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每一位为“飞援武汉”行动付出的人

一点资讯包机运送防疫物资回武汉防疫抗灾一事,可说是山回路转,一波三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春节期间顺利完成了。运送回来的物资已经通过陆路送到武汉抗疫前线,之前所有的外界非议和质疑可以平息了,一点资讯虽然没有对外澄清,但事实已证明了一切。

灾难当前,对于一点资讯来说最讨巧的选择就是拿出一些钱来捐赠了事,但抗疫前线如今缺的并不是钱,而是抗疫物资,医护人员为保持正常工作而不得不佩戴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等。一点资讯的包机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倾尽全力为前线提供最需要的东西,哪怕这中间要经历诸多波折,要冒风险。

在那么多人的辛苦工作之后,处理了好无数的琐碎环节,包机从美国飞回中国,顺利完成了此次支援武汉的任务。作为武汉疫情发生后从美国飞回中国的首架抗疫用品包机,这次行动充分体现了共同协作,齐心同力的精神,尽最大限度调动了各方力量共同将此事完成,将各方善意充分地最大化了。

下面是一点资讯发出的感谢信,对整个行动过程中各方所付出努力的感谢。

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2020年2月3日上午9点,我们包机从美国空运至国内的防疫防护物资,已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湖北省慈善总会统一接收并发放到武汉抗疫前线。

此次“飞援武汉”的行动,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与一点资讯联合发起,美国各界华人华侨、中美两地物流、各界志愿者,包括我们的很多员工也为之付出了极大努力,在此先表致谢。

武汉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医院物资告紧,看到他们艰苦的工作条件心急如焚。适逢一位公司高管在美国探亲,发现很多在美的华人华侨都想要为同胞提供帮助捐献物资,经过与公司管理层的紧急沟通,决定包机向国内运送防疫物资,将各界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送回到国内。抗疫第一线防护物资极为短缺,公司愿为此出力。

从1月25日凌晨开始筹备行动,到1月30日飞机抵达无锡,并以最快的速度由嘉里大通、韵达速递两家物流免费支持运力顺利抵达武汉,前后历经近150个小时,物资成功从美国运回国内。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原本的出发地也从西雅图改到了芝加哥,在6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物资的采买筹集、转运集中、通关、航线协调、入关、运输等一系列复杂工作。这对于我们而言无异于一场战役,我们不但要在很短时间内将这一切做好,还要背负着外界的质疑前行,所幸的是这一仗我们终于拿下来了。

在此,要再次感谢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正是有你们不眠不休的彻夜奋战,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各环节顺畅进行,才使得此次行动获得圆满成果。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副秘书长陶鸣,也对此次行动给予了高度支持,在此一点资讯一并表达热切感谢。

也特别感谢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省慈善总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物资到达武汉后,协助我们进行物资接收、检验检疫、仓储安排等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发放到物资紧缺的医院。

配合本次行动的嘉里大通和韵达两家物流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专业物流服务。在物资降落无锡苏南硕放机场后,选派了专业人员将物资经公路运往武汉,这种不计得失,不顾个人安危的奉献精神,我们没齿难忘。对为本次行动提供无私帮助的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和韵达速递,致以诚挚的感谢。

筹措前期,包括美国美通互动Matone CEO崔宸、设计师琪琪、芬奇教育CEO唐慕、芝加哥留学生邱俊皓等在内的多位美国志愿者,在物资采集、仓储沟通、物流协调等工作上均提供了帮助。对于此次行动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以及一点资讯牺牲春节假期全力协助的诸多员工们,公司也再次表达深切感谢。

众志成城,定能渡过难关!

最后,再次感谢以下单位、个人对此次“飞援武汉”行动做出的帮助与贡献(排名不分先后):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晓林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 陶鸣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慈善总会

无锡海关

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

韵达速递

马健国际体育教育基金会

美国美通互动 Matone CEO 崔宸

芬奇教育CEO 唐慕

美国美通互动 Matone 徐佳琪

美国美通互动 Matone 周俊辰

美国美通互动 Matone 潘睿

ACA International 总裁 Patrick Farrell

ACA International 副总裁 Tim Farrell

Seattle Gummy Company CEO ConnieWan

前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市长 Conrad Lee

新加坡华鼎 投资人 李云墨

中国同学联合会华盛顿大学 主席 孔馨怡

芝加哥留学生 邱俊皓

PM Racing 车队 留学生 荆泽锋

PM Racing 车队 留学生 张建波

中国媒体人、音乐人 唐轶

美国sun clean 公司 孙德文

上海知名占星师 孙一婧

美国 Sun clean 公司 刘春霞

美国芝加哥留学生 黄晓宇

美国芝加哥留学生 陈乃宽

相约西雅图编辑 陈先迪

美国志愿者 莫怡安

芝加哥高中生 杨子宵

一点资讯

2020年2月3日

作者 葛甲

瑞幸咖啡宣布进军无人零售完善全渠道流量体系

瑞幸咖啡宣布进军无人零售完善全渠道流量体系

Luckin Coffee announces smart unmanned retail strategy, bringing Luckincloser to customers

(2020年1月8日,北京)瑞幸咖啡(Nasdaq:LK)召开战略发布会,发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popMINI),进一步密布网点、贴近客户。在发布会上,瑞幸咖啡对外公布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同时,累计交易客户数也已超过4000万。

BEIJING, China, January8, 2020 - Luckin Coffee Inc. (“Luckin Coffee” or “the Company”) (NASDAQ: LK)announced in a strategy press conference that the Company is entering the unmanned retail market with the launch of itssmart unmanned coffee machine “luckin coffee EXPRESS” and smart vending machine “luckinpopMINI”, further densifying its network and bringing Luckin Coffee closer to customers.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Luckin Coffee also disclosed that its number of self-operated stores reached 4,507 by the end of 2019, which the Company believesmakesit the largest coffee chain by number of stores in China as of December 31, 2019.The number of cumulative transacting customers reached over 40million as of December 31, 2019.

“瑞即购”采用瑞士Schaerer咖啡机、WBC大师精心拼配的IIAC金奖咖啡豆和其他优质原料,产品品质和口味达到与瑞幸咖啡门店相同标准,实现“大师咖啡,更近一步”。“瑞划算”的最大特点是“线下买到电商价”。瑞幸咖啡通过与全球产品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大规模采购和定制化获得优惠的采购价格,并借助“瑞划算”大大减少渠道成本,使客户在享受到无人售货机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电商的低价。无人零售终端机将覆盖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各个场所,并和现有的瑞幸门店网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无人终端与公司智能系统无缝对接,运用IoT物联网、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等先进科技,创造全新客户消费体验。

Featuring Swiss Schaerer coffee machines, IIAC Gold Award coffee bean blends from WBC coffee masters and other high-quality ingredients, luckin coffee EXPRESS provides freshly brewed drinks with the same quality and taste as in Luckin stores and therefore achieves “LuckinCoffee, Closer to You”. luckin pop MINI’s biggest attraction is “E-commerce Prices in Vending Machines”. By working closely with global suppliers and receiving discounts through large volume procurement and customizat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ing channel costs with luckin pop MINIterminals, Luckin Coffee enables customers to enjoy the convenience of vending machines and low prices comparable to e-commerce at the same time. Theunmanned terminals will cover locations including office buildings, campuses, airports, bus terminals, gas stations, highway servicestations and communities, supplementing the existing Luckin store network. These terminals are fully integrated with our technology system and are empowered by IoT, big data, facial recognition,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which will create new customersexperience.

