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狗打车品牌升级,为解决城市生活痛点而生

 

9月10日,快狗打车App召开了主题为“城市出行,‘打’有不同”的品牌战略发布会,将快狗打车App这一品牌名称正式确定下来,业务方向为“拉货”,目标是发展成为城市货运的首选平台。快狗打车App的前身是58速运,在与特劳特定位咨询合作之后,历经半年时间的审慎考虑,从几百个名称中最终选定快狗打车App作为正式名称,为此还引发了外界热议。此番品牌升级,算是给这一名称做了正式正名。

 

在当前的城市生态中,人的出行已有多种解决方案用以满足需求,但货物的出行却始终还是个痛点。市民寻常的搬家或物资搬运需求,长期处于一种得不到较好满足的状况。由于这些业务是碎片化的,收纳起来以统一标准进行服务也不太容易,因此城市货运一直存在市场缺口,市民在遇到此类需求时往往会转而求助于路边的黑车,而由此带来的服务质量纠纷,包括货物损坏、临时加价、安全事故等,成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严重隐患。

 

快狗打车App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城市货运服务痛点而来,用制定规范、推动标准、限制执业行为的统一性平台规范行业。在用户需求出现时,可不必求助于路边黑车,通过统一的线上方式来提出需求、获取服务,支付确定而透明的服务费用,在出现服务质量问题时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除了这些,快狗打车这样统一的城市货运平台好处还有很多,包括提升货物流动效率,降低需求方消费成本,更为便捷快速解决用户生活问题等等。

 

58速运之所以改名为快狗打车App,其实还存在着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用户习惯的培养上降低难度。用户对城市速运这个概念是有些模糊的,而之前的城市货运服务的定义相对宽泛,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概念,搬家也叫货运,把几台设备从海淀拉到朝阳也叫货运,很难将其固定为某个专属概念。快狗打车App此番的品牌升级,首先是将一个概念确定进来,不管是搬家还是搬货,只要是城市货运的业务快狗打车App都能提供服务,此外由于过去几年城市人的出行已经经过市场充分教育,用户习惯已被培养起来,因此叫快狗打车App有助于延续人打车时的用户习惯,让用户快速进入场景,只不过这个打车主要拉的是货而已。

 

之前的58速运经过几年发展,历经了货运1.0到货运4.0几个版本的迭代,目前已拥有800万用户和上百万注册司机,业务覆盖全球6个国家及地区,已是城市货运领域的最大独角兽,从58速运进化到快狗打车是个必然结果。快狗打车巧妙地引入了城市出行体系中的已有认知,用货物打车的概念将用户代入至使用场景之中,这不但能够给城市货运这个原本碎片化的业务一个定位与整合,还能通过机制安排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非常大地刺激出整个城市货运市场的需求与潜力,将其做成一门大生意。

 

快狗打车App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Sopas智能调度平台,通过业务中获得的大数据来为这个平台注入动力。这个智能调度平台解决的问题包括接单和派单的合理性,相关性、效率等,完美运行的状态下可达到让用户不必等待太久,司机接单也不必跑太远的效果,让城市货运对用户降低使用门槛,让司机以更高的效率接受并开展业务,仅就其中省去的沟通成本一项,就已可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对整个城市的物品流通速率也大有助益。

 

可以想一下,城市货运中所包括的上门搬家、建材运送、食品配送、电器家具运输、展览物资运送等需求,就像平时人出行时的打车一样,用一种标准化的线上方式得到快速满足,这个变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是非常大的。让原本非常棘手的事情迎刃而解,公开透明可追溯,这可以算是让城市货运出行更加美好了,增强了城市运营的效率,提升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快狗打车App此次的品牌战略升级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打造高效、安全、绿色的新型开放货物出行平台。城市货运是短途运输,而城市对的绿色环保理念较为看重,因此城市中更适合利用绿色能源车辆开展运营。快狗打车App在此次品牌战略升级的同时提出计划,未来半年将在12个城市投入10000辆新能源货车,并不断加大新能源车辆在整个快狗打车业务中所占的比例,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货运网络。

 

快狗打车App从商业逻辑上切入了原本碎片化、长期处于地下经济范畴、且在服务上痛点多多的城市货运市场,力图通过自我转型来解决这个行业的根本问题,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货运出行服务提供平台。在实现方式上,快狗打车App的至高准则是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并审时度势地启动了绿色新能源城市货运网络战略,这对于城市而言是一种助益,对整体社会运行效率也有很大帮助。至于在品牌上,所有的争议都会过去,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其真正的价值,即城市货运业务到底开展得怎么样。品牌上在某个阶段有些争议并不是坏事,有助于这个品牌被广为人知,并深入人心。

作者 葛甲

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再升级 意在构建游戏行业长期壁垒

日前,腾讯决定将于下周对《王者荣耀》的健康系统再次进行全面升级。届时,新用户在首次进入游戏时,会启动更严格的实名策略,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该项校验能够判断相关账号的实名信息是否为未成年人,进而决定是否将此账号纳入到健康系统的防沉迷体系中。公安的权威数据平台此前主要应用于金融、信用、政务等领域中,对征信安全要求极高、身份识别最为严格的行业,在其他业务领域尚未普及。腾讯游戏此次接入公安数据平台,对整个游戏行业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据科学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玩游戏本身不但无害,只要游戏时间适度,玩游戏反而还有开发智力的功能。问题在于对游戏的沉迷,玩游戏时不加节制,游戏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负面的不利后果。在整体游戏用户中,沉迷的比例虽然并不大,但这却一直都是个问题,尤其是牵涉到未成年人的时候。禁掉整个游戏产业当然不可取,但问题必须解决,腾讯只能先从自身做起。通过长期的运营经验积累,腾讯已发展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体系,通过引进更多技术系统和开展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沉迷问题进行治理,把能做的先做起来。

 

腾讯游戏的整套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主要用来对游戏中的未成年用户进行保护,仅最大可能防止其陷入沉迷。这套体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

事前方面,2017年2月腾讯上线了成长守护平台,用技术系统来帮助孩子和家长做好游戏规划,可供家长通过系统来限制孩子游戏时间、频次、消费等。这是个提前预防系统,首先是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方便做计划的机会,家长有意愿对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限制,就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并不复杂的操作达到目的。

 

事中方面,2017年7月腾讯上线了健康系统,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同时每日21:00-次日8:00之间禁玩),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限玩时长的,游戏将会做强制下线处理,当天不能再玩。这相当于第二道保险,家长没有在事前通过系统对孩子的游戏行为做出合理规划,那么游戏本身的健康系统就会起作用,自动踢出超时游戏的账户且禁止其在当天再行登陆。

 

事后方面,腾讯今年上线了未成年消费提醒业务,并对健康系统进行了升级,推出未成年主动服务工程,通过技术系统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游戏行为。30天内动态消费300元及以上的疑似未成年人消费,会主动向账户所有人进行提醒和确认。针对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不理性消费行为,腾讯还在两年前建立了相关的退款机制,目前运转良好。当前的互联网支付体系非常便捷,有时会听到小孩利用父母绑定在社交工具上的银行卡进行大笔支付的情况出现,造成家庭巨大损失并闹到媒体上,例如英格兰一孩子用父母的ipad花了6000英镑买应用,国内16岁小孩给主播打赏了40万元等等。腾讯设置的这套提醒系统,可以杜绝大多数此类事情的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可以通过退款机制来挽回损失,尽最大限度保障了家庭的财务安全。

