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全在苏宁易购这份一季报中了

4月14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报,预计2021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至5.5亿元。据公告,一季度公司聚焦零售主业,加快开放赋能,苏宁易购零售云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公司持续关注企业内部效率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广告营销费用管控。

在零售行业整体承受巨大压力的背景之下,苏宁易购一季度的经营指标亮点颇多,呈现出逐步向好之势。作为零售行业的标杆企业,苏宁易购的一季报对揭示整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有重要参考意义。

 

对零售行业来说2020年相对特殊,在疫情冲击之下行业整体低迷不振,而苏宁易购既担负着从零售商转型为零售服务商的内部目标任务,又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和落实国家提出的“六稳六保”任务。苏宁易购在2020年对部分业务模块进行了优化、归并与整合,但员工数仍保持了增长,新开了3000家以上的新店,且进行了两次涨薪动作,这对于庞大员工队伍士气的提振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压力较大的市场环境下,苏宁易购去年将营收做到了4,163.15亿元,其中线上销售规模占比近70%,实现了季度环比增长节节提升的业务发展态势。到了今年一季度,这种增长态势也很好地保持住了,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当二、三季度市场环境趋好之后,大概率迎来业绩爆发,并带动整个零售行业走出颓势,重回增长之路。苏宁易购预计2021年销售规模将实现100%的增长并实现盈利。

 

从过去五个季度的财务表现来看,苏宁易购能在逆境中保持良好表现,与其积极有为的战略调整有很大关系。首先是聚焦主业,不管是云网万店还是零售云,本质上都是零售主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宁易购虽然砍掉了一些边缘业务模块,但在与零售主业相关方面的投入反而是大幅增长的,物流、IT、线下店面结构优化、供应链融合等,无不投入大量资源去做。在这些部分的投入,都对零售主业的效率提升产生了短期或长期积极影响。

 

其次,苏宁易购经历了从零售商到零售服务商的一次成功转型,而这次转型对于苏宁易购意义重大。苏宁易购过去只做自营是为了把控品质,但在30年零售行业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已在品控、供应链、物流和IT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较高标准和作业流程,已到了可以将各项能力开放出去进行共享,从单独自己卖货转变为服务别人更好地卖货这个程度了。只要苏宁易购在生产流程和各项标准方面把控严格,服务商家卖货没什么不好的,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还能更快地实现商品品类丰富的过程。从苏宁易购去年的业绩来看,这次转型应该是成功的。

 

第三,过去一年的苏宁易购在行事风格上比以往更灵活,更有海纳百川之势了,具体来说就是奉行“长期主义”的思想。对部分与零售主业关联性不强的业务进行果断优化调整以聚焦主业,在迅速扩张时期的苏宁易购是很难想象的。而能够下决心将部分业务进行独立发展,则更好地体现了这种灵活性。苏宁易购将云网万店进行独立发展,寻求外部融资,并定下未来独立上市的目标。对于云网万店这种将战略目标对准头部互联网零售平台的业务模块,放在苏宁体内稳步发展也不是不可以,但引入外部投资者拉大家一起进来共同努力向前推,显然速度会更快一些。

 

“长期主义”的内涵在于,将目光瞄准长期目标,而短期目标和效益等要素,都可以是达成长期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不管业务如何调整,加强多少,撤并多少,或是引进多少外部战略投资和各种资源,只要大方向是向着苏宁易购长期目标前进的,原则上都可以接受。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在此期间将企业的短中长期战略落实到位,转型顺利推进,降本增效持续深入,那么这一次疫情就是不白经历的。疫情完全消退过后市场重新向上,就根本没时间留给你去做这些事情了,现在做了以后受益极大,可以在市场复苏中获取最大收益。

 

第四,过去一年苏宁易购业务线主次更加分明,战略目标更清晰。虽然苏宁易购在业务上可以说有取有舍,但其舍弃逻辑仍是聚焦的。苏宁易购旗下子公司与普洛斯达成战略合作,内容是在物流地产投资、物流业务运营等业务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并有可能将所拥有的物流基地实现资本化。这意味着,未来的苏宁物流也有可能脱离母体,走上独立运作之路。物流原本是为了保障零售前端用户体验水准的基础设施,是一种投入,但当这种投入达到了一定程度足以获得正产出时,让物流单飞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另一个例子是家乐福,苏宁易购在收购家乐福之前,家乐福曾经连续五年亏损,接手之后至今,家乐福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体现出苏宁易购在零售方面高超的管理能力。像家乐福这样的线下大型零售店,收入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来自于常规零售,可供开采的商业模式比较多,如到家业务等,但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苏宁易购的主导下家乐福扭亏为盈,未来也有可能独立运作,寻求外部战略投资并独立上市。

 

上述几点原因,是苏宁易购在一季度经营指标持续向好的内在依据。苏宁易购过去30年来有过几次横向扩张期,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偏离零售主业,一直聚焦在零售赛道之上。过去10年,零售行业商业环境高度复杂,一系列必要的转型步骤全部走下来还能保持业务持续增长,还能有资源有能力随时跟随市场而变,这本身就已是一种成功了。苏宁易购目前的所有转型、调整和战略定位实施,或许并不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长期影响必然是深远而重要的,这一切会定义苏宁易购未来的成长高度,也会决定苏宁易购是将被时代抛弃?还是与时俱进地参与时代浪潮。

作者  葛甲

破圈进行时,国美还有哪些可能性?

3月31日晚,国美零售(股票代码:00493.HK)(下称“国美”)发布了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其中资金表现非常抢眼,2020年国美成功赎回总计超38亿元的债券,所有偿债资金全部来自于公司自持现金。在报告期内,国美零售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含抵押存款)共计约人民币96亿元,继续维持在人民币百亿左右的稳健水平,较上年的82亿元增长了17.2%。这足以说明,国美现金流充足,家底相对丰厚。

报告期内,国美经营费用同比减少24.3%,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4.9%,剔除主要非经营因素后的其他费用同比减少14.3%。可见其成本控制到位、运营效率提高且经营效益有所提升。

平心而论,经过多年的商海磨砺,国美已不是当年那个只卖电器、靠打价格战闯荡江湖的少年了,近些年来,国美已用行动为自己创造了更多可能。

因势利导 顺势变革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包括中国零售行业的进化进程。疫情阴霾下,零售商纷纷转型新商业模式以求重振旗鼓,国美也不例外。

但国美的改变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筹谋,并一直处在积极地变化中。

在家电普及这一波趋势中崛起的国美,留给消费者最深刻的印象是“买电器上国美”这个标签。作为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国美趁着黄金时代的东风和三十多年的行业积淀,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市场发展初期,没什么生意能比一手买进一手卖出更加利润丰厚,粗放型生意已足够多利,精细化发展便显得没有必要。不过,这个初级阶段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当赛道上站满选手,唯有积极拥抱变化方能继续生存。

不管是本身的精细化发展需求还是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冲击,零售行业所经历的变革注定是颠覆性的。国美是较早意识到价值链重塑重要性的零售企业,也是很早就把“赚差价”这一传统零售观念摒弃的企业。赚差价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时代的产物,如今互联网经济高度发达,信息高度透明化,越早放弃传统价值体系意味着越早转型成功。

从零售业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是数量众多的线下店铺,还是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资源调度能力、高质量的服务能力以及活跃的线上平台,国美多年沉淀的优势在行业中都是少见的。国美似乎也深知,围绕一系列既有优势开展资源重整,进而寻求商业模式的改变,才能保持革新的动力。

于是从2017年开始,国美正式启动“家•生活”战略,深入挖掘电器这一优势品类的延伸商业价值,并顺势转型,从单一的电器服务平台发展成为了围绕“家·生活”提供全品类服务的国美零售,并构建了以线上为主的线上线下双平台协同共享模式。在线上深化数字化进程,在线下夯实底层实力,国美变革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构建闭环生态圈

