素,但在这方面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经营方能产出效益。超级供应链是优信在二手车行业内首个推出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从车源发现的规模化,到车辆展示的透明化,再到车辆交付形式的标准化及售后服务的规范化,是一个高效而专业的标准化闭环服务体系。目前优信已建立起完善的全国联保服务,与上千家修理厂达成合作,可供用户快速获得车辆服务,在车辆手续办理方面的效率也是领先同行业的。

 

超级供应链的构成不仅仅包括车,更将与车有关的多种落地服务也囊括了进去,而这些积极因素的聚集,恰恰是在前端促成交易的关键。因为制约二手车交易成功的因素很多,手续、过户、检测、车金融、理赔、维修等等,而将阻碍交易实施的任意一个环节去除,都是需要经过耐心的经营和持续投入的,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例如,针对传统二手车交易的不透明性,优信开发了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透明化车辆展示系统,提升了交易的透明度,而这对于消费决策的达成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此外,超级供应链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二手车交易标准化平台,将交易环节拆解之后进行标准化改造,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交易效率和降低成本。交易环节的标准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引导机器介入,进而成本也就越低。以往二手车交易中经常出现的纠纷和摩擦,也将在交易环节标准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下大量减少,用户体验和美誉度也会持续上升。而随着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效益产出和成本降低也会成为常态,超级供应链的规模化效应自然也就会出现了,这一效应在本次优信财报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2C业务在优信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中一直增长强劲,即是超级供应链发挥效应的一个明证。今年二季度优信2C业务交易车辆9.6万辆,同比提升 50.4%,三季度2C业务则交易车辆12.9万同比增长53.2%;二季度优信车贷服务促成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83.3%,三季度车贷服务则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96.4%。在车市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优信实现了如此快速的业务增长,没有一个过硬的长期能力在后台进行支撑是不行的,而这个能力就是优信的超级供应链。这一能力有助于规模效应的聚集,而规模效应反过来也会对其进行支持。

 

截至目前,优信平台上可供用户选择的车源达到29万辆,做到了全国与本地的联通,消费者选购时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很方便地购买到所有可迁入本地的车源,并能享受包括“最高赔付上限车价100%”、“全车15大系统保修”、“全国联保”以及“三天无理由退车”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应该说,在二手车交易中的各个环节,优信都在致力于进行持续优化,或建立机制、或实施技术创新,以改善一切阻碍二手车成功交易的因素。

 

二手车本是个供给与需求不太容易同步聚集的行业,传统二手车多处在零敲碎打的状态,而这一特点并不易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优信在供应链一端率先锻造发现大规模车源的能力,同时在另一端不断改善交易服务体验,从推出图文检测报告到首创视频验车,再到VR全景看车服务,对C端的交易服务环节进行了透明化改造,B端和C端的同步提升,使得优信不断提升自身在二手车交易中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优信在交易基础设施方面的打造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方面,明显是要把二手车交易的盘子做大,并不满足于只是在现有份额中讨生活。对二手车各业务环节的耐心打磨和培育是耗时耗力耗费金钱的,这些投入的未来产出将不会从目前这一年几十万辆车中来,而是会从一个更大的数字中得以实现。这原本就是一个规模效应问题,超级供应链可以服务每年几十万辆车,也能服务于每年几百万辆车,但是成本投入却会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出现边际递减,优信的未来收益也将由此而生。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二手车交易1029万辆,这是个非常大且仍在蓬勃上升的市场,发展潜力广阔。而从优信目前的状况来看,单季度50%以上的增长,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间,只要这一增速不至于在短期内终止,通过规模效应实现规模收益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二手车市场升温,限迁令取消等行业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改善,通过改善供应链打出来的优信将不可避免将目前的超级供应链升级为全国性的供应网络,成为二手车在全国自由流通的一个高效管道,甚至由此打造新的行业标准,给二手车行业带来真正脱胎换骨的改变。

作者 葛甲

京东三季度财报,大步向零售基础服务供应商迈进

11月19日美股盘前,京东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该季度京东GMV实现394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大增40%。京东第三季度净收入为10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服务净收入为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49.4%。京东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200%创单季利润总额新高。在进行持续高额研发投入的背景下,京东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盈利。

 

在本季度财报截止日前,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第三方平台约有20万个签约商家;京东PlUS已拥有超过1000万的会员,是国内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付费会员数。此外,京东占优势的物流网络运营着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达1190万平米。这一切,都是在京东技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96%的情况下实现的。

 

今年三季度京东在净利润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由于服务的不断完善,京东商城在商品销售这件事上做出了更多的溢出价值,能够在不影响收入增速的情况下对销售业务实现更好的货币化,实现更多的利润。目前,京东核心的商城业务经营利润率已从2015年的0.1%提升到了本季度的2.2%,且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和潜力,预计未来京东的净利润状况将呈现一个上升的曲线。

 

此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京东的收入结构正在快速优化,已不单纯依靠出售商品来获得收入了,且这种优化仍处于起点状态,上升潜力还远没有到耗尽的时候。目前京东物流、文旅、大健康、大客户、全球购、汽车、房产等服务业务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三季度达到了将近50%的增速。这类业务对于京东这种靠零售常年赚取微薄利润的零售平台来说,利润率可以说是非常高了。京东这两年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大举投入,其中一个目的也正是为了发展这些脱胎于零售业务的服务业务,目前这一块正如预期中狂飙突进。

 

京东目前的发展方向是,零售+零售基础设施,即在发展2C的零售业务的同时,加速发展2B的零售基础设施业务。零售基础设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京东打造多年的智能供应链。京东本身在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就是电商行业内最高效的,自身又坚持质量发展理念,多年来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品控体系,而智能供应链则是在本已十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之上,进一步对成本下限和成本上限所做的一个突破,是能够决定京东未来的一个方向。

 