瑞幸咖啡首席执行官钱治亚表示:“瑞幸咖啡的无人零售、线下门店和电商渠道,组成了瑞幸咖啡全渠道的自有流量体系。同时,瑞幸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品牌价值正成为广大客户广泛接受的时尚快消品牌。瑞幸咖啡正在致力于构建集合自有流量和自有产品闭环的智能零售平台,并将持续一手发展流量一手发展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拓展平台规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瑞幸咖啡正在加速践行我们的品牌愿景’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Jenny Zhiya Qia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Luckin Coffee, commented, “Luckin Coffee’s unmanned retailnetwork, store footprint and e-commerce channels,together form our proprietary omni-channel customer traffic network. With our value propositions of high quality, high affordability and high convenience, Luckinis rapidly becoming a well recognized, trendy, mass market FMCG brand. Luckin Coffee is dedicated to building a closed-loop smart retail platform with our own customer traffic and our own products. We will continue to grow both our own traffic and products, improve brand value, expand the scale of our platform, and create more value for our customers. Luckin Coffee is on track to realizeour mission of being part of everyone’s life, starting with coffee.”

发布会现场,瑞幸咖啡与百事公司(PepsiCo)、雀巢(Nestle)、恒天然(Fonterra)、雪莱(Schaerer)、路易达孚(LDC)、奥兰(Olam)、中粮、希杰(CJ)、伊利、蒙牛、好丽友、卡乐比等14家全球顶级供应商共同启动无人零售战略发布仪式。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Luckin Coffee and 14 leading global suppliers, including PepsiCo, Nestle, Fonterra, Schaerer, LDC, Olam, COFCO, CJ, Yili, Mengniu, Orion Confectionery, and Calbee, participated in the ceremony launching Luckin Coffee’s unmanned retail strategy.

业内人士认为,瑞幸咖啡无人零售省去了高昂的人员和装修费用,并大幅减少了租金,拥有比小店模式更优的成本结构,使得瑞幸咖啡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并更进一步地贴近客户。无人零售战略将帮助瑞幸咖啡加快扩大客户规模,提高客户消费频次。

Industry experts commented that Luckin Coffee’s unmanned retail network eliminates payroll and decoration costs,lowersrental expenses significantly and enjoysa better cost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at of small-format stores. ThereforeLuckin Coffee is able to become closer to customers at lower transaction costswhilst ensuring product quality. The unmanned retail strategy will fuel customer acquisition and increase customer purchase frequency for Luckin Coffee.

关于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Nasdaq:LK)公司总部位于厦门,是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以“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致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瑞幸咖啡的咖啡豆连续两年在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斩获金奖。截至2019年底,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

About Luckin Coffee

Luckin Coffee Inc. (NASDAQ: LK) is headquartered in Xiamen, China. Luckin Coffee is a leading coffee chain in China that has pioneered a technology-driven new retail model to provide coffee and other products of high quality, high affordability, and high convenience to customers. Empowered by big data analytics, AI, and proprietary technologies of its new retail model, Luckin Coffee aims to realize its mission to be part of everyone’s everyday life, starting with coffee. Luckin Coffee’s coffee beans were awarded a gold medal at the IIAC International Coffee Tasting Competition in Milan, Italy, for the two consecutive year in 2019. As of the end of 2019, Luckin Coffee operates 4,507 stores across more than 40 cities in China.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investor.luckincoffee.com.

百度智能音箱成市场第一,保增长控成本是长久之道

过去一年百度曾距离千亿市值无限接近却最终功败垂成,结果反而在资本市场上失去了20%的市值,不但轻松落于京东之后,甚至被后起的美团和拼多多超过了。快手和字节跳动明年要是上市的话,有相当大的概率又会在市值上力压百度一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核心的广告和营销业务增长停滞,AI与自动车业务暂时看不到商业化的希望,似乎提振百度股价的有利因素并不多,但细细看来百度过去这一年也并非没有成绩,智能音箱就是一个。

 

百度AI投入巨大,但是将这些技术分发出去的渠道比较窄,因为市场的应用环境还并不成熟,换句话说有些技术市场并不是非用不可。一个可信的预测是,AI应用必须依托线下,只搞那种纯线上的AI应用是没有希望的,如AI客服一类的东西。无人车先不必说,就单说百度发展最好的AI技术语音识别,被打包在了DuerOS里面对外提供服务,这东西最好的应用场景就是家用电器了,但在各家电企业自己的标准都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想要直接拿这个去控制家电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过,让其在家居中先占个位置,这个思路还是靠谱的。

 

让语音控制进入家庭的开创者是亚马逊的Echo,这货目前在美国市场仍然保持领先位置。之后国内出现了Rokid和小鱼在家这样的语音控制式家庭陪伴玩具,直到巨头们发现这东西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AI入口,于是该收购的收购,斥巨资在这个领域中争夺起来。阿里有天猫精灵,腾讯有听听,京东、联想等企业也都有各自的智能音箱产品,对于入口的争夺,大家都是不遗余力的。但智能音箱的混战其实没持续多久,目前格局已基本确定了,失败者已陆续退出,现存最大的两家一个是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一个是小度在家(智能音箱)。

 

天猫精灵是阿里收购Rokid之后发展出来的,小度在家则是百度收购小鱼在家后发展出来的,早期的Rokid其实做得比小鱼在家要好,但是百度今年已将小度在家做得超过了天猫精灵。IDC曾预测智能音箱市场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443亿,到了2023年将达到2.4亿。而据Canalys的调研,今年前三个季度百度智能音箱出货量为1150万台,而天猫精灵同期出货量则为1120万台,考虑到天猫精灵依托成熟的电商平台销售而百度则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百度智能音箱的出货量在含金量方面似乎要更高一些。又考虑到两家都在成本线之下大量出货智能音箱,这基本上是个没钱不能玩的游戏,小公司是无法持续跟进的,即便如联想那样的公司也只能搞一部分出来做做样子,这个市场的真正玩家目前已顺理成章成为百度和阿里。

 

智能音箱虽然暂时还不能控制大部分家电,但是做做服务分发还是可以的,在流量贵如黄金的当下,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增长强劲的增量流量来源。如果用户只是想用一台能够语音控制听听音乐和电子书的设备,用不带屏幕的腾讯听听就够了。习惯于用智能音箱买东西的用户,那就用天猫精灵,这款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买东西。如果你的需求比较丰富,音乐视频早教视频通话什么的都想要,那么服务最全面的目前还是小度在家,甚至有部分家电也可以通过小度在家进行控制。虽然里面时不时蹦出来的订阅服务的框框略显烦人,有些音乐也无法在不加入会员的情况下听到,让人感觉到处都在收费,但目前有能力同时提供这些服务的智能音箱,唯有小度在家了,还是有人愿意花点钱买服务的。

 