 

伴随着“家生活”战略2.0的落地,国美加大转型与变革力度,开启对零售商价值链的重塑。

其本质也是商业模式的重塑,即零售商不再依靠从单纯的商品买卖中获利,而是通过将零售活动的环节逐一拆解,再赋予各环节创造价值的能力。国美深刻洞察到这一趋势,并在战略新阶段,持续开放共享生态,输出供应链能力,积极调动上下游资源,致力于打造闭环生态体系。

现阶段,围绕家庭用户需求,国美的供应链平台以家电、食品酒水、服饰鞋包、家居日用、母婴玩具、美妆个护等六大类目商品为主。

在战略2.0阶段中,国美将大力发展联营方式,迅速补充商品、品牌、类目,并通过真选商品、严选商家、九九会员权益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用户体验。在满足平台自身运营需求的同时向第三方外部渠道输出供应链能力。基于此,国美还和京东、拼多多达成深度合作,在采销、流量、物流和服务等多方面互通有无,此后,先后与三星、博世家电、三菱签署采购大单,并与格兰仕、索尼、荣耀等优质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为品质和供货备战。

目前,在“家生活”战略赋能下,国美已形成了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和平台与自营等多渠道并存的新平台格局。

在严格执行国美既有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同时,新平台内商品品类空前丰富。其短期目标是,用“一店一页”的方式将未来的所有交易实现线上化,并采用一套标准化服务模式服务消费者。供应链统一、销售模式统一、服务模式统一,而这种统一带来的降本增效效应将非常可观。

从当前的市场态势看,零售商确实不需要也没必要单从商品差价中赚钱了,从供应链、销售模式、服务模式等多环节中要效益,构建生态闭环,才是未来零售商的正途。

娱乐化零售蓄势待发

 

如果说基于供应链优势构建生态闭环是国美谋求的大局,那基于双平台模式确立的娱乐化零售战略就是这大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国美线上业务的发展,是过去几年最为值得一提的变化。为什么不在流量市场投入重金以求快速提升,而是要自己去搞活动做流量,搞社群做获客?

这里面有个固有的商业逻辑值得注意,借外力可以更快地获得增长,但花重金买来的外部流量不可持续。

相对业内同类平台来说,国美相对稳重,不盲目追求虚增长,始终把产品质量、服务标注和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所以走出一条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国美特色”零售之路:娱乐化零售。

娱乐化零售是国美厚积薄发的产物,而“真快乐”APP则是其进击的先锋。

“真快乐”APP创新地将“抢-拼-ZAO”等娱乐化营销玩法和平台日常运营相结合,给用户提供了快乐的购物体验。在做好交互基础上,国美还大胆拓展本地化、社交化、娱乐化,将视频导购、带货直播、沉浸式购物等新概念相结合,试水娱乐化零售赛道。

购物的核心要义,最终还是要看价格、品质和服务,国美零售在这些基础层面做得非常用心,而今再将年轻人群都喜欢的新消费方式和娱乐化营销手段囊括进来,更是锦上添花,国美被市场看好不无道理。

当然,“真快乐”APP除了创新的娱乐化定位优势外,也继承了国美的供应链实力和双平台模式。

一方面,基于34年行业深耕建立起的供应链实力不用多说,真选高品质商品,从源头把控品质、控制成本,实现厂家直销去溢价,最终实打实地让利用户。而且基于和厂商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国美一定程度可优先获取货源并保障供应。

另一方面,以线上“真快乐”APP为主的线上线下双平台协同共享模式,弥合了线上线下渠道的冲突和分隔,实现了线下和线上的精准赋能、互补融合,在减少品牌厂商流通运营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有力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平台的娱乐化而言,体验升级是其一大助力。

据最新财报数据,2020年国美社群数量大幅增长,达100万个,社群覆盖用户达1亿人,线上线下会员超过2亿人,付费会员超过百万人。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新客首单转化率达到15%,同比提升64%;会员复购率约31%,同比提升21%;会员活跃度同比提升105%,这些数据也印证国美线上线下双平台数字化和良性运转的显著成效。

事实上,娱乐化零售并非新概念,但是彻底转型娱乐化零售的平台,国美是第一家。而且目前来看,国美的娱乐化转型,很成功。

据财报数据,自上线以来截至3月底,“真快乐”APP GMV增长近4倍,月活稳定在4000万规模, 活动单日日活近千万。

按照国美目前的打法来看,其商业模式在不断迭代,其业务布局和营收主力点也发生了改变。

未来,待新平台新生态体系成熟之后,国美完全可以扮演消费者的购物顾问角色,帮助消费者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当然,也可以是商家的营商顾问,帮助商家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销售商品,为其提供营商所需的各种后台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国美打造的行业稀缺的核心价值会逐渐夯实,并以差异化竞争,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可发挥空间。

作者 葛甲

从《2020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看母婴市场的未来

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于近期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对疫情状况下的母婴行业、市场需求、消费取向、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以期将母婴市场的真实情况还原,并从这个市场的动态变化中寻找出可供参考的规律和趋势。从2009年开始,宝宝树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今年已是第12份,这份报告对于母婴行业具有很强的指引和启示意义。

《2020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总结出母婴行业趋势的十大关键词组,每一组都指向过去一年母婴消费市场主力人群的一个特点,这十大关键词组是:爆棚的事业心、被低估的精神消费需求、育儿参与感、钱包重新分配、近场消费经济、精明的消费者、“母婴+”消费力释放、网生Z世代、效率升级浪潮、虚拟兼顾现实。

 

Z世代崛起 多元化趋势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0年较为特别,对母婴行业来说,宏观大背景是疫情当道,95后等Z世代崛起,全面开放二胎、消费升级等,由此给母婴行业供给端和消费端所带来的变化,对供需双方在心理和观念上造成的冲击,可说是一言难尽。

首先,以95后为主的Z世代家庭已成为生育主力,带动母婴市场需求继续增长。95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与前辈差异较大,随移动互联网而生的一代人,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工具,在需求解决方面更注重快捷高效和便利,对于服务的品质和要求更高,在消费活动中更注重场景的代入,也更注重精神消费的需求。过往母婴电商的按人的流量带动商品的销量的模式,已在熟悉互联网的这一代人中逐渐失去效力。

对于母婴行业从业者来说,调整商业模式的压力是巨大的,实现移动化只是基本标配,根据新生代家庭的特点来提供满足他们诸多需求的产品,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母婴这个行业,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母婴商品销售,过渡到商品、服务、精神消费品、衍生品等相互融合的一个综合体了。也就是说,只要是母婴需求就要尽量去满足,而当下的母婴需求正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当然挑战中也充满机会。

细分市场需求旺盛 产业升级已悄然发生

 

在过去,男性备孕一说偶有所闻,但从来也没有像过去这一年变得如此现实。从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有超过3成的男性在孕期前会服用营养品,二胎人群中参与备孕的男性比例超过7成。面对这一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增长速度极快的细分市场,决不能以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眼光而对其成长性视而不见,更不能忽视一旦缺失这一细分服务,将对母婴产业整体体验所带来的冲击。

洗护用品和化妆品等,在过去通常是不被列为母婴用品范畴的,但在新生代家庭中,使用孕婴育婴专用洗护用品和化妆品,正在成为潮流。在参与感之下,新妈妈们对于婴儿所食所用之物越来越讲究,对于婴儿有接触的人的所食所用也越来越讲究。这是新生代家庭的一个特点,当然也是全社会整体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所造就的必然结果。

 