 

腾讯的这套未成年人工作体系,从时间点上看由来已久看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的系统性建设工程,这套系统在技术上非常复杂,涉及到游戏账户的认定、甄别、登陆时间、游戏活动、消费情况等一系列要素,彼此之间要在技术上形成互动和响应才能发挥作用。目前看,针对游戏前的规划,游戏中的健康度和游戏后的消费情况入手,实质是把导致游戏沉迷的最关键几个要素都实施了控制,这意味着腾讯的未成年工作体系已基本成型,随着未来不断的升级迭代,这套体系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效用。

 

电子游戏在上世纪70年代走入公众视线时,是以洪水猛兽的面目出现的,游戏中的暴力元素、使人沉迷的特性,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强力取缔电子游戏的论调一度呼声很高。但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终归还是理性派占了上风,对电子游戏加强管理甚至是进行分级,社会、学校、家庭、政府、行业协会等与电子游戏相关的各方要素都被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治理,成为问题治理的基本内核。游戏确实有其负面作用,任何东西都有其负面作用,但通过治理、引导和教育去除这些负面作用,是比消灭游戏本身更为高明的做法。各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的普遍共识,承认游戏存在的正面意义,但要努力协调各方去除其负面作用。

 

游戏行业治理工作的一个特点是,宜疏不宜堵,疏导的意义也不在于打开或关掉哪个水龙头,而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来共同努力去做。在政府对游戏进行监管的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企业通过运营机制调整和技术系统的引进,首先去解决一大部分问题,这个疏导机制的主框架就建立起来了。在系统性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之后,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社会、媒体、学校与家长参与进来共同解决,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处理任何类似事情都是一样,规则、制度、机制这些东西,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但最终发挥效力也还是需要社会其他要素的配合,才能在解决问题这条道路上越做越好。

 

游戏行业与别的行业没什么不同,当然是要遵章守法运营,但如果因一些新型社会问题的出现需要游戏行业承担更多责任时,如未成年人沉迷问题,也需要游戏行业付出一定成本去做更多努力。这种努力当然不只是缺哪儿补哪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要根据业务特点和对未来形势的预判,搞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腾讯的这套未成年人工作体系目前还称不上完美,但体系足够大,涉及的环节足够多,在防控问题出现方面考虑得足够周到。这套看似与商业利益没多大关系的体系假以时日发展壮大后,将会成为游戏行业中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形成标准化流程在游戏行业整体普及开来之后,就是整个行业的业务安全壁垒,而这对于游戏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意义重大的。

 

当然,就未成年人保护这个话题来说,政府重视、企业积极建立长效机制都是必要的,但哪怕还有一个孩子深受沉迷之苦,仅有前述这些举措还不完全够,在这个链条中的社会和家庭要素,也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现在的学校会反复向家长强调控制孩子在家中的游戏时间,但其实在学校之外的课外时间,学校可做的也并不多。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这需要引起家长更多重视。

 

游戏的流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过去街机时代还有5分到1毛的币费充当壁垒,而当家庭电子设备随手可得,家庭成员间变得越来越不好交流,宅文化盛行导致很多孩子不愿走出户外之时,游戏成为承载这一切变化的媒介也并不奇怪。学校抱怨学生游戏时间过多,家长抱怨游戏太好玩使人沉迷但却无法下决心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是否想过积极组织孩子户外活动,加强家庭教育以对冲游戏沉迷挑战,家长能否稍微动一下脑筋去采取一些措施,哪怕是熟练使用腾讯提供的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系统,这都可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学校和家长相互埋怨,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后就把矛头对准游戏行业,这自然不是正确的处置方式。

 

从我们社会的媒体,学术界、研究界、教育界等社会要素的角度来说,游戏沉迷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不能因不了解而听之任之,乃至于简单笼统地将责任归结于任何一方。游戏沉迷是个全球性问题,不但未成年人会沉迷,成年人也会沉迷,社会上一些具备研究和分析能力的机构与学者,应该在这个方向多做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当前多的是产业发展方面的行业会议,但在游戏沉迷等这些更为细分的研究交流方面,我们的社会是缺乏的。科研力量的介入,研究成果的丰富,会使得一些问题得到更为科学的处理依据,否则问题出现时,就会使得一些片面的看法占据上风,绝对化的论调甚嚣尘上,而不管对于产业而言,还是对于问题的解决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解决一个类似游戏沉迷这样的问题,政府的方向性监管只是一方面,科研界对此多家研究,多出理论成果是一方面,企业的自觉作为又是一方面,包括家庭和学校在内的社会主动意识则又是另外一方面,这几者融合起来方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与提升机制,缺了任何一方都是无法完美发挥作用的。腾讯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运营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用心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其机制不说在游戏行业,即便是在整个泛娱乐行业也都足可被视作行业标杆,是值得各方借鉴的。而这个机制如果能得到社会的更多配合,将会发挥出更大的效力。年复一年,游戏来来往往,再流行的游戏也终将成为过去,这套游戏运营中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则会持续完善下去,成为游戏行业沉淀下来的宝贵资产。

作者 葛甲

百度视频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移动端下载量突破6亿

百度视频已于近日完成B轮融资,由百度领投,其他主要投资方包括晶凯资本、厚泽如意、国金基金等投资机构,共计投资1亿美元。易凯资本担任此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百度已全面拥抱视频大时代,此次在百度视频新一轮融资中持续加码、战略布局,未来将百度视频打造成为百度在短视频领域产品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度视频是中国最大的视频搜索和PGC内容分发平台,收录了超过8亿条视频内容,移动端用户主动下载量近日已突破6亿。

百度视频在综合类聚合视频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以来,百度视频重点发力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猛。据7月最新艾瑞数据显示,百度视频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MAU)已达7000万,环比增速明显。

百度视频已与多家主流视频网站、MCN、自媒体、PGC内容制作机构深度合作,还先后战略投资了36氪、人人视频、韩剧TV、淘梦、贝壳视频等原创内容平台,大力布局短视频内容生态。

此轮融资后,百度视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内容自制、内容投资、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

作者 葛甲

爱奇艺用热度代替播放量展示,视频行业划时代改革

今天下午爱奇艺发布重大声明,即日起正式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以内容热度替代原有播放量。这一决定在网络视频行业能够引发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在内容生产、分发、广告、营销等环节的业务流程都已形成固定模式的当下,爱奇艺的决定将会对行业中的某些部分进行重构,并对视频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与传统电视节目不同,网络视频自出现之日起就是数据化的,视频上线后的总浏览量都是清晰可见,这给视频的广告营销部分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却也滋生出一些相当大的负面效应:由于浏览量客观数据指标的存在,致使内容生产和分发方过度看重浏览量数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拉低竞争下限,从而导致刷量盛行,乃至于营造出一个庞大的地下刷单黑产。互联网是技术导向的,一个规则确定之后就总有试图利用技术手段去突破规则获取利益的力量存在,而唯流量导向的结果就是好的内容难获出头机会,劣币驱逐良币。

 

爱奇艺此次在政策上的调整,打击刷单黑产并不是主要目的,真实意图是给视频的评判指标引入更多维度,用多样化的数据指标来尽可能真实反映视频内容的质量。可以想见的技术路径是,原本视频浏览量是评价视频的唯一标准,如今建立一个复杂的数据模型,将视频浏览量作为其中一个数据维度,另加入互动量、参与度、点赞量、复播量、转发量等多项数据维度,在模型中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出热度指标。基于这一推测,未来浏览量大的视频热度并不一定最高,有些浏览量小一点的视频,也许能在热度指标上有更好表现。仅一个浏览量数据包打天下的时候,差不多要过去了。