小度在家的产品好不好,提供的服务是否贴心,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DuerOS过去几年建立了不错的生态,更重要的是百度的语音引擎在目前是最好的。本月10日,百度发布的语义理解框架ERNIE,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权威数据集GLUE中荣登榜首,9个任务平均得分首次突破90大关,这刷新了该榜单的历史。外媒的标题是“百度掀翻谷歌及微软,在AI语言领域登顶”。这基本是说,百度在语音识别技术方面目前已是最好的了。从业绩上来看,百度语音识别的用户去年为1亿,今年是4亿,语音识别服务调用则增长四倍达到了42亿次,百度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已悄悄在商业市场上取得效果。这当然是百度AI技术研发方面的成绩,并不能算小度在家和百度音响的功劳,这俩其实就是个商业上的壳子,弄个大度在家和千度音箱也是这个结果。

 

百度这家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很有代表性,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行为方式上,具体表现是,它领先的技术和商业领域,就像宝贝一样的藏着掖着不愿意对外说,例如早先的广告系统凤巢、百度联盟,还有现在的语音识别技术等等。而对于落后的技术和商业领域,百度倒是会不遗余力去推广去发声,生怕声音小了别人会意识到它落后一样。百度智能音箱超过天猫精灵占了市场第一的份额,为什么没见什么声音,仿佛石沉大海一样?根本原因就在于,百度知道这块有戏,因此并不愿意声张。如果百度在智能音箱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为旗下平台和合作伙伴获取增量流量倒是小事,通过语音搜索再造一个新百度搜索也不是不可能。再往远处看,生态系统越丰富服务越聚集,没准将来智能音箱真能搞成一个万物互联也说不定。

 

有了好的技术,好的生态系统,领先的市场份额,不意味着就高枕无忧了,硬件的亏损是其中最大一个关注点。亚马逊Echo是利用硬件折价销售的方式来锁定用户的,百度目前也在用这一招,而这意味着巨大的亏损。小度智能音箱原本标价249,但实际目前只卖89,小度在家本来是卖599,但现在实际是399,有时候做活动了还会以299的价格卖出。最近发布的小度在家X8倒是卖599全价了,但即便卖这个价格也是亏钱的。百度智能音箱运营团队并不掌握技术研发和生态培育,能做的只有在前端做好商业化安排,尽可能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让硬件上可以少亏一点,或者通过增加服务销售来多弥补一点硬件的亏空。预计未来五年智能音箱市场年增速将保持在50%以上,不控制好成本,这个商业模式就难以为继。

 

在这个背景下,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就尤为重要了,这将考验运营团队的智慧和灵气。其实智能音箱是百度第一个成规模的硬件业务,这意味着没办法既像过去的搜索一样躺着赚钱,还得做很多又苦又累的活计,既要对KPI负责,又要对亏损额度负责,一旦宏观环境或者哪里出了点状况,百度音箱这样的责任架构就显得非常微妙。百度可以对未来进行战略投资,但并不意味着智能音箱就应该付出天文数字般的成本。为了节省成本牺牲增长速度的团队是保守的,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而不计成本的团队是激进的,都非理想。更容易让百度接受的一个结果其实也很简单就十个字,“增长可保证,成本可控制”,这是百度智能音箱团队未来几年唯一的任务。

作者 葛甲

瓜子质量革命是一块打入未来二手车市场的基石

分析汽车产业时,一些奇怪的数据很能引人深思。2019年中国国内市场预测,尽管今年新车市场下滑,但中国的新车销量依然保持在2600万台以上,这将是中国新车产销量连续十年领先美国。但在新车之外的二手车市场数据,则令人有些意外。当前在美国市场,平均每卖出一辆新车同步就能卖出2.3辆二手车,而在中国每卖出两辆新车才能卖出一台二手车。美国汽车保有量中有14%是属于二手车的,而在中国这个数值仅为5.8%。

 

二手车流通速度加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种社会资源发挥效率的优化,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不管哪个角度看都应该受到鼓励。现实数据的可研究之处在于,到底是中国市场对二手车的接受程度低,还是缺乏做大二手车市场的现实条件,又或者整个二手车市场事实上缺乏一个整体做大的信任体系?事实上这几个情况都并非孤立,在某种情况下还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市场与美国二手车市场差异较大,根本原因还在于起步较晚,而将一个市场发展起来之时,该过的沟沟坎坎一个都不会少的。

 

12月16日,瓜子二手车宣布推出“质量革命”行动,内容是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全面严控车源,增加车辆技术、整备投入,加大售后保障力度,车均投入3000元用于车辆品质升级,最终达到“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更好的车”这一目的。瓜子二手车之前最著名的口号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意喻其价格竞争力更强。在二手车市场发展初期,价格往往是最奏效的突破利器,但在市场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能够左右消费决策的将不仅仅只有价格了。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发布的2019年的调研报告中显示,中国二手车交易正由价格敏感型向品质敏感型转变,瓜子提出的“质量革命”行动,恰是对这一转变的响应。

 

中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粗放型发展的根基已经稳了,接下来是要将这个市场扩大,使其达到与目前新车产销及汽车保有量相匹配的程度。但这里面的难度在于,价格压倒一切的商业逻辑之下,质量、服务及透明度难以得到同步提升。在一个更多要靠运气,消耗时间成本和具备专业知识才能把握的市场里,价格越低意味着其他方面越难以保证。由于层出不穷的质量和售后事件发生,消费者对于二手车这个品类的不信任会延伸到对整个产业链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在消费者中建立信任,是二手车面临的非常大的课题。

 

可以想象,瓜子二手车未来不会强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一口号了,而是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质量和售后方面去。在“质量革命”行动中,瓜子二手车会给每辆二手车准备3000元的预算投入用以升级品质,并且也会对二手车参与流通实施更高的门槛,并积极将实用新科技投入到车辆鉴定与检测过程中去。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二手车厂商,瓜子二手车将对车源进行严格控制。经过筛选后的二手车,瓜子也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重新筛选,并投入资源对车辆状况进行升级,并投入资源将售后做到更好。

 

瓜子二手车这么做是有根据的,二手车市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积累,若想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只能从质量这个方向入手了。益普索的报告也支持这一论断,根据其2019年的二手车市场报告,约65.9%的二手车买家将车况质量和售后保障视为影响购车决策的最关注因素,车价的关注度已经下降至21%。对于车辆这种仅凭外观无法获知准确质量信息的商品来说,将质量作为优先发展方向是符合消费者期待的。贪便宜买不到好货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共识,而不贪便宜能否买到好货,也需要得到有力保障。瓜子二手车在立法完备之前,率先从供应端入手解决这一问题,等于是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

 

当前二手车市场规模扩大的障碍,归根结底仍在于消费者的不信任情绪,而这种不信任来自于数不胜数的质量事件。瓜子二手车“质量革命”行动实施之后,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更大程度上提升二手车交易的透明度。只要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在消费者一端重建信任的过程也就完成了大半。其实并非国内消费者对于二手车的兴趣缺失,而是相关的制度建设不足,消费环境糟糕。一个缺乏各种保障,各个环节都不透明的市场,是没有办法迅速扩大市场规模的。如果能通过标准化流程与机制保障交易过程,让消费者放心做出消费决策,当前整个二手车市场规模再翻上几倍也不是不可能的。

 