社交电商崛起之后巨头入局,京东也不例外,京东在本季度财报中首次披露了社交电商业务的情况,京东拼购仅在8月带来的新用户数量就已比1月增长了14倍,占到了当月京东全渠道新用户数量的28%。今年双十一期间,通过京东小程序实现的购物金额是去年同期的36倍。不过,增长数据并非社交电商绝对重点,电商平台能否进行有效下沉,将中国的基层消费者进行全面覆盖才是最终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绝不是单单靠社交关系链,也不是单单靠供应链,而是一个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个当下在零售行业已很少被提及的概念是C2B,即从消费者到企业,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电商作为那个中间环节,要做的是将消费者和企业这两端进行一个很好的动员和协调,目前具备这一能力的电商企业还未出现。但从京东要发展零售基础设施的方向来看,京东未来很有可能会是最早实现这一设想的零售企业。今年618期间,奥克斯、松下等100多个厂商在618期间还为京东开辟专用生产线以保证京东供货,货品范围覆盖了大家电、小家电、数码产品、化妆品,甚至还有宠物食品,这是传统商业中从未见过的奇景。

 

京东的用户大数据,也在不断地为生产环节提供参考,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应该说,京东在C和B两端的经营都很有章法,是电商企业中少有的既懂用户又懂企业的电商平台。从京东社交电商的“工厂直供+单品特卖”模式来看,京东有能力把商品从厂商手里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减少成本,将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生产能力进行完美对接以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且这两种能力还会在技术研发投入的加持下表现得越来越好,最终发挥出零售基础设施的真正效用。

 

在做好零售的基础上,京东大步迈向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的举措还不止体现在智能供应链和物流配送方面,更有售后服务、大数据服务、智能客服等大量落地应用。京东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NeuHub,可对外提供图像审核、情感分析、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接口,为外界提供服务。今年双十一期间,基于NeuHub平台的情感分析能力,京东智能客服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过1630万次服务,其中90%的问题都能由智能客服独立解决,日均接待量较今年618期间增长了72%。

 

京东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研发,正在源源不断为零售基础设施提供能力输出,并在零售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当技术应用成熟到一定程度,在应用对象上也就不分彼此了,也许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家会来使用京东的物流和供应链,甚至使用京东的智能客服,用数据平台来进行更好的销售。今年双十一期间,面向零售店运营的全链路数据平台——“祖冲之”,有效帮助曲美京东之家日均销售额提升53%,客户整体进店量比以往高出30%至35%。京东作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已然显现。

作者 葛甲

苏宁物流双十一展现实力,苏宁智慧零售战略核心

今年双十一隆重落幕,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订单同比增长了132%,其中小订单增长超过10倍,拼单数突破8000万单。线下门店在苏宁易购的商业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次双十一时苏宁易购直营门店已达2400家,销售同比增幅达84%,苏宁易购零售云门店为1666家,销售同比增长3308%,共计超过5000万人在双十一期间进入门店购物,苏宁小店也为超过500万人提供了社区内的邻里服务。

 

亮眼的销售业绩之下,是对苏宁物流体系的考验。苏宁易购分布在全国的超过20万仓储、分拨和配送人员双十一期间行动起来投入战斗,在促销正式开始一小时内,50个城市就收到了苏宁物流派出的首单。在双十一开始后7小时,苏宁物流拣选的小件包裹量就已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而大件商品的拣选则用了6小时就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由于双十一恰逢周末,火箭哥接到的送货上楼和送装一体需求急剧攀升,为用户代扔垃圾的服务也成倍增长。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商业零售实体,在当前新零售的背景下都绕不开物流这个基础设施,而物流配送是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也成为普遍共识。苏宁物流起于28年前,由于苏宁早期以经营电器为主,而电器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配送和装配服务能力,因此苏宁物流的发展几乎与苏宁主营零售业务同步,这一点与很多其他线下零售企业有显著不同。苏宁原本就在物流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能力,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苏宁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则更显得有着相当大的前瞻性了。

 

苏宁物流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心放在了数据化、无人化、自动化之上,投资建设了一系列极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如2016年双十一投入使用的苏宁云仓,苏宁第五代智能物流基地。苏宁云仓优化了土地使用效率,对货物码放、排列等作业都实现了标准化和自动化操作,并使用了胜斐迩旋转系统(SCS)进行智能拣选,是一个效率极高的仓库。其他如物流机器人AVG、无人重卡、无人配送车等科技产品,也都逐步运用在作业流程之中。苏宁物流目前已完成了全流程无人化布局,实现了无人物流技术应用的闭环。

 

如今的苏宁物流已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网络,截止今年8月底已建成总面积799万平米的仓储及物流配送设施,在全国拥有快递网点25894个,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2个地级城市和2910个区县城市。随着苏宁选择了智慧零售的大方向,苏宁物流也在这几年逐渐完成了数字化和智慧化改造,以适应新发展形势的需求。苏宁的物流体系目前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可将能力输出到第三方商户,今年以来实现了70%以上的成长,本次双十一也迎来了又一次能力扩充的机会,服务能力也将在这次紧张的大促中进一步完善。

 

苏宁物流在大件商品配送时效方面是长期领先行业的,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而在今年双十一当天,苏宁则物流在全国97%的区域实现时效领先,其余3%的区域则与行业时效持平。20万的物流配送队伍有序高效运作,苏宁火箭哥在11日当天18点之前就已达到配送总里程100万公里。苏宁物流推出的秒达服务,在订单生成之后即与苏宁小店对接进行配送,两者相结合后平均配送时间仅为18分钟,实现了物流配送效率上的极大优化,苏宁易购的线下店面发挥出强大的效率优势。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苏宁物流也不忘社会责任,力图将商业模式持续改造得更为绿色、健康和可持续。今年双十一之前,苏宁在海口启动了绿色物流共享行动“青城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发展绿色仓储、绿色包桌、绿色配送、绿色末端,减少包装耗材上的浪费和由此带来的污染,还物流配送以绿色可循环发展的本来面目。苏宁物流先期推出的“共享快递盒”100万个,目前已累计使用上亿次,平均每个快递盒使用100次以上,而今年双十一苏宁物流也在海口对共享快递盒和无中纸面单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并将共享快递盒回收站落地苏宁小店。

 