 

 

传统的互联网,实质上是一种榜单经济,排在前面的广告能够得到点击,排在前面的商品也能够被优先购买,排在前面的视频能够得到优先观看。而为了能够排在前面,各方都会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内容提升以外的事情,长此以往没人会重视内容提升从中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做好内容的动力就会衰减。然而,内容产业如果让好内容没有出头机会是没有前途的。

 

唯播放量的取向,从机制的角度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负面效应的发酵。然而,随着热度值这一包含多个维度的数据指标出现,对于视频内容价值的评判也不再单一,而是多元化、多角度,再辅以AI技术进行精准用户行为捕捉和内容推送、分发, 更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挖掘出互联网庞大长尾内容的潜在商业价值,同时为制作更符合用户期待的作品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撑。

 

爱奇艺本身是一个开放的视频平台,除了自有版权内容之外,很多视频内容都来自于UGC和PGC,且这部分的内容浩如烟海。健康的状况是,内容生产方根据客观的播放数据和市场反馈,指导自己的内容生产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把内容做得更好。广告主和营销方也可以根据真实数据来合理安排营销投放,评估投放效果。现实状况是,失真的数据对于内容生产方来说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广告营销投放效果失真,广告主的预算被浪费。长此以往,视频平台的内容吸引力将会下降,其广告商业价值也会被降低,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采用多维度数据形成的热度榜之后,决定内容热度的数据维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的,可以从20项发展到200项,这其中到底包含哪些,可以明确公布也可以采取模糊策略,让造假者面临较高的试错成本。爱奇艺在公布此次重大调整之后,应该是会在数据上采取更大的动作了,除了热度榜还会增加热度排行榜、内容既往热度曲线、峰值热度排行榜等,让用户和广告主有更多的评价条件,用来调整自身的浏览和广告投放行为。

 

以往收视率调查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数据化,导致结果失真,可操作空间大。传统上视频平台数据呈现的主要方式是太粗放,仅仅把一个播放量数据放出来,同样会导致结果失真,而对数据进行精细化运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显著方向,爱奇艺做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意图正是如此。未来几年,精细化数据运营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方向,平台可以用自身的数据来做更多事情,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原始数据放出来了事。

 

对于爱奇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多样化数据维度的分析净化自己平台上的数据,积累反欺诈能力,从而使得自身数据能够对内容生产、广告投放等多个产业实现更大的指导作用。如果爱奇艺的数据能够做到真实性较高,应用到内容生产中是会有很大价值的,例如在某个剧情桥段出现时播放量的升降情况,互动情况等等,这在以往的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中,没能力形成即时数据。爱奇艺要是做到了,能够与内容方形成一种健康的互动与合作关系,从而产生出新的价值。广告投放方面也是如此,广告主并不清楚最佳投放的时段,桥段等,爱奇艺知道,新价值就由此而生了。

 

爱奇艺此次的重大调整,业界对此除了震惊之外还有赞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是对造假黑产的一次重大打击。但事实上这是个一石三鸟的决定,一方面打击数据造假,另一方面给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机会,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爱奇艺可以就此开始精细化数据运营之路,从中挖掘出更多更大的价值。视频网站从版权内容的买进卖出,到推动与扶持内容生态,再到未来的精细化数据运营,走了一条曲折的路。但要认识到这是一条必走之路,整个视频行业是需要不断升级的,高维的玩法始终会被更高维的玩法所取代,在这条路上没有终点。

 

作者 葛甲

荣耀Magic 2超越oppo find x设计惊艳IFA,创新改变世界将不再是口号

在8月30日举办的德国柏林IFA2018展览上,荣耀新品荣耀Magic 2大放异彩,荣耀Magic 2率先搭载了当前最顶级的麒麟 980 芯片,并创新性地使用了Magic Slide魔法全面屏,接近100%屏占比的全面屏设计,外加更安全的40W快充,进一步进化的人工智能手机体验,荣耀Magic 2的亮相可谓是刮起了一股秋季旋风,吸引了大量关注。

荣耀Magic 2这款产品的存在,之前并没有得到确认,只是有一些片段信息泄露出来。而在本次IFA大展期间召开的荣耀play发布会上,这款产品包括部分产品信息得到了确认。发布会后荣耀总裁赵明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则更是详细介绍了荣耀Magic 2这款产品产生的经过,阐述了荣耀的创新观,并用“大道至简”来形容了荣耀在产品设计中采用的核心理念。

在荣耀Magic 2上使用的Magic Slide魔法全面屏,是一种手动滑屏设计,这种设计过去曾应用在功能机上,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这还是第一次。IC部件置于滑屏之上,可使手机正面的全面屏设计得以实现。手动滑屏的好处在于稳定、可靠、简单,不会因机械故障而导致手机不能用。前期OPPO FindX双轨潜望结构虽然与荣耀Magic 2有点像,但两者显然并不是一回事。OPPO FindX采用的是电动升降设计,而荣耀Magic2则为滑屏结构设计。

其实对于荣耀来讲,电动的、旋转的或是其他方式的设计方案都曾有考虑过,也有相应的原型机。但经过内部调研发现,只有现在的滑屏结构才能给用户一种很享受的过程。

用赵明的话说就像是Zippo打火机,闲来无事甩盖慢慢的就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如果打火机是电动的,自动程度很高,高科技满满,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点火儿的乐趣,中间也少了一些乐趣。所以,在最终内部投票中荣耀Magic2选择了滑屏结构方案,让用户在使用中享受操作的乐趣。

另外,滑屏设计其实在手机发展的过程中早已经有过数十亿次的验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特点,应用到智能机上虽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但不失为一种稳定可靠的设计,荣耀Magic 2能够成功应用,是一种创新突破。

全面屏的种类很多,但靠牺牲用户体验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都是过渡性方案。ov的升降式设计较为巧妙,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完美实现了全面屏,但荣耀magic 2手动滑屏的设计方案显然是更进一步的升华了,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更胜一筹,是当前最优化的全面屏升级方案。Magic Slide魔法全面屏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一升一降,而是有着其他更强大的特性,荣耀play发布会上赵明介绍说是每一滑都能开启一个新世界,却并没有具体解释,结合其所拥有的4000智商,相信产品面世后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荣耀Magic 2的设计历经两年时间,在几十种酷炫的设计方案中,最终确定了Magic Slide的手动滑盖方案。据在荣耀play发布会后赵明的介绍,荣耀Magic 2的设计样品在几个月前就已生产出来,迟迟不发布就是为了等最新的麒麟980芯片,但由于荣耀Magic 2在未发布前手机外观又有遭到友商模仿的威胁,因此才会借本次IFA大展披露手机的主要信息。不过他也强调,目前的信息披露只是荣耀Magic 2的冰山一角,待到正式发布之时将会有更为惊人的创新发布。

麒麟980在技术上领先骁龙855至少半年,更比苹果A12芯片在性能上强很多,是全球首款商用的7nm移动SoC,功耗较前一代10nm工艺的芯片下降40%,封装面积缩小37%,算力性能提升显著。麒麟980特有的NPU能力也将在这款芯片中得到升级,这有助于人工智能手机的性能表现,让手机变得更聪明。Magic 2是首款搭载麒麟980芯片的手机,但搭载麒麟980面向公众发售的第一款产品有可能是华为的Mate 20。