瓜子二手车要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质量之上,会不会导致二手车价格上扬?经过几年发展,瓜子二手车已将很多环节的作业流程数字化了,AI技术的引进,也使得整个二手车交易过程对人力的依赖越来越低,完全可以做到比传统二手车商拥有更高的效率和产出。瓜子在推出质量革命的同时,也强调要在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完成这一目标,这本身就暗示了瓜子已具备了极强的削减成本的潜力,二手车消费者应该是不会为二手车质量提升而买单的,相反还能获得更好的质量保证和消费体验。换个角度看,这也可以算是瓜子二手车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信任所做的投入,而信任这件事对于整个市场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旦信任的闸门打开,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将再无顾虑,也无后顾之忧,二手车市场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整个二手车市场将再度进入蓝海。当前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在二手车方面的需求情况不成比例,若回归正常数值的话,至少也有4到5倍左右的空间潜力可挖。呵护当下这批消费者,让他们放心,让他们习惯于消费二手车,将是当前整个二手车行业中所有企业都应该积极去做的事情,因为这第一批二手车消费者的情绪和看法将影响到今后的几代人,也将确立中国二手车市场的内在基因。很值得高兴的是,瓜子二手车在这场追逐中跑到了前面,这必将对整个行业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作者 葛甲

社区办公已然走到尽头?WeWork表示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最近WeWork的负面消息走多,一时间出谋划策的文章铺天盖地,想不关注也难。而就在舆论纷纷议论其这家公司到底前路如何的时候,WeWork官方终于来了一条强有力的回复:“重新聚焦,百折不挠”。这一次在《环球时报》上不惜铺上一整个版面,也是看出了WeWork在继续发力中国的雄心。

于是闲着的时候,我多看了几眼WeWork,突然发现我开始真正懂WeWork了。真正的英雄,就是敢带一群人踏出一条路,不需要其他人来指手画脚。

那些人出谋划策,指指点点,营声造势。其中有多少人是为了蹭热点不得而知,但是造成这种越来越多的趋势真的是挺扎心的。我一贯反感无脑跟风,战士将死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现的就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殊不知,战士虽然走不动了,但是他带领一群人走到这里,哪怕一人一口气,也能吹出一个风口,让他继续翱翔。

这几天听说清华毕业生求职,索要3万月薪加期权被十年HR当面骂,还骂上了热搜。结果底下评论清一色叫好,终于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了,也敢要了。那个HR应该不知道,租了十年的房子,人不会变成房东,当十年的牧羊犬,也变不成牧羊人。底下评论的那群人看起来好像是懂这个道理的。但我搞不懂他们,为什么对WeWork的估值抱有恶意。

这不,还是有识货的软银来接手。软银过往的手笔不用我来多说,接下来一系列控制成本、调整结构的举动实属正常,且10月新增95亿美元融资。有了软银在背后的强力支持,WeWork也于11月13日站出来和流言蜚语作斗争,再次承诺将持续在大中华区市场发力。诚然,WeWork的商业模式契合未来社区办公的趋势,本身在大企业office市场又具有充足的优势和潜力。仅仅这些已知的条件就足以让软银出手。所以我担心软银是不是可以真的理解,WeWork的核心,社区文化。

想象一下,决心创业的你刚组建好团队,还在摸索盈利模式,业务开拓困难。现金流吃紧,租不起固定的写字楼,创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又促使团队东奔西跑。这时你找到了WeWork,你发现这里入驻了大大小小的团队。浓烈的创业氛围,让你瞬间摆脱了惶恐与孤独。想和其他团队交流取经,却发现自己没有底气。但是你知道了WeWork有自己的App,里面可以看到各路大神的动态,竟然还能搭上话,你的思路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打开。

发现了吗?WeWork看起来是提供办公场所,其实他提供了陪伴和激励,满足人感情上的诉求,为相似的人编织着物理性的社交网络。这样坚持下去的社区文化,会不断吸引认同核心理念的客户。客户在这张网络上形成团体,最终孵化成功的不在少数。但是这也仅仅是附加值而已。他的核心理念,更大更广。

以前,我以为WeWork迎合的是共享经济的趋势,要做但没做好的是提供服务。我会为WeWork捉急,你看看人家车企,都知道转型做出行服务了,你的服务做具体了吗?你看看人家付费自习室,都开始盈利了,你把领域细分,把服务体现一下,不是早就上市了吗?现在看来好像婆婆妈妈数落孩子不好好学习一样,结果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改变世界。

确实,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我孩子要是这样,那可不得天天揍他。WeWork发展到今天,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是因为太快了,太高了。没有好好接地气,大环境和行业都跟不上脚步,WeWork也来不及停下来思考。现在正是一个契机,慢下来就会多些思考,回头看就会知道新的东西。这一慢,就让我想清楚了他的社区文化,他坚持的核心理念,他真正要做的事。

我一直很好奇生命是什么,可是好像目前没人能说得清楚生命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很喜欢其中一个定义:生命是一个内禀信息外兼交流的有机整体。在我看来,WeWork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体。他有自己的信息——社区文化,有对外交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促使内部有机成分相互交流,就像充满活力的神经网络。我还记得大刘的一篇小说,讲一个人顿悟了星星之间的闪烁就好像神经信号,整个宇宙就是一颗大脑。没错,WeWork代表的不是社区办公,而是万物互联。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内心深处都渴望着交流。WeWork秉持着“让人们创造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的使命,持续打造社区化办公。从i到we,代表的是对于人内心深处渴望的挖掘,是打破交流桎梏的愿景,是将使命贯彻进社区文化的执着。我有理由相信,WeWork一定会比苹果更加伟大。

作者 葛甲

百度AI技术成就“十冠王” 商业化落地步入快车道

最近,国际知名调研机构Forrester发布第四季度中国公有云计算机视觉报告,百度智能云位列榜首,与包括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在内的其他7家公有云厂商相比,在8个维度的比对中胜出。而就在十几天后,IDC发布的2019年中国AI云服务厂商评估报告,百度智能云又因在技术、市场和商业化方面的优异表现,在能力和战略两个维度都处于领先地位,位居领导者象限最上方,在中国排名第一。

 

至此,百度2019年在AI领域实力包揽十项全能冠军,包括开发者规模150万、科研人员占比61%、AI专利申请量5712件、AI日均调用量1万亿次、语音日均调用量100亿次、人脸识别日均调用量1亿次、百度智能云计算机视觉能力第一、小度智能音箱连续3个季度出货量国内第一、Apollo自动驾驶牌照数量150张、百度智能云AI Cloud第一,从AI技术能力到AI生态规模再到AI商业化布局,百度都遥遥领先位居行业第一,展现出中国AI“头雁”效应。百度能够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独占鳌头,被确定AI十项全能的“头雁”地位,其实并不令人奇怪,其真实实力确如Forrester、IDC等国际知名调研机构报告所言,因为在这一领域百度动手最早,布局最深。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始建于2013年1月,2013年到2014年时,整个市场的重心都在移动互联网和O2O上,而百度却在此时高调对AI进行投入,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在两会提案建议建立“中国大脑”,2017年3月,百度牵头筹建了首个国字号背景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AI市场现有的多数巨头,多是在互联网用户红利下降之后的2017年之后才将AI作为发展重点的,而此时百度已在这条赛道上狂奔了两三年的时间,奠定了“人工智能国家队”的地位。时至今日,百度AI已经形成深厚的技术优势,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12月发布的《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百度AI专利申请量达5712件位列第一,是去年的2.4倍,并包揽了深度学习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驾驶等多个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第一,这也是百度连续两年蝉联第一。