苏宁物流计划到2020年建成20座以上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武装的智慧型绿仓,并将绿色包装规模化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投放超过20亿个绿色循环包装产品。新能源车将是苏宁物流下一个应用重点,未来将投放10000两新能源车,以达到逐步取代燃油车的目的。一些绿色节能环保措施,在社会个体中的推广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这需要意识与行动的同步到位,但在苏宁易购这样庞大而集中的商业体系中,则完全可以通过集约化运营打造为环境减少负担的目的,苏宁物流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是主动而自觉的。

 

物流配送是零售企业赢得未来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物流方面做长期持续性的投入与建设,可以让零售企业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都需要以物流配送为依托来开展,传统商业那种等客上门,商品自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电子商务大量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从而导致不佳的用户体验,也使得企业对于自建物流配送有了更多的依据。苏宁易购过去几年选择了智慧零售作为发展的大方向,在技术的加持下零售环节效率一直在显著提升,物流配送作为智慧零售的重要环节,自然也会被放在一个优先发展的位置,苏宁物流竞争力和能力的持续提升,与苏宁易购智慧零售大战略是相向而行的。

 

今年的苏宁易购双十一,对于苏宁物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也是对其能力的一次检阅,是其面向未来进行布局的一次可视化审视。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革的当下,线上和线下已合二为一,消费者从何处购物已不重要,核心用户体验也将从购买环节转移到服务环节,而服务环节的重头戏则在物流配送。应该说,苏宁物流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苏宁易购的用户体验,也会直接影响到苏宁易购智慧零售的推进速度。将苏宁物流的发展置于优先位置,会是苏宁智慧零售战略的核心。

作者 葛甲

趣头条上市后首份财报,下沉市场流量巨头身影渐显

趣头条于本月12日公布了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今年第三季度趣头条实现营收9.773亿元,同比增长520.3%;净亏损为10.334亿元;三季度趣头条日均活跃用户为2130万人,同比增长229.0%,环比增长69.1%。日活用户平均日花费时间55.9分钟,同比增长64.4%,环比增长18.9%。

 

趣头条本季度在营收实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亏损扩大,不过要考虑到该季度10.334亿元的亏损中,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在当季入账了高达7.3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此笔成本在三季度一次性计提,之后在四季度就不会出现了,情况就显得不那么糟糕了。该季度趣头条的营收成本为1.538亿元,其中主要来自内容采购成本的增长以及内容员工数量的增长,这意味趣头条正在持续加强内容方面的投入,而这部分的成本目前来看只占小头。销售与营销方面趣头条在本季度的支出为10.45亿元,这意味着趣头条正在对商业化进行大量投入。

 

除了财务数据之外,较为可喜的数据来自于业务数据,本季度趣头条的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两倍多,用户使用时长行业领先,用户登录率高达95%。趣头条的运营模式在当前市场上较为独特,其采用了游戏化的积分运营机制,使得趣头条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在两年多时间崛起,这在流量和用户获取成本日益昂贵的移动互联网上,实属是一个难得的案例。

 

趣头条从上线之后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化营收并将其持续进行放大,2016年上线当年趣头条营收为5795万元;2017年营收5.2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7.2亿元;2018年三季度营收9.773亿元。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在于,趣头条独特的运营模式已经过实践检验为有效,其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可以被感知的,之所以要在销售与营销方面不计亏损进行大举投入,正是要在高增速的基础上加速构建商业化体系的努力。趣头条的高速增长能继续保持下去,则目前所投入的成本将迎来边际效应而出现递减。当前趣头条对高增速有确定的预期,因此敢于投入。

 

趣头条做的是移动流量的增量市场,巧妙地绕开了BAT等流量集中平台,避免向他们支付高昂的成本,利用积分运营体系将那些从未成为移动用户的人们拉了进来。这些人虽然多分布在三线以下市场,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却未必更低,购买力也未必低下。恰恰相反,这个三线以下的增量市场由于开发难度较高,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其内容、社交、娱乐、电商等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若能有成本较为低廉的方式将这个市场开发出来,其商业潜力将不可小觑。

 

三线以下增量市场的用户生活状态和特点是,工作时间少,工作压力小,业余时间多,喜欢跳广场舞,喜欢养生保健内容等。这个人群是有大量时间的,但移动互联网长期偏向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倾向,使得市面上适合他们的移动服务显得较为稀缺,这中间还有很大的业务潜力空间可供挖掘,问题是首先要构建一个将这部分用户聚集在一起的平台。据腾讯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三线以下市场的用户在在线阅读、在线看视频、在线听音乐以及在线游戏、广播等方面的需求,都高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整体水平。

 

趣头条的积分运营体制,粗浅的理解是用积分奖励体制吸引用户来看内容,深一步的理解则是趣头条省下流量购买的钱用来构建了一套其他内容平台没有的积分体系,或许实际通过积分奖励出去的利益较少,但看内容和分享的同时还能获得收入这一前提,在大部分用户心目中还是会形成一种较为惬意的心理启示。趣头条的用户粘性较强,当前的登陆率高达95%,行业平均水平仅有30%。而就在这套机制的作用下,用户习惯慢慢形成,趣头条的商业模式也将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而逐渐成型。

 

移动互联网目前最难的一件事是开发增量市场,先期进入的公司大多都在存量上难以为继,服务变得越来越高端化,更贴近一二线市场用户的需求。趣头条这种增量市场主力,从根本上还是打开了一片一直存在但却难以接近的蓝海。那些原本缺乏发展动力的移动业务,如阅读、音乐、广播、视频等,将在这片蓝海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从快速增长的活跃用户和装机量来看,趣头条的运营模式是成功的,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如何把商业化做好。

 

今年三季度趣头条拿出10个亿去做商业化,今年拿下25到30亿的营收是没有问题的,这还仅是较为单一的广告收入。如果趣头条未来能提供更多服务,满足更多增量市场的用户需求,那么其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将是一个可预期的未来。不过趣头条也许不必在商业化上太过着急,只对商业模式做多样化开发即可,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在运营模式走通,出现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拿下更多用户和流量,打磨技术系统,将用户体验做到更好,培养用户习惯。

 