荣耀Magic手机是荣耀集合尖端和创新技术的一个品牌,目前为止仅有两款产品。一段时间内荣耀的最高研发成果和设计成果,都会在这款产品上得以体现,而其中的某些技术和创新,也会应用到荣耀各个系列的产品中去。过去两年荣耀把AI人工智能手机作为主打方向,第一款magic手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全球首款首款四摄八曲面手机,全球首款40W超级快充手机等等。Magic主张用智慧科技改变生活,为用户提供深度智慧生活体验,在手机使用中的每一个微小环节提升使用效率,设计理念超前而创新。

进入2018年之后,华为和荣耀又发布了一系列独有的创新技术、如AI拍照、GPU Turbo、The NINE液冷技术等等,这一切都将体现在即将到来的荣耀Magic 2这款产品中。另有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新技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用户见面。说荣耀Magic 2是荣耀创新技术的一个集中展示,阶段性阅兵,是毫不为过的。荣耀Magic 2这种创新技术高度集中的超旗舰产品,是无数次技术攻关与突破所形成的结晶,一方面引领了手机行业的超前创新潮流,另一方面也能让外界对荣耀的创新技术能力有所感知。

赵明所说的“大道至简”的意思,并不是真正的简单设计,而是将复杂内容尽力放在后台,而在前台输出简单可依赖的操作体验,也就是一切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让用户在简单的屏幕上进行简单操作时能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舒适感觉。这可以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但却是一般的小厂商所达不到的一种高度。为什么大家都在创新,但真正在创新的厂商并不多,因为其格局还停留在多卖几十万台的地步,还到不了通过持续的密集创新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创新的地步,因此有了一点点创新但却获得不佳的市场反馈之后,大多数厂商还是选择商业利益和噱头而放弃了继续创新,但荣耀的策略却完全不是这样。

创新是一种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去做,才有可能获得回报的事业,用户可能对一两个创新不感兴趣,对十个八个创新也不感兴趣,但只要坚持下去,用户总会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好处并给于回报,而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任何噱头和营销都夺不去的核心竞争力。荣耀的盘子够大,画出的蓝图够宏伟,对于创新的理解更深刻,因此足以让其在这条路上不懈坚持下去,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未来的世界必然与以往不同,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和科技品位也在不断上升,抛弃那些商业噱头和营销,拥抱真正的创新产品,将在未来变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荣耀在这股趋势形成洪流之前,已用创新的技术突破做好了准备。

作者 葛甲

始于互联网的计算需求之变,是否找到了出路?

过去的十年,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转,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使得消费互联网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推动了人类从传统社会向智慧社会的升级。未来,数据资源在云计算的推动下在不同行业之间快速流转和共享,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而这一波产业浪潮将可以被定义为产业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

 

兴于互联网,从通用到定制化的需求之变

 

计算是支撑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这场变革的核心。而服务器是个较为传统的产业,一直以来主要是通用型标准化产品。企业有需要就可采购标准产品,然后供应方负责交付、调试、技术支持等工作。这种业务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得到定制化服务,其次是交付周期较长无法应对即时需求,第三是企业后期运维成本较高。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服务器的这种业务模式尚可维持,但到了大型服务平台竞相崛起的阶段,提供通用型标准化产品已无法很好满足需求了。

 

互联网公司需要的,是深度定制和一体化交付的服务器产品,首先在产品上要能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其次是在交付上缩短周期,另外在运维方面也要考虑成本的削减。而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特点也各不相同,网约车、电商、订餐、游戏、搜索等服务,各自都有自己在服务器性能方面的独特需求,而这并不是通用型标准化服务器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需求特点,浪潮经过7年多的摸索,创新性地推出了与需求方进行联合设计的服务器JDM(Joint Design Manufacture)模式,在沉闷的服务器市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果你能有幸拆开一台亚马逊AWS的服务器,你会发现与传统服务器完全不同,配件根据需求进行增减,甚至会有几百个CPU连在一起协同工作的整机柜,只为某个功能提供高性能支持,这就是深度定制的服务器了。亚马逊甚至可以用控制部分供应链的方式,让服务器厂商专门为自己生产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器。这对于服务器行业来说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将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对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去生产产品。浪潮从2010年时就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潜在市场需求,建立了专门的团队向这一方向攻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与OEM和ODM模式不同,JDM是一种主动性的业务模式。一个项目启动之后,浪潮的研发人员会与需求方进行对接,共同对产品进行设计。服务器可以不用设计完了再量产,供应链可以从研发开始那一天就做好准备随时调整产能方向。这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变化,也都可以得到业务链上各个环节的快速响应。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节奏是超快的,浪潮必须跟上这个节奏才行,大规模设计定制,短周期交付,JDM中的一切环节,节奏、速度、工作氛围等都与以往不同,当然结果也与以往不同。

 

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需求与供给实现了完美结合,尽最大可能降低了这两者在自行其是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需求方与供给方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各自都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有责任,最大化消除了业务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一个例子是,一个在过去需要12个月时间交付完成的大订单,在JDM模式下仅用3个月就已可完成,极大提升了业务实施的效率。在JDM模式下,除了效率提升外,用户满意度显而易见是比过去要高的,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这种模式才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

(浪潮SR在整机柜市场占有率超过60%)

目前浪潮的JDM模式已在互联网行业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基础,基于天蝎标准的SR整机柜服务器已成为互联网定制服务器的样板,与百度联合发布的面向AI应用的专用系统SR-AI整机柜服务器,已被应用于百度的无人驾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业务,将AI的训练速度提高了5-40倍。此外,浪潮与百度共同推出的ABC一体机,更是浪潮JDM模式的优秀结晶。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联网公司中,有5家选择浪潮作为战略供应商,浪潮服务器在互联网领域的市场份额连续四年保持第一。浪潮在互联网大潮中抓住了需求,占据了一个市场制高点,但这并非浪潮的终点,规模更大的传统产业,才是浪潮目力所及的远方。

 

传统行业互联网+的“三道关”

 

近年来,服务器需求的密集点原本就在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对于服务器的需求表现的相对“冷淡”,但从动态发展来看,却并非如此。互联网行业在商业市场上一路获得成功之后,一个普遍看法是传统行业必须走上互联网化道路,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便利性为自己的商业模式提升效率,这已不是单纯升级IT系统提升生产力的问题了,而是在商业模式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互联网的参与,未来或许并不存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分野,没有任何企业不是互联网化的。基于这一前景预判,未来在服务器方面最大的需求源将是来自通常意义的传统行业,通过JDM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取得优势的浪潮服务器,将传统行业作为未来持续的高速增长点是有道理的,但这里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必须将其加以解决。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方式较为直接,其出发点与互联网企业大不相同。他们中的有实力者,往往会对标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平台能力,进而据此提出需求,而完全忽略了这些大互联网公司的IT平台能力是日积月久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所得。这种需求上与实际供应能力上的落差,可能会对业务的推进与开展构成威胁。JDM这种联合定制模式,开展的基础是建立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基于业务场景的协同创新,绝不能是单一一方进行主导。

 