 

AI是个投入周期较长,见效较慢的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且无法直接产生收益,并前无成功的商业化经验可循,这些特点往往会对投入者的意志和耐心构成考验。在数据、算法、算力的AI三要素中,百度是不缺数据的,但在算法和算力方面的能力却需要一步一步去进行补充。深度学习实验室、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等,着力的是算法方面的研究,而在随后建立起来的百度智能云,则解决的是算力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两者之间还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构建与融合也需要过程,而这并不仅仅是投入金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在发展AI技术的同时,也要从头开始考虑商业化的可能性,以免最终虽然技术领先却找不到商业化出口。AI技术的应用目前看来已很广泛,但在广泛的应用中找到最具商业价值的环节慢慢培养,却需要考验运营者的眼光与定力。算力有可能是未来的AI商业化出口,未来不管用何种算法去解决何种问题,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能够顺畅稳定地跑起来,这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个最基础的底层服务,也正是百度加大对智能云投入的逻辑。市面上做云计算的公司目前有很多,但百度智能云的壁垒在于,这片云是融合了诸多AI技术的智能云,为未来几年企业对于AI技术需求的井喷做好了准备。

 

AI技术研发出来之后,无法落地被束之高阁的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但百度AI的发展策略却与以往有显著不同,秉承的原则是边开发边应用,效果显著。百度大脑是百度算法的一个集合地,多种包括语音、识图等在内的AI能力是通过百度大脑对外分发的,目前仅语音引擎的日服务调用量就已超100亿次。这么密集的服务调用,背后当然是由百度智能云提供基础支持的,既要保证服务调用的顺畅,还要使其保持稳定不中断,这其中所包含的能力就相当不简单了。这与传统的云计算不同,是在AI架构下的云计算向AI系统提供算力的服务过程,其复杂性超乎想象。

 

百度大脑为何有这么大的使用量?这与百度AI的开放平台有很大关系。作为百度业务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百度大脑全面支持百度搜索、信息流、地图、爱奇艺、小度、Apollo等产品和业务;同时,百度大脑对外全方位输出超过228项AI能力,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助力超过150万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快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

 

面向“家”和“车”两大重要场景,百度AI对外开放的平台有小度助手和Apollo,其中小度助手是中国最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拥有中国市场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生态。目前,小度助手的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超过500家,与华为、OPPO、vivo、创维、TCL、索尼、小天才等多领域多部品牌建立了多个层级的合作。截至2019年6月,搭载小度助手的智能设备激活数量已突破4亿台,这意味着有4亿台搭载百度语音系统的设备在市面上使用,对话活跃。海量的服务调用请求意味着丰富的反馈,而这些反馈可以用来为百度AI的技术改进和优化作参考。

 

Apollo是百度旗下智能驾驶、智能交通品牌,目前百度Apollo平台已经汇聚了全球177家生态合作伙伴,在全球,有97个国家超过36000名开发者使用Apollo开源代码,开源代码数量超过56万,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强大、最开放、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平台。百度已形成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三大平台,三重开放的布局,一些想快速进入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车企,可以将自己的车辆接入Apollo进行测试、研发乃至于应用,也可以基于Apollo的开放能力开发出自己需要用的功能。目前百度Apollo已累计获得了150张自动驾驶牌照,并包揽全部5张中国自动驾驶最高级别T4测试牌照。百度Robotaxi也已在长沙、沧州等地方展开测试,这也意味着Apollo自动驾驶汽车从内部研发逐步走入市场,在真实场景中获取反馈,商业化前景一片光明。此外,百度Apollo也已与长沙、重庆、保定、沧州、雄安等城市展开合作,助力城市智能交通建设。

 

当然,不管是小度助手还是Apollo,云端的基础服务支持能力仍是至关重要的,云服务也是未来最有可能的一个商业化出口,这就要考验到百度智能云处理多种服务情况并使其保持稳定的能力了。百度AI的优势在于,技术发展的同时收获了大量生态合作伙伴乃至于用户,可以将AI技术落地应用的同时不断获得技术优化与提升的反馈。除此之外,AI技术的用户习惯也正在培育,不管是从企业层面还是用户层面,一旦AI技术在各种载体中变为不可或缺,没有就会让人感到别扭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巨大的商业化机会。

 

AI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从技术研发到算力增长,再到生态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乃至于初见AI商业化的曙光与前景,在国内诸多要进军AI的企业中,百度是唯一走完全流程的企业。这不是单纯金钱能够解决的事情,更需要度过一段无尽寂寞和备受折磨的过程。当百度AI从这个过程中走出来之后,意味着高筑的竞争壁垒,领先的行业地位和光明的商业前景。

 

回顾2019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整体进入快车道,呈现出以下五个主要发展趋势:底层芯片之争日益激烈,AI开放平台建设兴起,各行各业全面上云,5G助力物联网、车联网、视联网等深化应用,智慧城市争夺战打响。国内外科技巨头全面布局、创业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可以预见随着AI应用在全社会的持续深入,逐渐变得无处不在之时,百度过去几年和今后几年的耐心积累终将迎来回报。

作者 葛甲

疾风知劲草,荣耀何以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手机品牌?

12月18日,新浪网第七届 “科技风云榜”落下帷幕,荣耀获得年度“年轻人最喜爱手机品牌”奖项。2019是个风云激荡,变化万千的年份,手机市场走过了整体低迷,但竞争形势白热化的阶段,而外部大形势的激变也在一波接一波袭来。从内外发展环境来看,同时都对国产手机厂商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荣耀在如此复杂的形势演变下,仍然取得了优异成绩,最重要的是牢牢占据了年轻用户群体的心,殊为不易。

 

本次获得大奖,只是荣耀在过去一年获得的诸多奖项中的一个,但是意义却更为重大。年轻人是智能设备市场最大的需求来源,同时也由于其跟随科技潮流的速率最快,各种新奇特的想法和看法最多,对技术更新趋势的把握最准,这也是最为难以满足和取悦的一个群体。荣耀多年来一直在猛攻的正是这个群体,能够将这个群体牢牢抓住,本身就需要企业具备快速求变,紧跟趋势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动态变化的,来不得半点缓冲,稍一迟疑就会落后。

 

荣耀在年轻群体中的成功,根本来说就是引领创新的能力超群,不断给用户提供出人意料的技术产品。2019年荣耀在战略和产品上双双进行升级,高调提出中国前二全球前四的市场目标,并将荣耀从原有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提升为全渠道品牌。当时国内手机市场正处于寒冬中,整体需求处于下降通道,出货量大幅滑落,悲观气氛蔓延。多数手机品牌仅视保持同比不负增长即为胜利,荣耀有何能力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7月荣耀总裁赵明的演讲给出了答案,“疾风知劲草”,唯有狂风来临时,才知谁的根基更深。

 

事实证明,荣耀确实是一棵劲草,在狂风中屹立不倒,站到了最后。而荣耀身为劲草属性的来源,正是在于其在技术上的大胆创新,对市场形成的引领作用,荣耀将其称之为“锐科技”。荣耀发布的首款5G手机V30,拥有最佳的通话质量,最全的频段和最好的信号,5G上传和下载速度分别领先业界最好水平73%和69%。自主研发的全集成麒麟990 芯片、NSA/SA双模5G、人脸心率识别、AR魔法照片、AI全场景替换,超级NFC,超级GPS,荣耀5G手机V30在产品和技术上可以说是一步到位,在七大指标上定义了5G行业标准,并一举荣获了德国莱茵TUV测试认证机构办法的全球首个5G全面验证证书。