增量用户市场开发不易,也是各大流量巨头下一阶段必争之地,趣头条在这中间占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趣头条可通过独特的运营机制低成本获取用户的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商业探索,只要积累到足够的用户和流量,自可通过花样繁多的商业化手段获取更大规模的收入。当前增量市场的状况与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的情况相似,大有可为之势明显,这个市场上或许还有oppo和vivo等其他来自硬件的玩家,但为增量市场提供纯互联网服务的选手,目前并不算多,其长远的优势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 葛甲

不刷单的荣耀靠什么立足?答案并不复杂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落幕,京东和天猫公布了手机最终战报。京东战报显示,荣耀手机获得11月11日0-24点手机品牌销量、手机品牌销售额以及11月1日-11日手机品牌累计销量三项冠军,苹果和小米也进入前三甲;同时荣耀还拿下1日-11日安卓手机累计销售额冠军,小米跟进其后。而天猫战报显示,荣耀在双11品牌销量排行榜上也位居第一位,苹果和小米排名二、三。在双11当天,荣耀在天猫手机品牌销量、京东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均超越苹果,这也是国产品牌在双十一再次胜利。去年京东双十一,荣耀在销量和销售额也超越了苹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天猫对于刷单现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刷单行为。在没有刷单介入的情况下,手机的销售数据得以真实的体现,这一次的双十一堪称史上最严的双十一。

今年双11荣耀登顶并无波折,这意味着荣耀的优势进一步得到稳固,而这与荣耀一直以来的上升趋势是吻合的。据赛诺数据发布的分析,过去9个季度以来,荣耀一直占据互联网手机销售额的第一名。今年1至9月,荣耀手机销售了396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578亿元,其中三季度的销量为1362万台,同比增长了19%,跃居行业第四。此外,海外成为荣耀手机增长最快的市场,今年上半年荣耀海外业务同比增长100%,在总销售额中占比20%。

 

荣耀并不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最早的开拓者,相反是一个入市较晚的品牌,2013年才开始独立运作。彼时市场上传统势力已有“中华酷联”担纲,小米、小辣椒等互联网手机上升势头如日中天,荣耀入市后面对着的是一个异常复杂与残酷的竞争环境。但就在这种困难条件下荣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五年时间做到了互联网手机第一,整体国内手机市场第四的位置,相当令人侧目。荣耀过去五年的不断上升,足为中国企业奋力崛起的一个优秀案例。

 

荣耀的核心成功秘诀:学习与坚持

 

智能手机到底是个技术市场还是个商业市场,这在五年前基本没人能讲得圆满。一个庞大市场高速发展之时,必然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营销风盛行。从荣耀的角度来说,比其他对手更为激进地将营销手段发挥到极致,是一个短期的现实选择,但从长期来看,过度营销对品牌是有危害的,因此荣耀选择了另一条进击之路,在去芜存菁、努力进取的同时,对正确的理念进行不懈的坚持。

 

新进者荣耀不擅长营销,但却可以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各种营销手段。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荣耀具备较强的自我纠错能力,能在学习中分辨哪些是值得学的,哪些是需要抛弃的。互联网手机风潮正盛时给人一种错觉,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必去提升什么技术和品质,只要把营销搞好就可以了,甚至不择手段用伤害用户的方式达到销售目的也没关系,因为用户是健忘的。荣耀在自己的营销中,保留了更多诚意,别管是让利回馈用户还是节日促销,都以让用户拿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为核心,而非实施花样翻新的套路,用虚假的承诺引用户上钩。

 

长期对产品技术和品质的坚持,是荣耀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都未曾动摇过的事情。市场可以在一时间注重营销噱头并表现出对技术和品质的冷落,但不可能长期如此。一时间的营销噱头也许在短期内效果极佳,但支撑长期增长的仍然还是要回到产品技术和品质上来。如果在营销上投入精力和资源过多,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依赖,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只能在短期内奏效的能力,长期竞争力的培养和积累,只能是靠技术和品质。荣耀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将产品技术和品质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来坚持,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

 

荣耀的关键战略控制:品质、技术和创新

 

2015年5月28日,荣耀在深圳集中销毁12845台成品手机,再加上此前销毁的4462台手机,前后共计销毁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产品。这次产品的销毁并非由于产品不合格,而是由于运输过程中汽车出现罕见的轮胎起火事故,导致运输的部分手机受到影响。该批次产品经检验后良品率高达98.6%,不良率仅有1.4%,但为了全面消除隐患,且防止元器件再度流入市场和造成污染,荣耀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手机行业的唯一一例主动销毁事件。荣耀在品质方面的坚持,不只是说着玩的,而这一举动也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荣耀最新款的手机中,搭载了可比肩高通芯片的麒麟980,还有能使手机在玩游戏时更加流畅的软硬协同图形加速技术GPU Turbo,更有担当智能助手角色的智慧生命体YOYO等。对于这些已完全可被外界定义为“黑科技”的东西,荣耀却从未将其称之为黑科技。荣耀是行业内最早提出AI手机概念的公司,也是AI手机的大力推动者,从令人惊艳的Magic手机再到在德国引起热潮的Magic 2,无不对外传递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未来感。而荣耀在AI手机上的探索也有章有法,先从硬件开始,再到操作系统,如今已延伸到应用领域,AI手机在荣耀这里并不是个噱头,而是长期战略。

 

从发布全球首个7英寸跨界平板手机荣耀X1,到推出全球首款八核4G手机荣耀6,再到推出首款平行双摄的荣耀6Plus直接向苹果发起挑战,率先与腾讯和爱奇艺等互联网厂商合作等等,再到将一代又一代的麒麟芯片率先搭载到荣耀手机中去,并借助芯片等硬件的优势不断挖掘性能优化潜力,为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出色的产品,荣耀的技术创新之路可以说是越走越顺。如今的荣耀产品已行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地区市场斩获第一的位置,而这已不是营销做得好能解释的现象了。品质、技术和创新是荣耀的立足之本,过去五年荣耀从未松懈。

 

荣耀的发展观:有所为有所不为

 