不仅如此,由孕婴和育婴所延伸出来的衣食住行等各种消费行为,实际上也有归入母婴消费范畴的趋势,例如安装了婴儿出行设备的汽车、质量标准对于婴儿更友好的衣物、为孕婴和育婴所专门开发的各种小家电等。过去在人口红利爆发时代,母婴市场的粗放式运营是必然选择,而在人口增速放缓时期,尽可能满足各种细分需求的精细化运营也就正逢其时了,产业升级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的。

 

宝宝树洞察行业趋势  引领垂直类“内容+电商”发展新范式

 

《2020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这里面包含了对未来一些关键消费趋势的调查和研究,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对于整个母婴行业来说,读懂了这份报告,也基本上对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突变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未来的消费者需要些什么,自己该提前做些什么了。

 

对于品牌方和营销方来说,在白皮书的指引下,在开发产品和做营销推广宣传时则会更有针对性,根据主流母婴消费者的偏好和取向来做出更精确的产品和服务。95后的新生代母婴家庭平均上网时长遥遥领先其他人群,且对于直播情有独钟;宝宝树这种垂直类“内容+电商”平台仍是其首选的母婴知识获取来源;母婴产品评测是这一群体更为关注的内容等,这些在报告中阐述出来的事实,是可以给母婴市场从业者以很大启发的。

 

经过时间验证的一个现实是,母婴市场是一个有大量内容做支撑的市场,由母婴社区发展而来的“内容+电商”平台仍在这个市场中占据并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类垂直平台所做的事情往往是综合性电商平台做不了的。因为母婴市场中的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包含着知识、经验、服务、观念和启发,或许还有温情和关怀,这可远远不是在电商平台上卖几罐牙膏、可乐和罐头那么简单。有着重视下一代基因的中国人,在观念中固有一种“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可不能闭着眼只看商标就下单那么马虎”的思维。

 

既然宝宝树这类母婴平台,在服务新生父母方面走得比综合电商平台更远,那么母婴领域的其他平台方、商品和服务提供者都跟随母婴消费趋势和观念更新而随时发生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能够直接影响到未来母婴市场的繁荣程度。

 

宝宝树编写的这份《2020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提示,或者说是呼吁,敦促大家顺应潮流适时转变。因为一两家品牌或机构调整了商业模式去顺应消费需求,还并不能起到更快塑造市场总体消费习惯的作用,只有当整个行业动起来时,行业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作者 葛甲

人工智能变革媒体形态,颠覆近在眼前

3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新浪AI媒体研究院承办的“媒体智能 传播无限”《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智媒领域的从业者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媒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致开幕词,并介绍了人工智能给传播和传媒带来的价值;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作出寄语;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研究员徐琦则介绍了人民日报、央视网、光明网、SMG、新浪新闻等1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智媒实践案例。

在人工智能产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之际,本次报告延续了去年风格,忠实记录中国智媒发展的风雨历程,并对未来作出了前瞻性预见。

全新智能媒体发展报告出台

智能媒体,顾名思义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媒体相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形态的本质区别是拥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力加持。在媒体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可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中获得支持,让媒体生产环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让用户对媒体信息的消费更有针对性,信息获取效率大增。

 

20年前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主要以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为主,20年后的今天,人们更多会在线获取信息。同样的道理,人工智能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一个技术现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此技术趋势的影响下,20年后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是否会有颠覆性巨变?答案是肯定的。本次发布的《《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要探究的,正是这一巨变将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结果如何。

 

媒体行业面临巨大机会及挑战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促成智能媒体成为一个大产业的宏观条件正在逐渐凝聚,为此报告的撰写方做了非常详尽的调查。国家对于人工智能和5G网络等新基建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甚至还对智能媒体的发展给出了指导意见。摆在媒体从业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巨大机遇,任何对此机遇的忽视,都会导致深不可测的风险。因为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是不会给后知后觉者任何机会的。

 

由于近年来兴起了一批个性化移动阅读平台,往往声称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对媒体内容进行个性化分发,所以很多人觉得智能媒体早已行之有年了。事实上,媒体内容的个性化分发,或许连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上所能发挥作用的皮毛都算不上。那只不过是一种复杂一点的以兴趣标签为基础的匹配,谈不上精准,只是放大了信息的量级以给用户更多选择而已,谈不上真正符合用户需求。智能媒体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已。

 

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标签匹配甚至比软件复杂很多倍的算法,而5G则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和时延,两者结合起来之后很多东西就要有所改变了,而其中有些改变是颠覆性的,足以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改变。举个简单例子,当计算机能将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等这些东西都数字化了之后,未来媒体信息消费者是否还需要从原本特定的媒介获取信息,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媒体信息的消费多以手眼口耳等人体器官的协调作用而完成的,有了脑机接口之后是否还需要如此,也就成了一个问题。特定媒体信息平台如果不随技术趋势做出改变,有可能突然有一天就发现自己成了多余的存在。

最接近智能媒体的发展样本——新浪智媒平台

 

虽然这一天不会很快到来,但这一天到来得一定比我们想象得要早,媒体从业者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改变,才是积极态度。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投资呈现激增态势,大量的应用也快速落地投入实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新浪智媒平台为例,新浪智媒平台由新浪新闻、手机新浪网、新浪网等产品矩阵组成,已在全生产与传播链条中使用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新浪 “鹰眼”线索系统不仅可以高效率采集信息,还可以基于内容数据形成“知识图谱”,系统内含上百种典型事件的传播模型,可以让信息生产者以更高效率工作,站在宏观视角快速判断出信息传播的走向和趋势,让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增。

基于“鹰眼”系统赋能的“新浪热榜”,将全网热点新闻全数集中在一个榜单之中,人机合作模式可做到高效率地查漏补缺,确保优质内容的覆盖深度,确保信息安全有序传播。在过去,生成一个热榜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今的新浪热榜已可做到10分钟更新一次,效率已远高于市面上流行的舆情侦测系统。因为在“鹰眼”系统的赋能下,单篇文章的线索收集过程已从过去的2-3分钟降到1分钟,大部分的线索收集、运营发现、筛选等工作已交由机器瞬时完成,机器批量处理的结果辅之以人工编辑的主动性工作,使得新浪智能媒体平台的生产流程和信息传播流程呈现出质的提升。

最完整的智能媒体发展架构——央视网

 

曾经在电商领域遭遇挫折的中台战略,事实上更为适合媒体行业的应用,而在中台建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央视网。在智能媒体发展方面,央视网战略性地搭建了三层架构,以云计算为主的基础架构,以中台为主的能力架构,以应用为基础的业务前台,这是目前为止可见的最为完整的智能媒体发展架构。基础层要为中台和前台提供算力支持,中台则负责指挥调度,而前台则是最终智媒产品形态的落地终端,三个方向齐头并进,可确保智媒发展过程中首尾不能相顾的问题,将所有技术问题在体内消化,提升业务推进的速度而不受阻碍。

 

目前央视网中台已具备每天采集20-30亿条数据和处理100亿条数据的能力,数据来源自央视网内的不同终端;业务前台已形成智能策划、智能采集、智能生产、智能运营、智能审核于一体的“五智”全链条生产流程。很多生产环节已经做到了进行数字化拆解,一档节目从电视播出时就由系统开始进行特征提取,节目结束时马上完成出入点标记,再由程序自动请求转码服务完成节目片段的剪切,准确、全面、快速地完成37个节目的自动拆解工作。央视网的“人工智能编辑部”近期有很多创新成果,如“课本里的新中国”“课本里的春节”“课本里的诗词”系列、“私人定律”“AI帮你找”“读诗成曲”“智能春联”等多个口碑AI产品,并即将推出“时代画像”等大型人工智能融媒体产品。

 