 

就在市场上对鸿蒙操作系统高度关注之时,搭载鸿蒙系统的荣耀智慧屏来了,这不是一台电视机,而是荣耀构建全场景智能家居生态的重要一步,覆盖家庭、办公、出行、运动四大场景,使用了鸿鹄818智慧芯片、AI摄像头的NPU芯片、旗舰手机级的WiFi芯片等尖端科技产品,可提供系统级视频通话、手机大屏互动、智慧语音交互、第三方家电产品云平台的云云对接等服务。未来,荣耀智慧屏将承担家庭智能互联网的中枢角色,是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是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起点和重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切都是荣耀自主研发与创新的成果,市面上并无同类产品,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也无法模仿,更无法超越。

 

年轻群体偏好追捧创新科技,尤其是首次使用的技术,而对于那些模仿和跟风的技术产品,即便做得再好也差了一个等级。将时间拉长来看,从2013年荣耀品牌出世开始,就不断将创新技术投入应用,在引领出一股股风潮后,继续开启下一个目标。当下很多品牌都称自己生产的是人工智能手机,但殊不知第一部人工智能手机正是荣耀Magic,这部手机从理念和逻辑上定义了人工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被整个行业多有借鉴。几年来,荣耀发布了首部千元金属机身+指纹识别手机畅玩6X、首款3D建模手机荣耀V9、首款大规模搭载AI技术的荣耀V10、首款千元全面屏手机荣耀9青春版、首款GPU Turbo技术的荣耀Play等等,荣耀品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是实至名归的。

 

更关键的是,荣耀还拥有打不垮的性格,针对华为和荣耀的实体清单公布之后,整个行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而荣耀却能在如此大的飓风中存活下来。一部手机有数百个元器件,涉及几千项技术,而荣耀最终能够保证如期推出质量、技术和服务不受影响的手机,甚至做到更好,这背后是能够接受检验的大华为技术平台和供应链与技术体系,更依托于长久以来建立的良好生态。年轻人的心很明,眼很亮,不迷信、不盲从,天生叛逆而不畏强权,坚忍不拔而百折不挠,这正是年轻的底色。他们不太愿意就具体情况发声,却更喜欢用手中的消费决策权来表明态度。在从狂风到飓风的演变过程中,荣耀没有倒下却反而焕发出别样生机,这正是年轻群体热切希望看到的结果,荣耀这个品牌怎么能不占据年轻人的内心。

 

过去几年来,依仗持续创新而形成的实力,荣耀在不断引领潮流,但在有些问题上又往往是反潮流的。风口论盛行时,荣耀坚决提出了“不惧风停”的口号,又提出了“笨鸟不等风”的主张,因为荣耀认为,一个产品如果是靠风口来临时站对了位置而起飞,那么风停了之后定会跌落得很惨,好产品是不靠风口起飞的,风停了同样也不会对其造成损伤。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互联网这个风口在几年间起起落落,但荣耀的增长步伐从未停止,因为这是一家依靠技术创新而立足的企业,外面刮起的大风对其发展步伐根本没有影响,哪怕外面刮起了飓风,荣耀仍旧可以安然度过,而这靠的完全是来自于深厚根基的创新力量。

 

与青年人的交流,也是荣耀过去几年一直坚持并持续深入的。2019年荣耀开设全球首家自营门店,这对于一直以来致力于“轻资产、高效率”模式、并主要依托于线上渠道的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性的转变。如果将自营门店仅仅视作一个销售渠道那就大错特错了,年轻人可以在先锋化的潮流先锋设计环境中与科技亲密接触,分享心得,提出自己的个性化主张,而荣耀Life的青年社区定位,在全球主要手机巨头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荣耀还从全国134所高校中遴选出产品体验官,邀请他们去深圳华为总部做客。今年9月荣耀总裁赵明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有“与世界对饮的勇气,拖着世界往前走”,这一表态既是对青年人的激励,也从正面表达了荣耀的立场。

 

从品牌出世距今短短6年间,除了不断引领创新外,围绕着荣耀品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潮流,2亿花粉也许从言语上来看是沉没的大多数,但却是事实上的行动派。荣耀用自己的发展,践行了那些曾经发出的豪言,用创新获得了年轻人的内心,且面对强压时不畏强权积极进取,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这符合年轻人性格特征中敢闯敢拼的底色,也激发出年轻人心中的豪情。疾风知劲草,是对荣耀这几年发展的一个总结,年轻人喜欢一棵优秀的草,更喜欢在狂风过后依然屹立不倒,依然活力满满的那棵草,而荣耀的一切,恰恰与之吻合。荣耀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手机品牌,也是实至名归了。

作者 葛甲  微信公众号:葛甲

一点资讯要为用户将优质内容消费权“夺”回来

周一,“2019一点资讯年度生态盛典”在京召开,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范吉鹏现场宣布了“长风计划” ,该计划内容包括,将政策、资金、流量、平台资源等结合起来扶持10000名优质内容创作者,入围的自媒体可以享受总额为1亿元的资金及总量为1500亿的流量支持。一点资讯还将基于旗下短视频平台“沸点视频”成立“拍客学院”,扶持优质视频自媒体的发展,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内容。

 

图为 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范吉鹏

作为首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民营移动资讯客户端,一点资讯一直以来都以产出优质内容为发展主轴,是行业内最早意识到纯机器推荐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调整,建立人工编辑团队的企业。一点资讯发现,低俗内容和标题党固然能够吸引能够进行商业变现的流量,但优质内容的商业价值更为持久,且更能实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因此一点资讯一直都在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算法+人工,是过去两年一点资讯一直坚持的发展核心,目前已卓有成效。茧房效应已消失不再,信息孤岛特征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在一点资讯上,用户已不再会因一时的兴趣而被单一及无用的信息流所包围,而是会根据其全面兴趣来获得更为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机器算法能力在一点资讯仍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人工编辑团队与机器算法的结合也越来越顺利,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一点资讯目前日均生产内容总量超过80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有2000多家机构媒体与平台合作,优质自媒体总数超过100万,总用户安装数超过6.7亿,生态流量总日活突破1亿,牢牢占据行业前三的位置。这些数据说明,首先优质内容是有市场的,而且很大。其次是尽管一点资讯走的是内容质量路线,却并没有影响其流量居于行业前列。大量优质内容在一点资讯上找到了愿意消费优质内容的用户,打破了互联网流传已久的一个固有认识误区,即“优质内容无市场,不存在喜欢消费优质内容的用户,只有低俗内容才能吸引流量”。

 

过去几年一点资讯在经营优质内容这条路上越走越顺,先是提出了“品质内容,价值阅读”的主张,将提供品质内容更进一步上升到让阅读有价值这个层面,继而又提出“任何人都有权利享受优质内容”的主张。

 