荣耀在市场开拓上是做了非常多创新和突破的,将品牌宣言定为“勇敢做自己”,举办荣耀“找抽节”,荣耀狂欢节,积极参加618和双11大促活动,携手咪咕音乐邀请张靓颖等个性举办10城市巡演,联手北京电影学院发起荣耀新力量影像大赛,支持中国极限马拉松第一人陈盆滨锐意挑战南极100公里极限跑,建立上千家线下门店,潮玩体验馆等等,这其中有很多举措对荣耀而言具有突破性,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出的决策,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魄力。在市场开拓方面做出这么多的创新之后,荣耀进一步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成为有个性,有调性的年轻人流行品牌。

 

在树立年轻市场的品牌形象,国内市场一路高歌之时,荣耀在发展上的一条暗线也在默默成长,而这就是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的国际化战略。荣耀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性品牌,而非瞄准几个国内对手,因此荣耀产品从一开始也都是销往国际的。第二届荣耀狂欢节覆盖了18个国家和地区,32亿人口,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如今,荣耀手机已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了同比150%的增长,国际业务在总业务中占比高达20%,明年计划达到25%到30%。荣耀的海外战略被荣耀总裁赵明描述为,“起步即是高潮”,此言不虚。

 

在积极作为的状况下,荣耀也有很多有所不为的方面,不刷单是荣耀一直以来坚持去做的一件事。手机行业的营销热度有些过头,会有一些厂商为了营造好的势头而清新刷单,以便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竞争条件。荣耀对于产品、创新、服务方面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靠刷单获取短期利益的渴望,因此荣耀过去几年在内部建立了严格的不刷单机制,有专门的内控机制流程来规范这一行为。说到底,选择这条路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荣耀自身在业务上的底气和信心,坚信可以通过光明正大的竞争来获得市场地位,不相信靠着小聪明和歪门邪道也能在市场上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荣耀不刷单也能拿下冠军,对于手机行业的良性发展有这个高度的示范意义,足以为行业做出表率。

作者 葛甲

不走寻常路 易车怎么玩转连续6年的11.11购车狂欢节?

今年的汽车市场情况不佳,客气点说是增速放缓,实在点说是很多厂商的销售出现下滑。车市面临着极大的业绩压力,一些新形式的汽车销售及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就成为年底汽车销售力挽狂澜的一大希望。汽车行业的双十一,从2013年由易车在行业内推出之后,举办至今已有6年。在刚刚结束的2018易车11•11购车狂欢节,易车再度刷新自我,聚人气,做连接,集购车专业、优惠福利和趣味玩乐于一体,和用户一起玩得有声有色。

线上线下新连接 跟用户互动起来

先来直观看看易车是怎么把购车节信息,以新连接的方式push到广大用户,并和用户建立情感黏度的。

11月3日和4日两天,易车在悠唐购物中心广场举办了“带车‘易’起回家”活动,联合五菱宝骏、奥迪一起做线下优惠购车。除了车辆在现场展示外,还设置了街舞快闪、趣味投影等丰富的互动游戏和半价购车及购车现金补贴抽奖等活动,与此同时还在线上对活动H5页面进行了传播,有效地吸引线上线下超16万用户参与。据易车在11.11购车狂欢节之后的战报数据显示,五菱宝骏稳坐此次购车节用户最受喜爱品牌Top1,SUV车型榜中最畅销的依然是宝骏510。此番宝骏在易车11.11购车狂欢节中的亮眼表现,带车‘易’起回家”的线下活动想来必是对其贡献不少。

此外,在11月10日,另一个购车节重头活动“11•11粉丝购车嘉年华”中,易车自己培养的IP张天旭带领十多位“创易计划”人气IP和数百位粉丝来到豪霆北京顺义赛车场,与经销商和厂商联合举办品牌车展。这次车展除了展示本次购车节的优惠车型外,还由创易计划的IP们为粉丝提供现场咨询、购车指导和试驾服务。现场互动游戏、抽奖等活动丰富,互动气氛热烈,汽车IP们全程通过直播、图文等形式对现场进行了直播。累计超52万用户观看了直播,并同步产出视频、图文等丰富汽车内容,打造了全新的互动购车体验。这也是汽车领域IP与粉丝在线下直接互动购车规模最大的活动,为汽车厂商输出了很好的营销推广效果。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价值高,服务链条长等特点,仅用线上提升交易效率的方式无法吸引到足够用户,实现在线汽车电商的设想。在电子商务增长放缓之际,线下入口的价值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凸显,电商一窝蜂都去做新零售,汽车电商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事实上,汽车是最适合开展新零售活动的品类,之前像易车这样的专业类汽车网站以提供资讯和推荐为主要服务内容,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汽车咨询、体验、营销、服务等领域,在汽车销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一切恰是汽车电商向前发展的正道。

线下汽车门店销售的难点在于获客,等客上门的模式效率相对偏低。而这恰是易车这种线上企业的拿手好戏,在把有意向购车和有潜在意向的人群聚集起来这方面,易车有很多办法可以施展。花样百出的创新营销活动,在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获得更多信息才能下消费决策,而易车本身就是个汽车信息极大丰富的聚合平台,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车型数据等信息,丰富的评测和体验信息也相当齐全,可满足消费者在购车之前做功课的需求。

IP强驱动之下 汽车内容更耐看了

另一方面,购车这件事本身也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消费者需要得到一些汽车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建议,而这类需求在过去是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易车在去年开启实施了“创易计划”,通过资金、商务、运营等手段对汽车圈的IP进行孵化和投资,鼓励现有IP发展壮大,并积极挖掘新生IP成长起来。创易计划之下的汽车IP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也会产出适合各种人群的内容与话题,再通过他们将汽车厂商产品与用户需求连接和匹配起来,达到满足用户汽车专业知识需求和产品营销的效果。