最现实的智能媒体发展样本——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智能媒体的发展,其实没有一定之规,更多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可以像新浪智媒平台一样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线索收集、热榜生成和智能分发,也可以像央视网一样搭建全体系的智能媒体架构,当然也可以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一样,积极发展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以提升业务实施效率。地震信息播报的特点是快速、准确、客观、真实,这恰好与人工智能的特点相吻合,将地震播报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恰是走了这样一条路。

 

2015年中国地震台网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系统,由机器人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可算是新技术背景下地震播报工作的一次数字化升级。地震播报机器人并不像普通机器人一样功能单一,而是融合了自然语言生成、融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搜索技术、知识图谱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一个产品。在1到3秒内,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大数据分析、空间检索、网络搜索、自主作图与写稿等多项操作,并编写出与该地震相关的速报参数、震中数据、热力人口、周边行政和拓展服务等26项背景信息。曾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后,让广大网民及时见识到其高效作用。

 

地震播报事关重大,不但要及时,还要保证准确,全面,官方消息的哪怕一秒钟缺位和迟缓,也会给谣言和胡乱猜测以可乘之机,其后果就是加重社会恐慌情绪,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地震播报机器人的出现,将原本只能用人工从事的许多重复性工作,交由快速高效的人工智能来掌握,人工则用来负责把关和查漏补缺,两者结合之后可以提升地震播报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地震播报机器人虽然只是单项产品,但其中的技术含量却是不低的,截至目前已体现出喜人的高效率,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化,这个产品在未来可向上升级的空间也是非常大。

 

智能媒体需要百花齐放

 

从前述几个智能媒体的发展样本可以看到,智能媒体的形态是多元化的,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发展路径,可喜的是已有大量媒体对此进行了或深入或浅显的探索。只有当国内出现了更多的新浪智媒平台、央视网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这股智能媒体的大潮才会形成颠覆性力量,深刻地改变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方式方法,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这份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可以在智能媒体仍处于呼之欲出的起步阶段出台,详细介绍智能媒体的发展现状,提供现成的发展样本,思考从技术进步中溢出的机会和价值,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为国内媒体行业提供了一份颇具指引性和启示意义的文本。媒体行业可从报告中得到启发,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做好准备,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跟上时代的发展。

作者 葛甲

东芝电视履新2021AWE,“藏器待时”终获良机

电视行业需要一些新鲜刺激已成为行业共识。

自2016年起,全球电视销量遭遇天花板始终在5000万左右徘徊,2020年疫情和下半年面板涨价更压制了需求。GfK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4133万台,同比下降9.7%,零售额同比下降12.9%。

这种背景下,3月23日举办的AWE2021被寄予厚望,这将是疫情后电视品牌的线下“首秀”。让人意外的是,在参展名单中,除了海信、TCL、创维、松下、SONY、三星、LG等老面孔,重磅品牌东芝新增其中。

原来,东芝已于去年十月连续发布数款新品登陆中国市场。阔别数年,这家百年历史品牌的全新升级,能为行业带来一些新气息吗?

饱和疲态下“中高端”、“换新”成为新机会

虽然整体市场饱和,但存量竞争下也存在一定机会。据奥维云网,市场需求正从哑铃型过渡到纺锤型,虽然家电市场中一次购买、二次购买下降,但更新换代需求正迅猛增长,成市场最大推动力。

按目前国内彩电保有量约6亿台,以7年换新周期计算,激活“换新需求”将释放8000万。换新需求下,中高端市场崛起引人关注,虽然2020年整体销量下跌,彩电产品中高端市场份额增长,中高端占比同比增长3.1%。

这一市场巨大,但想释放起来却并不容易。目前厂商们的共识是,提升产品在面板、功能、技术上的新意。新型面板技术和更大尺寸、4K/8K高清、多分区独立控光、120Hz/144Hz高刷新率都成为高端溢价的竞争点。2021年1-3月中旬全渠道率先上市的75款新品中,有22.2%的新品尺寸在75英寸及以上,同比提升14%。

不过从目前市场刺激点来看,虽然各家新品都在持续进化,但未逃脱品牌既有技术路线,体验仍在爬坡期,尚未出现“神来之笔”;此外,互联网品牌与传统品牌“南拳对北腿”,各有优劣,并未出现能收割所有消费者的品牌。

上游面板价格的提升,又加重了这一难度。2020年6月至今电视面板的采购价已经连续8个月上涨。这对厂商意味着,在单纯扩大面板之外,必须找到更大的价值提升点。

唯一的好消息是,疫情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需求,但提升了消费者对电视体验的认知。

当一家老少都止步在家的时候,不仅电视使用时间大大延长,电视使用场景也爆发,大人要看电影、孩子看动画学习,看球赛、玩竞技游戏也不可少。这些场景下要求的能力更有侧重,消费者开始发现自己需要“高音画、高交互、高生态”的全家桶能力,这对电视的综合实力要求提升。

以前国产电视激活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当小米引领互联网电视进入时消费者开始对电视有了生态内容、AI互动上的需求,均对消费者带来新启蒙。而这次消费者所经历的是一次全面需求演进。

尤其是高端消费者。他们收入足够提出更高体验要求、对技术或生态能力的效果也更谙熟于心、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更需要满足“全家各场景需求”。

这迫使原本各有千秋的电视品牌急补短板,互联网电视提升“音画质”,传统品牌提升“生态”能力。当然,这也给新来者留出了机会。

东芝全新升级有望打破市场疲态

去年十月,东芝连发三款高端产品,将其口碑高端系列REGZA带来国内。与这些年接连涌入的年轻玩家截然不同,东芝有“日本彩电之父”之称,更是八九十年代全球电视六巨头之一,音画实力不输三星索尼。

自1952年生产第一台黑白电视起,东芝在画质上就以“像素级”要求,追求还原美感,并有我们所熟悉的REGZA画境引擎、超解像技术。其音质能力对比同业更为出彩,在九十年代,东芝已经通过“火箭炮”音响鹤立鸡群。

东芝也是首批产业版图覆盖半导体、家电、产业制造的集团巨头。这种广域制造版图既成就了东芝各领域技术间的互融创新,也为东芝技术从研发到商用提供保障。比如电视影音技术的基础之一就是芯片,也是音画表现的实际操盘者。在这样一家巨头制造企业,精益求精的制造DNA直接为东芝电视品质提供保障。

现在,东芝升级全新姿态,以差异化极明显的高端产品线亮相,延续着其最强势的基因和技术将其做到极致,选择发力其最为擅长的高端市场。

虽然在当下成熟产业链下,面板、组件都买得到,但在效果上可能“差以千里”。实际体验极考验音画技术积累,更考验软硬一体和制造工艺。而东芝最为擅长的还是软硬结合的原创音画技术。正是它们让东芝可以在跨越数十年的时间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而东芝高端的REGZA系列正是其“探索未来+旗舰技术”的落地系列。在REGZA系列的新成员X9400上,东芝对画质细腻追求已演化为全场景下的精准呈现。OLED画境引擎延续了东芝超解像技术的实力,实时高精度色彩转换,辅以暗夜精灵pro,超频瞬映、AutoView智慧光,可以根据消费者观看时间是白天还是夜晚,观看电影还是运动竞技进行精确调教,带来逼近真实的沉浸观感。可见东芝今天画质技术越发醇厚,依旧具备与索尼一较高下的实力。

音质方面是消费者观影沉浸感的关键影响因素。东芝REGZA系列上的火箭炮音响系统,自诞生起就是极其“差异化”的存在。还记得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则东芝广告让我印象深刻,“火箭炮”一响玻璃杯都逐个震碎。而如今东芝的低音炮组合又能引发一次消费“震荡”。

如今X9400在音频上,“火箭炮”演化为“原音复刻引擎、Bazooka低音炮、天空音”的沉浸式组合,这是东芝在超薄的身体内塞入10个扬声器所得,也是东芝组合声响设计理念的传承。