图为 “视频制作表达的方向和突破”主题论坛

确实,在机器算法被盲目拔高的背景下,内容消费的主导权已从用户手上转移到了冰冷的机器算法手上,而单纯依赖机器算法只会根据热度、偏好、兴趣等标签对用户进行推送,丝毫顾及不到内容的价值、意义、启发等这些更高端的层面,用户享受优质内容的权利,事实上是被剥夺了的。

 

一点资讯用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一个关于优质内容消费权的问题,其实是直指行业问题核心的。移动资讯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违规和低俗内容已大幅减少,但不违规的低俗内容、无价值内容、伪科学内容、侵权内容等是否也能够得到相应治理,非常值得深思。用户在阅读时也许不会去判断一条信息优质或者劣质与否,但在信息流持续冲刷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下,很多原本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事物的看法等,都会悄然改变。享受优质内容不但是用户的一项应有权利,更是这个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希望。

 

一点资讯自从走上“品质内容,价值阅读”这条路之后,就必须一条路走到黑,将内容的价值潜能不断开发出来了。周一的生态大会召开的背景,恰逢5G时代呼啸而来之前,互联网的很多东西都会在5G的冲击下发生改变,这里面当然也会包括内容消费。那么在这一切改变发生之前,一点资讯自然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以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捕捉机遇,将用户消费优质内容的权利这件事做到底。

 

图为 2019年一点资讯生态联盟优质内容供应商代表

生态大会上,一点资讯为首批生态联盟优质供应商颁发了奖项,领域涉及旅行、美食、动漫、星座、明星、金融、教育、体育、汽车、游戏等。而在长风计划中的扶持对象,也将集中在教育、星座运势、时尚、游戏、美食、休闲活动、萌娃萌宠、农村、生活技巧、育儿类等领域,而这些知识类内容,每一个群体都是有需求的。一点资讯的意愿是,希望能吸引产出优质内容的自媒体作者加入进来,不但让这些内容创作者享受收益分成,还联合美年大健康为自媒体作者提供免费体检套餐,甚至还联合了新东方为自媒体作者提供全年24次的免费英语技能培训。

 

在任何时候,其实优质内容都是稀缺的,不易获得的,价值极高的,关键要看是不是能让优质内容找到合适的用户。很多用户看上去每天都在消费劣质内容,那并不是因为这些用户就喜欢这些内容,而是找不到与优质内容接触的机会。当前的市场环境也许并不十分有利,但不用着急,可以静观其变。一点资讯只要持之以恒生产、提供、分发优质内容,就终有一天能将其转化为巨大优势,成为一个巨大的优质内容输出通道,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上的双重成功,这一天距离现在并不久远。

作者 葛甲  微信公众号“葛甲”

《庆余年》超前点播惹争议,但不应停止新商业模式探索

伴随着电视剧《庆余年》的热播,腾讯视频及爱奇艺因为推超前点播模式引发热议,其中是否借热映薅用户羊毛的质疑也不少。头部在线视频平台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培养起来了付费会员服务,现在,为扭转亏损的局面,这些平台显然又在培养新收费业务,但很显然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被用户接受,还要花很长的时间。

 

差异化付费服务要走的路还很长

 

《庆余年》虽然热播,但超前点播最终收益放到两者的总收入大盘里仍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庆余年》也不是第一部这么做的剧,从今年开始包括《陈情令》在内的多部剧都使用过这一政策。在腾讯视频成千上万部剧中,支持超前点播的剧在数量占比非常小,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探索,之所以落到《庆余年》身上,与这部剧的热映关系不大,因为很多腾讯视频其他的热映剧,也并没有因为热映而支持超前点播。

 

一种增值服务的推出,在技术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系统要探索最适合的服务模式,怎么收费和怎么差异化服务等等,这都够系统好好调整一下的。正因为用户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超前点播服务,事实上是在寻找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

 

在任何行业中,为用户提供灵活性高的差异化服务都无可厚非,就像在银行办业务时有人排队等叫号,也有人直接进VIP室由专人负责接待一样。深圳的地铁甚至还有商务舱,为愿意多花点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港澳两地的接驳邮轮亦是如此。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搞出的超前点播,正是在人群差异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商业模式新探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免费、付费、抢先看、局部看等这些服务并存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将人群需求进行细分后分别处置,对于技术系统的挑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才有了对超前点播的探索。

 

有回报的正向循环才可持续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包括优酷视频和搜狐视频在内的主要视频平台,目前毫无例外全部处在亏损状态,这还是在从之前内容+广告的单一模式走出来,发展出会员模式之后的情况。视频平台亏到如今已有十几年,却还在坚持提供越来越好的内容,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就这么继续亏损下去的话,目前的盛况将会无法持续,用户也无法享受到这么多优质内容了,即便愿意看很长时间的广告也不行。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们目前除了做好内容之外,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积极开拓新商业模式,将收入来源多样化。只有视频平台能够赚到钱,最起码是不亏损了,平台才能将资源投入到精品内容的产出上去,用户也才能继续享受更多的好内容,这是个正循环过程。

 

视频平台先期由广告支撑全部收入,这也使得用户并没有很好得建立付费习惯,因此在努力培养消费习惯之时,差异化的消费习惯还没有被普及,个性化收费依然要走很长的路。事实上,通过与国际视频行业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国外视频平台的收费费率要高过国内视频平台五到十倍。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年费会员每月仅需花费十多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在大洋彼岸美国的视频平台上是10美元往上。其中,Netflix自从进军流媒体以来已经过多次提价,目前每月费用为13美元,而Hulu的无广告套餐为11.99美元,HBO月费为14.99美元,就连Netflix在印度推出的廉价套餐月费也达到了将近3美元一个月。作为东南亚邻国的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视频月费也从没有低于过2美元以下。

 

不过美国的Netflix们收取的月费提供的是一种通用服务,即你不管需要什么内容,看还是不看,一个月都是这么多钱。这一情况在国内就不同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需求多而旺盛,腾讯视频等平台首先考虑的是为用户提供价格低廉的通用服务,在此之上再实施弹性的多元化商业模式,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意思是说,用户可以免费享受内容,遇到免费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的情况了,可以酌情选择付费。超前点播就是多元化商业模式的一种,一些剧完全可以等待解除限制之后再免费观看,但要想先睹为快的话,那就付一点钱,这从商业模式探索上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整体社会效果来说也没什么问题,不愿花钱的用户至少等一段时间就能看到内容,而netflix等国际视频平台是不花钱什么也看不到的。

 

多元化消费和服务是趋势

 

时代在发展,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也很迅速,这些年各自都探索出不同的商业模式。过去的电影票就是几毛钱一张,观众进去坐下后就开演,结束后散场走人。如今的电影院中,爆米花、片前广告、植入广告,提前点映、午夜场点映等商业模式也已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了仅供一两个人看的环境较好的私密影院。这就是在一部电影之上细化出多层次的需求,然后分别加以满足的例子。在此情况下,在线视频平台也没有理由固守原有的商业模式不变。未来的网络视频点映,甚至可以包括院线同步点映、体育赛事直播同步点映等,有想要第一时间享受内容的用户,花点钱就可以了,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内容消费的同步。

 