另外一点,传统企业的观念中,一次投入一劳永逸的想法非常突出,但互联网IT设施里的构建思想中却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技术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唯有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完善,才有可能跟上技术的脚步。互联网公司非常喜欢运营大规模用户,越多越好,原因在于除了做市场获取商业利益外,大流量用户还能提供互联网公司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的必备条件。传统企业大多没有接触这些条件的机会,但也想短期内具备一流互联网公司的能力,例如快速获得双11支付宝和春运期间12306等产品应对高并发的高可用和负载均衡能力,就相当不现实了。实际情况是,在希望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中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 ABC一体机为加速行业AI转型提供了交钥匙方案)

浪潮JDM未来在开发传统行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委实不少,其中最突出的一对矛盾总结起来,就是到底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如果是以客户为中心,那么JDM模式就没有必要了,又回到服务器行业传统运营的老路上去,为了签单子客户说什么是什么,只捡客户喜欢听的愿意听的说,知道前面有很多坑也充耳不闻,出了问题之后要么客户扛着,要么双方扯皮。如果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应该还处在JDM运营理念的范畴之内。是否有能力说服客户,让客户明白自己基于开发互联网市场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合作企业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真正把自己的需求与浪潮的业务能力进行深度对接,从而得出最好的结果导向。JDM模式在进军传统产业市场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这“三道关”。

 

协同创新,打破供需边界

 

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是个大方向,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海量需求,但如果传统企业仍用旧有的经验去做这件事,是做不成的。企业当然希望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尽量掌握主导权,以达到控制成本,少付代价得到最好效果的目的,但这种主导本身对结果导向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浪潮JDM模式的要义,实质在于共同设计和研发,双方都要对需求的内涵吃透,乃至于站在战略高度去看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彼此能力和经验的认可,对彼此前瞻性预判的尊重,都有可能是把这件事做成的关键条件。

 

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很多,就IT基础设施这块来说,可以花大价钱去做定制,之后出现功能问题或是兼容和迭代问题,缺哪儿再花钱补哪儿就行。或者是采用浪潮的JDM模式去做,把一个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把未来5到10年的更新和迭代问题解决在前面,并在联合设计系统期间充分考虑到后期的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让系统少出问题,少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件事其实很容易说清楚,可以去看看传统企业有多少花巨资建造起来的IT系统,一段时间后却因运营维护成本过高而处于尴尬境地,推倒重来不舍得,改造要花数倍的价钱,好不容易修修补补能用了却也已在技术上落后了,这些都是严酷的现实。

 

互联网科技行业是一个产业发展引擎,互联网服务需要更快的服务速度,带动了算力等周边协同能力向前跃进,而解决了互联网这一需求之后所带来的其他效应,在用户端就是性能更强的设备,在企业端则是更大的生产力提升。不过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毕竟不大,市场规模和容量毕竟在发展空间上也是受限的,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却一直是个可见的宏大主题,这里面隐藏着难以想象的市场潜力。浪潮运用其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来开发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市场,当是未来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为何浪潮愿意高举产业互联网大旗,为企业信息化和工业互联网摇旗呐喊的根本原因了。

 

从浪潮JDM来说,在互联网行业取得优势之后,进军传统行业的势头还是很强的。2017年上半年浪潮在金融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了30%,在邮储行、国开行、银联、中国人寿等客户的公开招标中获得千万元和亿元级别的订单,在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招标中,累计中标额度近14亿元。上述这些企业当然算是传统行业的头部,有实力,有意识,有决心,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玩法,但从传统企业的头部继续再往下走,相信困难会越来越多,不过市场也会更大。关键是,浪潮JDM要让传统企业客户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洞悉,要让客户明白联合设计制造对于缩短IT系统设计、生产和交付周期,做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系统意义有多大。浪潮在深耕互联网企业多年后所取得的经验,对于加速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能提供多么大的帮助。

 

对于服务器这样一个进入稳定期的行业来说,转型升级是取得突破,扩大市场需求的唯一办法。而转型升级的要义,则是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提升业务各个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把一些原本存在于行业中的弊端和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彻底摈除出去。浪潮在业务模式上所做的探索和创新,对整个服务器行业而言可谓是意义深远,有着很强的示范和启示效应。而浪潮又在业务转型升级获得突破之际,高举起产业互联网的旗帜,意欲开发工业互联网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则又给整个IT行业的发展,赋予了一层更加丰富,更有想象力的意义,这在整个IT行业的发展历史中,是值得被书写下来的。

 

作者 葛甲

 

8月29日-30日,以“云数赋能 智慧未来”为主题的浪潮Inspur World 2018大会即将在成都召开。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将分享浪潮围绕智慧计算领域的产业趋势和观点,敬请期待!

 

包装难掩窘境,小米上市后首次财报解读

根据小米给出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本财季收入人民币452亿同比增68.3%,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21亿元同比增25.1%。小米本季度的营收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手机卖出30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58.7%;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卖出103.7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4.3%;互联网业务实现39.582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63.6%。这三块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3%和8.75%。

在手机业务方面,小米二季度财报说该季度出货量为3200万台,同比增长了43.9%,其实可以从这个数字来反推一下小米国内市场的手机销量。IDC提供的数据称二季度小米在印度与三星各自占有印度市场30%份额,分别售出了990万部手机,Canalys认为小米在印度的销量二季度超过千万。中国和印度外其他国际市场的数字,目前没有明确公布,但西南证券分析师认为应在790万部左右。如此算来,小米手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有接近1800万部的数量,而小米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应为1400万部,小米手机已是实际上的国际化业务,如当年的联想手机一样,本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业绩,但却没见小米提及这件事。

另有IDC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市场数据,小米一季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约为1320万部,相比二季度预估的1400万部数字,增长率实在微不足道。要是与去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卖出5000万部的数字相比,2018半年已过,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卖出了2720万部手机,这么低的增速,实在看不出有何可以乐观的。不过小米的国际化业务是个亮点,在印度和印尼的表现算是很好的了,在西欧市场虽说增长了十倍二十倍但是看看就好,基数太低。关键的问题是,海外市场只能让小米卖出设备,无法给这家自诩为互联网新物种的公司带来更多服务收入,而其商业模式又更多是要建立在服务之上的,其中的矛盾之处令人困惑。

但其实小米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楚的,手机就是手机,IOT生活消费品其实就是智能硬件,包括充电宝、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两块业务是低毛利的,甚至可以持续保持亏损,但前提是第三块的互联网业务可以有把损失弥补回来的增长潜力,因为互联网服务是其中最赚钱的业务,毛利甚至可达70%以上。二季度小米39.582亿元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中,约有25亿元是通过miui系统中推送和发布广告所获得的,另有7亿元来自游戏推广收入,剩下的是音乐、视频、互联网金融等获得的广告收入。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却下降了,从一季度的9.4%下滑到如今的8.8%。

为什么小米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卖出约1400万部手机这个数字如此重要?因为小米的互联网收入应该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市场,海外市场仅是硬件收入,目前还没办法开展互联网服务业务,而且在海外提供互联网服务所需的条件颇为复杂,这又是个在海外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形成收入规模的业务。小米在今年一季度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为32.31亿元,二季度到达了39.582亿元,考虑到小米手机在二季度国内市场的增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互联网服务的这个环比增幅还算合理,可确定仅是小米在miui系统中增强了变现力度所致,例如去掉用户自主决定关闭广告推送的按钮等。

如果小米硬件业务是不赚钱或亏钱的,那么小米去强调自己主要来自于印度市场的业务增量就不合适了,因为海外市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海外市场除了让小米硬件亏钱外,并没有给其带来相应的服务业务补偿。但如果不去强调主要来自海外业务的增长,那么小米在国内业务方面的低速增长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手机比上个季度多卖了80万,服务收入比上季度多收了7个亿,这确实不是个耀眼的成绩。矛盾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何小米在大张旗鼓宣扬业绩同比大增的同时,却不去强调手机在国外的出货量早已超越国内这一事实。