这就像在原本平面的XY轴上,增加了立体的Z轴,这种功能上的直观差异化无疑会让消费者更为偏好。当然,从此消费者对以往品牌的考量标准中,又多了一项。而“火箭炮”将长期成为东芝差异化俘获消费者的吸铁石。

与此同时让人惊喜的一点是,东芝没有传统技术派的傲慢,在音画双绝之上加持交互生态、本土化,成为满足高端人群全家桶需求的存在。综合来看,现在的东芝历史渊源的音画发烧级要求正与新时代电视融为一体,可谓焕然一新。

新三驾马车将成未来竞争落点

不容置疑的是,对于全球电视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是最为核心市场的市场之一。尤其疫情期间,中国经济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世界货币组织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8.2%。

中国也一直是东芝电视的一块“战略要地”。2000年它将制造产业向中国全面转移,成为其制造支柱,今天又将成为东芝电视的消费市场的重心。当然,这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倘若东芝在这里能取胜,则其全球推进也将顺风顺水。

目前形成共识的是,“画质、音质、智能”三项的全面功夫,才是品牌在中国市场立于不败的新三驾马车。目前东芝正朝这种方向发力,力求在高端撕下一道口子。

“高”可谓是一个绝佳地形,从高处之易守难攻。高端也是东芝最擅长的市场,又当下价值最大的部分。站稳高端,不止品牌利润都有保障,更可以以此继续开拓战线,覆盖更多市场。目前在OLED高端市场上,东芝的参与可能会让集中的市场出现新的景象。

在这个时期,东芝选择历史深厚的高端系列REGZA,其带着鲜明的东芝技术传承,又以“火箭炮”差异化辨识度明显。这一融合着旗舰技术和探索胸怀的实力产品,刚好满足了高端人群高音画体验、全场景智慧需求,是一个明智选择。东芝所带来的差异化产品思路、音画一体化解决方案,也有望为行业提供新的参考。

消费升级将是中国电视市场的未来旋律,正等待各个品牌对此解答。我们也希望在AWE上看到东芝对此更为详细的解答。

作者 葛甲

 

拼多多用户数7.88亿成为中国电商第一 黄峥卸任董事长

北京时间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199亿,单季新增7650万。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成交额(GMV)为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

 

四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长146%至265.477亿元,全年营收增长97%至594.919亿元。

 

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拼多多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845亿元,全年归属净亏损为29.65亿元,均较上一年同期大幅收窄。

 

同一天,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黄峥表示,辞任董事长后,个人名下股票将继续锁定3年不出售。自己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着眼于拼多多未来的长远发展,“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用户规模接近8亿大关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较上一年底的5.852亿同比增长35%。

 

作为连接国内供给和需求的主要平台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带动下,2020年,拼多多累计新增活跃买家超2亿,其中四季度新增5710万。

 

以用户规模计,创立不足6年的拼多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初步实现了服务中国最广大用户的目标。

 

月活跃用户数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199亿,单季净增7650万。去年下半年,拼多多月活用户数累计新增1.51亿。

 

拼多多用户规模和粘性的高速增长势头,延续至了2021年。据QuestMobile报告,今年春节期间,拼多多日活跃用户首次登顶行业第一,其间,拼多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25.9%,在日活过亿的APP中增速最快。

 

2020年,在用户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增长至2115.2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3%。

 

受益于用户规模和用户平均消费额的双双强劲增长,2020年,拼多多平台交易额攀升至16676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6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0.9%。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在万亿元GMV的基础上,增速依旧6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近8亿用户的共同推动下,以“拼”为核心的新消费业态,正由中国消费市场传导至流通侧和供给侧,推动包括农产品分销、品牌建设等在内的传统模式发生变革,使得平价高质的商品,成为内需消费的主流,有效满足了中国最广大用户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拼多多CEO陈磊表示:“6年前,我们就看到,移动是必然趋势。因此,在全球主流消费互联网公司中,我们是唯一一家专注于移动体验的公司。移动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互动的方式。这种移动变革如今正在摧毁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墙’。”

 

季度营收增长146% 全年营收接近翻倍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65.47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6%,全年实现营收594.919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7%,接近翻倍增长。两项数据均大幅高于市场预期。

 

拼多多营收增长主要源于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的强劲增长以及新增商品销售所产生的收入。四季度,平台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为189.22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5%。2020年全年,拼多多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为479.538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9%。四季度,平台商品销售收入为53.578亿元。

 

对此,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表示,疫情等原因加速了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新的业务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这催生、锻炼了新一代的管理者。“是时候逐步让更多的后浪起来塑造属于他们的拼多多了”,在黄峥眼中,拼多多已从3年前“刚上小学的小孩”迅速成长为“正进入青春期的少年”。2018年上市时,黄峥就曾在致股东信中表示,拼多多是一个公众机构,它为最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在。它不应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希望今天我退董事长会有助于这位少年独立成人”。

 

四季度,拼多多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进行新一轮重投入,但在强劲营收的带动下,该季经营仍基本达到盈亏平衡。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平台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845亿元,对比上一年同期为8.15亿元。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9.65亿元,对比上一年同期为42.658亿元。

 

从营收构成看,拼多多依旧践行商家端“0佣金”和“0平台服务年费”的策略。按照行业普遍现行标准,2020年,仅“0佣金”政策就帮助商家节省了超过800亿元的资金成本。

 

依托日益繁荣的生态体系,四季度,拼多多的现金流维持稳健增长。平台当季运营现金流为149.466亿元,全年实现运营现金流281.966亿元。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870亿元,对比2019年底为411亿元。

 

投身基础理论 探索科研“无人区”

 

2020年,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拼多多先后推出抗疫助农、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等系列举措,并与中国各制造业主产区深化合作。此外,平台还通过直接投资商家和用户的方式,刺激内需、提振消费,使得用户能够购买到性价比极高的各类品牌商品。

 

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持续深入农业“最初一公里”,与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机构和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在科学种植、农业物联网、无人温室、智慧农业等领域持续投入,希望帮助农民增收,助力农业升级。

 

2020年,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68.91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8%。平台研发占营收比例达11.6%。

 

在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下,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成为平台增长最快的品类。2020年,拼多多来自农(副)产品的成交额为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占全年成交额的16.2%,远高于行业3%左右的平均占比。

 

截至目前,有1200多万农业生产者通过拼多多对接全国的消费者,其中包括百万级建档立卡户。在今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时刻,拼多多也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最高规格表彰。

 

在致股东信中,黄峥把目光投向了十年后。他认为,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传统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黄峥认为,要确保拼多多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有些探索现在正当其时。作为创始人,黄峥希望结合自身兴趣,跳脱出来“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他在致股东信中举例展望了自己辞任董事长后将长期致力的科研领域。比如,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探索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的潜在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标准化提升等。

 

“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黄峥表示。

作者 葛甲

华为海能达等被列入黑名单,美国能靠打压和遏制保持科技领先地位吗?

据外媒报道,3月1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和国土安全局发表声明,点名华为、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和大华五家中国公司,称这些企业生产的电信设备和服务将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公民安全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这一声明,等同于将这五家公司列入“通信黑名单”,最直接的后果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每年83亿美元的“普及服务基金”中的资金将不可再用于向黑名单中的企业购买任何设备或服务。

华为海能达等被列入黑名单,美国能靠打压和遏制保持科技领先地位吗?