一段汽车IP发布的视频,效果要好于不知道多少销售员背台词般的讲解。因为时代变了,消费者已不满足于照本宣科般的销售话术,更愿意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汽车IP除了能用多样化的形式把事情讲清楚外,还在实际上扮演了厂商和消费者之间连接的纽带,甚至还会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指导和购车服务,像个消费顾问一般从中发挥作用,而这正是商品流通中较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购车与选购快消品完全不同,消费者不会单单因为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而做出消费决策,也不会因为购买方式方便快捷而做出消费决策,没有温度的销售员介绍和讲解,也无法激发出消费者太多购买欲,只有把多种正面优势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易车这套培养汽车IP的机制和体系,可谓是汽车行业上下游的润滑剂,一方面为汽车厂商转化了高质量的专业内容,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有料、有看点、有温度的购车指引。

近年来,易车在“连接用户,提升体验”3.0战略中,正积极用平台、用技术、用产品、用服务等连接汽车产业链上的一切,以期将500万汽车从业者与2亿汽车用户、数亿潜在用户连接在一起。此次11.11购车狂欢节,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丰富活动,将用户聚集在一起,并通过自身的专业内容创作者和专家团队,对用户和厂商进行连接。从单向的内容输出,到通过以内容为抓手与用户、与IP、与厂商进行连接,易车在走稳每一步的同时还求新,实属难得。

作者 葛甲

360安全大脑,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本月6日周鸿祎抵达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久后“老周给丁三石戴表”的图片传遍网络。周鸿祎当晚前来与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喝茶聊天时,以戴着360儿童手表的奇特造型登场,还特地给网易丁磊送了一只360儿童小猪佩奇电话手表,并向现场老板们介绍了这款手表的来历。360儿童手表与英国大热IP“小猪佩奇”合作推出了这款表,配备精准定位功能,使用GPS、北斗、Wi-Fi、基站、重力感应、A-GPS六重混合定位,可进行双向高清通话。守护这款儿童手表安全的,正是360安全大脑。那么,什么是360安全大脑呢?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公布了年度技术成果评选,360安全大脑获得了“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卓越奖”,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智能安全技术领域。CCF给360安全大脑写出的评价是:本项目基于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大数据,构建了智能感知威胁、智能推理溯源、预测预警攻击、智能决策响应和自我学习进化五大能力,实现了多维度、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安全威胁检测、监测预警、攻击防范和处置决策的智能化。

 

360安全大脑是在今年5月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的,是集360最核心的技术能力于一身的分布式智能安全系统,是网络安全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多种全新技术融合的一个总成。在功能和作用上,360安全大脑覆盖的领域显然更为广泛,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这与传统安全在理念上、形式上和功能上都完全不同,是一种升级了之后的安全形态。

 

周鸿祎称360安全大脑是为了解决未来5到10年安全问题的,传统的安全产品都是以微观安全防护为主,具有特定功能,擅长解决某种类型的问题,但当新问题出现之后就还得能及时调整到新的解决方案之上。有些技术更新快的公司在转换方面会很迅速,但也有很多公司跟不上网络威胁更新的脚步而掉队。

 

360把自身作为安全企业积累了10年的技术能力放到安全大脑中去,如世界最领先的漏洞攻防能力、百亿级特征处理能力和千亿级图计算等智能算法等,同时还把长期积累下来的安全大数据也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加上其超过10万+服务器的运算能力,构成了安全大脑的主要能力。安全大脑的全称是分布式智能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总体架构包括了生态感知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反馈系统,以及保护整个大脑安全的安全免疫系统等四个部分,不但能够智能感知威胁,还能智能推理溯源。这个生态首先是提供先进的安全防护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扩展出来的主动功能。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情况很复杂,开发企业具有非常庞大的安全需求,而需求的格式却又并不统一,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某个特定系统得到满足,而此时,360安全大脑作为生态系统的特点显现出来了。在安全大脑中有天御系统,可以对外输出安全能力,通过组件的方式让开发者能够在360安全大脑输出的安全能力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应用,对移动应用开发全周期进行安全守护。开发者仅需几个简单步骤,就能让自己开发的应用具备世界性安全防御能力。而在应用开发上线之前,系统还会提供评估保服务来给应用的安全状况作出诊断,有问题及时提出加固简易。从移动应用开发者的角度来说,这降低了应用开发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应用开发效率,创业的成功概率进一步加大。

 

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之严峻,相信不会有太多争议,但到底严峻在哪里,相信很多人就很难说清楚了。我们当下使用的这个网络是多终端的,有数不清种类的联网设备加入进来,交叉传输数据,而不像过去一样只是电脑对电脑,两者在防护难度上孰高孰低是高下立现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网络攻击的伪装性更强了,更容易让人中招,有些中了招的攻击直到现在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例如WannaCry勒索病毒,中了招之后如果想要恢复文件,除了乖乖给黑客交钱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但到了网络安全产生后果的时候,就已不是网络安全能够管辖的范围了,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把后果扼杀在萌芽中。

 

网络安全监控经常会发现一些网络攻击,发现之后再去分析研究,拿出解决方案后还未实施,网络攻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攻击已经开始。如今的网络攻击已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速度极快,传统的安全防御机制根本来不及起作用,无法做出相应的快速反应,而IPS,防火墙等传统防御手段,已很难满足日渐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360安全大脑,能够快速感知威胁,抵御威胁,在安全威胁肆虐之前产生作用,而这代表的是一种属于未来的安全防护思路。

 

从技术能力上说,360目前处于国内领头羊的位置。在去年的WannaCry勒索病毒大爆发期间,360团队全程协同处理,响应速度快,处置完善,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致肯定。而2016年的美国Mirai事件,360是最先感知出威胁并发出预警的。今年5月安全大脑发布之后,又接连推出了汽车安全大脑、移动安全大脑等,为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全新的网络形态提供服务。安全大脑经过360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其能力已经覆盖到14亿用户终端之上,有数万家政企客户从中获取服务,并在两会、贵阳数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网络安全防护力量要想时刻牢牢遏制住威胁,唯有时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能力。现在的情况是,网络节点已比十年前膨胀了成千上万倍,网络数据量以每半年产生的量超过去历史综合的速度增长,网络安全威胁的庇身之所呈几何数上扬,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就会开始肆虐,严重威胁网络安全。网络防护力量必须升级换代,要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周密的防护机制,更智能的作用方式,以及调动全互联网力量来共同防控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在这场安全战中不落下风。360安全大脑的出现,除了通过建设生态体系来推动防护力量的快速发展外,也给整个网络安全防护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思考。