在线视频的商业化目前其实还是处于初期阶段,过去20多年因免费模式而疏于培养的用户付费习惯,目前正在快速建立中。内容本身是很值钱的,国内视频平台目前以这么低的价格提供内容,必然不可持续,但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内容强行提高收费又不可取。只有在海量用户中找到有付费意愿的用户,与此同时在海量用户中不断培养付费习惯,积极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视频平台才能持续走下去,提供越来越好的内容。在探索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艰难险阻,不解与抱怨,但这都无碍大局。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深入,措施的不断落地,内容的价值会逐渐被用户所理解,所有的不解与抱怨,终将散去。

作者 葛甲  微信公众号:葛甲

数据质量决定AI的未来 云测数据掀起的行业飓风

AI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新工业革命引爆点,各国都在此方向积极投入参与竞争,中国当前的竞争位置还很不错,当在两强之一。AI发展需有三个要件,即算力、算法和数据,这其中算力属于基础设施能力,算法可算是基于基础设施之上运作的工作方法,而数据则相当于用来指导算法运作的依据。从一个可以完整运作的AI应用来看,没有算力则算法和数据跑不起来,没有算法则数据没有执行通道,没有数据则算力和算法就成了摆设,而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恰逢算力和算法充足,AI数据十分缺乏,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将没有未来。

 

有数据人工智能才能跑起来,但数据的质量高低,对AI是否好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AI发展对于数据的需求非常大,但对于AI来说数据量并非等于数据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对算法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产生生产力,而质量一般的海量数据对AI不但无利反而有害。大数据行业之前有对大数据去噪的作业流程,而到了AI时代,随着AI公司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不断加大,数据标注开始形成一个行业,在AI发展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测数据,正是这个行业中的头部企业。

 

像百度、阿里巴巴这样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更需要将数据进行清洗、标注,把海量数据加工成有价值的数据。更不用说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前夕,AI需要更多还原特定场景的数据。这对于轻资产的AI公司来说用人力去做成本太过高昂,因此AI公司多将此类工作外包。由此而产生了一个以数据标注为核心的AI数据服务市场。根据艾瑞报告,2018年AI基础数据服务市场的规模约为25.86亿元,并预测到2025年这个市场的规模约为113亿元。这是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有多家企业涉足其中,为AI行业的发展提供最不可或缺的服务。

 

数据标注行业从性质上看偏劳动密集型,因为主要工作过程都牵涉到人力。举一个例子,谷歌大脑当年曾成功从视频中认出了一只猫,为此所付出的算力代价则是16000台电脑学习了1000万张图片。在当前的算力情况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个案例是无法落地应用的,因为仅仅认出一只猫就要机器学习这么久,要是认一间屋子里床上的一只猫呢?从应用角度来说算力成本太高,难以推行。将这个案例投入应用的唯一办法,就是采集和标注大量猫图片训练算法,以提升效率。这只是数据标注行业的某个单一工作场景,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数据需求。

 

当一辆自动驾驶的车行驶在路上时,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哪些?由于智能驾驶领域的的特殊性,其算法模型要求能处理任何常规情况和突发情况,条件是要在数据上尽可能对其加以满足。前后左右来车,这是最常见的简单场景,目前自动驾驶发展的阶段可以作相应处置以避开,但如果车前方飞来一只鸟,或走来一个撑雨伞的人,这就属于非常见的复杂场景了,任何互联网公司也没有此类数据,只能靠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服务公司进行特定场景的数据搭建采集。自动驾驶的车要保证安全,就需要后台的AI数据尽可能将任何在公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况容纳进去,有些情况发生概率接近零,但只要不是零,自动驾驶的车的算法模型就需要这些数据。一个例子是,特斯拉曾有辆车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车毁人亡,原因是自动驾驶系统没有辨别出前方白色车辆和天空的区别,导致自动刹车没有及时制动,一头冲了过去。

 

随着AI应用落地越来越广,相应的高质、精准、安全数据的需求量也在直线上升。创建于2011年的Testin云测从应用测试业务出发,在服务了超过一百万家企业之后,经过行业前瞻判断,抓住机会顺应市场趋势进入了AI数据服务领域,成立数据标注业务品牌云测数据。通过自建数据场景实验室和数据标注基地,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金融、零售等领域提供定制化的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服务,全方位支持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各类型数据的处理。在很短的时间内,云测数据已成为国内AI数据标注服务市场的第一名,目前市场上主要的AI企业均是其客户。

 

云测数据可以说是随着一个应用人工智能市场的成长而崛起的,其目前的市场地位除了顺应趋势站上风口之外,还有长期耕耘To B市场的流程化管理和人员协作经验的继承,而云测数据在开拓新业务时有章有法,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一个新生市场在初期时往往是野蛮生长期,监管缺失,市场认识不足,都会导致这个市场内乱象横生。企业为了尽可能拿到市场红利,往往会只盯住增长而放任其他方面不管,甚至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保证尽快增长,但云测数据在AI数据标注服务这一行的征战,显然没有走这条看似常规的路。

 

需求定制是云测数据商业模式的核心,无论是数据标注还是数据采集,云测数据都发展出一套科学的生产与管理流程。云测数据在华东、华南、华北等地自建的数据交付中心和数据采集基地,在提升了数据生产作业流程环境、保证数据交付效率的同时,对于数据的最终质量保证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如果为了节省成本可以采用小作坊式的数据标注作业场所,生产环境恶劣,员工素质不高,虽然可以省点钱,却终究无法提供最好的服务。云测数据是将AI数据服务当成一个长远的事业来做的,而非用来赚快钱,这个主导思想自然会对最终结果产生正面影响。

 

其实云测数据更为吸引客户的,是在数据安全方面所下的功夫。行业发展初期很少有公司会重视这件事,但云测数据却对其高度重视。云测数据在场景数据采集之前都会与被采用户签署数据授权协议,确保AI企业用于训练的数据合法合规;在作业流程中采用数据隔离机制,所有的数据都是被封闭在标注平台中的,员工可以在平台之上作业但却无法真正接触到这些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有一点是不滥用数据,数据交付后清毁数据不留底,绝不二次使用;从安全防范到作业流程,再到数据审核与质量保障,每个环节云测数据都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机制与管理规定,用制度来守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Testin云测CMO张鹏飞也强调“从整体看来,AI数据行业关于安全、隐私等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强调重视。但我们从长远角度出发,一直在隐私和安全防护角度下大力气服务行业、树立数据质量标杆,只有以这种负责的态度来服务客户,我们的行业才能‘良币驱除劣币’,真正让人工智能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改变整个社会和人类进程”。

 

事实上,这些看似繁琐的安全和质量机制,恰恰是客户所看重的,即便客户需求中也许不会展示那么详细,但云测数据通过科学流程主动将客户顾虑排除,客户的内心一定是认可的。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重要的数据被泄露外传,也不想自己的数据经过一番加工之后质量达不到要求。人工智能公司与AI数据服务公司之间,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其他的事情自可迎刃而解。云测数据在这个行业内有章有法的运营行为,是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这给整个行业做出了正面示范,也引领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态势。

 

全机器化、全智能化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相应的人力消耗与线下活动是必需的,因此云测数据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机会。AI数据服务看上去所做的事情足够基础,但这些工作却是AI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数据是驱动AI运行的能源,那么数据标注就是提供石油的那个角色。如果说数据是驱动AI运行的血液,那么数据标注就是造血干细胞,其作用与功能的重要性是怎么描述也不为过的。而云测数据正是这个新生行业的执牛耳者,将随着AI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

作者 葛甲