过去几年,美国动用国家行政力量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力度是越来越大了,且不管政坛更替如何都保持了相当的持续性,那些认为制裁华为只是特朗普总统一时兴起的看法可以休矣。每一次的实体名单或制裁政策发布之后,都能看到一些新的中国公司名字牵涉其中,是这几十上百家企业都违反了美国的规则,还是另有原因,相信全世界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科技创新发展越失速,打压势必越加速

在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美国确实面临着落后的风险,否则也不会在没有任何实际理由的情况下,简单粗暴地对这么多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制裁。美国作为世界上创新能力仍旧最强的国家,正逐渐掉入一个难以挣脱的“囚徒困境”。创新者为了不让新的创新者赶超自己,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虽然人人都知道保持自身先进性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更好的创新来赢得竞争,但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却仍不得不祭出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以减缓和掩盖自身的无能。美国科技创新发展越失速,对中国科技创新的打压就会越不遗余力。

本次美国政府开列的黑名单中,除了常见的华为、中兴和海康威视外,还有个大众不太熟悉的名字,海能达。这是一家专网通信龙头企业,在专网通信细分领域实力强大,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对讲机、集群系统等专用的通信设备解决方案,是仅次于摩托罗拉的全球第二大无线电终端生产商,目前全球市场份额为12.6%,超过53%的收入来自海外,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开设有研发中心,被誉为“专网小华为”。

美国制裁华为和中兴,主要原因是美国在5G领域的落后,但是制裁海能达就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了。海能达提供的专业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技术名为LMR(Land Mobile Radio),却并不是连接到电信网络中的,而是由机构和企业使用者在特定区域使用专用频率进行内部通信之用。LMR技术保密性很好,使用者保留了对系统的最高控制权和对通话数据的绝对所有权,广泛应用在公共安全、应急、能源、交通、工商业等行业的现场作业流程中。这么一种垂直细分的专业无线通信,也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站在专业角度看实在是令人费解。

不过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似乎又不那么难以理解了。美国企业在专网通信领域虽然不像在5G领域那么落后,目前为止仍保持第一,但这个第一的位置还能保持多久很值得怀疑。海能达从一家小公司做到现在的全球第二,只用了28年时间。其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销售收入的15%,按比例来说是比华为还舍得在研发上投钱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好用又便宜。这样的研发速度持续下去,美国企业在该领域是很难继续保持领先的。如果说制裁华为是美国为自己科技企业所做的“亡羊补牢”,那么制裁海能达就是美国为自己科技企业所做的“未雨绸缪”。

对赶超者令人愤慨的“欲加之罪”

海能达发展速度虽然很快,却也没有忽略与国内国际合作伙伴不断加深交流,并持续提升公众形象。就在2020年4月20日美国疫情加速爆发,一片混乱之时,海能达的美国子公司与合作伙伴阿贝斯特通信携手向纽约的切夫拉.哈扎拉志愿救护车队(Chevra Hatzalah)捐赠了一批X1pi数字DMR对讲机。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海能达又与美国合作伙伴三角通信携手向新泽西顶峰医疗集团(Summit Medical Group)捐赠了一批PD502i数字对讲机。9月9日,海能达美国子公司携手阿尔法普莱姆通信向西北医疗集团旗下森林湖医院捐赠15台PD602i数字对讲机。这些捐赠是在疫情大背景下的雪中送炭,是可以救人命的,获得了包括合作伙伴和医疗机构在内的认可。这样的企业却被冠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之名,实在令人愤慨。

华为海能达等被列入黑名单,美国能靠打压和遏制保持科技领先地位吗?

海能达在美国获得认可难免会有人不高兴,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可能就高兴不起来。企业间存在竞争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家拼产品、拼价格、拼服务、拼创新,不管如何只要使用市场手段去应对竞争,都是不该被谴责的。但在使用正常手段之外也有看似行之有效的捷径,那就是动用行政力量来阻挡竞争者追赶的步伐,这事情企业没法直接去做,但是悄悄给政府部门支招还是可以的。其实,在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所实施的每一项制裁之后,都能看到美国企业的影子,此次针对海能达的制裁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企业没办法用创新击败对手,而只能诉诸于求助政府行政力量,那这些企业就会逐渐患上行政权力依赖症,从科技创新企业蜕变为一个依赖政府的巨婴。

美国自诩为自由开放的国家,或许曾几何时,在美国全面领先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那一代的科技先驱仙童、IBM、苹果等,其秉持的自由开放精神令人神往。但真正的自由开放,不能仅仅只表现在自己领先时,在落后时也要保持开放精神。在市场上遇到的问题扔给政府处理,这本身就是对自由开放精神的亵渎。政府在这里的角色其实也很尴尬,他们也许懂得产业发展方向,但并不了解科技产业真正的运行规律,更不懂蕴含在其中的哲学。他们敢于滥用行政手段和政策力量肆意打压赶超者,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民心尽失,也无非是为救自己企业技术领先地位的心情太过迫切。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值得的,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么做的真正后果是什么,那只能加速其领先地位的失去。

作者 葛甲

百度要做电动车?自动驾驶才是百度真正想卖的

在风云激荡的2020年,百度股价实际上从低点到2021年的最高点涨了四倍,当前股价距最高点虽有了20%的回撤,从最高1250亿美元市值跌落至960亿美元左右,但过去一年依然可以称得上是百度的高光时刻了。百度今年创造了自上市以来的市值记录,近三年营收都保持在千亿以上,去年净利润同比回升,ARK基金的凯瑟琳伍德对其高度看好,多家投行对其上调评级,已有人喊出百度将达2000亿市值的目标,但实际情况却未必有如此乐观。

 

百度股价上涨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业绩的提升。过去十年中,百度营收增速最快的时期是2010到2015年期间,这5年中增速最高的是2011年的45%,最低的则是2015年的26%,而自2016年之后,百度营收增速从没有超过17%,有几年甚至是个位数,而2020年财报的收入增速甚至同比为负。从净利润方面看,2016年净利润336.64亿是一个高峰,同比增60%,但第二年净利润就同比下滑了66%达116亿。过去5年百度净利润超过200亿的年份仅有2018年和2020年,其余年份均在100多亿期间徘徊,2019年净利润甚至跌破百亿。

 

不太正常的是,百度过去几年的收入是多元化的,除了爱奇艺收入规模扩大后的并表之外,还有小度音箱、百度个人云和人工智能项目方面的多项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整体收入规模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放大。2016年百度收入为705亿,2018年百度收入就增长到了1023亿,此后两年一直保持这个水平。也就是说,营收方面5年也就扩大了50%的规模,而最近几乎停滞增长的三年,却正是收入多元化做得最风风火火的一段时间。一个非常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度那些卖出去的音箱是真的,云盘每年从用户手里收几个亿的收入也没问题,爱奇艺的收入更没问题,但是百度核心业务即大搜却默默要出问题了。

 

当下的问题是,百度的真正竞争对手淘宝早已在数字广告收入上超过了百度搜索,移动端上如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也在裂解和吸纳百度搜索的收入,反而是当初被认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搜狗和360等那几个纯搜索实证来看对百度并无威胁。百度想要在商业化搜索上始终掌握主动的努力是艰难的,因为其受到的威胁来自四面八方,侵蚀每天都在发生,但百度却因很难找到直接的对手而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未来的百度搜索未必会被用户放弃,但在万蚁蚀坝的场景下,百度搜索有可能会在保持领先市场份额的同时却在商业利益上出现不断流失,这对于百度来说就是难以承受之重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已形成的趋势到底会持续多久才能迎来质变,等不等得及AI的商业化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能够让百度从AI中获取规模性收入以弥补搜索损失的收入份额。

 

如果说门户是第一代广告网络,搜索则应该算是第二代广告网络,两者共同的替代品是移动互联网,两者也会走同样路径的生命周期,但先后顺序和时间节点是不同的。现时的百度搜索是否会走当初搜狐新浪网易门户同样的路,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这条路百度搜索早已经在几年前就走上了,问题是这条路何时会走到一个终点,因为百度需要在终点到来之前用新业务补上那些失去的收入以维持股价。正因为这种可以预见到的后果,百度从十年前就开启了AI这条路,并心心念念期盼着自己因战略失误而错失的移动时代尽快过去,尽早拥抱自己早早就已开始布局的AI时代。这当然只是百度的一厢情愿,因为真正的AI时代还没到,且谁也说不清何时才能到来。