 

周鸿祎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大安全”概念,指出整个行业将进入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而是包括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这并非只是站在360公司的角度所做的阐述,而是对整个安全行业现状的担忧,360安全大脑希望可以给整个安全行业做一个赋能者,为行业源源不断的输送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同时他希望行业可以给安全大脑一个反哺,让安全大脑更加丰富、深入行业。

作者 葛甲

纳德拉会面中国开发者,推进微软智能云生态

微软CEO纳德拉日前在华与开发者代表会面,进一步推动微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开放生态。11月6日,纳德拉在北京与来自码隆科技、才云科技、开源中国社区和Kyligence等五组开发者代表就人工智能和开源生态等话题了进行了深入探讨。纳德拉表示,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人工智能开发者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微软希望通过领先业界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予力中国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打造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释放中国智慧,发现中国机遇。

 

Al开发者代表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黄鼎隆现场展示了码隆科技最新的人工智能商品识别解决方案,并分享了人工智能与中国垂直行业相结合的潜在机会。他表示, Al能极大地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生产力,码隆是微软智能云Azure的忠实用户,希望能借助微软智能云平台Azure的全球优势,拓展国际业务,深入行业为更多企业打造更高效的AI解决方案。

 

云原生开发者代表才云科技创始人张鑫与纳德拉畅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及如何将有中国特色的Al应用场景带向全球,通过开放的AI平台赋能企业开发者,实现“人工智能飞入千家万户”。他表示,基于Azure智能云和人工智能技术,才云科技帮助跨国企业客户成功在混合云上打造O2O服务,通过容器化AI技术帮助其迅速处理大量订单。对此,纳德拉表示将充分发挥微软的平台优势,将更多Azure的全球功能和服务带到中国,帮助开发者将中国用户案例推广和应用到海外市场。

 

微软的云计算服务Azure,至今为止已在中国市场运营了四年,这与纳德拉当上微软CEO的时间几乎同步,而在此之前,纳德拉正是Azure的负责人。微软以传统软件巨头的身份,能认识到云计算的价值并奋力获得在该市场的一个显著地位,与纳德拉的推动密不可分。他正确认识到发展云计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打破微软传统,在Azure加大对开源数据的支持,全力推动Azure入华等意识与行动,使得云计算成为微软体系内连续数年增长最快的业务。

 

作为首个实现在华商用的国际公有云服务,Azure在华连续四年实现了三位数增长,拥有了超过1300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和超过10万名活跃开发者。2018年微软在华商用了Azure Stack 混合云解决方案,Azure完成了云计算规模的三倍扩容,还计划在中国同时增加两个Azure区域、两个数据中心,将其全球云覆盖区域扩充到54个,超过全球所有公有云提供商。截至目前,超过 95%的全球“财富 500 强”企业都在采用微软云服务。

 

当然,Azure入华这四年,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开始提供的Azure认知服务,也就是国内通俗所称的人工智能服务。这一举措产生的背景是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热潮的兴起,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微软不失时机地在Azure中推出认知服务,其中包含语音、视觉、语言、机器翻译等24项功能,以提供API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目前Azure认知服务在全球有超过100万开发者,中国开发者超过10万。这一次的微软,在对全新动向的反应速度和行动力方面,令人耳目一新。

 

在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下,未来的云计算是否还会是过去的云计算概念,这是个很深刻的主题。微软选择的方向是,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其价值观体现为“智能云和智能边缘”,即以人工智能云为核心,与周围的智能边缘融会贯通,而在智能云上,将集合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所有技术积累与成果。目前的Azure包括公有云Azure、混合云Azure Stack、物联网Azure IoT Edge,另外还有起安全保护作用的Azure Sphere等部分,可说是覆盖了智能云的所有领域,集成了微软的主要技术能力。

 

此外,日前在上海举办的2018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上,微软宣布Dynamics 365企业应用云平台将于2019年春季落地中国。届时,微软智能云的“三驾马车”,Microsoft Azure云计算平台、Office365云生产力平台、Dynamics 365企业应用云平台将齐聚中国市场,覆盖个人、企业、开发者等所有市场需求。微软认识到中国正处在急剧变化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能云的需求即将出现井喷,为此微软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大举投入,与本土运营商密切合作提供服务,意欲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助力。

微软所主张的这个智能云是开放的,不但平台开放,努力提供开发工具,甚至还可以支持TensorFlow、CNTK等其他第三方深度学习平台。在2018年的微软开发者大会上,微软还推出了跨平台、开源机器学习框架ML.NET开放预览。ML.NET可以让任何开发者都能开发出自己的定制化机器学习模型,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应用中去,而开发者完全无需具备开发和调试机器学习模型的经验。所有这些微软为AI研发应用大幅降低门槛的动作,都显示出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抱有的坚定决心。

 

用雄厚的资源和技术实力搭建起平台后,将平台变得越来越开放以吸引开发者,汇聚智力和创新力以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竞争力,这是所有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既有路线。开发者是平台的创新动力,而在吸引开发者加入进来这件事上,微软在中国有着其非常雄厚的优势。微软落地中国已有26年之久,微软中国研究院也在今年迎来了20岁生日,长期经营中国市场使其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与理解远超其他跨国公司。基于这些状况,微软在中国的投资和拓展都是长期性的,并与中国合作伙伴保持了持久而良好的关系。

 

微软目前在中国拥有170,900家合作伙伴和40万左右的开发者,其中有10万是人工智能平台的开发者,由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热潮在中国方兴正艾,预计这个数字未来几年还将快速上涨。在吸引中国开发者方面,微软并没有依仗技术实力而展现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耐心细致地从头做起,将吸引开发者加入的具体条件都梳理清楚后加以完善。三年前微软推出了在中国的孵化计划,目前为止在全国已设立了至少26家以上的孵化平台,其中有3个是国家级的,4个是省级的众创空间,累计孵化创新企业高达600多家,其中两家已成长为亿级独角兽。

 