小米现在是这样的一种业务架构,用亏损的手机和智能硬件销售去打市场,获取用户,然后再通过这些用户来分发自己的服务,如广告、游戏等,从中获取收益。现在的问题是,互联网服务主要靠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无关,但手机和智能硬件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已经很慢了,在无法做服务获取收入的国际市场增长却很迅速,这部分却并不赚钱。小米仅靠通过miui从国内市场获取的那点增速并不快的服务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其整体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期望。感觉小米现在就是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更深重的危机是,小米财报中的成本正在飙升。从单一业务来解析,今年二季度卖了305亿元的手机,成本是285亿,同比增长了62.2%。而发展快速的智能硬件业务,二季度卖了103亿,成本高达94亿,同比增长了109%。互联网服务仅有39亿元,但即便是这个极度轻的业务也付出了14亿元成本,同比增长62%。互联网服务在业务规模还不算大的时候,就要靠支付高额成本来维持规模了,这不是个好的信号。还有一块,那就是行政开支成本,小米上市前因给雷军以99亿元的股权激励,行政开支成本飙升到了4469.6%,如果去除给雷军的这99亿,其实际行政开支成本也有同比接近100%的增幅,如果说这是上市后的普天同庆,之后会很快回归常态也就罢了,就怕是这种情况会在这个到处亏损的公司中持续下去。

二季度小米的销售成本飙升,其手机的平均售价也在二季度提升了25%。小米财报将平均售价的提升归功于小米MIX2S、小米8系列等中高端旗舰机型的销售情况不错。按照这个情况推理下去,那就是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的开拓有了起色,之前的品牌下沉局面有所改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去年开始手机元器件就开始涨价,内存是成倍上涨,而一片高通骁龙845的芯片在去年底就已涨到90-120美元了,上一代的骁龙835也要卖到50美元左右,即便是更为低端的骁龙660,价格也涨到了18美元一片。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机平均售价提高了25%,小米手机销售成本也提升了62%,再加上小米手机毛利率的下降,若说是为了抵御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汇率变化所采取的的措施是可以的,若说是品牌上行则根本说不通。

其实现在再去看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下降或是各项成本的增长,意义已并不是很大。确切的信息是,小米仅有国内手机业务可以获得一些正向的互联网服务收入,硬件业务全面亏损。而小米赚钱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方面,也仅占总收入的8.8%,必须要将这个比例快速提升上去才有希望。很能理解小米在对外表述时的左支右绌,硬件公司也好,互联网公司也好,物联网公司也好,人工智能公司也好,新零售公司也好,不过是一副副包装而已。唯一的希望是那从未超过10%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小米希望能在其增长到足够覆盖硬件亏损成本之前,人们最好不要注意到它,但最好投资者能够认知到其“潜力”,问题是以小米互联网服务未老先衰的这个窘迫状况来看,这一目标只不过是个站不住脚的神话。

作者 葛甲

全球增速最快,搅局者荣耀手机的现实与野望

2018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9%,占比全球份额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低迷状况成为主因,后者同比下滑达21%,第二季度跌势有所减缓但仍下滑8%。既然在上升期中国市场贡献了最大的向上动力,在下滑期中国市场同样一马当先。但在低迷市况中却也是有赢有输,市场份额下滑主要发生在六个头部品牌【三星、华为(含荣耀手机)、苹果、小米、OPPO、vivo】之外的“其他”品牌中,主要品牌却分别获得了增长的业绩,其中尤以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最为显著。

 

据旭日大数据8月21日发布的报告《上半年全球手机市场报告:无惧市场疲软,中国品牌逆势增长》,今年二季度,华为和荣耀手机两者相加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为29.3%,其中荣耀手机二季度在全球增长了63%,在中国市场则增长了超过50%,不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均为增长最快的手机品牌。

 

一个搅局者,增速全球最高不是最大亮点

 

与全球同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同样呈现越演越烈的品牌集中化趋势,T型格局之下,过去一年中,市场洗牌进入非常残酷的阶段,很多之前非常活跃的品牌已消失不见,再也没有新品推出。而在规模上位居前列的品牌则仍能在市场需求下滑的市况中录得增长,体现了强者恒强的特征。

 

不过在头部的几个强者之间,基于各家产品和品牌战略的差异,也是可以分出强弱的。这其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当属荣耀手机,按目前态势,荣耀手机很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未来一两年整体市场格局的最大变量。

 

根据旭日大数据的统计结果,2018年二季度,荣耀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一季度的14.2%增长到16.7%,稳居国内市场前三的位置,一季度更一度攀升至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OPPO,这是荣耀手机历史上首次攀升到这个位置。

 

根据旭日大数据统计,2018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两者相加在全球份额为15.1%,超过了苹果13.9%的市场份额,这是华为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如果将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的市场份额拆开来看,2017年四季度华为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为5.8%,荣耀手机则占了全球3.4%的份额,这一比值在2018年二季度则变为华为手机8.9%,荣耀手机6.2%,荣耀手机在2018年二季度的销量增长超过63%,上升势头十分强劲。

 

至于说到中国市场,二季度荣耀手机以16.7%的市场份额位列单一品牌榜单第三,排在荣耀手机前面的vivo也仅领先荣耀手机0.2个百分点,荣耀与单品牌第一的OPPO也仅相差3.4个百分点,接下来的争夺战将会十分好看。一个季度的数字不能说明整体情况,但如果荣耀手机将目前的高增长态势保持下去一到两年,市场格局就会出现根本性改变。荣耀手机的国内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国内榜单前三,目前看,只要继续维持目前增速,已经在今年一二季度均稳居国内市场前三的荣耀,这一目标极有可能在今年就提前实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不走寻常路的产品和品牌战略

 

当初从无到有打天下时,需要实验新模式,用电商渠道卖手机,而以小米为代表的主流互联网手机的做法是,用消费额较低智能手机,快速分食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但荣耀手机却并不将低价作为包打天下的唯一手段,而是从一开始就与当时互联网手机的市场主流“硬件免费派”分道扬镳,更强调质价比、技术含量、ID设计、品牌文化等这些产品价格之外的因素。

 

尽管这一做法最初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但却给了荣耀手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条件,也使得荣耀手机在品牌上得以避免其他互联网手机持续下沉的命运。

 

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据赛诺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市场数据,2018年上半年,荣耀手机的成绩单是售出2605万部手机,实现378亿元销售额,继续领跑互联网手机行业的销量、销售额双冠。他们持续向中高端市场奋进的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按赛诺销量、销售额数据,可知,目前荣耀手机平均单价达到了1451元。此外,据旭日大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荣耀手机2000元以上机型出货超650万部,同比增长约90%。目前荣耀手机在1499以下的中低端手机和1499以上的中高端手机之间的出货量比率为3:1,这是个相当健康的数字。不仅使得他们的销量数据在同等条件下更具含金量,同时也让其不论整体发展态势,还是整个运营的健康度,均处于稳步上升的通道中。

 

7月31日,荣耀手机在北京发布了自己的首款500美元以上机型荣耀Note10,外媒对此报以极大关注,普遍认为这是为荣耀手机品牌提升策略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品牌向上,面对未来竞争,其护城河也更开阔。