 

作为技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百度的技术实力无法转换为货币而给其带来的那种失落感,是可以被感知到的。近5年来百度一直在经历着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是利润奇高的现金牛业务(大搜),一方面是可以决定未来的新业务(AI),资源和对外形象塑造向何处倾斜,始终是个特别大的问题。如陆奇那样All in AI的话,AI这笔生意有可能会做得更大,但同时也要做好两三年内公司崩溃的准备。如果百度将主要精力放在将家电厂商,汽车厂商圈进自己的DuerOS和Apollo等生态圈并做好日后收费和为其提供云服务的准备之上,大搜这个现金牛就有可能会加速下滑,从公司的全局管理者来说显然是不希望这一状况发生的,于是百度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处置方式,这从气度上显然不如当初360杀毒全面免费那一决策来得有气度。

 

如果说百度近期股价的上涨并非源自业绩的改善,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小度助手,不是因为信息流,不是因为进军电动车,当然是因为AI,但却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方式。十年的技术研发之路,大量的金钱培育,导致目前百度手中握有比较丰富的AI技术成果,但指望这些技术成果能在短期内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一点百度应该是心知肚明。谷歌有的AI项目百度基本都有,不同的是谷歌的现金牛业务更大更持久垄断性更强,财务上对AI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但百度的现金牛业务却正在消解,百度正把自己逐渐逼到一个不得不靠AI打开局面的墙角。

 

可以看一下AI的一些商业化方式,百度大脑每天被调用几百亿次,却产生不了什么收入。国内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卖AI数据接口也许并不是个好生意,从中能够获取的收入也是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更关键的是,AI这种东西是小公司买不起,大公司都倾向于自己做,做不大不小公司的生意,这就有些覆盖面太窄了。政府采购这块也并非有无限资金,已经被安防等挖去了一大块,百度指望下家从百度这里购买数据再去自己开发应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为AI提供云计算倒是个不错的方向,但百度AI生态的粘性显然还不够,还远远没能做到让企业不得不买的程度。

 

自动驾驶是百度AI的一个希望之光,也是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AI项目。百度做的是自动驾驶算法,通过算法搭售云服务当然也是为安全起见的一个稳妥处置方案。之前Apollo开源的本意是想把汽车企业都圈进来形成生态,车企对百度的服务形成依赖之后,商业化大门也就打开了。这一思路与之前百度大搜或者其他互联网产品的思路是一致的,但并不一定正确。首先车企的规模、实力和志向都与百度大搜所做的那些小企业不同,能不能心甘情愿被圈进来等着被收钱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抛开自动驾驶的政策限制不说,自动驾驶的市场需求未来是否能到狂热的地步,让车企不得不给百度付出一定代价来获得,就更是个不言自明的事情了。在当前,多数汽车已配备LV2自动驾驶技术,达到完全自动驾驶将是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大摩在2019年曾粗略给自动驾驶服务定了个价,每英里向车主收取0.12到0.18美元之间,这是在Waymo一骑绝尘排除其他竞争对手之后而出现的一种可能状况,在我看来是非常乐观的看法,实现起来不知要经历怎样的漫漫长路。特斯拉算是将自动驾驶最早商业化的一家公司,中国用户需要付出5.6万元才能获得Autopilot的自动驾驶功能,有很多限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真正的自动驾驶,但其日后升级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空间则是被打开了,可以说是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打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初始局面。收费也好,卖系统也好,都是市场基于过往认知而得出的一种预判,只是有人率先将其落地实施进行试验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可以有多种路径,截至目前并没有看到哪条路必然会成功。

 

百度在去年的涨幅,实际上与特斯拉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商业化有很大关系,因为毕竟是有人把一套自动驾驶算法开出价格来了,后续的商业化也就有了更多可能。本来就是做算法的百度自动车,自然也会被市场发现价值,于是股价上涨。百度如果在市场已经火热许久之时去做电动车是不会使股价上涨的,但利用电动车这件事将自动驾驶推销出去则会很受市场青睐。在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和五菱都已渐成气候的当下往前看,3年后才能推出的百度电动车,届时能有多大市场竞争力是不言自明的。这件事最合理的解释是,百度的眼里有的只是自动驾驶,其余不过只是陪衬。为什么要等3年?这应该是百度自动驾驶商业化获得成功需要等待的最低时间,需要等市场环境的培育和完善,消费取向的改变,当然还有技术的完善和政策机制的配合等等,这是急不得的。

 

可以想见,百度推出的第一款电动车就是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且一定会以此为卖点,否则百度电动车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虽然还要等3年时间,但自动驾驶中潜在的丰厚利润让资本市场非常兴奋。更关键的是,百度走的是一条可见可观测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整天都在说百度AI商业化,事实上从这一步开始,才是百度真正向AI商业化迈出了结结实实的一大步了。而这,也是百度在资本市场上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不过,百度在发展上的挑战还是很多的,毕竟不能仅靠着一个3年目标包打天下。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内部,来自于传统核心业务部门。在这3年里,百度还需要努力维持营收,收入规模缩水太多是会吓到投资者,促使其抛售股票的。百度近期收购了YY Live,加码发展信息流和直播等业务,目前看这些动作的作用正是在于对式微的大搜进行充分补充,以延缓其下滑速度。至于小度、个人云、AI芯片等业务,融资也好上市也罢,做成也好做败也罢,对百度的基本面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唯一能够影响百度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是百度对新旧业务衔接的处置是否得当,那就是,百度能否在核心业务下滑到不可忍受的地步之前,成功地让AI挑起收入大梁,实现收入转移。这需要靠百度自身的努力,还要看市场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对百度的信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然,能完美做好这个新旧业务衔接,百度也就相当于二次创业成功了,届时才是百度真正重回第一梯队的时刻。

作者 葛甲

国美:时刻准备着,全新出征!

过去一年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让零售行业陷入了一定困难。大规模的零售企业纷纷陷入亏损境地,不同之处在于亏多亏少。2月26日,在港上市的国美零售(00493)公布了年度盈警公告,算是给过去这激荡起伏的一年做了个小结。

与零售行业在去年面临困难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美零售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俗,全年股价大涨超100%,当然,这其中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的回归起到主要作用,也反映了市场对于国美的未来表现也是充满期待。

在国美零售公布业绩预告的当天,黄光裕现身国美控股集团总部的元宵团拜会,与集团高管座谈并合影留念。这已经是黄光裕正式回归之后一星期内的两度亮相,上一次是在2月18日的国美高管会,黄光裕表示“要力争用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此次亮相元宵团拜会,黄光裕指出:“真快乐”APP是国美打造的娱乐化零售新物种,要以“真选低价、快送准时达、娱乐买娱乐卖分享乐”的经营理念和做法,贯穿经营和服务全过程,真正让平台和商户娱乐卖,让消费者娱乐买和分享乐。

之后黄光裕还与国美高管前往“锅美优食”门店,与员工们一起包汤圆、煮汤圆,亲手为门店员工送上汤圆,送上元宵祝福,并通过“真快乐”APP向在场员工派发了新春电子红包。也是在当晚,黄光裕向外界发出了“还不完美的我,有您挺!真快乐!”的邀请,这句话颇有一语双关的意味,既是邀请更多用户前来体验“真快乐”APP,却道出了其心声——有消费者力挺,真快乐!