在孵化计划之上,微软还引入全球性的加速器项目,帮助有实力和潜质的初创企业快速成长,本次与纳德拉面对面交流的码隆科技、才云科技和Kyligence,就是微软加速器计划的一员。微软在全球有8个加速器,其中两个在中国,而最早的北京加速器在2012年就已启动。在北京和上海的这两个微软加速器,建立以来已累计为231家国内新创企业进行了加速,其中上海加速器的校友企业总估值超过556亿元人民币,北京加速器校友企业总估值超过了854.87亿元人民币。

 

上述所有微软所做的事情,彼此之间都有相关性,最终落实到吸引合作者和开发者这一点上,使得微软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正是因为微软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希望能够更为深度地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才有了不断在中国加码长期建设,将自身对合作者与开发者的友好度不断提升。与国内发展人工智能的多数公司相比,微软所做的事情并不算快,但足够扎实,其计划和举措并不虚浮,而是扎实有内容,从源头做起用切实的行动扶持国内的创新力量,而非仅许以承诺和保证。未来几年微软将继续深化本地合作,深度参与数字化转型大潮。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是个需要各方通力协作,不断将创新能力引领出来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但依赖创新,还急需开发工具和生态平台,在这方面微软有着很强的实力足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微软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战略,与中国市场的发展走向高度吻合,活跃而有创造力的新创势力,庞大的人口市场红利,深耕中国20多年的微软,不会错过这个重大机会,将尽全力在中国市场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 葛甲

百度AI转向应用落地领先,用科技造福普通人是伟大公司使命

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于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主题是“YES AI DO”,而去年百度世界大会的主题是“Bring AI to Life”。从字面上看,除了人工智能继续成为主轴外,今年“DO”这个动词用得十分恰到好处,预示着百度今年推出的AI技术产品应该是更偏重于应用落地。这个定调与去年有所不同,与此同时也展现出百度在AI应用落地乃至于商业化和产业化方面的迫切心情。

 

本次大会的成果展示,宛似百度AI的一份年度成绩单。Apollo、DuerOS这些生态产品在过去一年获得长足发展。百度和一汽红旗共同宣布了中国首款 L4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计划,并与沃尔沃一起宣布将共同研发 L4 级乘用车,而长沙将在明年成为首个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城市。此外,百度还公布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挖掘机。目前看来,无人车先在国内某些特定环境中跑起来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无人车属于未来的高端制造业,百度基于百度大脑搭建了Apollo平台并将其发展成生态,对外提供云、人工智能、高精地图等能力,助力无人车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150家汽车合作伙伴加入了Apollo生态,而百度也在今年的大会上公布了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智慧城市、智能停车等一大批解决方案。无人车的进展令人振奋,不过更应引起关注的,是百度在很多其他国民经济重要领域进行的AI应用实践,如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以百度大脑为基础后台的智能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农作物的病虫害状况,并指导农民进行精准施药,而该技术应用的结果是可使得农药的使用量降低50%,在降低农业成本方面成效显著。日后技术不断成熟并持续应用到更大范围中去,其对整体农业生产提供的效益助力将会十分明显,极大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医疗方面,百度今年推出了AI眼底筛查一体机,可对眼部疾病患者的眼睛进行拍摄,自动捕捉眼底,10秒钟左右给出图像分析结果。帮助医生做到基础的筛查工作,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这套系统的性能和功效,到了在场医生的肯定,认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有眼底病患者8千万,有很多患者都分布在贫困地区,李彦宏在现场宣布将向500个贫困县捐赠这套每台价值10万元的眼底筛查一体机,估算可以惠及5600万风险人群。

 

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除了在AI技术应用落地方面继续高歌猛进之外,更多技术上的普惠性效应显现出来了。以往技术的研发,往往会在初期设定一个目标,分析未来的潜在使用人群之后再做研发计划。例如无人车,普遍的观感是这个产品研发出来之后将首先应用在购买力较强的高端人群中,甚至有投资机构已作出预测,未来无人车每行驶一英里将为研发者创造0.15美元,这当然是一种聚焦一点,不及其余的预测。

 

有个问题是,无人车的研发过程和终点是否就只能是造出车来卖?这套技术系统能否还有别的应用场景?以百度AI的发展状况为例,Apollo和DuerOS的后台都是百度大脑,很多技术如识图、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原本就是相通的,完全可以单独拿出来开发出相关的应用加以落地,而不必等到设想中的最终那个场景。百度今年从“AI技术领先”向“应用落地领先”的策略调整,实则就是要把AI技术的普惠性发挥出来,造福更多领域。

 

早在本次百度世界大会之前,百度就已开始积极探索在各行各业进行AI应用落地了,这应该是酝酿了很久的一个行动,只是借此次百度世界大会做了个正名而已。2017年百度与首钢集团合作,将AI技术引入到钢材质检生产流程中去,测试的结果是钢板缺陷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达99.98%,与人工专业检测结果十分接近。类似的百度AI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合作应用落地比比皆是,百度一直在持续进行不同尝试,以找到新突破点。

 

AI从提出到现在已过半个多世纪,其间不乏众多大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研发,但AI与普通人的关系至今为止还大多停留在科幻片的层面。普通人会为AI鼓与呼,也会为AI兴奋,但并不会从AI中得到直接的利益与好处。AI做到最后成为缺乏群众基础的空中楼阁,也是顺理成章且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其实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与普通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横空出世让万人惊叹的钢铁侠并不存在,由普通个体所构成的社会大众才是技术发展的土壤,在技术不断造福大众的同时,也可以让技术不停从中吸取养分,发展壮大。

 

百度AI在本次世界大会所展现出来的转变十分重要,不仅对其自身有利,也将影响整个产业界的发展思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应用环境,最宽松的技术产业政策,百度有理由选择将技术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力争让普通人也能从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直接获益,将技术的普惠性发展到淋漓尽致。百度AI在发展思路上的转变,未来会引领更多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AI技术应用落地的出现,今年百度世界大会治疗眼底病、监测农业病虫害等技术,只是个开始而已。真正伟大的公司,是可以用技术普惠每个人的,在这一点上百度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