 

全球低迷市场中,一盘早已开始布局的棋

 

除了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外,空间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会是中国实力强劲的手机厂商下一阶段争夺的重点。目前中国主要的手机厂商都有出海计划或已实际出海,但海外市场的开拓仍需一定条件。首先是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另一个是在当地是否有合作经验与合作关系,此外对当地法律和国际版权法规是否有提前准备等等。

 

不同于其他中国手机品牌,荣耀手机这个品牌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海外市场不需要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开拓,而是从一开始就在耕耘的部分。

 

自品牌在2013年独立运作以来,荣耀手机一直在低调而有步骤地实现其战略构想,先是在互联网手机市场站住脚,接着在这个市场打败小米实现登顶。持续布局中高端的产品策略使得荣耀手机又能在稳固互联网手机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走出去,参与全渠道市场的角逐,并占据了一个显著的市场地位。

 

与国内市场逐步站稳脚跟同步进行的是,2014年荣耀手机即开始进行海外布局,很快就将手机卖到了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对海外市场渠道进行建设。但海外市场的爆发期,直到2018年才开始启动。

 

2017年底,荣耀手机在周年庆上对外发布全新的全球战略目标: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进入前五,海外收入超过50%。如今,2018年过半,据GFK数据统计,上半年荣耀手机在海外销售已实现同比增长150%,今年二季度更是在俄罗斯市场超越苹果成为当地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根据Counterpoint 2018年4月份报告,荣耀手机在印度市场实现了销量和销售额双双超300%的增长。上半年在英国和西班牙,同比销量增长也分别达到了200%和500%。

 

三年前五的全球目标看似宏大,一定程度上却起到了掩盖荣耀手机短期内真实意图的作用。作为目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手机品牌,荣耀手机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坐稳国内市场单一品牌前三的位置,为冲击更高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海外未来几年会是中国手机市场最大增长点的话,如何从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则是荣耀手机早就开始着手布局的一盘棋。

 

至于这个更高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也许同样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作者 葛甲

第二届京东金机奖盛大举办,目的为引领手机行业向上

8月16日,第二届京东手机金机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本次金机奖共有15大品牌16款产品分享13项大奖,涵盖了Apple、华为、三星、OPPO、vivo等全球顶尖品牌。本次金机奖评选从7月底开始启动,设置了“黑马手机品牌”“消费者关注品牌”“畅销游戏手机品牌”等九大奖项。并设置了“外观设计”“UI设计”“创新手机产品”“创新手机配件”四大专业评审类奖项,共有国内外25个品牌参与了奖项的角逐。

京东手机金机奖的评奖方式分为两类,数据类和专业评审类。京东手机作为网购手机第一平台,其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占线上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这些一手的销售数据基本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金机奖中的多个奖项都是以京东手机大数据作为判断依据的,有着较强的客观性,如“消费者关注品牌”大奖由苹果和华为共同获得,这都是根据平台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市场普遍认知较为温和。不同的是,由大数据得出的结果更能获知消费者对这两款手机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以及为什么喜爱等多方面的原因。

 

除了数据类奖项之外,专业评审类奖项也在此次评奖中占了相当比重,“外观设计”“UI设计”等奖项。这个类别的奖项分初评和终评,京东手机请来了来自科技行业的40家权威科技媒体担任初评,之后再由专业评委参与终评,最终得出结果。专业评委中包括前Google-X创意架构官、国际知名设计师Michael Sturtz,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杨明洁等,还邀请到了中国工业设计第一人、清华美院教授柳冠中先生。这些人都是具备高度专业性的市场人士,对手机的设计、外观、创新性等均有着独到的看法。

 

在专业评审类奖项中,“创新手机产品”金奖分别由华为P20 Pro、OPPO Find X和vivo NEX三款产品获得。今年手机市场行情不好,但创新却开始增多,显示出企业在弱势环境下创新动力的不断增强。在追求实现全面屏效果这条赛道上,OPPO Find X和vivo NEX的升降式摄头设计令人感觉脑洞大开,市场效果不管如何,其创新探索的精神值得国产手机厂商学习。华为的P20 Pro是高端市场新军,在全面屏设计方面中规中矩,不过其在手机中创新性地引入高端摄像功能的做法,还是能给市场带来更多启示,也成功地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是那款手机,获得创新手机产品大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为什么每年都要举办金机奖?今年这届金机奖的深层次意义何在呢?今年是手机厂商的艰难年景,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2.9%,中国市场则环比下滑了34%,到了二季度中国市场才出现好转迹象。作为手机流通环节中的重要力量,5月25日京东手机发布了五大战略,包括推动新兴细分品类游戏手机的发展、销售渠道帮助品牌厂商实现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构建运营商与手机品牌全新的合作平台、服务升级帮助品牌厂商提升消费体验、整合全年大型营销活动为手机厂商提供精准营销等,意图提振市场需求,帮助手机厂商度过难关。

 

规模比去年更大的京东手机金机奖,实质也是这一努力中的一个环节。京东手机除了在线上的市场份额领先之外,还是手机行业的专家。手机业务在京东上线11年来,已服务2.3亿消费者,与超过500个手机品牌,超过5000个商家进行过合作。新品手机必上京东,已成为过去几年来手机厂商的不二选择。而在今年618期间,3000个合作伙伴加入了京东的大促,70款手机新品在京东手机销售。从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分量来看,京东手机有资格也有能力来举办这样一场手机行业的评奖,由京东手机来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合适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仅2017年就售出了4.91亿部手机。由于体量的庞大,任何手机厂商及分布式销售渠道,在这个大市场中都只是其中的部分环节而已,若谈到对市场的整体把握,还是需要去看那些能够突破物理限制的线上集中销售渠道。手机厂商需要得到消费者需求的反馈,也需要有客观公正的数据评价体系,而这些京东手机是都可以提供的。京东手机的大数据不仅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手机销售不畅,更知道采取哪些改进措施能够得到好的效果,甚至对于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有着极有效的指导意义。

 

从整个京东来看,商业模式从来就不是构建在简单的一买一卖之中,而是积极构建一个各方共赢的价值链体系,即从帮助商家更好、更多、更有效率地销售商品中获益。就手机这个品类来说,即便遭遇行业冬天,其市场规模也使得运营上有着足够大的运作空间,京东525发布的五大战略中,多以营销取向为主,利用技术力量让手机厂商的产品获得更多曝光、更广的商品渗透,用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帮助手机厂商取得业绩上的成功。而金机奖的盛大启动及颁奖活动,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的。正如奥斯卡本身能促进电影工业的发展一样,京东手机要举办一个手机中的奥斯卡,把手机这个市场不断向前推动。

 

京东金机奖对于厂商来说是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获得行业和市场认可的平台,但当前的京东手机金机奖,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性,金机奖的初衷也并非要搞成一个竞争机制,而是要成为一个行业交流平台,让京东平台、品牌、技术方、媒体、消费者等各方能够有个开展充分行业交流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太多他人的创新经验可以被借鉴,并在经验教训的交流碰撞中相互给与启示,从而推动在手机这个行业中创新的不断产生。

作者 葛甲

深度观察:一场P2P整顿风暴过后剩者为王的都是有备而来

近期,P2P网贷行业掀起一场治理整顿风暴,8月4日, 8月8日, 8月12日,监管机构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以指导行业。最新的消息是,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P2P网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简称”108条”),显示附件为《P2P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全国将对P2P平台的监管治理采取统一标准。联系到近日银保监召集四大AMC开会协助化解P2P风险的消息,不难看出,在P2P网贷市场经历剧烈动荡之后,监管层已经开始出手“救市”为化解危机提供强推动力。