创始人对外宣示业绩目标,可以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而选择在传统元宵佳节与同事面对面进行团拜活动,则可激励军心士气。国美零售股价的高涨,更是对未来良好预期的一种提前反应。黄光裕回归之后的国美,必然会是爆燃动作不断,2021年的零售市场将好戏连台。

零售是一个与宏观景气高度相关的行业,企业竞争的主轴向来是落在成本与效率的不断优化方面。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国美早已不是那个只在门店里卖电器的连锁店了,而是一个集线上与线下为一体的双平台,围绕“社交+商务+分享”而发展的国美生态圈。旧有商业模式中高成本且低效率的诸多部分,已被逐步改造和摈弃,而随着新技术发展而生的多元化商业模式,则被国美逐步吸纳进来。

“真快乐”APP就是国美多年转型调整之后的一个产物,“真快乐”APP倡导快乐理念,将娱乐元素融合到购物过程中,体现出了国美娱乐化零售战略方向。

在现实操作层面,国美目前做的就是将交易全部转移到线上,在线下则改造升级精品展示和精品体验平台,在保证线上化交易的同时力保用户极致体验。2020年8月,国美建设多年的“家·生活”战略持续升级,进入第二阶段。由此,以线上平台主导全量业务,线下平台选择性落地,实现100%线上交易,线下平台改造升级,重点聚焦精品展示和精品体验,打造网格化覆盖全国的“家·生活”精品展厅和家服务延伸。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相互融合彼此赋能,相比于传统店销模式节省了相当大的成本。而线下的体验越好,对于“真快乐”APP等线上平台的引流与获客成本降低产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就越强。国美零售不用进行大规模线上流量购买,只需将线上和线下双平台向互为源流的方向发展,即可低成本实现商业体的“内循环”。

 

经过34年的行业深耕,国美已在家电供应链方面积攒了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随着多年来突破家电边界,向全品类方向发展这一理念的落地,国美的供应链规模已非常庞大,涵盖了家电、数码3C和百货、美妆个护、母婴玩具、生活用品、食品酒水等全品类商品。

而在服务方面,国美更是高度重视。当前,零售行业已从单纯的商品分发转变为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做好服务已逐渐演变成一种基本能力。国美推出的空调安装全年“十免”服务、覆盖门店周围3-5公里的“闪店送”服务、九九会员专属权益等,就是在商业模式升级、商品品类升级的同时所做的服务升级。

在战略赋能下,国美零售股票不但在2020年大涨,而且直至目前上涨势头都没有放缓的迹象。这里面固然有疫情后零售市场快速恢复的良好预期,但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国美商业模式转型成功的认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光裕回归后坚定推行的新战略路线,获得了市场认可与支持,这些多重因素叠加到一起,国美零售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不错的涨幅也就顺理成章了。

预计整个零售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强烈反弹,国美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也将对整个行业的复苏与反弹贡献力量。

目前,国美拥有全国近3000家实体门店,所有门店均采用“一店一页”的线上线下运作模式,会员数量超过2亿人,社群数量达100万。国美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100亿元,可以说是弹药充沛,准备充分。资本市场的看好,更是为国美的振翅高飞提供了助力。国美的2021年,未来可期。

作者 葛甲

苏宁易购引入国有资本,给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苏宁易购于2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股份转让事宜,预计本次转让比例为20%-25%,即日起苏宁易购股票停牌。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堪称震撼,市场人士分析称,从股权受让方为基础设施等行业这一信息来看,国资有可能是本次股权转让的主要参与方,更有分析人士圈定了数家江苏省内国资的名字,但未获苏宁易购证实。苏宁易购对本次股权转让的解释中称:本次交易将有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长期战略的稳步推进。

一转眼疫情持续已到第二年,从去年开始,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商业零售行业承受较大压力,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行业内的资本动作也相应减少了。整个国家能不能进入后疫情时代,还要看未来几个月的发展演变,但疫情结束后零售行业将强力反弹这一预期,是得到市场普遍认同的。入局苏宁易购的资本方选择这个时机进入只能说明两点,首先是对未来产业前景的看好,另一个是对投资标的的看好。而这笔零售行业少有的大型投资交易完成后,对带动整个零售行业向上的意义也是不俗。

现在的苏宁易购相对没那么复杂,去年营业收入2595.62亿左右,亏损收窄,去年四季度增速喜人。由于过往一些年苏宁易购对旗下业务的调整与布局,业务上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并不需要对其线上和线下业务进行单独估值。此外,近几年苏宁易购布局智慧零售,并沿着这一主线建设了一系列相应的线上线下基础设施,如云计算、云店、小店、金融、直播等业务,可以根据各自发展情况分别处置,继续培育、强化、剥离独立发展、甚至放弃都可。行业风口期多做加法,风小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做减法,其中并无顽固性不良资产问题。苏宁易购的资产质量,总体上看较为优质。

其实苏宁易购去几年想要利润是不难的,放慢扩张速度即可取得很不错的利润回报,但那样的话,零售转型的步伐就要放缓了,也意味着苏宁易购将面对一个艰难的未来。多年的积极转型、扩张和投入之后,苏宁易购参与零售新市场竞争的筹码就多了很多,可以充分掌握自身命运的主动权,而不是像那些手无寸铁的传统零售商一样经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目前来看,苏宁易购的大规模投入期已进入尾声,各项新型零售基础设施的大框架已基本建成,但大规模产出效益仍需一定时间和耐心的经营,资本方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无疑是做了一笔提前占位的好买卖。

就苏宁易购本身来说,股权不够多元化在大规模扩张时期不是个问题,反而能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而对于未来而言,股权过分集中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力不足,压抑了企业诸多已知或未知的可能性。引进国资这件事本身,可以有效帮助苏宁易购提升经营活力,挖掘自身潜能,创造更多可能性。在投资领域,股权的交易转让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交易本身的金额,更大程度上还在于把更多的产业势力拉进来一起干,大家相互交流信息、分享看法和想法,资源多向互补,增强企业主体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等等,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有要求,投资对象对投资者同样也会有要求,现代股权交易更多时候是一种合作而非交易。

苏宁易购本次引进的若果真是国资,意味着这家企业未来会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能享受到的相关资源注入好处不难想象。苏宁易购代表了国内零售行业的最高水平和最显著的市场地位,只要零售这个行业还能有未来,其整体发展成果就无法绕开苏宁易购。多年来苏宁易购立足市场聚焦主业,围绕零售本身展开了持续的创新和探索,在经营效率上不断追求提升,努力从旧模式跳脱出来并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商业模式,如今已初见成效。有了国资的巨额资金及丰富资源注入,相信其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顺风顺水,在零售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将会日益得到强化。

至于本次交易之后涉及到的控制权问题,目前苏宁易购的前五大股东为,创始人张近东持股20.96%、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19.99%、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6.8%、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8%、苏宁易购股集团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1.99%。交易完成后,新进资本有可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分散的股权并不一定会导致实际控制权的变更,原最大股东仍将持有大比例股权,只不过是让该公司的资本结构更显多元化而已。苏宁易购创业30年来,从几个人到几十万人,从一家店到一万多家店,这家企业的底色已被打下深深烙印,大股东仍将倚重原管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资本毕竟是要取得投资回报的,控制权并非资本进入的根本目的。

至于在大的发展方向上,苏宁易购对本次交易的解释中也说了,有助于长期战略的稳步推进。这意思是说,苏宁易购在做一件需要长期贯彻才能见效的事,保持这一战略应是本次交易的前提,或者换句话说,资本方高度认可苏宁易购正在实施的战略并愿意采取实际行动来对其进行维护,资金投入进来是双方对长期发展战略形成共识之后的产物。这意味着,苏宁易购所坚持的智慧零售,全场景零售和转型至零售服务商的长期战略不但不会在交易之后受到削弱,反而会在大资金的投入下得到加持。希望并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苏宁易购获得成功的人,自本次交易之后变得更多了,其取得成功也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作者: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