 

从8月15日开始,美股中概股中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股价持续上扬。

 

整治风暴·正在行业上演“去伪存真”

 

其实P2P行业遭遇的危机时刻不止于今日,2015年下半年的那一次情况也很严重。2016年起国务院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到目前为止已延期三次,目前仍处于整治期中。之所以要整治互联网金融,就是要把其中不合规不合法、自带风险基因、抗风险能力弱、滥竽充数的平台淘汰出去,让有能力的平台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降低运营风险。P2P网贷平台发展初期进入门槛低,行业缺乏监管,市场没有规范,确实是鱼龙混杂的局面,但经过两年治理之后情况已有所好转。如果没有这次从前年开始的持续整顿,此次有经济大环境因素为背景的爆雷潮的规模将会更大,结局将更不可收拾。

 

从行业角度来说,爆雷潮将会把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和滥竽充数的平台清理出去,而能够挺过去依然屹立不倒的平台,将会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因为素质低下的小平台被淘汰后,市场秩序会更加健康,留下来的那些头部平台,都是真正经历过考验的,更值得受到投资者信赖。在此次行业危机进行时,监管层频繁出台政策规范市场,实质是在变长痛为短痛,加速这一风险释放的过程,而不同公司面对相同的监管政策时做出截然不同的定义,也着实反映了市场确实需要整顿。运营较差,风险因素较多的公司会将监管政策视为利空,而运营较好,信心十足的头部企业则将这些监管政策视为利好。

 

8月4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工作安排,是近年来罕有的力度较大的整治措施,包含了合规P2P平台允许继续经营并进行备案,引导不合规平台退出、查处违法违规机构、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治理违法违规自媒体、完善网络借贷行业准入机制,加速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等等。这一系列措施,对好公司来说是利好,对不好的公司来说是利空。因为其中透露出来的监管方向,通俗来说就是保护好公司,淘汰坏公司,除了要用备案的方式来保护好公司外,甚至连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和媒体对好公司的敲诈勒索行为的治理都已做了工作部署,可谓是用心良苦。

 

政企合作·探索行业良性发展新模式

在监管方出政策加强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打击,将老赖纳入征信系统之后,头部网贷平台第一时间梳理出逾期用户名单,在规定时间将老赖名单上报至金融局。老赖名单中的信息包括:借款人姓名/借款企业名称、身份证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借款人手机号码、累计借款总额、剩余欠款金额、拖欠开始日期、是否失联、催收情况等详细信息。

 

已完成等保三级备案并获得3A信用评级的P2P平台爱钱进,在监管落地后也率先发声表示完全支持与配合,并将其视之为行业的重大利好。8月8日,互金整治办发文要求各平台上交P2P“老赖”名单,计划将恶意逃废债纳入征信系统,爱钱进迅速将老赖名单上报。目前爱钱进已接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入选成为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互金协会失信人惩戒合作首期试点单位,率先参与司法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

 

截至目前,已有爱钱进、宜人贷、拍拍贷、和信贷等94家公司如期上报了老赖名单,速度之快前所未见。老赖是P2P网贷行业长期面临的一个痼疾,在规则和惩治措施缺失的情况下,薅羊毛之风盛行,已逐渐从非主观故意老赖演变成主动型老赖,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今在国家表态要出手治理整顿老赖的情况下,P2P网贷平台则变得更有底气,积极配合才最符合这些平台的最大利益。不过在主动按时上交老赖名单的同时,一些附属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如用户教育和宣传等,要让大家了解规则、熟悉规则、知道红线在哪里,违法的后果有多严重等。在这方面,大多数P2P网贷平台尚需努力,要重视这些长期性工作,并深刻认识到由此给自己的平台所带来的长期效益。

 

监管创新·增加虚拟保护层确保各方权益

 

监管层在8月4日,8月8日和8月12日分别就P2P治理整顿工作做出了许多重大决定,可谓是一系列组合拳,看似雷霆万钧,实则把很多久拖不决的事情一次性解决了。备案问题这次不再拖了,那些能闯过备案这关的平台,意味着得到了国家承认的合法身份,其手中的那纸资质将更具价值。征信系统过去是给传统金融机构用的,老赖会面临很多限制,如无法乘坐飞机和高铁,但这些都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此次将P2P平台纳入征信系统后,逾期率明显下降,很多欠债不还者主动要求还款,客观上也为这次爆雷潮的结束提供了助力。

 

P2P平台股东负连带责任这一条,是监管的一次创新,更是给P2P平台加上了另一个保护层。平台股东在投资之后,平台的好坏就与其有了直接关系,新规敦促了股东对平台的风险保持警觉,否则股东就要遭受更多的损失,这种增强主观能动性的操作,确实非常厉害。此外,监管提出的要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平台跑路老板,举全国之力抓捕和进行最高力度判罚等措施,也对潜在的风险形成震慑。再一个,早有个说法是互联网金融的媒体比平台还多,此次的监管措施首次将媒体治理纳入其中,保证了平台的合法权益。

 

此外,禁止新增网贷平台的监管决定,对于在行业内健康运营,循规守法的P2P网贷平台而言也是一个重大利好。这等于是设置了一个门槛,将一些预备浑水摸鱼的公司挡在门外,与此同时给整顿治理行业乱象留出了空间。目前P2P网贷公司在数量上已足够多,需要在质量上不断提升,将坏公司淘汰出去,以进一步保障好公司合法经营的权力,让这批好公司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引领行业清风正气。

 

央媒发声·呼吁行业回归信息中介的初心

 

进入8月以后,在监管整治进行过程中,人民日报和央视分别发表文章和推出节目,就P2P平台遭遇的问题发表看法。人民日报在8月6日发表题为《网贷平台退出是正常出清也是良币逐劣币》的文章中指出:“整治的关键在于纠偏矫正,督促平台回归信息中介的本源,建立完备的风险管控和内部管理体系,严格资金流向,做好信息披露,为出借人提供全面、真实的决策依据。”这等于是为这次行业危机和监管治理调子,P2P行业的合法正当性是得到官方承认的,监管整治并不是为了把这个行业打倒,恰恰是为了使其发展得更好。

 

如果P2P网贷行业本身不是个伪概念,仍有其应有的商业和社会价值,那么任何将其一棍子打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从近期政府监管部门规范P2P网贷市场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在官方层面并没有任何否定P2P市场的迹象,相反祭出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其初衷恰恰是为该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来。其中的一些监管创新和制度突破,是整个行业多年希求而不得的,显示出监管方对这个市场的呵护与关怀。

 

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监管组合拳之后可说是立竿见影,P2P爆雷潮已出现减缓势头,爆雷平台数量已大大减少,相比高峰期时减少了三倍之多,之后在监管力量的持续发力之下,P2P爆雷潮或许会很快结束。任何行业都会有好公司和坏公司,坏公司多了,好公司的经营也受影响,好公司多了就会起到引领作用,让坏公司缺乏生存空间。那些坚持合规运作,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并积极响应监管要求的头部P2P平台,是应该得到保护和扶持的。当前的强力监管和整顿治理,对于好公司来说就是强力扶持和资源倾斜,当前整体行业所遭受的挑战与磨难,也必成为此类公司新的春天的起点。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